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八章??肾脏病的免疫学测定

 负鹏载舟 2014-10-08

第八章  肾脏病的免疫学测定

 
 
 
 

第一节  β2微球蛋白测定

(β2-microglobulin ,β2-MG)

表27

机制

正常参考值

临床意义

β2-微球蛋白,人体每日大约合成150mg,它存在除红细胞和胎盘滋养层细胞以外的所有带核细胞中,主要由淋巴细胞产生,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而且与淋巴细胞表面识别功能及杀伤细胞受体的作用有关。β2-MG在血浆(清)和尿液中含量及少,血浆中的β2-MG经肾小球滤过后99.9%被近曲小管重吸收,随后即被邻近的管状细胞分解。

 

血液:

<2.5mg/L

尿液:

 <0.5μg/h

40岁以上者,尿β2-MG有增高趋势,这与肾小管功能减退有关

血液:

    β2-微球蛋白升高,β2-微球蛋白合成增多和肾脏排泄减少均可引起血β2-微球蛋白升高。恶性肿瘤、风湿病、肝脏疾病、白血病及慢性炎症等均能使体内β2-微球蛋白合成增多,致血β2-微球蛋白升高。用血β2-微球蛋白估计肾功能。

1.     血β2-MG是反应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敏感指标,血β2-MG与GFR呈负相关,与Scr、BUN呈相关。当GFR低于50ml/min时,Scr才开始上升。而血液中β2-MG增高。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累积肾小球滤过功能均可导致β2-MG升高。

2.     Ⅰ期高血压病时,Scr和BUN虽在正常范围,但β2-MG已明显增高,糖尿病病人GFR降至80ml/nin时,血β2-MG开始增高,且与血糖控制情况非常平行。因此血β2-MG是反应高血压和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

3.     长期血液透析病人血β2-MG升高与淀粉样变、淀粉骨骼关节病及腕综合征的发生相关。

4.     肾移植3d内血β2-MG开始上升,随后逐渐下降,其下降速度比Scr快;当发生排斥反应时,血β2-MG突然在此上升。所以β2-MG检查有助于动态观察、诊断早期肾移植排斥反应、。

尿液:

    尿β2-MG增多  体内β2-MG合成增多,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则尿中β2-MG排除量增多。用尿β2-MG评价肾功能时,应排除引起血β2-MG增高的疾病。若血β2-MG正常而尿β2-MG增高,表现近端小管受损:

1.     近端小管是β2-MG在体内处理的唯一场所。当近端小管受损时,尿β2-MG明显增加,且与肾小管重吸收率呈正相关。所以测定β2-MG是诊断近端肾小管损害敏感而特异的方法。

2.      蛋白尿/尿β2-MG比值有助于鉴别肾小球和肾小管病变。单纯肾小球病变时,尿蛋白/尿β2-MG比值大于300;而单纯肾小管病变时,蛋白尿/β2-MG比值小于10;混合性病变时,其比值介于两者之间。

3.      尿β2-MG测定可用于尿路感染的定位诊断。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时,尿β2-MG明显升高;下尿路感染则正常。

4.      糖尿病、高血压病人早期尿β2-MG与其肾功能损害程度显著相关。

5.      尿β2-MG可有助于动态观察、诊断早期肾移植排斥反应。若排斥反应治疗后尿β2-MG仍高,往往表明有反复排斥反应,常导致移植肾功能丧失。

第二节 尿、血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

         (retinol-binding protein,RBP)

                                                                 表28

机制

参考值

临床意义

RBP的分子量为22 200,系亲脂载体蛋白,属Lipocalin蛋白超家族成员。其功能是从肝脏运转维生素A至上皮组织,并能特异性的与视网膜上皮细胞结合为视网膜提供维生素A。血清中RBP迅速经过肾小球滤过,且大部分被近曲小管细胞分解,少量从尿液排除

尿液:

RBP:<300μg/L

RBP/Cr: <26.2 μg/L

血清:

RBP:35~62mg/L

尿RBP含量增高:见于肾功能衰竭。         血RBP含量增高:见于糖尿病,药物及中毒引起的肾近曲小管的损害,是肾小管损害的敏感标志,利尿剂可影响RBP的排除。

 

 第三节尿Tamm-Horsfall蛋白测定

                                                                      表29

机制

参考值

临床意义

Tamm-Horsfall蛋白(TH)是由肾脏Henle髓袢升支与肾远曲小管的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为一种特异性蛋白质,分子量为70kD。正常人每天从尿液中排泄(15±41)mg。其生理作用可能由其明显的胶体形成趋势,因而与Henle氏髓袢升支的通透性有关,而其在泌尿道中的作用则可能与抗感染有关。在肾损伤情况下,尿中排除增多,而且其排泄量与肾损伤程度一致,它的最大特点是容易聚合成大分子多聚体沉积于肾间质并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当沉积于远曲小管时,则构成透明管型或成为其他类型管型的基质成分之一。管型可引起肾小管阻塞并与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有关。TH蛋白在尿液中的排泄量可以认为是检测肾功能的一项新指标。

