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行欧洲时的一些照片和故事

 木立 2014-10-07

(一)

一个人旅行这种自带装逼光环的事情往往跟鸡汤文里标榜的相差很大,当傍晚我一个人挤在埃菲尔铁塔下无边的长队里等待登顶电梯时,那些旅行游记里总在强调的“独处带来的自由和平静”对我来说根本就是个不好笑的笑话。我环顾了一下周围,发现除了卖烂俗纪念品的黑人外几乎全都成双成对儿。打情骂俏在成功消磨掉这些情侣们排队等候所带来的无聊的同时也让我变得更不耐烦。于是我离开了队伍准备走回hostel,顺便拍了些巴黎的夜景。

 

(二)

独自长期旅行的话,我建议住hostel或直接couchsurfing,除了省钱外更可以遇见形形色色的人,而且他们中的大多数会跟你一样也是因为各种原因而沦落到一个人旅行的境地,如若行程恰巧重合的话还能搭伴跟他们一起玩一天半天。

 

旅行的第一晚我住的是苏黎世的青旅。入住之前我跟全世界绝大多数直男一样幻想着碰到一个长相娇好的同龄妹子。但推门进屋后我发现自己唯一的室友是一位中国老奶奶,长相和衣着就跟在国内公园遛弯儿的老奶奶没有丝毫差别,连她的行李都是用那种买菜的二轮小车装的。她看到我后对我笑了笑没说话,我把包放在柜子里后跟她打招呼说您好,她惊讶地回答说原来小伙子你是中国人啊,瞧你留胡子以为你是日本人。接着她就跟我聊起来,问我专业以及今后的打算。我赶紧把话题岔开,因为我这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就是想逃避一下正在面临的各种学习和工作的计划。我开始反问她一个人出来旅游的原因,来了多少天了。

 

老奶奶说她一个人旅行是因为家里没人想陪她。她来欧洲已经快一个月了,从俄罗斯开始一直来到了瑞士。接着她开始抱怨说到瑞士之后才知道这儿是全欧洲,甚至全世界物价最高的国家,糟糕的是她的行程中安排在瑞士的天数最久,这让她有点后悔。她说来欧洲后就因为想为儿子省点钱,自己从来没有去过饭馆吃过饭,甚至都没有去过超市买过现成的熟食。她的方法是自己买食用油和面粉,然后在青旅提供的厨房做面饼吃。

 

她说了这么一通后我突然有点不知道怎么接。她问我说:“小伙子,这里蔬菜太贵,但我又觉得不能只吃饼子,不然营养不均衡,你晓得我怎么办吗?”我说不知道。

 

“捡路边的蒲公英吃”她回答道“把蒲公英放进饼子里。”

 

我愣了一下问她为什么不直接报个旅行团呢?那样会便宜得多,也不用自己操心一日三餐。她说那样不自由啊,又说自己其实很享受制定计划然后完成计划的过程。

 

第二天临走时老奶奶说她这一路收集了太多地图,边说她边给我看包里那满满的一大叠。她说这些玩意儿带着越来越占地方,扔了又可惜,带回去好歹是些纪念。她问我一般都怎么处理自己的地图。我回答说我一般用手机定位。她愣了一下感慨说年轻就是好,说自己连英语都不会说,出来玩别提有多麻烦了。

 

我帮老奶奶领着行李去前台,看着她用手比划着check out,我突然觉得她特别朋克。




(苏黎世四处穿梭的蓝白相间电车给城市一种复古的感觉,路人穿着的也都比较精致)

 

(三)

离开苏黎世后去了因特拉肯(Interlaken),这里才是我和其他大多数来瑞士的旅客的真正目的。在青旅的房间里,睡我旁边床上的是一个韩国女孩,她长得很可爱,很爱笑,染着黄色头发,在房间里喜欢光腿穿着热裤四处溜达。她跟我说自己来欧洲也是蛮久了,一路上感觉很累现在真盼着回国。她知道我的下一站是罗马后说自己刚从罗马离开,然后告诉我她讨厌意大利,因为那里的男人总是爱冲她怪笑甚至无缘无故摸她的胳膊或后背。更何况罗马的小偷也很多,在地铁站如果不小心的话还有可能被明抢,这些都让她很反感。

 

“你可千万别被他们摸了”她用不太流利的英文跟我说,假装严肃的样子让我觉得很可笑。我回答说自己会小心的,同时也尽量不去摸别人。晚上我们买来了瑞士当地的啤酒来喝,聊了聊朴赞郁和崔岷植。

 

那天晚上她上铺的人打呼声很大,搞的我们都睡不着。她裹在被子里看着我,装作很无奈地撇嘴,接着又跟我做鬼脸玩儿,我们后半夜才都睡着。

 

第二天我一个人去了少女峰。图便宜所以买的是一大清早的火车票,可是山顶上天气很差,能见度几乎不足以让我看到任何雪景。在少女峰看到了很多中国旅游团,在餐厅时我给一个陕西老大爷让座,他不停地夸我中文讲得真好。我摸了摸自己下巴上的胡子说过奖了。

 

下山后我坐火车去其它的镇里逛了逛,发现景色超级棒,棒到让我有种很想跟另一个人分享的欲望,可惜身边没人,就只有不断拍照想着回头把照片传在网上分享给大家。

 

