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刘学铭 于 2014-10-6 16:59 编辑 少说一句话,多留一份情(杂文) 老妈变了,变得越来越遭人烦。 所谓“老妈”不是我的妈,是我后老伴儿的表哥的内弟的妈。 老妈曾经是受子女敬重的好妈妈。早先家穷,一手把五个子女拉扯成人,成活率达百分之百,就凭这一点儿,就功不可没。 老妈曾当过搪瓷厂的工人,有1800元的劳保,她老人家对伟大领袖毛主席很感激,对新社会的新生活很满意,虽然不是党员,但是,比共产党员还有更加坚定的立场、更加朴素阶级情感。 可是,近年来,老妈的话越来越多,变成一个多嘴多舌的老太太,几乎一切子女都烦。 老妈为什么话多呢?原因如下: 第一,担心体弱多病,无端贪生怕死。 老人家虽然年过八旬,但身子骨很硬朗,体内心肝肺等硬件都没有毛病,而且能吃能睡。 但是,老人家整天愁眉不展,哼哼唧唧,不是这有病,就是那有病,几乎没有一刻消停,弄得子女都安宁。起初,她老人家诉苦,还多少引起后代们担心,久而久之,却产生了说谎孩子喊“狼来啦”的效果,不但没有人理睬,甚至还引起反感。 公平而论,老人家是不是有病呢,我说有,不过不在肉体,而在心理,是一种老年恐惧综合症,或者说,是衰老怕死的忧郁症。 第二,担心晚辈奢靡,处处不识抬举。 老妈生活忒节俭,每天都是在菜市场收摊的时候,去买论堆卖的处理菜。对儿孙辈的生活的挥霍,特别对女儿和孙女们买衣服,总是骂骂咧咧的。吓得与她生活在一起的小女儿,不敢买新衣服,就是买了也得放在别人家,不敢往家里拿,这样干涉子女生活的老人,能不遭人恨吗? 更有甚者,老人家不识好歹、不知抬举,逢年过节时,女孙孝敬她吃穿等礼物时,总是气得五雷风吼,极力贬低和否定礼品的价值,食品不好吃,衣物不好看,结果弄得很尴尬,甚至不欢而散。 其实,老人并非真心厌恶礼物,只是怕晚辈破费,用心虽好,只是过分。 第三,关心他人过分,无谓地瞎操心。 老妈一贯以热心肠自诩,对亲属、对邻居、甚至对路人,都分外的热情,逢人就讲话,事事都过问。 有一年,北京暴雨成灾,楼上一位北京籍的男青年,坐夜车刚从北京回来,老妈关心他家父母,一大早就去敲门问安,结果搅了一对久别小夫妻的好事,这样爱多事的老太太,岂能不遭人烦? 老妈关心人没错,只是有点过分,行为方式也有失检点,甚至很不得体! 第四,担心行为失范,无故解释原因。 如前所述,老人身体健康,能吃能睡,这本来是令子女欢欣的好事;可老人硬是要否定事实,说自己睡眠不好,觉很少,说自己胃口不好,吃得少。 老人家酒量很大,酒量大就喝呗,可是每次喝酒时,她总是要添加毫无必要的解说,喝白酒时,她说,这酒度数不高,多喝几杯没啥;喝啤酒时,她说,这那里是酒哇,我渴了,就当水喝吧。 她喜欢夹哪种蔬菜时,吃就吃呗,总还要附加一句:这两天大便干燥,吃点蔬菜疏通疏通……这类有碍食欲的话,实在不应该在饭桌上说。 …… 前几天,老妈偶感风寒,三十八度的高温,终于压制住“话痨”,老人家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显得安然而又慈祥。儿子儿媳、女儿女婿都来了,出现家庭里极少有的其乐融融的场面。 平时顶撞老妈最凶,忤逆老人最甚的小女儿,一手摩挲老妈的浓密的银发,动情地说:“妈,您今天多可爱呀,又安静又慈祥,我小时候的文静漂亮的妈妈又回来啦!”说着在老妈额头深深一吻。 这种和谐场面的出现,只因为老妈没说那些不该说的令人讨厌的、甚至是有伤母女情感的话。
这一瞬间,我不知道老妈是否领悟“沉默是金”的道理;而我却忽然来了灵感,想到了“少说一句话,多留一份情”这个话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