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琴茶

 雪梅常在 2014-10-07

琴茶

《琴茶》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被罢官后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诗文表面上看是作者归隐后的洒脱之情,其实也是希望有朝一日能重返朝廷为国家作出贡献,可是他的愿望却一直没有能是实现。

作品名称  琴茶    创作年代 中唐    作品出处  古诗词

文学体裁  七言律诗         白居易

1.作品原文

琴茶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梦,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常相伴,难道吾今无往还?

2注释译文

⑴兀兀:性格高标而不和于俗。

⑵陶陶(yǎoyǎo):和乐貌,《诗经·国风·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陶陶。”[2]

3作品鉴赏

白居易晚年辞去刑部侍郎的官职,赋闲东都,做《琴茶》一诗,表达了诗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观点。

首联写自己天性开朗,旷达洒脱,与官场中的风气相悖,故寄身官场屡受排挤。

抛官即辞官,退隐之后无早朝之扰,尽可春眠;年事已高,再无为搏功名而读诗书之累,更觉逍遥自在。次联极写赋闲后的惬意之状。

三联起句写琴,《渌水》古琴曲,为诗人之所爱。诗人精通音律,曾有《听弹古渌水》诗云:闻君古渌水,使我心和平。欲识漫流意,为听疏泛声。西窗竹阳下,竟日有余清。可知诗人提此曲是为了表明平和心境;次句写茶,故旧老朋友、旧相识。蒙山指蒙山茶,产于雅州名山县(今属四川),蒙顶山区,相传西汉年间,吴理真禅师亲手在蒙顶上清峰甘露寺植仙茶七株,饮之可成地仙。诗人举此茶,以表明自己超然的思想。

但诗人毕竟是标准的儒家子弟,他的辞官亦并非完全出自本心,看到唐王朝日益加剧的矛盾,各种弊端的呈现,他的忠君爱国之心无法掩饰,故此在尾联他仍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感叹和欲展宏图的期望。穷通行止,这里的指报国无路,指才华得施,指政见得用,指壮志难酬。乐天的《江南谪居十韵》壮志徒许国,薄命不如人。才展凌云志,俄成出水鳞。葵枝犹向日,蓬断即辞春……行藏与通塞,一切任陶均正是这句诗的最好注释。末句表达了诗人想返回长安为国效力的愿望,但诗人至终亦未能再进西京,令人感叹。

4作者简介

白居易

772846)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祖籍山西太原。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他的诗文流传极为广泛,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白居易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与李白、杜甫一起被后人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有诗魔诗王之称。现存诗有2800多首,为唐代存诗数量最多的诗人。有《白氏长庆集》。

相关诗词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

——明代陈绛《辨物小志》

以擅长墨竹名世的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在四川邛州任上时,得友人寄奉蒙顶新茶。画家以千里之外的无锡惠山泉水烹饮,他一啜咽云津,顿觉身心清爽,羽翼要腾身了,欣喜之余作《谢人寄蒙顶茶》,诗云:

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

灵根托高顶,胜地发先春。

几树惊初暖,群篮竞摘新。

苍条寻暗粒,紫萼落轻鳞。

的砾香琼碎,蓬松绿趸均。

漫烘防炽炭,重碾敌轻尘。

惠锡泉来蜀,乾崤盏自秦。

十分调雪粉,一啜咽云津。

沃睡迷无鬼,清吟健有神。

冰霜凝入骨,羽翼要腾身。

落人真贤宰,堂堂作主人。

玉川喉吻涩,莫厌寄来频。

蜀土茶称圣。古代巴蜀,是我国早期茶事孕育地之一。四川的茶叶生产,其源可追溯到巴蜀建国的初期,即战国时期。四川产名茶,不但起源早,而且种类多,声誉高。历史上多称蜀茶为上品极品仙品等。直到初唐,贡茶亦以蜀为重(《岁时广记》)。历代诗人文士都争相称颂蜀茶,白居易有诗云:

