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宇宙世界就是一个数字世界

 雅生 2014-10-08

用数字解读宇宙

                                          作者:吕金来   

    十七世纪,德国有一位数学家叫莱布尼兹。他研究了中国的“八卦图”,发现图中有八组神秘符号,是古人用绳子打结来标明数字的一种最古老、最原始的二进制数码。他用阿拉伯数字“0”和“1”,代替图中的结绳记事符号,直接应用到早期的机械计算机里面,取得良好的效果。今天的电子计算机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最近,物理学家也将“八卦图”,跟物质元素的原子结构图进行比较,确认“八卦图”本来就是一个原子结构的模型图。如“八卦图”的中心处,标有“太极”阴阳两板块,表明了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相互组合而成,两粒像鱼眼睛的“阴阳”点,是表示原子最里层两颗固定电子(氢原子除外)。“八卦图”的最外面为“八方”,本意是指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目,以八颗为“满数”。这样,古老的“八卦图”图形,跟近代物理学家所构思的原子结构图形,是多么相似和吻合。“八卦图”是古人凭空想象出来吗?还是受到某种自然物理现象所启发,才有意识地绘制出这幅隐藏着深奥“宇宙玄机”的图表来启迪后人呢?这还有待相关学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在今天,人们已经习惯将现代科技文明称做是“数字化时代”。物理学家对二进制数码“0”和“1”,做更深入的研究和论证,竟然发现“0”加“1”一连串数码,是整个宇宙物质世界中,一种最简单的“宇宙语言”。同时,还确认“0”这个数字,是代表着宇宙中的整个空间世界;而“1”这个数字,即代表着宇宙中的物质体。这样,人们才认识到,数字原来就是对整个宇宙物质世界的一种最直接的表述。物质在空间中的“血脉骨骼”,以及“喜怒哀乐”,完全从数字中体现出来。所以,我们要真正的理解宇宙、了解空间中的物质世界,只有利用数字来解读,人们才能有一个正确的、切实的宇宙观。

    第一,正确理解“宇宙”两字的真正含义 

   “宇宙”两字出自于古书《淮南子·原道训》中,释“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原意是指整个空间和物质体(大地),以及时间等。也就是说:“宇宙”一词是空间、物质和时间的总名称,而不是单纯用来指认某个空间区域和某个物质体的。“宇宙”两字跟“数字”两字同样是名词。“数字”是指零和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包括小数点以下的零点一、零点零一、零点零零一……等等的数字。“数字”就是所有大数和小数的总名称。

    可是,近代天文学家就经常把太阳系外面的宏观空间,直接呼为“宇宙”.甚至有些学者,干脆就将地球大气层外的太阳系空间,也叫做“宇宙”。这些叫法都是错误的、不正确的。因为,在我们身旁周围的空间和足下的大地,都是宇宙的一部分。譬如:“数字”的零点以上的个、十、百、千、万、亿等大数,就算做是数字,而零点一、零点零一、零点零零一就不能算做数字么?

    第二,宇宙中的空间是无限大?还是有限大?对于这个问题,历史上的哲学家就一直争论不休。恩格斯说:“时间上的永恒性,空间上的无限性。本来就是,而且按照简单的字义也是,没有一个方向是有终点的,不论是向前或向后,向上或向下,向左或向右”。而另一位哲学家巴内斯,却认为:“我们的空间虽然无界,却是有限的,无限空间乃是人类思想的耻辱”。

    在近代,天文理论学家也喜欢把“宇宙”的边缘,假定在距离地球约二百亿光年的空间范围之内。这种有限的宇宙论点,很容易被人们所接受。这样,对于持“空间无限大”的论点者,向人们解释一百遍、一千遍的“无限大”,结论还是终归在“无限大”这三个字上,人们也就很难理解。因为任何人要想象“空间无限大”,最终会想到头痛,也无法得到一个终极的概论。所以,有限宇宙论,就始终统治着人们的宇宙观。

    不过,我们只要从数字的大数码上看,不管是二进制,还是十进制,任何大数的数码,都是无极限的,犹如十进制的个十百千万亿……等等。不管任何人,采用任何手段和方法,都无法将数字的大数码写到尽头。就是现代最先进的电子计算机,算它十亿年、百亿年,也无法得到一个终极的大数码。这就是说:大数的数码是无完无了的,数字所表述的宇宙空间是无限大的。所谓有限宇宙论,才是真正犯了理性上的大错误。

    第三,空间既然无限大。那么物质在空间中的存在,由物质所组合成的空间体世界,是怎样在无限大的空间里,一直延续下去呢?我们是否能从数字世界中,找到某些基本规律,来说明物质在无限大的空间中,所呈现的扩张方式呢?

