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U与古建筑系列之开篇 | SketchUp自習室

 终有不可企及之 2014-10-07

自習室开新版块——古建筑与SU(sketchup草图大师,以下简称SU)。

长时间的面对屏幕,频繁性的出入图书馆,欢喜于参数化的世界里任思绪飘飞,自娱自乐,孤独于虚拟中舞枪弄棒,舞剑抡刀。开此版块,旨在把个人对传统建筑的理解,用匠人独特的思路,多数人都能理解的图形形式,展示给各位朋友。同样期盼通过这个平台结识在古建筑方面的有志之士,同志者共谋。本系列文章亦可作为杂谈来看,亦可由读者自定。

古建筑与SU_compressed

 

首先,我要庆幸自己出生的时代,能够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中长成,一种技术是我所熟悉的现代技术,一种工具是我经常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一种表达是把中华传统建筑的各部分名称、比例、功用和做法的注释用三维图形和动画展现出来,以及建筑物立面、剖面和局部详图的三维图形和实物照片,把个人对吾族传统建筑的理解和感悟描述出来,把个人多年来对于古建筑在SU的使用上的探索成果与广大网友分享。若是能够让建筑院校师生、古建筑研究人员、古建筑修缮单位以及史学界和文化界人士阅有所获,是余之所幸也。

 

清制平身(柱头)科

清制平身(柱头)科

此图为清制斗拱中的大斗(又名坐斗,栌斗)

中国历史上的营造活动可以追溯到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从那个时候起,历代匠师们在漫长的岁月中建造了无数的建筑工程和建筑物,例如:民居、宫殿、寺院、庙宇、陵墓等。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形成了庞大的中国建筑体系。虽然由于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自然损耗,加上战乱兵刀水火等人为因素和地震 、洪水等自然灾害以及风雨侵蚀 、虫蚁繁殖之类待久的自然破坏力的作用,绝大多数古代建筑早已湮没无存,但是能够留存到今天的仍然是数以万计,说到这里,古代的大多数建筑往往是毁于战争与史书上经常有简单记之的“意外”为多。(这个很有意思,毕竟前人留给后人的,多想的是千古流芳而不是遗臭万年,这需要大家各自去慢慢品味,我就不多言了。)尽管它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损毁,但是依然伫立在中国的广阔地域上,使今天的我辈有幸亲睹古人营造事业的卓然成果,从而可以推想历史的面貌与精神。

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

说到幸存的遗产,值得一提的经典——应县木塔,这里黑猫就先简单的叙述一下,应县木塔是中国现今绝无仅有的最高、最古老的重楼式纯木结构塔,此塔建于辽代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至今已历940多年,虽历经了狂风暴雨、强烈地震、炮弹轰击(塔身上弹痕累累,可以看见嵌进去的弹头),仍然屹立。它全靠斗拱、柱梁镶嵌穿插吻合,不用钉不用铆,以50多种斗拱的垫托接联砌建而成。古人解决建筑问题的技术之高,连现代人也觉得不可思议。如塔底层回廊外檐由24根木柱支撑,在静止时下层每根柱负荷120吨,可是柱下石础根本没有巢臼,木柱断面直接平立于石础之上。据说有好奇者,曾经用两手执一根细绳,把它从石础和木柱间横过。所以,民间就有24根木柱轮流间歇的传说。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有人计算,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整体比例适当,建筑宏伟,艺术精巧,外形稳重庄严。该塔身底层南北各开一门,二层以上周设平座栏杆,每层装有木质楼梯,游人逐级攀登,可达顶端,且每登上一层楼,都有不同的景观。据考证,在近千年的岁月中,应县木塔除经受日夜、四季变化、风霜雨雪侵蚀外,还遭受了多次强地震袭击,仅裂度在五度以上的地震就有十几次。据史书记载,元大德九年四月,大同路发生6.5级强烈地震,有声如雷,波及木塔。元顺帝时,应州大地震七日,塔旁舍宇皆倒塌,唯木塔屹然不动。近代,邢台、唐山、大同、阳高一带的几次大地震,均波及应县,木塔大幅度摆动,风铃全部震响,持续一分多钟,过后木塔仍巍然屹立。无情的雷击、陈年累月的塞外狂风,都曾给木塔施加淫威,兵荒马乱,战火硝烟,也曾使木塔伤筋动骨。1926年军阀混战时,木塔曾中弹200余发,至今弹痕可见。然而木塔坚强不屈,仍傲然挺立、直刺云天。

