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俄 “克里瓦克” Ⅰ/Ⅱ/Ⅲ级

 飘行者19 2014-10-07
图片文字说明

克里瓦克级

技术数据

武器装备

结构特点

长前甲板,从舰首至舰尾方向分别是:彩虹设计局SS-N-14“石英”反潜导弹发射装置、SA-N-4“壁虎”防空导弹发射装置以及SS-N-25反舰导弹发射装置(乌克兰无此装备)。前上层建筑后端安装三部框架式桅杆构成的主桅,顶部装有大型对空搜索雷达天线。轮廓低矮的单烟囱位于舰舯部后方。“气枪群”和“枭声”火控雷达天线位于主桅和烟囱之间的综合建筑上。3英寸舰炮位于Y位置和X位置。

备注:“克里瓦克”II/III级最明显的特征是RBu 6000反潜火箭发射装置取代了前甲板的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克里瓦克”III级在A处安装有3.9英寸舰炮,飞行甲板位于后甲板上方,取代了X位置和Y位置的舰炮。俄罗斯国境警卫队也装备了7艘“克里瓦克”III级护卫舰,除黑海舰队装备的该级舰外其舰体侧面均带有蓝/白/红三色带涂装。

使用情况

1988年2月12日,美国海军第六舰队9000NE级的“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约克城”号和8000级的“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卡伦”号以享有“海上无害通过权”为由,抵近黑海舰队塞瓦斯托波尔基地以南7海里的海域侦察苏军情况。以检查苏军的反应能力,执行这项命令的是隶属于黑海舰队的两艘护卫舰,分别是3000吨级的“克里瓦克”I型“忘我”号(舷号811)和1000吨级“米尔卡”级SKR-6号(舷号824)。面对吨位数倍于己的美军舰艇,两艘苏联护卫舰丝毫没有犹豫,坚决执行了命令。

最终,“忘我”号执行了对“约克城”号的撞击,而SKR-6号则撞向了“卡伦”号,造成美国“约克城”号巡洋舰艉部和艉部的“捕鲸叉”导弹发射架受到损伤,原苏联“米尔卡”级护卫舰舰艏水线以上则被撞出一个大窟窿。使美舰在撤出了苏联领海。此次撞击事件发生在冷战即将结束的80代末期,当时在国际上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冷战结束后,一些观察家还将此次事件称为“冷战的最后一次事件”。该级护卫舰在红海军内部被称为1135型“海燕”级。并有1135.2、1135.3、1135M、1135.1、1135.6型(即出口印度的”塔尔瓦尔”级)等改进型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