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

满瓯似乳堪持玩,况是春深酒渴人。

诗人在春深酒渴时,适逢新蜀茶寄到,即呼童汲来渭水烹煎,其欣喜之状,跃然纸上。

郊寒岛瘦的苦吟派诗人孟郊,独嗜蜀茶,当他身边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时,急如星火地向在朝廷当官的朋友呈诗乞茶锦水有鲜色,蜀山饶芳丛幸为乞寄来,救此病劣躬。蜀茶的珍品出自蒙山,故有蒙山味独珍之谓。白居易爱蜀茶,最爱的亦是蒙山茶: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琴与茶是白居易晚年穷通行止长相伴的心爱之物。弹琴他最爱听《渌水》一曲,饮茶则把蒙山茶当作老朋友般喜爱。

琴茶

——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相与还。

孟郊乞讨的蒙茗玉花,也就是蒙山茶。宋文彦博在《赞蒙顶茶》中说: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云液胜醍醐,誉蒙顶茶如云之脂膏,赛过醍醐。宋吴中复《谢人惠茶诗》有吾闻蒙山之岭多秀山,恶草不生生淑茗之句。李肇在《唐国史补》卷下说:茶之名品益众,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

可是,陆羽在《茶经》中未列蒙山茶。诗人黎阳王对陆羽未能品尝到这绝品茶,感到十分惋惜,吟有《蒙山白云岩茶》云:

闻道蒙山风味佳,洞天深处饱烟霞。

冰绡剪碎先春叶,石髓香粘绝品花。

蟹眼不须煎活水,酪奴何敢问新芽。

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

4功效作用

1、蒙顶茶对防癌、抗癌、杀菌、消炎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叶所不及。

2、在暑热天喝蒙顶山绿茶,自然可以定心安神、消暑去热。

5相关茶史

蒙顶山茶史

秦灭蜀之前,古巴蜀先民主要利用的是野生茶树,2300年前的古巴蜀人还处于原始、简单农耕生活状态,生产落后,主要种植水稻、小麦、 玉米(玉米原产自美洲,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才引入西班牙,明末引入中国)等农作物和驯养家禽、家畜,对自然界的野生动、植物有相当高的依存度。因此对茶叶的利用,时间上可能已经超过3000年,利用方式上应该比较原始。最早食用鲜叶,之后是摘下叶片晒干收藏、烹煮羹饮。

在秦灭蜀之前,茶叶的利用也仅限于巴蜀地区。尽管不能证明茶树的种植始于何时,但是,从现存世界上关于茶叶最早记载的王褒《童约》和 吴理真在蒙山种植茶树的传说,可以证明四川是茶树种植和茶叶制造的起源地。到目前为止,能够证明的最早开始人工茶树种植的地方是四川雅州的蒙顶山。

早在西汉时期,相传当地人吴理真在蒙山上种植茶树。吴理真是西汉甘露年间(公元前50年)人,由于在蒙山种植茶树,带动了当地茶叶生产的发展,据说至今蒙山顶上留下的七株茶树是当年吴理真所种。到了宋代,茶叶成为与盐、铁一样重要的生活物质和军需物质,对宋代中央财政起到了重要作用。据宋代《金石苑》记载:甘露祖师由西汉出现,吴氏之子,法名理真,自岭表来,住蒙山植茶七 株,以济饥渴。元代京师旱,敕涨秦二相,诏求雨济时,师入定救旱,少顷,沛泽大通。

《尚书》所谓蔡蒙旅平者,蒙山也,在雅州,凡蜀茶尽出于此。蒙顶种植茶树早在西汉甘露年间(公元前53年)县人吴理真亲手将七株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这是我国人工种茶最早的文字记载。享有仙茶之誉的蒙顶茶,以它独特的品质,精湛的制艺,娟秀的外形,悠久的历史,灿烂的茶文化而蜚声中外,载誉史册。《云南记》说:名山具出茶,有山曰蒙山,联延数十里,在县西南。古诗云:蒙山之巅多秀岭,不生恶草生淑茗。至今已有两千多年。1991年,吴理真种茶遗址——皇茶园、汲水浇茶的古蒙泉、结庐休息的甘露石室、河神之女采茶仙姑的雕像,正吸引着众多旅游者前往参观,驻足凭吊。 世界茶文化发源地蒙顶山茶,随着南北丝绸之路走向五洲四海。