    首先,从二进制的数字上看,十进制的一,是二进制的01;二是10;三是11;四是100;五是101;六是110;七是111;八是1000。在这八组数字中,十进制的二,每次乘方得数,二进制的数码,都会呈现升级一位的规律。如:二是10;四是100;八是1000;十六是10000;三十二是100000,……以至于无限。同样,用阿拉伯数字所表示的十进制数字,也是有规律性的升级过程。如:十是10;一百是100;一千是1000;一万是10000,……至于无限。 

    数字的升级规律,表明了数码在组合过程中,是以层次升级所延续的。在物质世界中,物质的组合过程,跟数字的组合过程一样,是有着规律性层次升级的。在我们眼前这个现实的物质体空间世界中,有三个大小特别悬殊的空间体,既连贯又紧密地套在一起。如:物理学家所描述的物质元素的原子微观空间世界,它是人类迄今发现最微小的空间体。这个微观的空间体,是由质子、中子、电子、光粒子、热粒子和磁粒子等基本粒子,所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原子质体。然后,再由众多的原子质体,组合成太阳球、地球,以及几大行星、卫星、小行星等等,构成一个完整的太阳系空间体。天文学家也确认,太阳系外面的宏观空间世界,是由众多像太阳系同类型的恒星体,组合成银河系,以及众多星际云系所构成的。也就是说:众多的基本粒子组合成原子质体;由众多的原子质体再度组合成恒星体;由众多的恒星体继续组合成宏观的空间体,如银河系、仙女座星云系等河外星际云系。这就表明,物质体在向无限大空间的扩张过程中,组合出大小不同幅度的物质空间体,有着非常明显的层次升级的规律性方式而扩张。 

    从原子微观空间,到太阳系空间,至宏观空间。这三个大小特别悬殊的空间体中,有两条非常明显的空间分界线:一条是原子的表层,它分隔着原子微观空间和太阳系空间;另一条是太阳系最外围的行星轨迹(柯伊伯带),它同样分隔着太阳系空间和太阳系外面的宏观空间。这两条被人们称做“宇宙层次分界线”,显得多么清晰和明朗。

    对于这两条“宇宙层次分界线”,我们用阿拉伯数字,所表示的二进制或十进制数码,都无法从中确认哪组数码,是层次升级的明显分界线。如:10;100;1000;10000;100000;1000000;10000000;100000000,……等等的连贯数码。可是,在我国的汉字数字中,就非常明显地标明出数字升级的分界线。如:个、十、百、千、万,“万”是个位数至万位数的最高顶级数字;一万、十万、百万、千万、一亿,“亿”又是万位数至亿位数的另一个最高顶级的数字;至于一亿、十亿、百亿、千亿,又是另外一组级别更高的数码。“万”和“亿”就是三个不同级别的数字分界线,它跟“三个大小特别悬殊”的空间体分界线,又是多么相似和吻合。

    第四,我们确认了宇宙的整体空间是无限大的,而物质所组合成的层次空间体,又是有规律性地向着无限大的空间而扩张的。但是,从数字上看,数字具有无限大数和无限小数的两极性。而无限小数,是不是提示着人们,不要忽视物质世界也具有无限小的一面呢!

    对于这个问题,历代哲学家和天文学家大都有意识地回避它。因为想象无限大,从心理上讲,还可以理解和接受。若要想象无限小,哪真是不可思议。人们喜欢面对现实,天文学家利用天文望远镜看到那里,那里便被认作是“宇宙的边缘”。天文理论学者,假设整个宇宙世界是由一粒“10-33厘米”大的“宇宙之蛋”,在“奇点”中发生了大爆炸而创生的。也就认定“10-33厘米”的数字,是物质粒子最小的极点。也有一位学者提出物质粒子最小极限于“10-36厘米”大的“泡”等等。对于这些论点,是否有科学道理?我们从数字中零点以下的数码进行推理,就能得到正确的结论。零点以下的小数,跟零点以上的大数,两极都是无限的。这就是说:数字的小数是无限的,它表明了物质体也有无限小的物质粒子。谁给物质粒子设定最小的界限,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我国古代就有一位物理学家曾经明确地作出比喻:“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道理非常简单,物质体不但具有无限大,而且具有无限小呢!