建筑结构的奥妙、周边环境的特殊性,纵使是后人的愚昧妄作 ,(据资料:20世纪20年代,一个愚昧的县长为了通风水,拆去了各层塔身外檐的墙和墙内的斜撑,全部被改装为木隔扇,使其成为“玲珑宝塔”,遂使各层塔身的柱列不同程度的倾斜失稳,甚至出现扭转,如今的应县木塔已经略微向西北方向倾斜,后人的无知妄作更为突出的反衬出古代匠师在构架整体稳定方面考虑之周密。)木塔也依然千年不倒,当然其中也不乏有志之士的保护,我敬佩那些真心为保护古建筑而付出心血的前辈大师们。历史上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能工巧匠,他们的名字虽然都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但其留给后人的作品至今仍然光彩熠熠。说到这些渗透着智慧和心血的技艺精品,人们总是会引以为傲说这些不仅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个人认为,我们又有什么好引以为傲的呢,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我们不仅没有保护好,而且还去破坏,甚至有甚者以修复文化遗产而力荐拆除,借中华瑰宝之名以谋取重利者不在少数,有人说我这是偏激,但是事实确实如此,现在哪里要是再能以古法重建大木构的话,亦是无利不往矣,但是真心的是无利可言,致使会主动的去浪费时间与资金在这些领域的甲方又有几何。说到古建筑设计,无非是分为真正的古建筑与仿古建筑,前者包括文物建筑和古代遗留下来的有文化特征的历史建筑的保护、修复、复建、重建的设计,后者则是旅游文化性的风景园林建筑和出自商业及文化目的的需要。说到古建筑的十本书有九本都在反复的说木结构建筑因为使用木材作为建筑材料,存在着承载能力低,防火性差的缺点,加之多年的兵刀水火,蚁蚀虫咬,让许多著名的建筑只留给我们一个个背影,说的是不错,但是在感叹之余为何我们没有去发现新大陆呢?国人就不能创新了吗?不可采用大型的木材就没有办法了吗?承载能力低就不再建了吗?防火性能差就怕星星之火即可将甲方的资金毁于一旦?兵刀水火又是从何而来?蚁蚀虫咬不可防护吗?在现代的科学技术下都不能做一些技术性的工作吗。?非要用几个模板倒出呆板的“仿古建筑”呢。这些都是古代前辈们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困扰,需要我们后人去继续钻研和创新,而不是去摒弃,当然也有可能是我的见识短浅,有人正在做而我又是井底之蛙罢了。就小编一介草民的身份说这些有点斗胆了。这里黑猫坦言,小生把古建筑的学习和探究只能是用于别人娱乐的时间,因为黑猫我也要生活,想要稀饭钱就必须去做一些与古建筑毫无关联的东西,要不没有老板施舍,黑猫一介草民又要怎么养活自己,所以说了这么多,我希望看到此文的读者能够谅解此系列更新的速度,小生也清楚自己尚未有在古法营造的古建筑立足的能力,求学之路尚且刚刚启程,长路漫漫,我又岂可半途而返。

前面有提到斗拱和应县木塔。斗拱是我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结构形式,靠它将梁、枋、柱连接成一体。由于斗拱之间不是刚性连接,所以在受到大风地震等水平力作用时,木材之间产生一定的位移和摩擦,从而可吸收和损耗部分能量,起到了调整变形的作用。除此之外,内外槽的平座斗拱与梁枋等组成的结构层,使内外两圈结合为一个刚性整体,这样,一柔一刚便增强了木结构的抗震能力。前面提到的应县木塔就有近六十种形态各异、功能有别的斗拱,是我国古建筑中使用斗拱种类最多,造型设计最精妙的建筑,堪称一座斗拱博物馆。相信黑猫终有一天会对此塔做到真正的了解,而不是只是限于书籍与网上搜寻的资料。

重庆市大足昌州古城(仿古)

重庆市大足昌州古城(仿古)

 

这些过去的营造活动留下来的成果在今天都可以叫做建筑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中很重要的一个类型,也是所占比重很大并装载有多样文化遗产(如雕刻、绘画、手工艺品、典籍……)的一个类型。这些建筑遗产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我们的子子孙孙。它们是伟大民族的财产。我们今天的责任就是保护它们,维护它们的健康的状态并传给后代。否则我们的子孙再想见到这些巧夺天工的辉煌成果恐怕就只有在一页页的画册里看到这些建筑的传世遗像了。