尿液:

29.78~43.94mg/24h

随意一次尿液的含量8.42μg ~14.74μg/mg

尿液TH蛋白排除增加:

见于①尿路梗阻,肾移植的排异反应及间质性肾病;②体外碎石成功后第2天TH蛋白排除达高峰,以后下降;③有助于结石分析。

TH含量减少:

见于肾功能减退(尿毒症和氮质血症)

 

第四节  尿微量白蛋白测定

        (urine microalbuminria)

                                                                  表30

机制

参考值

临床意义

尿微量白蛋白,是指常规定性或定量方法难以检出的一些蛋白质,正常人24h尿中蛋白质排除量为30~100mg/24h,尿一般常超过正常人水平但又在300mg/24h以下者为微量蛋白尿。

尿液:

0~30mg/L

尿白蛋白的排出量的测定是诊断和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可靠指标,这一检测项目,主要用于早期发现肾脏损伤,有助于肾脏的定位诊断,是继发性肾脏病变的反应病变程度的主要观测指标。

 

第五节  尿转铁蛋白测定

       (urine teansrrin,UTF)

                                                                        表31

机制

参考值

临床意义

由于转铁蛋白分子半径小于白蛋白,而等电点高于白蛋白,所以肾损伤时,在尿白蛋白排出升高之前转铁蛋白就已经升高,并首先从尿中排出。因而尿中转铁蛋白的检测比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更佳敏感。

尿液:

<1.53g/g肌酐(免疫法)

0~24mg/L(散射法)

同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

 

第六节  α2-巨球蛋白测定

        (α2-macroglobulin,α2-MG)

                                                                表32

机制

参考值

临床意义

α2-MG是血浆中分子量最大的蛋白质,由肝细胞与单核-巨嗜细胞系统合成,半衰期约5d,具有酶抑制剂的作用。

血清: 

1.5~3.5g/L(酶免法)

1.2~2.7g/L(散射法)

增高:

1.      肝病、肾病综合征、糖尿病、DOWN综合征,恶性肿瘤等。

2.      妊娠、口服避孕药的妇女。

降低:

1.      急性肾炎、急性胰腺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见下降。

 

第七节  尿α1微球蛋白测定

      ( α1  microgobulin, α1MG )

                                                                 表33

机制

参考值

临床意义

α1MG是一种低分子量糖蛋白,分子量为26 100,为一种疏水配合体结合蛋白,亦属于Lopocatinu超家属成员。由肝脏和淋巴细胞合成,广泛存在于液体及淋巴细胞表面。血液中α1微球蛋白有两种形式:一是游离型,另一类是与IgA结合的形式。游离型易被肾小球滤过,但几乎全部被肾小管重吸收和代谢,结合型不易滤过。

血清:

20~37mg/L(免疫散射法)

尿液:

0~12mg/L

增高:

1.血清及尿液增高见于肾小管与肾小管功能障碍和体内合成过多,淋巴细胞破坏释放增多等。

2.      血清增高见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3.      尿液增高见于肾小管损害,导致肾小管对α1MG的重吸蛋白和代谢功能下降。

 

 

 

第八节 尿免疫球蛋白测定

                                                                表34

机制

参考值

临床意义

正常尿液中含有极微量的蛋白质,由正常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滤出,绝大部分被肾小管重吸收。当肾小球发生疾病时,由于肾小球滤膜通透性增高或破损断裂,尿中可有免疫球蛋白,种类也不同

尿液:

IgG:<3ng/24h尿(酶免法)

0~10mg/24h尿(散射法)

IgA: <1ng/24h尿

IgM: <ng/24h尿

慢性肾炎与肾病综合征Ⅱ型尿中出现IgG、IgA、IgM,尿中出现IgM提示肾小球病变严重、预后差。膀胱炎与肾盂肾炎时,尿中IgA增加。

 

第九节尿补体C3含量测定

                                                                   表:35

机制

参考值

临床意义

C3是一种β2-球蛋白,其分子量约180kD,含糖量2.2%(主要为甘露糖和岩藻糖)半衰期为45.7~69.5h。它主要由肝细胞合成与分泌。C3在补体系统的各组分中含量最高,是激活补体的传统途径与旁路的关键。

C3:0/24h尿

增高:

尿C3阳性见于免疫复合物肾炎(肾病综合征Ⅱ型、慢性肾炎、急进性肾炎)、肾移植术后。

  由于尿液因素影响较多,所以临床不常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