    当然,我们想要“打破沙锅问到底”是不可能的。不要说是现在,就是未来也不可能、不必要的,我们只要有一个理性认识就足够了。我们以此就能推论出:物质是从无限小中的粒子质体,逐个层次地组合而来的:物质又继续组合成各个层次的空间体,向着无限大的空间扩张而去。

    第五,论证“宇宙中心”说。

    据史书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有一位物理学家叫亚里士多德,他意识到大地是个球体状,便以直观的经验,论述大地是宇宙的中心。后来,他的理论继承者托勒密便绘制出一幅以大地为中心,外面套着日月星辰的不同轨迹,作为“空间层次”。这幅在当时是相当“完美”的宇宙模型,据说统治了西方人的宇宙观长达两千年之久,历史上称作为“地心说”,又叫“唯心论”。

    到了十七世纪,波兰有一位天文学家叫哥白尼,他提出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只是围绕着太阳运行的一颗普通行星而已。后来,意大利的天文学家伽利略,用他自制的天文望远镜,观测木星与它几颗卫星之间的关系后,用事实的证据,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随着近代大型光学和射电望远镜的应用。天文学家们才意识到地球确实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球也不是宇宙的中心;银河系的“银心”还不是宇宙的中心。宇宙到底有没有中心的问题,就成为哲学家,以及天文学家们争论的焦点。但谁也无法确认到底是有,还是没有。

    我们在前面已经谈过“宇宙”两字是一组广义的名词。从数字上可以看到,“一”是无限大数最底层的一位,也是无限小数最上层的一位。我们若将“一”看做是数字世界的中心数也可以,但别忘了“一”所处的位置,它仅仅是个相对的地方,而不是绝对的。犹如:将十看成一个整体时,“一”只是其中的零点一;在一百的大群体中,也只是零点零一。同样,在零点一的小个体面前,“一”就相当于十;在零点零一的更小个体中,“一”就相当一百。也就是说:在某个特定的用义上,“一万”可以看作是一;“一亿”也可以看成是一。而“零点一”,同样可以看作是一;“零点零一”,也可以看成是一。我们用数字所标明的物质体,也是同样的道理,如:一个地球、一个太阳球、一座太阳系、一座银河系,甚至一颗原子、一粒电子等等。其实,数字中没有一组数码,能够用来确定作为数字世界中的中心数的。

    在宇宙这个空间中,物质所组合成的大与小,两极无限的层次空间体。在每个层次的空间体中,都有自己的中心点。我们若想将那一个层次的空间体中心点,看作是宇宙的中心点也可以。同样,它跟数字“一”的位置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如:太阳系外面有宏观空间,内面又包含着无数的微观空间。你要是站在宏观空间的角度上看太阳系,太阳系仅仅是“角落里的一粒微小沙尘”而已。

    天文学家喜欢把太阳系外面的宏观空间,看成是整个宇宙世界。而且,估计宏观空间中,有一个“中心核”。认为这个“中心核”,就是整个宇宙世界的中心,这原本就是个错误的理解。因为,宏观空间仅仅是整个宇宙世界中的一个小部分,在它外面,还不知道套着多少个层次的空间体。而它的“中心核”,肯定不是整个宇宙世界唯一的中心点。不过,宏观空间的“中心核”确实是存在的,只不过远离我们,也许人们永远都无法探测得到,只能从理论上确认它的存在。像原子核,我们已经从理论上确认它的存在,但要真正见到它的“庐山真面目”,就不容易了。所谓“宇宙中心”说,恰好跟电影《阿凡提》所描述的一段寓言很相似。阿拉伯商人问阿凡提:“地球的中心在哪里?”,阿凡提回答说:“驴已经告诉你,就在它的足下”。的确,地球是个球体状,站在地面的任何地方,脚下都是直指地球的中心。同样的道理,可以说空间处处都是宇宙的中心,但处处都不能认定是宇宙的真正中心。“宇宙中心”说,其实就是一组不符合哲理的词语。

    第六,物质的“遗传基因”。

    “遗传基因”是近代生物学家提出来的,本来是指生活在地球表明上生物体的繁延过程。可是,却道破了整个宇宙世界中的物质体,组合成多个层次空间体的基本规律性。如:微观世界中,原子核跟电子的亲和性,造就了原子和原子之间相互结合成分子物质的姻缘性;创造了地表上生物体的灵智性。人类的灵智性,就是由原子微观空间里面的基本粒子,具有的“灵性”基因直接遗传而来的。