建筑遗产的保护,其工作内容包括两个基本的方面,一是日常性的、长期的保养和维护以保持健康的就念,一是经常性的、定期的维修、加固,以消除各种破坏因素及破坏结果。不仅是日常的维护还要定期的修缮,都需要有科学记录档案作为基础。

文物法:

第二十一条

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使用人负责修缮、保养;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所有人负责修缮、保养。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有损毁危险,所有人不具备修缮能力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帮助;所有人具备修缮能力而拒不依法履行修缮义务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给予抢救修缮,所需费用由所有人负担。

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报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对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应当报登记的县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批准。

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迁移、重建,由取得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

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迁移,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第二十二条

不可移动文物已经全部毁坏的,应当实施遗址保护,不得在原址重建。但是,因特殊情况需要在原址重建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需要在原址重建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

第二十三条

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属于国家所有的纪念建筑物或者古建筑,除可以建立博物馆、保管所或者辟为参观游览场所外,作其他用途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应当经核定公布该文物保护单位的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征得上一级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后,报核定公布该文物保护单位的人民政府批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应当经核定公布该文物保护单位的省级人民政府的文物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其他用途的,应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国有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作其他用途的,应当报告县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

说到保护,小编这里不作畅谈,但是我可以说一个我个人的感觉,公家保护的文物确实不如有素养且有资本的私人保护来的实切。

先农坛

先农坛

此图为先农坛内的一个鼎盛时期的复原图,而现在的先农坛是这个规模(如下图),从中就可以看出灭亡的清王朝是多么的悲哀。

现如今的先农坛

现如今的先农坛

小编无意进入了几个地方,都被很有礼貌的请了出来。一个是私人领地,但是带给我的感觉确实比小编去过的任何古建筑带来的感觉都来的实在,来的真切。值得一提的是另一个地方,古建筑博物馆的东配殿,我暂时还是不晓得怎么进去,我买了门票,人家都说这里不对外开放,被有礼貌的小姐请了出来,关上了门,我也就不好再说什么,毕竟这里归北京市文物局管辖嘛。我踏入两只脚带来的感觉与进入的那个私人领地的感觉就已经是天与地的差距了,而且伴随着扑面而来的凉意,里面的东西貌似都在享受着优待。一个是寂静优雅,古树参天,古风古韵十足,院内的主人绝对没有丝毫对祖宗遗留之物懈怠的感觉。一个则是射灯一排接一排,一根根铁杆子铁锁链,电线穿插在梁之间,交错在头顶,何止一个乱字了得。(我看到的唯一一眼也是奢华之风,与其说是奢华之风,还不如说是八旗子弟之风。)大殿内也是灰尘满布,(我等草民进来照两张相都要与被我的闪光灯打扰了与人家聊天的管理员跟求爹爹拜祖宗似得好说好讲才批准我就拍两张,要不人家总是说我这是破坏文物,这个罪名可不小呢。我从头到尾没看到任何静止照相或是静止闪光灯的标识语。当然这个真正的古建筑能对外开放,作为博物馆部分对外开放,能让我拍照,我就已经很知足了。)空调外机与配电箱已将一面的山墙堆满。还有值得一提的是,我在内游览的时候,时不时的有那种1对1的导游带着一两个人走进来观赏,他们在一个拜殿停留的时间不足短短2分钟,而我却在那看了一个小时的东西,导游打着伞,没有丝毫的多余动作,从其嘴里说出冰冷的话语中带着几分自豪。说了这么多,我并不是想吐槽些什么,(斗胆之言,我们在宣传正能量的同时,不应遮盖负面现实问题的存在,不能只享其荣而掩其耻,这就要说到我国的教育问题,此处我就不多言了。)只是让大家感受一下,现代的大多数人都没有一种危机意识,尤其是对古建筑丝毫没有一种危机感,有的只是对个人的自豪,或是各种占有欲的显现。在太岁殿内,进门的的西侧,头顶上,展示了一件真正的文物,一件记录了隆福寺的过往灾难的文物,同时也是被一个丢进了厕所的文物 。希望广大的导游,在带领人们在游历文物之时,不要避讳,即明其荣亦道其辱。在现代和谐社会,我们不能沉溺在一个沾沾自喜的思想里,我们该有的是一种居安思危(《书》里有句话说的好:居安思危,思则有备 ,有备无患。古人告诫我们,安不忘危 ,治不忘乱,安不忘危 ,存不忘亡,安不忘危 ,盛必虑衰。)的思想且时刻伴随,不因晓得了前人留下的遗产些许荣耀就忘记什么叫做饮水思源,前面所提到的那个隆福寺的藻井本就不该在太岁殿的大殿内作为什么镇馆之宝,这个名头不是他想要的,他的背后是有着一段悲酸的故事的,在那里并不是为了告诉人们,他往昔的荣耀有多么辉煌,而是希望人们知道,他历经的辛酸往事是多么悲哀。

