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学生咨询问题汇总

 生活-快乐 2014-10-06

 家长、学生咨询问题汇总

 

 

问题1.寒假应该如何复习?

吴老师回答:寒假最重要的是把老师的作业做完,做作业时,不要只管对错,要兼顾知识点。

 

 

问题2.寒假做作业也要控制时间吗?也要控制做题速度吗?

答:不要控制时间,只要孩子坐得住,坐得住的话,给孩子充足时间去理解、领会知识,去体会命题者出题的目的和命题技巧。这比把题做对更重要。

 

问题3:每一道题不用控制做题时间?

答:控制时间的缺点是考虑问题不全面。正式考试要控制时间,考前的强化训练,也要控制时间,并让孩子学会舍弃一些难题。现在处于寒假阶段,有相对宽松的氛围,可以让孩子做题慢一些,来提高能力。规定时间的强化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而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能力。

假期正是提高能力的好时机,其实,对孩子来说,不是每个题做得都很慢。孩子会做的题目,很快就做出来了。对于不大会做的题目,可以给他时间,让他慢慢体会,慢慢钻研。开学后,就没时间了,一个题目做的时间太长,其他科目作业可能做不完。

问题4:孩子做题慢,学习效率低,如何解决?

答:我们要首先承认一个事实,孩子学习能力是有区别的。孩子大脑的构造的是天生的,后天的学习、训练等,可以重新构造大脑,改变孩子的智力,但这种改变是缓慢的,不能一蹴而就。

有的孩子记忆能力强,所以英语学得好,有的孩子分析推理能力强,物理学得就轻松,我们必须承认这个基本的事实。

就物理而言,“孩子做题慢,学习效率低”是需要老师点拨的。我授课的时候,有意识地让学生强化记忆公式、定理、解题方法,让学生再到相同的问题时,能迅速检索到用什么方法来分析,用什么公式来计算,做题的速度就能提高,做题的准确性也大幅提高。

当然,孩子审题的速度,注意力是否集中,也会影响做题速度。

你别看着孩子在那里坐着写作业就是在学习,可能孩子的思想早就开始想象如何玩手机、如何上网、如何打游戏。

 

问题5:学生在学校,最应该注意什么?

答:通过多年的观察,我觉得,学生在学校,最应该做的就是相信自己的老师、相信自己的班主任。现在选拔教师,可以说是优中选优,新毕业的老师都是高校毕业生的佼佼者。而学校的老教师,也是有多年的经验,有一些能力不行或者不负责任的老师,已经被淘汰或者转到教辅岗位。所以,我们的家长和学生,一定要相信自己的老师。

一些个人或者机构,为了盈利的目的或者显示自己的高明,恶意诋毁学校的老师。一些家长和学生很容易相信所谓“专家”,进而不相信自己的老师,结果害了学生。

 

问题6:孩子学文还是学理呢?

答:我教物理,属于理科老师。但是,我不能就说理科更好一些。到底是文倾向适合孩子,还是理倾向适合孩子,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

    1)孩子的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喜欢学生就学什么,更利于孩子成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孩子也存在“偏执”,对于学文还是学理,只是一时兴起,并不是深思熟虑。有的孩子因为一件事或者听人一句话,就决定学文还是学理。日后,孩子时要后悔的。所以,孩子的爱好有时候不可信。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既然孩子决定学文还是学理。那么,家长可以孩子,为什么喜欢?如果孩子说因为兴趣,家长可以追问孩子到底是什么兴趣?是否对文和理有深入的了解?是否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家长步步追问,弄明白孩子到底是因为兴趣还是一时兴起?如果孩子只是一时兴起,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

2)孩子的能力。不可否认,能力是可以改变的,但这不妨碍我们根据孩子文、理科的成绩,来帮助孩子做决定。一个孩子文科成绩特别好,理科成绩特别不好,孩子喜欢报理科,家长也愿意孩子报理科,这样的选择是不明智的。

文理分科之后,孩子再有两年时间参加高考了,这两年时间能否让理科各科成绩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呢?多数情况下不能。所以,学生的文理成绩,是决定学生学文还是学理的重要因素。

问题7:孩子成绩上不去,如何提高孩子成绩呢?

