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袄辨

 木立 2014-10-07

 

放假好= =~

 

袄与袍衫同,作为旧概念的袄现在已经不大强调了。我们现在所称的袄来自于明代(尤其明代中晚期)的女子形象。它的主要特征是明式交领,下摆宽阔,两边开衩,有着现在被称为“琵琶袖”式样的大弧度袖子(亦有用直袖,窄袖者),衣长或过膝盖(是为长袄),或仅掩裙腰(是为短袄)。有些比较关注古制的人还会运用古代袍衫袄的概念,按照是否加挂里将其分为衫和袄两种。

 

以下是孔府保留的两件明代女子上衣实物。

 

 

古代所谓的袄,其实与今日所谓的棉袄概念相类,只是一种御寒之衣。《说文解字》注袄“裘属”。注裘“皮衣也。”段玉裁释裘“裘之制,毛在外。”。裘是以动物皮所缝制的大衣,并且保留了动物的绒毛,穿着时露出动物的毛皮。古人亦有爱惜动物皮毛反穿裘衣之故事(出处我忘了,好像《左传》来着,所以这句话看看就好)。古人六冕之中祭祀昊天上帝的大裘冕即是使用裘衣配冕。

 

裘运用动物皮毛进行保暖,它以贵族冬装的形象出现在很多先秦古诗中,如《诗经·豳风·七月》有“为公子裘”一语,此章所写是十一月狩猎之事。如《邶风·旄丘》有“狐裘蒙戎”一语,如此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

 

以下是长沙战国楚墓车马厄彩绘图局部的冬装人物形象。其服装呈现毛绒的质感,当是裘属。

 

随着明代社会大变革的发展,女子服装向长大的方向发展,袖形也愈发宽阔,至明晚期,有很多袖子大小已经与当时的大袖男装无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