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點滴:核 桃

 wenghuaxian 2014-10-07
放大圖片

■核桃。網上圖片

青 絲

友人買了幾隻文玩核桃,不想他年幼的女兒有一天趁他不在家,將核桃放在門背後,利用關門的力道逐一將之夾破,想要取食裡面的果仁。友人哭笑不得,尤為令他納悶的是,女兒從沒吃過核桃,是怎麼學會用這種方式夾破堅殼的。我說,這可能就是潛藏於人類基因中的一種覓食本能,由堅果的外形,就能天然開啟一段超脫於經驗之外的原始記憶。

核桃自漢代由張騫從胡域帶回以後,很快就在中原扎下根來,如果不是至今有些地方仍呼之為「胡桃」,人們幾乎忘記了它曾有的胡戎屬性。核桃的果仁含脂量高,香酥油潤,是很味美的乾果。加之核桃仁的形狀,與人的腦組織很相似,在「形補」的傳統食療觀念下,核桃仁又被認為有補腦益智、固元安神的作用,由是成為最當紅的日常養生食物。除了作為休閒小食,人們還用核桃仁磨漿做成甜羹,煮成各種口味的養生粥,於不同的組合形式尋求養生益壽的靈感。

其實核桃為人所稱賞的,是它油潤鬆脆、芳香可口的味道。《五雜俎》載,後趙皇帝石虎吃饅頭,必以乾棗、核桃仁為餡,蒸至坼裂方食。此外,明代京城的酥餅和餡餅,是外來者必嘗的著名小食,宮廷御廚在此基礎上,又添入核桃仁、玫瑰花乾等物,使其品質尤勝於民間所市。核桃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就是以獨特的口感,為食物增彩添色,烙上鮮明的味覺印記。

我一直沒見過長在樹上的核桃是甚麼樣子。有一次乘火車與鄰座的四川人交談,他正準備到浙江的山區打短工,代人採摘核桃。我由此得知核桃林多是位於海拔一兩百米高的山地上,現代機械無法進入,需完全憑借人力,爬到十幾米高的枝幹上進行採摘。故每年一到了核桃成熟的時節,就會有身手靈活的短工從四方趕來,代人採摘,從這項帶有一定危險性的工作中小賺一筆。聽了他的描述,我甚至由核桃仁的美味,感受到了一絲尚未褪盡的山林野性。

過去醬菜舖裡有一種八寶菜,是用核桃仁混合花生米、萵筍乾、小黃瓜等物一道醃漬而成,是夏日就粥的利器。幼時遇到家裡來不及買菜,家人經常讓我拿一隻碗到醬菜舖裡買半碗八寶菜就粥。因核桃仁在「八寶」裡所佔的分量極少,買的時候,我經常會指被埋在大玻璃缸的各個角落的核桃仁,央求營業員挖給我。哪怕只是小小的一塊,就粥吃,也是滋味無窮。

後來糖水舖裡又有核桃酪賣,是用核桃仁搗碎煮成的糊糊,香濃而不甜膩,堪為甜羹中的極品。吃的時候,從舌底到咽喉之間,會有一種言語無法描述的清潤感覺。尤其是陽光和煦的冬日下午,要一碗核桃酪配一個剛烤出來、麥香撲鼻的麵包吃,會讓人感到內心與這個世界的隔膜感,正在悄悄地融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