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记忆:内涵丰富的地质宫2014-07-06 14:42 来源: 新文化网 编辑:李玉磊 核心提示:在长春,文化广场会藏在每个人的记忆里,有广场上放起的风筝、有黄昏下舞蹈的人群、有威武的雕塑男、有蕴藏的地质宫……对比文化广场上曾经热闹的演出、休闲的人群,地质宫始终静静地伫立在那里,默默地看着这座城市的细微变化。
在长春,文化广场会藏在每个人的记忆里,有广场上放起的风筝、有黄昏下舞蹈的人群、有威武的雕塑男、有蕴藏的地质宫……对比文化广场上曾经热闹的演出、休闲的人群,地质宫始终静静地伫立在那里,默默地看着这座城市的细微变化。 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在地质宫北端黄瓜沟河流上曾打造过长春历史上最早的一座官办园林杏花村。1934年地质宫位置,临时搭建天坛,供溥仪改帝制举行登基告天仪式外,一直没有实质性的投入建设。 一直到了1938年,宫廷建设方案才被最终确定。在这个占地达50多公顷的面积上,宫廷用地被分为三部分:南部是正门外广场、中部为内廷、北部为宫廷外苑,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皇宫所在地。宫殿坐北朝南,整个城市以“新帝宫”为中心,宫城沿用前朝后寝的形式,最后为御花园,轴线上的建筑主体平面布局,与北京故宫相似,今天文化广场的位置原定做宫前广场。“新帝宫”1940年开工,1942年便停建。 ![]() 规划之初 1934年临时搭建天坛,供溥仪改帝制举行登基告天仪式 ![]() 天坛的近景 解放后在遗留的基础上建起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重檐大屋顶琉璃瓦宫殿式建筑。建筑地下一层,地上四层,框架结构,占地总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是长春有史以来第一座采有高台基、大屋顶、古典彩饰手法设计的大体量,外设雕造(石狮、华表)装饰宏伟高大的仿古建筑,也是长春市城市标志性建筑。――摘自《长春市志·文物志》 地质宫内设有地质博物馆,从各种珍贵钻石,矿产直到各种古生物化石标本,是一所地学胜地。 ![]() 文化广场原效果图 ![]() 当初帝宫修造现场的大门处 ![]() 地质宫东西侧面图 ![]() 这是本地设计师当初的建筑效果图,跟实际建成结果略有差异 ![]() 六十年代的地质宫 ![]() 七十年代的地质宫 ![]() 1986年地质宫广场 ![]() 上世纪80年代地质宫广场远眺 ![]() 如今的地质宫和文化广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