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暑假小鬼当家家长须自查安全隐患

 瀞舒凝兰 2014-10-06








报告显示44.5%的儿童意外发生在家里


  ■新快报记者 黄婷 实习生鲜垚 韦子然


  近日,本报报道了黄埔区一个8岁女童在阳台收衣服不慎坠楼的事件(详见7月17日A20版),事件引发公众对儿童假期安全的关注。有调查显示,在所有儿童意外伤害事件中,近半发生在家中。新快报记者走进一个有小孩的普通家庭,发现小细节中隐藏着很多安全隐患。


  【数据】

  七八月是儿童伤害事件高发期

  家里就是安全的吗?其实在家中,一些不起眼的物品,一些不被注意的事项,都有可能成为孩子的“致命杀手”。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于去年6月发布的《儿童伤害预防倡导》报告显示,意外伤害已成为我国0至14岁儿童的“第一杀手”。

  在儿童伤害的主要危险因素中,跌倒/坠落占25%,烧伤/电伤占16.7%、锐器伤占了9.1%。而假期7-8月则是一年中伤害事件的高发期,占全年的19.4%。在家里发生儿童伤害事件的比例,也高达44.5%。


  【探访】

  坠楼、中毒、割伤……家里危机处处

  家里真的这么危险?昨日,新快报记者随机走进一个普通家庭,看看真实情况如何。

  郭女士与丈夫来自湖南,女儿快5岁了,一家人住在番禺一套80平方米的房子里,房子在19楼。由于阳台和客厅相连,阳台为半封闭式,没有装防盗网,只有一道约为1.5米高的墙,阳台的玻璃门也没有完全关闭,如果小孩将凳子拖至阳台,再攀爬阳台,可以说是轻而易举。另外,卧室的窗户也没有装防盗网,而且床依墙而放,也有儿童坠楼的风险。

  郭女士家的药箱就放在电视柜的橱窗里,她的女儿很容易就可以搬动药箱,而且她将药箱当成了玩具,一会坐在上面,一会推着走。当记者说小孩可能会打开药箱乱吃药,郭女士也有点担心了,“都是一些常见药,应该不会有毒吧?”

  在郭女士家的餐厅里,记者还发现水果刀被随意摆放在餐桌上,而餐桌不足1米高。此外,电插座并没有做任何保护措施,攀爬书架也成为孩子热衷的活动,孩子还自己去饮水机里接水喝……这些其实都可能给小孩带来伤害。


  【建议】

  家长按图自查家中的安全隐患

  家中带有安全隐患的小细节,是否同样引起你的注意?记者采访了多位家长,他们称,对不能玩打火机、水果刀等事项,都会告知孩子,而对于这些东西的储存,却容易被他们忽视。如何为孩子营造一个舒服、安全的居家环境?全球儿童安全组织驻华办事处在其新浪微博上发布了一个“家庭安全自查表”,该图在家长圈中走红。建议家长可对照“自查表”定期检查家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在这个“自查表”中,“烧开水我不离开”“饮料瓶不装化学物品存放家中”等生活中容易忽视的细节均上榜。


  【小贴士】

  孩子发生意外如何急救


  1、烧烫

  迅速脱离热源,用洁净冷水冲淋伤面,随后可以用冰块冷敷伤面;烫伤严重的应迅速到院就诊。切忌用酱油、面粉等民间方法敷盖伤面。


  2、电击伤

  迅速切断电源,如果电源关不了,则可用厚而干的衣服、木棒等物品推开或拖开孩子;将孩子转移后立即送医院治疗。


  3、切割伤或擦伤

  如果伤面浅,且出血不多,可以用干净布直接按压,5至10分钟应能止血。如果伤口中有细小异物,可以用酒精消毒过的镊子取出异物,随后用温肥皂水清洗伤口,用干净纱布轻轻拍干,并涂抹抗生素软膏,再贴上创可贴,每天更换一次。如果伤面较深且出血较多,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4、动物咬伤

  一边安抚孩子,一边用肥皂水彻底清洗伤口,然后用干净的纱布敷盖伤口,立即到附近的防疫站就诊,医生会检查孩子是否需要接受破伤风免疫或注射疫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