名山之茶美于蒙,蒙顶又美之。蒙顶茶之所以为世独珍,不仅因为它具有优良的品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而且制艺特别精良。蒙山有茶,受全阳气,其茶芳香,为天下称道。远在东汉,已有雷鸣茶吉祥蕊圣扬花等茶问世。蒙顶茶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幂覆,久凝不散。唐代是蒙顶茶发展的黄金时期,天宝元年(742年)入贡皇室,从此名播神州。当时进贡长安的散茶类有雷鸣、雾钟、雀舌、鸟嘴、白毫等,紧压茶类有龙团、凤饼。宪宗时,蒙顶茶已成为进贡最多的一种,《元和郡县志》载:蒙山在县西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蒙顶茶因入贡京华而誉满天下后,达官贵人不惜重金争相购买,身价百倍,昂贵异常。蜀茶得名蒙顶,元和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茶。因此,当时名山农民种茶的积极性受到极大刺激。以是蒙山先后之人竞栽茶,以规厚利,不数十年间,遂斯安草市,岁出千、万斤。可谓盛况空前。唐代,中日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日本从公元630894年间,派出大批遣唐使来中国学习政治、经济、语言文字、佛教文化、生产技术、建筑艺术等,前后共13次,每次多达数百人,包括大使、副使、留学生、留僧以及随员。文宗开成五年(840年)留学僧慈觉大师圆仁学习期满,从长安回日本,唐皇李昂向他馈赠的礼物中,即有蒙顶茶二斤,团茶一串。此时,蒙顶茶不仅在国内享有很高声誉,而且已作为国家级礼茶,飘洋过海传到国外。

海外影响

如果说唐代开创了蒙顶茶发展的黄金时期,那么,宋代则是蒙顶茶和名山边茶发展的极盛时期。蒙顶茶的质量有很大提高,制茶技艺进一步完善,创制出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等贡品。那时,四川茶叶产量居全国第一,名山茶叶产量又居四川之首。从宋神宗元丰初年起,近百年中,名山茶叶产量常在一百万公斤左右。 名山茶叶成为西南、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所特别喜爱、适合他们饮用的边茶,特诏专以雅州名山茶易马,不得他用。立为永法。名山茶叶成为历代王朝与藏族、回鹘等族进行茶马贸易的专用商品,成为汉族人民同藏族、回鹘等族人民增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蒙顶茶自唐以来,一千多年中岁岁进贡,年年送京,直至民国除旧革新。解放后,蒙顶名茶得到应有的恢复和发展,蒙山茶场运用现代制茶技艺,按照古传贡茶的特点,恢复石花、黄芽、甘露、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等名茶生产。上世纪80年代,又创制春露、春眉等名茶。蒙顶名茶多次被评为 国家、省优、部优产品,前3种名茶已作为国家级礼茶。2011年,蒙顶名茶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产量增长,质量提高,不仅为国内人民所喜爱,而且跻身于国际市场,深受美国、日本、泰国、瑞士、斯里兰卡等国人民青睐。香港《文汇报》曾以昔日皇帝茶,今入百姓家为题,报道蒙顶茶不愧为实至名归之茶中极品

6茶中故旧

蒙顶茶,产于地横跨四川省名山、雅安两县的蒙山,历史悠久,是中国最古老的名茶,被尊为茶中故旧,名茶先驱。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这两句飘扬蒙顶茶的诗句,寓意颇深,传说扬子江心水,味甘鲜美,用这种水泡蒙山中顶的仙茶,是人间最美的佳饮,常人不可得。因此,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对蒙顶茶爱慕之至,赞语不绝。

茶圣陆羽在评价名茶时曾说:蒙顶第一,顾诸第二(顾诸茶产于浙江长兴,是唐代名茶中的珍品)

古有仙茶之称的蒙顶茶其由来,有不少神话传说,传说古时有一位老和尚得重病,吃了很多药,都没有把病治好。有一天,一位老翁跑来告诉和尚,说春分前后春雷初发时,采得蒙山中顶茶,和本地水煎服,能治宿疾。这位老和尚听了老翁的话,便在蒙山上清峰筑起石屋,请了一些人长住在这里,遵照老翁所传授的方法,采了蒙顶茶。煎服后,老和尚病果然好了,体格精健,相貌看上去好像三十多岁的人。于是,蒙顶茶可以返老还童的神话遂之传开。

