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童”是怎样培养出来的

 一览尽 2014-10-06
“神童”是怎样培养出来的

             2001年6月4日报道了西安4岁超智儿童陈谞(xu)戈两岁认识2000个汉字,并自搞“科研”的新闻后,引起了媒体及教育研究机构的关注,电话询问和带孩子到报社咨询取经的家长更是络绎不绝。为了正确解读小谞戈现象,本报记者再次走近小谞戈,在历时半年的日常生活中全面了解其家长的教育方法———
“神童”是怎样培养出来的
“神童”是怎样培养出来的 - 朗逸 - 博弈易法
 
 
                                             小谞戈和小朋友们在测试中心和老师做串珠子游戏
“神童”是怎样培养出来的 - 朗逸 - 博弈易法
 
  
                                                                     小谞戈在做PH值酸碱度试验
“神童”是怎样培养出来的 - 朗逸 - 博弈易法
 
 
                                                                            小谞戈在测试中心
 “神童”是怎样培养出来的 - 朗逸 - 博弈易法
   
                                                                  母亲帮助小谞戈搭建“超市”
  在深入了解小谞戈的过程中,记者曾和同样关注小谞戈现象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西安辅导站儿童训练中心的研究人员,对小谞戈进行了专门的观察测评。结果表明,一个4岁的幼儿能有如此智慧潜能,尤其是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在其同龄幼儿甚至许多中小学生中也是不多见的。
  ■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并因势利导
  小谞戈父母告诉记者,对于孩子的各种“奇怪”想法,他们总是鼓励他尽可能地动手做一做,亲自实现自己的愿望。正因为家长的不断鼓励,因势利导,小谞戈的“发明”越来越多。
  去年9月的一天晚上8时,在按标准随机抽选的陌生地段,记者与测评老师一起跟踪观察小谞戈夜间的辨认能力和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力。看到街上的树木装饰灯,小谞戈沉思一会儿后说:“这些灯好看是好看,就是太刺眼了,开车坐车都不安全。我长大了要研究一种新式灯,既好看,又不刺眼。”
  听有人夸自己爱动脑筋,小谞戈又说:“我判断这些灯的电线都埋在地下了,时间长了,电线老化或是被碰破皮都会漏电,搞不好就会电着人。所以,现在就应该写上‘有电危险,请勿靠近’,‘请勿在此停留’,还应该写上‘请勿重压’。最后,还应该安一个光控开关,天黑时自动亮,天亮时自动关,这样既不费电,也不用人专门等着开关了。”
  老师问:“要是后半夜大街上没有行人,再开这么多灯,就显得浪费了,你有什么解决办法吗?”
  小谞戈说:“那就再安个定时器,到时开,到时关,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老师又问:“用声控开关行不行?”
  小谞戈认真地说:“这可不行,大街上一天到晚都有汽车,只要有汽车过来,声控开关都会打开电灯,不是太浪费了吗?所以,我告诉你,声控开关是绝对不行的。”
  去年10月15日妈妈带小谞戈到记者家玩,一见到记者他就说:“叔叔,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书上说有一颗人造卫星飞丢了,我想那可能是因为卫星上那两个管方向的小喷嘴没有设计好才会飞丢的,最后谁也不知道卫星飞到哪里去了。我想要是把管方向的那两个喷嘴变个角度加长一点再在上下左右前后都安一个喷嘴,这样卫星就听话了,不管朝哪个方向飞我都能控制它,等卫星老化不能再用了,我一按按钮把卫星下边的喷嘴关掉,把上边的喷嘴开大,卫星就会落下来。我再给卫星装一个更先进的降落伞,再加一个防撞垫什么的,等卫星落下来以后就不会摔变形了。”
  去年11月28日吃过午饭后,小谞戈又在家里忙着搞“发明”,花了近6个小时用五种颜色的发光管以及开关、导线、电池组,在硬纸板上做出可控光亮的“电子地图”。
  他边做边对外公说:“我把这个‘地图’和GPS定位系统连通后,再给小朋友们身上带上发射仪,他们就丢不了,也不怕被坏人拐骗了;还可以给爸爸、妈妈和姑父的手机上都安装上我‘发明’的‘定位仪’,再和我的‘手机’连上,我就能随时知道他们在哪里。”
  外公问他:“你根据什么来发明这些东西呀?”