    我们人类所生存的太阳系空间,在形态上都跟原子微观空间的结构是非常相似的。这就是原子微观空间,过渡到太阳系空间的“基因”进一步延续。天文学家经常打比方说:太阳系是宏观空间中的一颗“原子”,而物理学家则说:原子微观空间就像太阳系。的确,太阳系的结构并非是大自然独有的杰作。犹如天文学家利用天文望远镜,拍摄宏观空间中的星际云系图像,以及天文学家描绘的银河系平面图像。为什么跟气象学家利用人造卫星,拍摄生成于太平洋面上的“台风”,是那么相似呢!银河系是由众多像太阳系这类恒星体所组合成的;而“台风”的云团,则是是由众多的物质元素的原子,组合成水分子气体和空气所构成的。同样,地理学家所绘制的地球内部构造图,是不是根据“鸡蛋”的内部结构模型,才想象出来呢?这些看似巧合,其实并非偶然。

    在数字世界中,数字的组合升级过程中,就显现了“基因”延续的基本规律。如: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一亿、十亿、百亿、千亿等等。“十、百、千”三个字的重复出现,就是数字的根本“基因”。可以这样说:宇宙中的无限小物质“基因”,一直遗传到无限大的物质空间体世界中去。

    第七,宇宙中的物质体生命。

    近代,有许多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他们在论述宇宙时,都会提到宇宙是二百亿年前,由一粒10-33厘米大的“宇宙之蛋”,在原先虚无的“奇点”中,发生猛烈大爆炸后,经过二百亿年的大膨胀所创生的。他们还预计:再过二百亿年,整个宇宙世界中的所有天体、物质体,以及空间和时间等等,统统将被一个叫做“黑洞”的宇宙“怪兽”所吞没。宇宙又恢复原先那种虚无,又寂寞的原态。这就是目前流行于世界上的“宇宙生命”学说。

    事实上,给“宇宙”两字套上“生命”一词,是相当不恰当的。因为“宇宙”不但是空间和物质体的总名称。就是空间这样一个实体,也不能套用“生命”来解释,在宇宙中,除了物质体有生命形式外,空间根本就没有创生和消亡的“生命”过程。就是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所论述的“时空”。我们若单纯从字义上去理解,时间和空间同样是不能搭配在一起的。如:在没有任何大小物质体存在的空间,空间是永恒的。时间、距离,以及所有的一切事物,都不可能在这个空间中存在,或偶然发生,时间也就在空间中毫无实际意义。因为时间绝对物质体而言,空间只要有物质体的存在,时间就呈现有实质性意义。时间是物质体在空间中运动过程的一种理性概念,生命也是物质体在空间中存在的时间概念的同一种表述。犹如,物质体是由原先分散的微小物质粒子汇集后,才组合成型。成型的物质体,在空间中存在的时间过程,就是生命期。当物质体老化后,重新分解成微小物质粒子等三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即:聚合、成型、分解的整个生命周期,就是一种生命形式的时间概念。人一生的整个生命过程,就是从自然界中,把分散的有机物质,逐渐组合成为人体。人在社会中,生活了几十年后,死后的人体物质,又重新分解到大自然中去。空间中的各种天体、物质体,同样会经历这样的过程。所谓“一粒10-33厘米的‘宇宙之蛋’”,在虚无的空间中的“奇点”上,发生了猛烈的大爆炸后,经历了二百亿年,才创生今天的整个宇宙物质世界,这根本就是一句完全不符合自然物理规律的假说。实际上,宇宙应该是由众多的“10-33厘米”大的基本粒子物质,直接组合成多个层次的物质空间体世界,这才是事实。对所谓“黑洞”能吞食掉整个实体宇宙物质世界,这种假想也是相当荒唐的。据说,包括空间都不放过,甚至不留痕迹。简直是比神话更新奇,真是骇人听闻。就是一条大蟒蛇吞食掉一头大象,这头大象的肉体物质,只不过被分解成微小的物质元素,又回归大自然而以,而不是整头大象的肉体物质完全归于无。