原隆福寺庙内的藻井

原隆福寺庙内的藻井(先如今在北京古建筑博物馆)

下图为北京古建筑博物馆

北京古建筑博物馆

北京古建筑博物馆(位于先农坛内)

这里我就不多言了,后面有时间会陆续更新有关文章。这里就先不过多举例并解释了,要不列举起来又收不住了。

小生不善言辞,用绘制图纸表达设计,不仅仅限于工程图纸,想要使所做的图形让大众都看懂,小生深知还需下一番功夫。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大发展,许多地方都在进行古建筑的拆迁和修建,如何保护好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小生不才,只望我写的文章能让读者对于古建筑有一个基本认识,若是能够当您在某地古建筑处游览时能想起我所说的知识与故事,是余之所幸也。同时也希望您能够意识到并不是所有毁了的东西,只要是有了大量资金就是能重新再修复回原貌的,就是再怎么高的科学技术,那也是失了魂魄的躯壳而已。若能引起了您对于保护古建筑的哪怕一丝的想法,此更为余之所幸也。说些实在的东西吧,回到软件,说说SU这个软件。

我个人觉得SU这个软件,不应该叫做草图大师,个人觉得应该叫做是营造匠师。SketchUp最初由位于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的成立于1999年的@Last Software所设计,SketchUp最初于2000年8月发布。 SketchUp经历了@Last Software、Google、Trimble三任东家。

部分关键特性和用处包括:

  • “Smart”:智能光标系统,允许用户使用2维的屏幕和鼠标来描绘3维的部件。
  • “push-pull”:通过沿预定的路径挤压2维界面从而创建3维对象。
  • “Follow Me”简单高效的学习能力。
  • 可以模拟摄像机和太阳的运动
  • 与Google Earth的协同功能

我认识“他”时,其的东家是Google,我想这位东家主要是想将这个软件与谷歌地球相结合,让谷歌地球更立体。随着SketchUp用户数量的不断增长,国内针对SketchUp的图书与培训越来越多,各种插件,教程和模型库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当然也同时可以说是鱼龙混杂。但无疑都说明了一点,SU如今真可谓是个烫手的软件。 但是我想说的并不是将其作为一个仅仅用作初步展示方案的软件运用,因为很多人用SU做模型,只是需要得到那一两个视角的表达效果即可,没有必要去复杂化模型,墙体可能也只是一个面,有的甚至直接就像其原先的东家在Google earth里面的模型一样,直接就是一个立方体经照片投影,达到一个远看效果即可,而小生要大胆的把SU用于古建筑的表达,更细致的将先人的营造成果参数化,将其原原本本的表达出来,在一个虚拟的世界达到一个真实的效果。要知道吾族古建筑与异族古建筑有着本质上的大不同,个人将其形象化的表述,吾族木构古建筑就像是一个“皮包骨”的老者,因为我们在内外能够都看到其结构构成,其“骨架”是完全的显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的,并没有任何的遮掩,有的只是一层层“皮”,这就是吾族无数能工巧匠的智慧之作。这个软件与现实中的木工相比,若是再配合3D打印技术,简直就是要气伤众木匠(当然也是有缺点和不足之处的,后续会慢慢道来)。要知道,一位木匠由从徒到出师再至挑大梁需要多少岁月的历练,一双大手要历经多少木头屑的洗礼,这是一门传统而又古老的行业,一名木匠必须得经过常年累月的浸润,将复杂的多达几百种的榫头、卯眼的结构、放样、取料、抱料、画线、打眼等工艺连接了然于胸,不是简单地做成个样子就完事的。但是纵使是再方便,科技再发达,我等借助于计算机参数化设计也永远不能替代古法建造技艺(是替代不了)。