  他回答说:“是我自己想出来的。我还想给我家的电视上全部安装上消磁电路系统,这样就再也不怕外公把录音机放到电视机上了。”
  专家认为,小谞戈能有这样的想法,说明他在数学、物理学、空气动力学、控制学等方面都明显具有超智因素。
  ■多给孩子读书,从小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谞戈的思维敏捷,主要表现在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上,并与逻辑思维能力同步快速发展。
  小谞戈的父母告诉记者,孩子在一岁九个月时,看到成语“大海捞针”,未经大人讲解,自言自语地说:“大海捞针,太难了,太难了。”看到“水中捞月”这条成语时,他又摇着头说:“不可能!不可能!”,外婆问他:“这两句的意思一样吗?”他清晰地表达说:“‘大海捞针’是大海里有针,但不容易捞上来;‘水中捞月’是水中没有月亮,是影子。”平日小谞戈除了看各类书籍外,还是《华商报》的一名小读者,母亲有时买了报纸拿回来,他就坐在母亲身边静静地看起来。他看报不仅仅是读文章,还经常要找出自认为不合理不科学的地方。
  本报去年12月曾在第一版刊发过一个小孩在大冬天穿短裤的消息,小谞戈念完原文的标题后,想了一会儿摇着头对妈妈说:“妈妈,李叔叔他们报纸这个题目不好。”妈妈问为什么。他指着标题说:“题目不押韵,读起来不顺口。”妈妈笑着问:“那你说应该起一个什么题目?”他摇头晃脑地回答说:“应该改为‘这个小孩真稀奇,大冬天里穿单衣’才好。”
  ■培养孩子的自制力,教孩子知书更要达“理”
  有一次,妈妈和小谞戈路过一片草坪,许多人都跑到草坪上玩,他对妈妈说:“我想进去看看这几个喷头为什么不一样。”
  妈妈说:“我知道你的想法,可是要进去就会踩坏草坪,你说该怎么办呢?”
  听到这话,小谞戈流着泪说:“我真的想看看喷头为什么不一样,我不是要去踩草坪。”妈妈又问:“你自己想想看怎样选择更好呢?”
  小谞戈不再说了,只是默默地长久地站着。后来小谞戈曾多次看到一些大人带着孩子踩踏草坪,便一遍遍地叮咛母亲:“一定要给记者叔叔打电话,让他在报纸上写一篇文章,管管这事。”
  在享有欲和爱心方面的观察中,我们记录到许多感人的故事。无论进出哪家商场、超市,无论是吃的还是玩的,即使再喜欢,小谞戈也从不缠着家长要。问他为什么,他说:“妈妈爸爸挣钱少,不能乱花,不然的话,外公外婆看病,还有我上学时就没有钱了。”
  在长达数月的观察中,记者在小谞戈身上几乎看不到当今大部分独生子女身上的那种刁蛮任性和自私,每当其他孩子和小谞戈争抢玩具时,他总是将玩具给其他小朋友玩,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理智和忍耐力。
  ■科学引导,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求知欲
  半年多的跟踪采访让记者领悟到,4岁“神童”陈谞戈的早慧,并非因为他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来自于一种只要家长用心就会掌握的科学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法不仅赋予了孩子智慧,更可贵的是培养出孩子一种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 
  说起教育方法,小谞戈的父母说,那就是爱心+耐心+细心+科学的方法。
  有一天,小谞戈不小心把家长的手机撞掉在地上,机身和机壳散落在几处。按照一般人的做法,肯定会将孩子训斥一番,甚至动手打孩子。然而小谞戈的家长却抓住这一机会,给孩子讲解手机的工作原理,让孩子观察和认识内部的构造,并说明每个部件的作用,然后再提示孩子手机怕摔怕受潮等应该注意的问题。
  正是家长在平时的细微举动中对孩子的这种科学引导,使小谞戈形成了强烈的求知欲、创新意识和极强的观察分析推理判断能力。 
  在走进小谞戈家庭的过程中,记者深刻感受到科学、严格、灵活、开放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记者还观察到,小谞戈的父母总是蹲着和小谞戈讲话。他们认为,大人站着和孩子说话,与孩子之间会形成极不对称式人体高度差,不仅会使孩子受到包括视觉、颈椎在内的生理损伤,更严重的是,孩子感受到的视觉及身体高度方面的压力感,久而久之转变为心理压迫感,造成孩子的心理损伤。
  ■多些耐心,腾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
  小谞戈的父母只要有时间,就尽可能地与他共同做游戏,给他讲故事,一起听音乐、做实验、搞分析、读书看报。他们告诉记者,对孩子的爱心首先体现在耐心上。应该说,每个家长都很爱自己的孩子,家长们也都有望子成龙的心愿,但很多家长都缺乏耐心,他们宁可把时间浪费在麻将桌上、餐厅茶座、歌舞厅中,而不愿意多给孩子分配一点,有的家长甚至连孩子的作业也懒得改,这对孩子的身心发育很不利。 
