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看斯巴达的《300壮士》,被里面对打斗场景拍摄的新奇手法深深吸引:常速拍摄一个人跳起来准备将矛刺向敌人,在矛快扎到敌人前,镜头突然慢了下来,所有的人的动作都是慢镜头,矛一旦扎到身上,镜头又恢复常速。这种镜头有节奏的表达赋予了时间暴力的美感,看起来非常爽,使人能体会到矛尖穿透的力量。
看完有一阵子我也在琢磨,能不能利用时间的快慢的技法构思一部电影。接下来,我有了两个想法。
第一个是关于一位武功盖世的江湖独行侠,后被皇帝招募至麾下,成为皇上身边一个大内高手,利用后又被皇上抛弃的故事。他的绝学只有一条:快!通常电影里在描述快时多半会采用古龙般的蒙太奇方法,第一个镜头手指在慢慢解开枪套,第二个镜头对方胸前已经渗出血迹,留给了观众很多想象空间。还有一种方法没有人用过,这就是我想去实现的:在双方一出手的瞬间,在这位独行侠看来,世界一下变慢了,刺过来的剑非常慢的往前移动,而他自己却是正常的速度,所以他可以从容不迫地与几十人周旋,一一将对手制服。摄像头还可以跟随刀锋、拳掌一起行进,可以预见能演绎出让人叹为观止的武功打斗场面。但是我并没有想好将这个时间的桥段放进一个具体的时代背景中,直到我看了《绣春刀》,有点可惜。但这不是重点。
第二个是讲一位起早摸黑的快递员,在给粒子加速器实验室送包裹时不巧落入时空隧道,然后我们世界的一秒变成了这位倒霉兄弟的三天!这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在快递员看来,整个北京凝固了,行人、车辆、飞机,甚至风。然后他意识到,自己成了北京的主人。当他可以拥有一切的时候,他会怎么来度过未来的时间呢?他又失去了什么?下一步他将做出什么样的抉择?
这两个故事貌似都在利用同一种时间快慢的方式讲不同的故事,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第一个故事虽然夸张,但在牛顿经典物理的场合中,所有物体的运动都能被描述,物体之间的作用关系都是自洽的;第二个故事却截然不同,是相对论里大尺度的时空弯曲理论:当一个人的速度接近光速的时候,他的能量将会变得无穷大,然后这位可怜的快递员会生活在无比孤寂的世界当中:他不能用手去碰触任何东西,一碰就灰飞烟灭。当然作为电影可以无视这些。
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与爱因斯坦的”相对时空观“至今没有找到一个理论的统一,在引力不大的时候,相对论与牛顿万有引力趋于一致,在引力(在等效原理中,引力和惯性是一个意思)非常大或质量非常大的时候,牛顿万有引力与广义相对论不相容。
在我看来,切片的宇宙模型实际上是强调了“绝对时空”的意思,只是我们无法描述或定义一个静态空间中的某个物体的能量和蕴含的信息,而爱因斯坦是透过虚拟出来的“时间”,让我们看到事件的投影轨迹而已。好了,一个描述的是实在,一个描述的是投影,如何合二为一?或者,他们在讲不同的东西,永远无法融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