 

木工工具

木工工具

请大家记住下列工具的名称(他们已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

锛:一种平木器,削平木料的平斧头。

锉刀:表面上有许多细密刀齿、条形,用于对木料表层做微量加工。

刨子;更细致的刨平修饰木料表面。

凿子:用以凿孔与开槽。

锯子:用来开料和切断木料。

墨斗;用来弹线与较直屋柱等。

鲁班尺 :丈量与校正角度等。

清制斗拱之由昂示范SU工具之实体工具

清制斗拱之由昂示范SU工具之实体工具

一个是能让手磨出泡与老茧的实体工具,需要锯割、斧劈、刨削(粗刨,细刨)净料、净光、起线、刨槽、刨圆等等一系列的制作手艺。一个只需用鼠标倒腾两下即可,无缝的凿孔,打洞,完成一个榫卯结构。鲜明的对比。是感叹于科技的发达呢?还是感叹于前人的伟大呢?请您自行定夺。更多的SU使用技巧,SU的基础很重要,任何设计软件都是实践性的软件,没有大量的实践,是学不好的,是学不出真知的。在这里笔者要特别指出,这里说的实践,包含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针对软件本身命令的实践,二是针对特定领域建模的实践,所以最后的运用还是要看个人的摸索。后续黑猫会对SU插件在古建筑方面运用的一些个人经验之谈,亦可作为教程使用。(插件这种东西只能是作为一种方便来使用,绝不可依赖于插件。在用插件之前,必须要先掌握所有的基础工具的使用。)初步的SU基础工具运用与常用插件运用可参见,SketchUp制作北方重檐四角亭教程,在此开篇就不多言了,后续会详细道明。

为了让大家更能有耐心的读下去,贴几张我去过的一个仿古古城所拍图片,就拿多数人们定义的古建筑代名词——斗拱,给大家先欣赏欣赏实体,后续会专门详细的道明。

此图为重庆市大足昌州古城内随处可见的斗拱样式(仿古)

此图为重庆市大足昌州古城内随处可见的斗拱样式(仿古)

实现一个一人用古法建起一座殿堂的梦想,不用征地,不用伐树,不用雇工,只要有一台装有SU的计算机和一堆书在身边,就可以开工了。每营造得意,即膳饮可忘,寒暑罔觉。

一座大型的宫殿式木构建筑,要由成千上万个单件组合而成,一座小式的构造简单的古建筑,也要有数以百计的木构件。这样多的木构件,除椽子和望板外,其余构件几乎全部是凭榫卯结合在一起的.木结构的形式和榫结合的方法,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主要结构特点。榫卯构造可谓是木构造之灵魂,其博大精深不是一时之成果,而是身后煌煌数千年的结晶,小生也是在不断的探索学习中。

小生在此借用柳肃老师对于古建筑设计理论的一段话,小生斗胆借大师之言明己之理。

在人类文明史上,中国建筑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体系,在世界建筑之林中独树一帜。在世界古代六大文明体系之中,其他五大文明的建筑主要是石结构,还有部分砖结构和土结构,唯独一个中国文明的建筑是以木结构为主,而且影响到东亚,东南亚,成为东方建筑的代表,表面看来只是建筑材料的不同,然而实际上在此基础上表现出来的是整个文化形态,艺术审美、生产和生活方式以至于思维方式的差别。

所谓“六大文明”是指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古代爱琴海、古代中美洲、中国等地球上六个在没有受到其他文明影响的情况下独立生长出来的文明体系。过去的历史教科书中一直沿用“四大文明”的说法,丢弃了古代爱琴海文明和古代中美洲文明,是不完整的。(网查资料:古代世界独立地从史前社会发展到文明社会的地区。在这些区域内,人们生活在有 组织的城邦中,耕种田地,饲养家畜,已知道使用铁器和应用文字,是当时世界上有着高度文明的中心区域。公元前后几个世纪中,在世界上出现了六大文明中心: 即尼罗河流 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爱琴海地区和中南美洲。)