  平时,全家人十分珍惜与小谞戈在一起的时间,尽其所能为他营造快乐、科学的成长空间。为了让小谞戈玩得开心,爷爷奶奶平时特别注意搜集整理幼儿娱乐游戏方面的信息,外公外婆也常常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事先与他一起精心设计好游戏的项目,准备好游戏的用具。在整个过程中,大人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耐心地陪伴着孩子。 
  为了言传身教,小谞戈的家长平日十分注意从点滴小事做起,坚决杜绝不良嗜好和不文明行为。比如,家长有边吃饭边说话、边吃饭边看电视的习惯,也有不科学饮食、不规律起居、惰性和随意性大、不做室外活动、长时间看电视的习惯,为了小谞戈,家长自觉地改掉了这些不良习惯。
  ■不要强迫孩子,不能把孩子置于被训斥的地位
  在小谞戈面前,坚决杜绝情绪化言行。其家长认为,日常生活当中,如果大人经常使用“这有什么好玩儿的、你什么都不要再说了、为什么就是不听话……”等诸如此类的语句,它不仅是对孩子智力需求的粗暴拒绝,更是对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需求的粗暴拒绝,会给孩子造成情感和心理伤害。 
  小谞戈的家长认为,幼儿心理特征和认知能力的本身就决定了他对自己的言行缺乏后果预见性。他一切言行的出发点,只是建立在“我想玩儿——我要玩儿——我觉得好玩儿——我现在就玩儿——我必须玩儿”这样一个单纯性“惯性思维”的基础上,站在孩子幼稚心理的角度来讲,他对于“好与坏”、“对与错”、“该做与不该做”、“能玩儿与不能玩儿”等绝大多数问题,都还不可能有明确的是非界线。千万不要把孩子置于被指责被训斥的地位,而要和颜悦色地晓以利害,让他明白“错在哪儿”,知道“应该怎么做才对”,让他逐渐懂得约束自己的欲望,懂得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如果孩子处于被一味地指责一味地训斥的心理状态下,可以导致“逆反性格”和“逆反心理”的产生,受到的心理伤害将是永久性的。 
  小谞戈的家长告诉记者,任何时候都不能在不说明道理的情况下强迫孩子“现在该做什么,现在必须做什么”,否则的话,即使你的要求再合理再好,孩子都不一定会接受。这个时候,做父母的应该轻声细语地问:“你看这样合适吗?”、“你觉得这样做对吗?” 
  遇到小谞戈与家长起了争执的时候,家长总是说:“你能不能把你的想法先说出来,让我们再一起讨论个办法?”、“让我们先商量一下好吗?”从幼儿心理学来说,孩子的争执自有孩子的道理,大人应当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弄清争执背后的原因,了解其行为动机,解决孩子争执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再共同找出解决的办法。
  ■在所见所闻中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爷爷奶奶在小谞戈还很小时,就十分注意从小谞戈的所见所闻中培养他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1999年春节时,小谞戈随妈妈到车站接姑妈,遇到火车晚点,回到家后,爷爷奶奶就问小谞戈“火车为什么晚点、什么时候开始晚点、总共晚了多长时间、晚点以后可能出现哪些情况”等一系列问题,在小谞戈回答完毕以后,又引导他对与此相关的问题和事项进行分析,最后再让他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做法对培养小谞戈的创造性思维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小谞戈的妈妈感受颇深地对记者说:“做家长的千万不能以无所用心的方式,暗示孩子可以对身边的事情熟视无睹,这样做只能是延误孩子的成长。”
  小谞戈爱看书爱动脑筋,随时随地都可能提出无数个“为什么”。为此,家长特别注意保护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爱护和培养他的想象力,随时随地认真负责地解答好这些“为什么”。 
  每当家长在回答孩子提问时遇到不懂或可能解答不准确的问题,都会明明白白地告诉小谞戈:“我现在也搞不清楚这些问题,等我查资料或是请教其他懂得的老师,然后再告诉你好吗?”之后,家长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专门请教有关专家学者,再给小谞戈以完整准确的解答。
  家长认为,这样做既可以防止误导小谞戈,又可以让他从中懂得科学的严肃性,不能有半点马虎。同时也让小谞戈从小养成了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不轻易放弃的好习惯。
  有一件事对全家人触动非常大:小谞戈第一次坐轿车时,在车上车下反复观察,并提出了很多“为什么”,他对司机伯伯的解答一直感到不满意,后来,还是妈妈的解答才满足了他的好奇心。 
  原来,妈妈在与小谞戈交谈时,注意用孩子喜欢的语言、孩子最为熟悉的语言、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孩子乐于接受的语言,科学准确、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地讲明了司机没有讲清的道理。从此全家立下一个不成文的规矩:要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表达方式解答孩子的疑惑。