蒙山,古时属于祀祭的名山之一,相传大禹治水成功时,曾在此致祭。佛教传人中国,蒙山逐渐成佛教胜地。山顶上的五大峰——上清、菱角、毗罗、灵泉、甘露、其命名都与佛教有关。蒙山的贡茶圆,全由山上寺僧掌管,分工严密,各守其职。

蒙顶茶,是蒙山所产各种花色名茶的统称。有雷鸣、雾钟、雀舌、鹰嘴、芽白等品名,以后又有凤饼、龙团等紧压茶。民国初年,以生产黄芽为主,故称蒙顶黄芽,为当时的蒙顶茶的代表。如今,以生产甘露为多。

7蒙顶山茶艺

蒙顶派茶道分蒙顶茶艺天风十二品和蒙顶茶技龙行十八式两大类,分属典雅派与刚健派。两派一柔一刚,一文一武,一静一动,这和我国诗词风格的婉约派豪放派一样相映成趣,乃蒙顶派茶道、茶艺双绝,被誉为中国茶文化艺术的两大里程碑。

天风十二品

相传是蒙顶茶开山祖师吴理真所创,本来用于祭祀女娲使蒙顶山独享天外风雨润泽的。历经两千年的风雨,演变成著名的蒙顶茶艺。讲的是如何泡茶、闻香、送茶、饮茶的奥妙。它包括玉壶蓄清泉、甘露润仙茶、饮客凤点头等12道程序,表演者通常需要沐浴焚香后在山顶表演。茗烟与仙雾渐融渐逝,神思共天,且合且离,可谓将茶艺的雅致之美发挥得淋漓尽致。

龙行十八式

指蒙顶山禅茶中所独创的十八道献茶技艺。 相传,龙行十八式茶技是北宋高僧禅惠大师在蒙顶山结庐清修时所创。过去,作为僧人修行的一门功课,龙行十八式茶艺只在蒙顶山僧人中流传,直到清代才逐渐传入民间。 创下融茶道、武术、舞蹈、禅学、易理为一体的茶技——蒙顶派龙行十八式。佛教文化和茶文化的水乳交融,更奠定了蒙山作为世界茶文化圣山的至尊地位。[1]

蒙顶山长嘴壶茶技龙行十八式属刚健派。在国人心目中,茶道似乎是追求静穆优雅的高雅艺术的代表。但是,龙行十八式茶技却与传统的茶道大异其趣,表现出一种刚健向上的艺术风格,以阳刚之美独树一帜,成为古今茶文化中一道绝无仅有的独特景观。中央一台、中央二台、中央三台、中央四台、凤凰卫视,江苏、贵州、西藏、四川等全世界30多家电视台都纷纷进行专题或者新闻报道。龙行十八式茶技,它是指蒙顶山禅茶中所独创的十八道献茶技艺。龙行十八式茶技融传统茶道、武术、舞蹈、禅学、易理于一炉,充满玄机妙理。掺茶师手持嘴长一米多的长嘴铜壶,翻转腾挪,提壶把盏,准确将水注入杯盏中。每一式均模仿龙的动作,式式龙行云动,招招景驰浪奔,令人目不暇接,心动神驰。

8技艺名称

中国茶道活化石--蒙顶山长嘴壶茶技龙行十八式名称如下:第壹式:蛟龙出海,第贰式:白龙过江,

第叁式:乌龙摆尾,第肆式:飞龙在天,

第伍式:青龙戏珠,第陆式:惊龙回首,第柒式:亢龙有悔,第捌式:玉龙扣月第玖式:祥龙献瑞,第拾式:潜龙腾渊,第拾壹式:龙吟天外,第拾贰式:战龙在野,第拾叁式:金龙卸甲,第拾肆式:龙兴雨施,第拾伍式:见龙在田,第拾陆式:龙卧高岗,第拾柒式:吉龙进宝,第拾捌式:龙行天下。

 

 

唐朝诗人李白的《长相思 其一》中有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的诗句。在这首诗中,渌水意指清水。全诗如下:

长相思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唐朝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之句。全诗如下: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