以木结构为特点的中国古代建筑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取得了很高的技术和艺术成就,是一份值得永久保存的文化遗产,不仅是现存的历史遗产——文物古建筑应该保存,即使是现代社会,在一定的条件下合情合理的仿古建筑也是值得发扬的。我们今天所处的世界丰富多彩,之所以丰富多彩是因为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不同的国家,那么多不同的名族,那么多种不同的文化艺术。这个世界也许有一天经济上统一了,甚至有可能政治上统一了,但是唯独文化不能统一,也不应该统一。如果全世界的文化统一了,所以的国家和名族都是一个样子,同样的建筑、同样的歌舞戏剧、同样的生活习俗,那这个世界也就失去了它的丰富性,失去了它的趣味,说的简单一点就连旅游都不必要了。

在社会经济和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对古代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日益重要,收到全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古建筑设计成为一个社会急需的重要行业。但是今天的建筑学专业教育中,系统的古建筑设计方面的教学尚未完善。古建筑设计的专业人才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古建筑设计与中国古代“营造法”

中国古代没有我们今天意义上的建筑学。中国叫“营造法”,而“营造法”并不等于今天的建筑学。其不同之处在于几个方面:其一,没有理论性的基本原理,只有经验式性的法式和规范。例如我们今天建筑学中所讨论的功能问题、空间问题、实用和美观等问题,在营造法里面是不讨论的。其二,营造法没有系统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而只有已经固定化的做法、式样和尺度。其三,中国古代没有科学的绘图方法,没有严格的几何学的测绘,因而也就没有我们今天意义上的建筑平面、立面、剖面图,更没有透视图,即使是作为国家规范的由朝廷颁布的宋《营造法式》和清《工程做法则例》,上面画的建筑图也都不尽符合现代工程制图的要求。其四,中国古代没有科学的结构力学计算,古代没有科学的力学,建筑构件要达到复合结构强度的尺度,并没有经过严格的计算,只是凭经验来计算,而且各时代有不同的尺度比例。

此图为重庆市大足昌州古城内戏台的斗拱样式(仿古)

此图为重庆市大足昌州古城内戏台的斗拱样式(仿古)

中国古代没有建筑师,只有工匠。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建筑师属于知识阶层,他们并不亲自动手,而是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设计,最后由工匠来实现其设计意图。工匠属于劳动阶层,他们并不懂理论,一般也不会做正规的、大规模的设计。他们不知道什么风格流派、思潮、也不懂得什么形式美的规律,但他们有实践经验,常在细微之处有巧妙的构思。当然也有少数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工匠,拥有长期的实践经验,又具有了一定的思想理论,上升到设计师的水平,这种情况在中国古代也是常有的。例如清朝皇家匠师“样式雷”家族,就属于这一类。然而即使这样,他们也还是只能属于“匠师”,而不是建筑师。因为,从根本上来说,中国古代就没有建筑学。《营造法式》并不是建筑学的著作或教科书,而是建筑规范和法规。正因为这样,中国古代的营造法和我们今天从建筑学意义上说的古建筑设计师两个不同发范畴。

古建筑设计与中国古代营造法的差异在于:

内容不同。营造法只介绍古建筑的具体做法,如建筑各部位的比例尺度,各种建筑构件的名称、形状、尺寸和做法等。但是不讲建筑理论问题,例如建筑的功能布局、文化风格、造型比例的艺术性建筑理论和设计方法的问题。而我们今天所说的古建筑设计则必须考虑上述建筑理论和设计方法问题。

性质不同。营造法基本上不需要设计,它实际上是一种建筑规范和法规,即规范了做法、尺度等,人们只要照着做便是,不需要过多的思考和创造。而古建筑设计从一开始就要从整体规范、功能布局、风格式样等各方面来思考,这就是设计。

方法不同。古代营造法的设计过程中不需要结构的计算,一切按照经验、营造法规定的尺寸就行,甚至连设计图纸都可有可无(有经验的工匠经常是不要图纸的)。而今天建筑学意义上的古建筑设计,则一切都必须按照现代建筑设计的方法,从方案设计到施工图设计,一步步完成。

此图为重庆市大足昌州古城内的随处可见斗拱样式(仿古)

此图为重庆市大足昌州古城内的随处可见斗拱样式(仿古)

古建筑设计的内容与特点

我们今天所谓古建筑设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真正的古建筑,包括文物建筑和古代遗留下来的有文化特征的历史建筑的保护、修复、重建设计;二是旅游文化性的风景园林建筑和出自商业及文化目的仿古建筑设计。