答:这个问题不应该问我,因为我不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

我举一个例子,有个家长发现孩子物理成绩不好,就咨询专家,专家从各个方面来分析:运算能力方面、分析推理能力方面、学习方法方面等等做了很多分析。后来那个家长问到了我,我说,你去问问他班主任或者物理老师。恰好,那个孩子的班主任也就是物理老师。班主任说,你孩子上课不听讲,老师上课,那个孩子做自己买的参考资料,或者做别的科的作业,班主任找她谈了好几次,她不但不听,而且觉得班主任多管闲事。

所以,孩子成绩不好,最好的办法是与班主任了解情况,这样更有针对性。

当然,我自己也深入思考过孩子成绩不好的原因,文章也收录到我的《师经》里面,阅读地址为:http://blog.sina.com.cn/s/blog_95b9e00f0101khsr.html

希望对各位家长有点帮助。

问题8:物理的批卷给分是按照标准答案步骤给分吗?与标准答案不同,是不是不得分?

答:在物理批卷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喜欢写一个综合的式子,有的同学喜欢分开写。综合式子,如果有一项错了,所有分数都没有了;如果分开写,有一个式子写错了,可能不影响别的式子的分数。

对于物理计算题,只要最后结果正确了,阅卷老师不会对步骤斤斤计较,只要关键步骤都在,就不会扣分。但如果最后结果错了,阅卷老师就按步骤给分。注意,只写答案是没有分的。

不要担心自己的步骤与标准答案不同,只要方法合理,结果正确就是满分。我建议,同学们解题时要用通式通法,不要用奇怪的方法。

 

问题9:家长陪读,是不是就是不信任孩子?陪读有必要吗?

:一个孩子在自己独处的时候,能安心学习吗?多数情况下是不能的。孩子也有欲望,吃、穿、玩、对异性的爱慕等等,会伴随着孩子学习的思想当中。也就是说,孩子在学习的同时,头脑中或多或少的掺杂着这些杂七杂八的思绪。无可厚非,这些思绪是不利于孩子的学习的,是影响孩子的成绩的。当这些思绪充满了孩子的头脑时,孩子就成了彻头彻尾的“差生”了,老师的话、家长的话都听不进去了。

优秀的学生,总是把那些乱七八糟的思绪降低到一个非常低的水平,让头脑中主要充斥着学习的思维。在学校里,有一种学习的氛围,同时也有竞争的氛围,还有老师的监督等,孩子乱七八糟的思绪相对较少。但是,假期里,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里,乱七八咋的思绪开始萌动,孩子的学习效率比较低。

当然,我们也试图通过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孩子明确学习的目标,给孩子施加压力等方式,让孩子减少乱七八糟的思绪,可是,学习习惯的养成岂能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而明确目标、施加压力等方法,也会越来越不灵。

所以,有的家长问我,孩子写作业,家长陪读有效果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当然有效果,而且是明显的效果。家长在一旁安静的看书、看报,虽然什么也不说,也不去看孩子究竟做什么作业,但是孩子的学习效率却是大幅度的提高。因为家长的出现,极大地减少了头脑中乱七八咋的思绪。这种“隐性”的效果,悄悄地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问题10:怎么改掉孩子粗心的毛病?

:孩子粗心,指的是在哪方面粗心呢?下面我分一分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一,审题的“粗心”。(1对题目的要求视而不见。例如题目要求保留2位有效数字,孩子没注意,结果解题时保留了三位有效数字。2忽略了题目中的已知条件。题目中的条件有的是明确给出的,有的是隐含条件,但是孩子在考试的时候忽视了一个或者几个条件,导致题目做不出来。

吴老师分析:这种情况不是马虎,也不是粗心,而是孩子不具备审题的能力。审题的能力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需要孩子在平时训练是逐步培养。有的老师要求孩子在审题时,把一些关键词、关键的条件用笔圈一下,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第二,运算的“粗心”。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离不开计算,有的孩子一到考试的时候,一算就错。考完之后,就说自己太马虎了。其实,也不是马虎,而是运算能力很差。

很多学生平时做题的时候,觉得运算太繁琐,不想计算,觉得反正就是那样算,课后再算吧,考试的时候再认真算吧。现实情况是,课上算不出结果,课后可定不算,考试时候,一算就错。

解决的办法就是在平时练习中,每个题都认认真真算出结果,考试的时候也能顺利地算出结果,而不“马虎”了。

    家长们,粗心往往不是真正的粗心,是知识和能力的欠缺。 

 

问题11:孩子在家里不干家务,自己的被子也不叠,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办?

答:在小学、初中阶段,孩子适当的干一些家务,我觉得是应该的。高中阶段,孩子学习任务繁重,可以不干家务。

    有的家长提出一种观点: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家务都干不好,何以考大学?

