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冉亚雄
据统计,我国70岁以上老人中95%都有白内障,80岁以上的老人患病率几乎为100%。专家表示,目前白内障的根治办法是手术,吃药、滴眼药水、磁疗、热敷等治疗方式都不可能根治白内障,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科学就医。
人老了几乎都会患白内障
省会的张大妈患白内障多年,听医生说要做手术,张大妈觉得在眼睛上动刀子太危险,便听信一些广告宣传,购买了所谓的“新药”。一年多下来,口服的、外用的还有治疗仪等都试过了,张大妈钱没少花,却不见什么效果,最后视力越来越差。不久前张大妈在河北医大一院做了手术,受白内障困扰多年的眼睛终于又看清了,张大妈觉得心里也亮堂多了,“当初真不该乱治,早听医生的话早做手术就好了!”
据河北医大一院眼科主任医师刘继敏介绍,在人们黑眼球(角膜)后面、玻璃体的前面,是呈双凸的透明体——晶状体,外界光线通过角膜、晶状体、玻璃体投射到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也就是人们看到的东西。如果晶状体浑浊,视力就会受影响,看东西就模糊。由于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原因引起的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光线被混浊晶状体阻挡无法投射在视网膜上,导致视物模糊,这就形成了白内障。白内障多见于40岁以上,且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多。据统计,我国70岁以上老人中95%都有白内障,80岁以上的老人患病率几乎为100%。
在医生指导下适时手术根治
“许多患者一听说做手术就有惧怕心理,不愿接受手术,而总想寻求手术之外的其他一些方法。”刘继敏说,药物治疗白内障没有确切疗效,目前国内外都处于探索研究阶段,对于一些早期白内障,用药以后病情可能会减慢发展,视力也稍有提高,但这不一定是药物治疗的结果,因为白内障的早期进展至成熟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它有可能自然停止在某一发展阶段而不至于严重影响视力。一些中期白内障患者,用药后视力和晶状体混浊程度未能改善。近成熟期的白内障,药物治疗更无实际意义。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眼药水或口服的中西药。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是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新型白内障手术。使用超声波将晶状体核粉碎使其呈乳糜状,然后连同皮质一起吸出,术毕保留晶状体后囊膜,可同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当老年性白内障发展到视力低于0.3,或白内障的程度和位置显著影响或干扰视觉功能且患者希望有好的视觉质量时,即可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其优点是切口小,组织损伤少,手术时间短,视力恢复快。可以说技术已非常成熟。
白内障囊外摘除也已成为目前白内障的常规手术方式。该手术切口较囊内摘除术小,将混浊的晶状体核排出,吸出皮质,但留下晶状体后囊。后囊膜被保留,可同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可立即恢复视力功能。
“过去有些人认为等白内障熟了再手术,其实,只要视力影响到日常生活就可手术治疗。”刘继敏提醒说,一般情况下视力低于0.3,就需要手术治疗了。
积极预防可有效延缓白内障发生
刘继敏介绍说,白内障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积极预防可有效延缓白内障发生。首先,随着年龄的增加全身各个系统、器官代谢力下降,这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但可通过加强健身锻炼、饮食调节使其发展速度变慢。其次对于紫外线损伤、吸烟等因素,也都是可以预防的。
对于老年性白内障预防,一是适当增加营养,多吃水果蔬菜等含维生素量多的食物,如色泽深绿的菠菜、绿色花椰菜、芥蓝等,以及含特定抗氧化剂的叶黄素和玉米黄质,能保护眼睛免于阳光紫外线的损害。二是防止紫外线的照射,太阳光强烈时出门可戴防紫外线的墨镜,在烈日下,老人最好少出门。三是糖尿病等慢性病会加速白内障的发生。因此对患有糖尿病或其他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患者应及时治疗,积极控制病情,可有效延缓白内障发生。四是平时注意保养眼睛,看书写字、看电视时间适当控制,每隔1-2小时到户外活动,适时注意让眼睛休息一会儿,不在暗处看书,如有远视、近视或散光等屈光不正现象,应到医院检查验光或到正规专业眼镜店,配戴合适的眼镜,以避免发生眼疲劳症。切忌随便到小摊上或不正规的眼镜店里,不经过正确验光,胡乱买一副眼镜戴上,这将给眼睛带来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