这两类古建筑设计有着不同的目的、不同的要求,同事也有着不同的做法。文物古建筑的修复保护设计与一般建筑设计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本书中第九章将予以专门的论述。除文物古建筑修复以为的古建筑设计,包括我们常说的仿古建筑设计,在总体上与一般建筑设计的方法大体相同,但是在很多具体方面却有着很大的差别。

古建筑设计和一般现代建筑设计的不同特点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般现代建筑设计首先先必须注意的是功能,平面布局、内部空间都首先服从于功能的需要。现代建筑功能较复杂,只要满足功能需要,平面可以任意布置,任意变化,而古建筑则不然。首先,古建筑本来功能就比较简单,无论是宫殿、寺庙,还是祠堂、民居,功能都很单一,平面布局基本上都是统一的方式,中轴对称,庭院组合,这是中国古建筑的平面布局的固定格式。因此,我们今天做古建筑设计仍然要遵循这种布局方式,不论是修复文物古建筑还是设计新的仿古建筑,都必须按照古建筑的布局方式。即使是有新的功能,也要遵循古建筑的布局方式。这并不是代表古建筑设计的平面就无文章可做,事实上中国古代的庭院组合方式本来就是变化无穷的,能够做出很多特色的建筑空间。平面布局做得好,庭院组合做得好,这是古建筑设计成功的第一步。

现代建筑的立面改造时无约束的自由创作,而古建筑的立面设计则不能随意设想。古建筑的式样、形式、功能类型等都是有一定的规矩的,选择什么式样、什么类型,都要根据实际需要,按照惯例或“法式”制度来设计。这也不是说古建筑的立面设计就不能有什么创造性,古建筑的立面设计在确定了风格式样以后,其体量、尺度、造型以及各部分比例关系都要靠设计仔细推敲,哪怕是屋角起翘的高低、屋脊吻兽的大小、柱子的高度和直径的比例等都必须符合美的原则。一句话,古建筑立面设计的基本原则就是“唯美主义”,而这个美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事实上,真正的古建筑也并不是每一座都美,它取决于建造者(工匠)对美的感觉。我们今天完全可以借助于科学的建筑学和美学的原理来设计美的尺度和美的比例。

现代建筑设计有着各种各样的规范,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遵守。但是在古建筑设计中,这些规范不一定都能执行。例如现代建筑的消防规范,要求消防车能够到达建筑的四周,以便于扑救。而古建筑的庭院或者园林则很难做到消防车进入。又如建筑内部的楼梯,按照现代建筑的规范要满足人流交通,坡度不能太陡,宽度不能太窄。而古建筑中楼梯的宽度和坡度几乎没有一个能够达到现代建筑规范的要求。但是不能满足规范的要求不能因此就不考虑这些问题,相反正因为这些问题不好解决,就更应该想办法尽量采用别的办法来弥补这种缺陷。例如古建筑的消防问题不好解决,而古建筑又多数是木构,最需要消防,这就靠我们设计者去想办法解决。

古建筑设计在材料的使用方面受到限制。现代建筑可以不受限制的采用任何材料,而古建筑则不能如此。因为一些材料是现代技术条件下的产物,用在古建筑上就不合适。例如不绣钢、铝合金等金属材料,这类材料用在古建筑上就会破坏古建筑的风格。即使同样是石材,其加工方法也应符合古建筑的特点,例如在古建筑上用石材就不能采用现代的机械打磨、抛光等加工手段。

总之、古建筑设计和现代建筑设计有很多的不同特点,这需要我们在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古建筑的基础上去认真体会,刻苦钻研,才可以真正做好。

 

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认真校阅,详加审订,反复筛选堪比再编写出来的。不定时的更新下文。不求全,而有分类,也可谓是条陈缕析;不求新,而每一则知识斟酌再三,确保资料来源为实,有据可查;不求奇,然辗转贩卖,自误误人,贻害尤大。间附一己之见,聊虫引玉之砖而已。我国古建筑方面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小生还有一堆书要去慢慢咀嚼,中国地图上也还有好多地方没有踏足,本文也是小生边探索边撰写,虽已慎之又慎,然智者千虑犹恐或有失误,况且一介小生,疏漏谬误在所难免,敬请各方专家、同行及读者批评匡正,以便于我们今后对其进行修订和补正。

2014年8月26日于北京国家图书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