这让我突然想几个月前在跟朋友去英国的巴斯玩儿时,去了一家游客必去的据说很有历史的餐馆吃bun,那家店好像叫Sally Lunn’s。当我正和同学聊得很开心时,看到有个背着大旅行包的女生走进门坐在我的邻桌,她把脖子上挂着的全画幅单反重重地放在桌上后点了跟我桌上相同的bun。上餐后她面无表情地拿起单反像是在执行任务似的熟练地给面包照了一张相,然后用五分钟吃完它便付钱离开了。这段略显离题的回忆在我这次旅行时不断浮现在脑袋里,我不是特别能讲清楚为什么,可能我把这个女生的行为看做成了一个自己旅行时的缩影。及时同身边人探讨交流美好和新鲜事物所带来的欢愉在独自旅行中往往是无权享有的,“体会”和“分享”被割裂开来,我能做的只有面无表情地体会着一幕幕景象,等到把照片上传到网上后再生硬地附注上笑声或感慨。这种分离感有时甚至会衍生出自怜,让我很不适。

 

从山上下来已经下午了,回房间看到韩国妹子正在收拾行李。说三小时后得去赶火车。她又告诉我说今天一整天她都没出门,因为很晚才醒,可能因为昨晚失眠。我说那不如一起去附近的湖边散步顺便得了。她说好。

 

我和她在超市买了食物准备去湖边吃,结果在半路上居然碰见了那位很朋克的中国老奶奶。那会儿正有点小雨,老奶奶一个人坐在椅子上边吃苹果边对着湖水发呆。我去跟她打了招呼还说顺便把刚买的食物跟老奶奶一起分着吃,但她坚决不要。临走时她望了一眼我身边的韩国女孩,又望了望我,重复了一句在苏黎世分别时说的话:年轻真是好。

 

跟韩国女生分别时她问我的行程,我说意大利和巴黎。她说她去完西班牙后也准备去巴黎住好一阵呢,到时候说不定能遇见。我说肯定可以的,到时候联系。


(以上五张照片的拍摄地为Interlaken,前两张为大清早乘火车上少女峰沿途所拍)


(四)

从因特拉肯check out后我跟两个在青旅认识,且跟我一样在英国读书的中国女生坐同一班火车去米兰。这趟火车全程要倒很多次车,这让我们在不借助任何标示的情况下也能迅速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离开瑞士进入了意大利:在换乘到较为破旧和拥挤的火车的时候。


米兰和巴黎是我此行见到的最时尚的两个城市,估计跟时装周有关。在米兰随处可以见到模特或模特身材的行人,而我确实遇见了一个很眼熟但叫不上名字的中国超模。离开米兰后去了佛罗伦萨,觉得不如想象中的漂亮,可能是因为我的想象主要来源于刺客信条。唯一让我兴奋的地方是亲眼看到了米开朗琪罗的那个著名的大卫像。


大卫像处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内,被安置在一个走廊的尽头处。不过因为它比较高大,在走廊的入口处就能看到。下面我来举例形容一下我一个人旅行时是如何自娱自乐的:我坐在走廊的入口处,欣赏游客们扭头第一眼看到大卫时流露出的神情和小动作。他们大多数是突然半张嘴或小声说几个holy shit,然后快速拍拍旁边的同行者提醒他们大卫就在前面。


我就在那儿如同看表演似的看了四十分钟左右,觉得游客们的各种生动表情要比展览管内每一件展品都有趣。








(最后一张是佛罗伦萨其余均为米兰)


(五)

罗马没我想象的乱,我也没有亲眼看见任何小偷,原因之一可能是我很少坐地铁。罗马城给我的最大的感觉是总被昏黄的色调笼罩着,无论白天和晚上都是。我很喜欢罗马无处不在的被摩得锃亮的石砖地,让我觉得很有历史感。在罗马的其中一天我见了一个在美国读书来罗马交换的女生。她人超级nice还请我吃了顿很贵的晚餐,也许是这趟旅程中最贵的。最后顺便一起去看了Andy Warhol在罗马的艺术展,虽然我不是很喜欢Andy Warhol,甚至一度将他的名字与伍迪艾伦的电影Annie Hall搞混。之前对他的印象也仅局限于梦露,香蕉,腊肉等被广泛印在t恤上的作品。

 

在罗马我住在一个party hostel,叫做The yellow。在那里与两个智利男生和一个德国男生做室友。在酒吧喝酒时,其中一个智利男生说罗马是他的最后一站,现在要回国了突然感觉很激动。这话让我突然想起之前那个韩国姑娘。接着智利男生说他前一周去了阿姆斯特丹,主要目的是get high。他问大家有没有抽joint的习惯,所有人都说只是试过而已。他接着说这次在阿姆斯特丹他还吃了magic mushroom,比Marijuana高效多了,过程可以持续几小时之久,而且重点是可以致幻。由于这些东西在荷兰都是合法的,所以产品很多样且安全,甚至可以根据自己想要的视觉幻觉来挑选这些蘑菇。看着智利男孩兴奋的表情我甚至开始有点点惋惜没有把阿姆斯特丹这个如此美妙的城市订入行程中。


几天后我收到了德国朋友Martin的信息,他之前作为Erasmus Student去英国交换,跟我玩儿的很熟,但很久没有联系。这次联系是因为他看到了我在instagram上发的欧洲旅游的照片,就问我去不去德国。我说很可惜,这次没有制定去德国的计划。他说我要去的话他可是会管吃管住的。这句话让我有点动心,再加上我的签证只有一个月,以后再要去德国的话还得费时费力办申根签。于是我决定更改行程,从巴黎离开后直接去德国。

 

当盯着欧洲地图思考着时间安排时,地理常识一塌糊涂的我这才意识到荷兰就在德国和英国之间。似乎根本没有经过更多的思考,我顺手又订了从德国去阿姆斯特丹的火车票。


(在罗马的某个我忘了名字的广场跟陌生人喝啤酒看杂耍)


Ps:我才发现废了这么半天话还没有叙述完我想表述的四分之一,所以还是分成多篇来写吧。

微博和instagram里有更多关于我的生活(至少是我想展现出的生活)的信息:


微博井越Tyler

instagramtylerj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