    不过,我们眼前这个现实的宇宙物质世界,天体物质体在空间中的存在,并不是永恒而不变的。而是经常发生聚合、分解;再聚合、再分解的反反复复的演化过程。据天文学家讲:发生在北宋年间的“蟹状星云”大爆发。今时观测到星云中心处,正在重新孕育着新的恒星体。所以,天文学家根据这个天象,推测早在二百亿年前后,在宏观空间中,有一个超大型的物质天体发生了大爆炸,而不是所谓“一粒10-33厘米大的‘宇宙之蛋’发生了大爆炸”。那次天体大爆炸后的遗留物质“碎片”,经过漫长的时间再次聚合成为新的恒星系世界,其中包括我们人类生存的太阳系空间世界。天文学家估计:由分散的物质聚合成地球,大约在五十亿年前后。天文学家还根据地球的生物生命周期的变化规律,预计再过五十亿年,太阳系会再度大分解。然后,再次大聚合的周而复始的大演化过程。

    物质体在空间中的演化过程,我们也能从数字的组合方式中,找到两种基本规律:一种是相加,另一种是相减。加减是我们在计算数字的基础算法是;还有一种算法是乘和除;再有一种算法就是乘方和开方。这三种算法,是三种不同的计算方式。乘除和乘方、开方,都是加减的大幅度升级计算。也就是说:加减是表示物质在组合和分离过程中,是相当温和的,如人体的生长过程。而乘除,即表示物质在聚合和分离时,是群体性效应的,也就相对剧烈,如柴火燃烧、普通炸药爆炸等。对于乘方和开方,就像原子弹和氢弹的核聚合和核裂变那样大的威力性大爆炸方式。

    宇宙中的整体物质在空间中的出现和终结,跟空间无限大和物质无限小,同样是无尽数的,并非人为编一段故事,就能表达清楚的。谁想给“宇宙生命”下一个结论都是神话的、不现实的。我们人类所理解的空间世界,永远只是宇宙中的一个非常妙小的一点点空间区域而已。

    第八,宇宙中的物质世界,就是一个数字化组合世界。

    物质体从无限小向无限大空间的扩张过程中,组合出多个层次的空间体。每个层次的空间体,都由层次内部的基本物质,以数字组合方式来组建一个完整、又独立的空间体世界。犹如,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太阳系空间,一切物质成份都被物理学家所编的《元素周期表》标明了。地球的物质元素的原子序数,从氢原子至铀原子,共九十二种地球的“原始居民”。它们以不同的原子核质量,加上相应的电子数目,作为数字序数的“身份证”。以相互组合方式,聚合出太阳球、地球、月球,以及各大行星、卫星、小行星的大小物质天体等等。地球表面上的智慧生物生命体,就是不同原子质量的电子数字式组合体。人体就是一连串原子序数的数字复合式活性分子链。

    在数字的加法中:一加一,再加一,一直加到十。“十”是十进制升位的绝对界限。当加到一百时,又得升级,二进制也是如此。假如,一加一,再加一,一直加到一万,甚至一亿都没有分级别、分层次,那么数字就会混沌了。在自然界中,无限小的物质粒子的组合方式,一直就遵守自然层次升级的法则。要不,宇宙就成为一片没有生息的混沌空间,哪里有我们今天这个明朗的“天空”!物质粒子在组合升级的过程中,宇宙大自然就给物质元素的原子质量,定下了大与小的“临界綫”规律。目前物理学家还无法作出明确的解释,如氢原子的质量,是太阳系空间内的物质基本元素最小的临界面。如铀原子的质量,又是基本元素最大的临界面。任何物质元素的原子质量,都无法超越这两者的临界綫。例如,比氢原子质量小的物质粒子,那只能是原子微观空间里面的基本粒子;比铀原子质量大的元素都是人造的,而且“半衰期”非常短,这就是我们无法见到像“鸡蛋”这么大的原子质体。我们肉眼所以能见得到的物质体,都是由众多的物质元素的原子聚合成的分子物质体。可以说,这是大自然界中,物质粒子与物质粒子相互组合过程中的层次升级的必然定律。

    总之,在宇宙的广漠空间之中。由大小物质体组合出一个缤纷多彩的多层次空间体世界。一切自然物理现象,都能从数字世界中得到解读。数学家每解开一道数学谜题,就等于解开宇宙大自然中的一项物理奥秘。神学家、哲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所使用的文字方式,对宇宙的口头描述是不够精确的。只有应用数字学,才能全方位地理解宇宙、认识宇宙和解读宇宙。(本文已发表于2008年《中国管理科学文献》中)

宇宙世界就是一个数字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