我的答复:谁说不扫屋子,就不能建功立业。扫屋子(干家务)与考大学本来就没有必然的联系。我承认“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这句话很响亮,而且是古代的名人说的,但这句话是错误的。孩子上高三了,假期里作业很多,有的孩子还买一些辅导书籍自己看,这时候家长呵斥他叠被子、扫屋子、干家务,岂不是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我觉得,家长替孩子多干一些,孩子即使现在不知道感恩,多年以后思想成熟,也会感恩于父母的付出。

还有的家长提出另一个观点:人家谁谁家的孩子,平时干家务,成绩照样很好。

我的答复:别人家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你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是不同的。别人家的孩子能力高,不光是干家务,甚至作业都不怎么做,照样考上大学。而自己家的孩子,只有不干家务,安心学习才能考上。你强迫自己的孩子也干家务,也轻轻松松考上大学,这是不现实的。

孩子在求学阶段,家长多付出一些,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安心学习,这才是爱孩子。只有那些“专家”才会说:干家务不影响学习,轻轻松松考大学。我做了12年老师,我不说那些哗众取宠的话。

当然,如果你的孩子假期不学习,玩手机、玩游戏、上网吧,那作为家长制止的同时,应该让孩子干家务。但是,自己的孩子早上起来,就开始看书、做题,家长呵斥他去叠被子、做饭,我觉得就是错误的。

问题12:会做的题,考试时为什么出错?怎么解决?

答:学生学习的效果有五个层次:懂了、会了、对了、熟了、巧了。

我列一个表格,深入分析一下。

 

 

 

A

B

C

D

E

懂了

考试不得分

能做到

能做到

能做到

能做到

能做到

会了

考试不得分

做不到

能做到

能做到

能做到

能做到

对了

考试能得分

做不到

做不到

能做到

能做到

能做到

熟了

考试能得分

做不到

做不到

做不到

能做到

能做到

巧了

考试能得分

做不到

做不到

做不到

做不到

能做到

 

A同学仅仅能做到“懂了”,这个层次班级上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做到。“懂了”只是孩子的一种自我感觉,觉得这个问题弄明白了,其实很可能还弄不明白。老师讲完一个题目问学生,懂了的同学请举手,如果50孩子举手了,但是把题目给孩子做,可能只有30个孩子做对。家长要让孩子明白,仅仅“懂了”是不够的,因为“懂了”不一定能把题目作对。

B同学能做到“会了”,“会了”的学生比“懂了”的学生学得更好,学生自己“懂了”,还不一定说出来,但如果是“会了”,不但知道怎么做这个题目,而且能说出来怎么做。但是,家长也要明确“会了”也不一定把题目作对。学生知道这个题怎么做,但是把题目作对,还需要审题、计算、分析、推理等等,甚至有的学生知道这个题怎么做,却记不起解这个题目的常用的公式。这就出现了,明明会做,但却做不出来或者做错的现象。所以做到了“会了”层次,也是不够的。

C同学能做到“对了”,也就是说C同学在考试的时候能拿到分数了。C同学不但知道这个题怎么做,而且具备各种把这个题解答出来的能力。区分“会了”和“对了”的方法很简单,不看题目的答案,重新把题做一遍看一看能不能做出来,如果能做出来,就真的“对了”。或者是找一个类似的题目,看一看能不能作对,做对了就是真“对了”。孩子要拿到分数,必须要达到“对了”的层次。

D同学能达到“熟了”的层次。在考场上,学生答题的时间是有限的,孩子仅仅达到了“对了”的层次还不够,有的学生考试时做了题目几乎都能做对,但是还有很多题目没有做完,结果分数也不高。这就需要学生在考试之前要限时训练、强化训练,提高做题的速度和熟练程度,由“对了”变为“熟了”。

E同学就是我们所说的很聪明的同学,考试觉得题目很简单,时间也觉得很宽裕。但是,家长们要注意,真正的“巧了”,是高于“对了”、“熟了”的层次,成绩是很高的。有一些孩子自以为聪明,家长也自以为孩子聪明,但考试就是容易出错,这不是“巧了”,而仅仅“会了”。我工作这么多年,我从来不对家长表扬学生聪明。家长们也深有题目,当班主任表扬孩子聪明的同时,后面一定还有一句话,“就是太马虎了”、“就是太懒了”,所以成绩不好。这句话多数家长是很受用的,虽然孩子成绩不好,头脑却很灵活,家长也很高兴。岂不知,这只是老师的一种搪塞的言辞。家长们,听吴老师一句话吧,如果你的孩子成绩不好,但老师又说你的孩子很聪明,你不妨回敬一句:很聪明,成绩还不好。哪怕您不当面把这句话说出来,心里也要有数,那句话不是真的。因为真正的聪明的孩子,一定是能拿到高分的。

    以上是我个人的见解,请家长们批评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