  ■尊重孩子意愿,以讨论语气说出自己意见
  从小谞戈会说话起,全家人就注意从每一件小事做起,重视和尊重小谞戈的意愿。 
  去年12月2日,是妈妈答应带小谞戈去看双层列车的日子。然而那天下着雨,天气很冷。考虑到小谞戈身患感冒刚刚恢复,妈妈就试探性地和他商量改日再去看双层火车,可儿子还是很想去。他说:“今天我想做个‘双层火车’,没有见过它,我怎么做呀?再说,我还想看看双层火车上的设计有哪些不合理。天下雨了也不可怕,去的时候我可以穿上胶鞋,多穿一些衣服,我自己打一把雨伞,不让妈妈抱。要是婆婆也去,我还可以搀着婆婆,别让她滑倒。您不是说要不怕困难吗?您还说当天的事儿要当天做!所以说,我今天应该去。”
  听小谞戈说的有道理,看他执着的样子,妈妈听从了儿子的意见。
  小谞戈的家长认为,从幼儿心理学来讲,交谈不是训导,和缓而不急躁的沟通方式更容易被孩子接受,以讨论的口气把自己的意见告诉孩子,要比以肯定的口气把自己的意见宣布给孩子的效果更好。
  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般都不急于说出自己的意见,而是采用对话交流的方式,与小谞戈一起讨论,鼓励并帮助小谞戈通过对比分析,认识和评价家长的意见到底有多少可行性,使他在接受与不接受以及保留等多种态度中,能够保持明确的认识。
  长时间陪伴小谞戈的外公外婆,在与小谞戈相处的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绝对不使用“你不行,听我的”之类的话(这一点是大多数家长和老师的短处,应该坚决禁用),因为全家人都清楚地意识到,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推迟他的成长。
  小谞戈的家长告诉记者,在日常生活中,大人特别注意给小谞戈预留充分的选择空间和选择权利,有目的地让他对多种选项做出独立选择,为自己的选择说明理由,对选择后的结果和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推测及思想准备。
  小谞戈的家长对记者说:“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要尽一切可能尊重、培养和保护孩子的自信,让他学会永远保持自信。一定要记住,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都千万不要有打击孩子自信心的言行,因为,自信心对孩子的成长是极最重要的。”
  ■不娇惯溺爱,加强对孩子忍耐力和毅力的培养
  实行计划生育之后,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而许多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因为怕孩子吃苦而一味对孩子娇惯溺爱,使孩子缺乏忍耐力和毅力。
  小谞戈的家长认为,忍耐力和毅力是孩子在人生路上争取成功的基石,必须从小处着手对其进行忍耐力的磨练及毅力的培养,鼓励他忍耐,鼓励他坚定面对各种诱惑,鼓励他坚持不懈,让“再坚持一会儿……”作为一种坚定的信念深深嵌入他的大脑。
  爷爷奶奶对出生在军人世家的小谞戈要求十分严格,不容许家人对他娇生惯养。
  为了培养小孙子的忍耐力,爷爷身体力行,在小谞戈还不到一岁时,他就把小谞戈最喜欢吃的食品和一只闹钟放在孙子的面前,告诉他要等长针走过四个数字以后才能吃。
  在小谞戈两岁四个月时,爷爷又亲自领着他爬山坡过小河,摔倒了,让他自己爬起来,衣服湿了,教他拧干再穿上。妈妈从小谞戈两岁时起,就对他讲明不能踩踏草坪不能随意采摘花朵,讲明幼儿不宜吃冷饮、街头食品和三无食品,随后,就带他到相关场合进行考验性训练。
  外公外婆注意让小谞戈了解家里的全部收入情况,让他参与开支计划的制定,把全家人的日常生活开支、给他买书、做手工和做试验材料的专项开支、看病买药的应急开支等分成比例,确定标准,然后按计划开支。这样一来,小谞戈懂得并逐渐养成了“量入为出、节俭生活、留有余地”的家庭经济活动的主导理念和良好习惯。
  有一天晚上小谞戈独自一人反复修理着自己的玩具车,连觉都不睡。妈妈心疼地征求他的意见:“先睡吧,实在修不好妈妈明天给你买一辆新的吧”,他一听这话,“哇———”地哭了起来:“这车要22块钱呀……”平时在商场看到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小谞戈总是依依不舍,可是当父母问他要不要买时,他总是摇摇头说:“这个玩具太贵了,买回它太浪费了,还是回家帮我做一个吧。”
  专家认为,“小谞戈现象”说明,每一个孩子都有可能更出色,关键是家长应该多一份科学的爱心和恒久的耐心,走出以我为主、强制式、暴力式的传统家教误区,进入以孩子为主、平等交流、理性教育的方式。来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a76b585a0100ztub.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