分享

曹氏墓群:一个皇族遗落的背影

 曹国书馆 2014-10-05

曹氏墓群:一个皇族遗落的背影

时间:2013-02-08 17:43来源:亳州网 作者:刘恒新 点击: 270 次

在亳州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我们总能发现诸多的历史遗存、文化遗物,伴着先人的思想、精神和人格的魅力,睹物思情,发古思今,一种翩若惊鸿的美不时地在我们的心灵划过,让我们为之颤动。

不知道曹操的祖辈、父辈为何对家乡的土地如此情有独钟。

也许是因为这里地处中原腹地,南襟江淮,北连黄河,涡河岸边水草丰美,有“龙脉结穴”、得风得水之妙;也许这里与都城洛阳保持着远近适中、若即若离的距离,不会轻易为硝烟烽火所蔓延,也不至于因地偏路远而车马难行;也或许是对家乡的父老乡亲、一草一木有着太多的眷恋,这里的土地让他们更有一种心灵上的安顿和归属感。

当时,正处于上升态势和春风得意的曹氏家族的成员,或许在一段日子里,常骑着马驰骋在如血的夕阳下,眺望着谯城南部那片无际的旷野,凝眉深思,最终作出了要魂归此处的决定。

据《水经注》记载:亳州城南有曹操的祖父曹腾,曹腾的哥哥曹褒,曹操的父亲曹嵩,堂弟曹仁的父亲曹炽,曹炽的弟弟曹胤等人的陵墓。而近代考古发掘又证实:亳州城南还有尚书令曹鼎墓、永昌郡太守曹鸾墓、山阳太守曹勋墓、豫州刺史曹水墓、曹操长女曹宪墓以及许多不知名的墓地。更为重要的是,有专家推测,位于薛阁塔下的观音山孤堆可能是曹操所葬地。可见,曹氏家族自曹腾发迹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官僚家庭,而他们归西后,又似乎都是怀着同一种情节,把亳州作为他们永久的栖身之地。

于是,曹氏宗族墓群成了许多老亳州人记忆中一个充满了神秘、传奇和猜想的空灵的符号。

从薛阁塔向南,不时有一座座绿树环绕的小山似的土包,当地人称之为崮堆,曹氏宗族墓群就是以这种简朴而浑厚的形式存在着。在城市未开发之前,那里是人们常去郊游的地方,人们在孤堆上、黄土垄、荒草间、乱石中寻觅着,抚摸着阳光下发烫的石刻,看着小虫子在上面飞舞跳跃,任那一霎沧桑、一丝悲壮、一缕幽思在心头掠过。随着城市道路和楼房一天天的扩张,曹氏宗族墓群也在不断地被发现、发掘和保护,人们环墓建起了汉代风格的房舍和院落。少却了墓地的荒凉、孤零和凄迷,嬗变成了让人触手可及、深奥而又充满感性的历史读本,古墓竟让人感到了几多温厚和亲切。

作为被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曹氏宗族墓群的价值让后人为之惊叹。曹操生父曹嵩在汉灵帝时曾任大司马、大鸿胪、太尉等要职,其墓虽多次被盗,但文物部门在发掘时,仍发现了银镂玉衣、字砖、画像等珍品,而且各墓室墙壁上绘有彩色壁画,顶券绘有天象图;曹操长女曹宪墓中,发现一方三套铜印,双狮为钮,大狮怀拥小狮,颇有情趣。最外套的印文是“曹宪印信”,中套印文是“曹宪”,第三层印不知去向,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曹操祖父曹腾之墓是青石多室墓,墓门是磨光青石,内外均镌有两个铺首衔环,似供人敲门传讯使用。门的两边左雕青龙,右刻白虎,门额则刻朱雀、玄武。推开石门,走进甬道,南北两壁各有8块磨光青石阴刻人物画,文者高冠博带,武者张须佩剑,似为墓主的忠诚谋士和贴身护卫。甬道口是石雕吉羊头一对,浑厚逼真,是十分难得的汉代艺术品。墓室顶券绘的是三人骑鸟兽遨游太空图,主室旁的两个耳室则绘有彩色仕女,穿红衫、宽裤,手端圆盘,盘放水果、耳杯诸物,造型生动,这些,都是考证汉代衣饰、饮食、风俗以及中国墓室文化鲜活的标本。

曹操其实是殡葬习俗的改革者。史载,建安十年,曹操下令禁止厚葬,并且身体力行,在《终令》中提出:墓地要选脊薄之地,要“因高为基,不封不树。”他在临死前的遗嘱中明确交待他死后要“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对葬礼“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其职”。他的这项改革影响深远,据《宋书》记载:“汉以后天下送死者奢糜,每作兽、石宝、碑铭等物,建安十年,魏武以天下凋敝,下令不得厚葬,又禁立碑。”由于他的力推,魏晋以来,以至于唐,厚葬之风渐刹。这一点,从曹氏宗族墓群中也可窥一斑:在豪华程度和陪葬品上,除其祖父曹腾、生父曹嵩之外,其他墓穴内的葬品则相对简约,其中多是一些生活基本用品和贴身物品。

实际上,陪葬品的价值并不与其奢侈度成正比,从洞穿千年光阴传递的文化信息和现代人在对其历史价值的破解、研究过程中,瓦釜与金砖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世界上许多宏大的建筑在与时间的拔河中,往往坚持最为持久的多是陵墓。因而陵墓也成了直通古代文化的时间隧道。在墓穴的发掘中,人们惊奇地发现有400多块汉砖上刻有文字或图案。其中文字虽只言片语,并不完整,像是修建墓穴的工匠们劳顿之余信手刻来,或者情绪所至、触景生情甚至表达对社会不满的即兴之作。但其考古价值和文化价值却让后人如获珍宝。一块刻有“有倭人以时盟不(否)”七字的墓砖,引起日本学术界的震撼,该砖曾远赴东瀛展出,成为东汉时期日本人在华活动的有力佐证;而一块编码为39号的砖上,竖刻有两行狂草字体“为将奈何,吾真愁怀”,走势洗练,点画飘逸,这一发现使草书成形的时代从晋唐一下子提前到了东汉,从而在书法研究界引起了一场关于书体演变的新论战。

曹操宗族墓群负载着这个家族的荣光、祈福和脉系,寄托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生命消逝后的想像、理解与感悟。昔日的朱门宫阙已了无踪影,幸有墓室尚存,传递着千年之前的历史信息和文化语言,让后人思考、破解、流连。

出土的器物如今静静地陈列在依墓而建的展室内,站在那儿观看,历史竟宛若展柜的玻璃一样轻薄透明。虽然墓室发掘和正式开放的只占少数,一些仍然埋藏在地下,给现代人呈现的仅仅是上面泥土堆积的高度,但埋藏本身就是一种诱惑、一种坚守和一种传承,墓群也因为埋藏而成为一道古老而新鲜的风景,永远保持着持久不散的文化魅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