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发科降服“下山虎”

 隐士的书屋 2014-10-08

陈发科降服“下山虎”


摘要:   民国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930年,陈家沟陈氏太极拳第十七世传人陈发科经村中族人举荐到北京教拳的第二年,连续击败丁几个有名的对手之后,一时名声大振。陈氏太极拳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不少懂行当的人纷纷前来登门拜 ...  民国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930年, 陈家沟陈氏太极拳第十七世传人陈发科经村中族人举荐到北京教拳的第二年,连续击败丁几个有名的对手之后,一时名声大振。陈氏太极拳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不少懂行当的人纷纷前来登门拜访陈发料,寻师求艺习练陈氏太极拳。来访者当中也有些是慕名而来探虚实的,也有些是不服气来找岔寻衅的。陈发科刚开始收徒不久,每天早晚带领一群忠厚的年青弟子 , 在天桥南面松树林中均一块场地上, 教拳练架, 传授武艺。
  这天清早 , 陈发科师徒照例聚集在松林场地上 , 行云走架 , 练武习艺。有的练习推手,有的操练器械。陈发科在练功场上来回走动着, 不时给弟子们做示范、正架势。然后从容地坐在椅子上,捧着水烟袋刚才由两口烟。忽然有个陌生人大模大样的从外面挤到正在练拳的弟子们中间。这人身高膀宽, 虎背熊腰, 皮肤黝黑,生就一副怪模样。众人一见 , 不由大吃一惊, 只见他在人群中间站定 , 好象一座黑铁塔一般, 威风凛凛。他端详丁一下正在练功的年青人,嘴里 " 嘿嘿 " 、 " 嘿嘿气不住地发出阵阵冷笑 , 接着大声 , 吆喝道" 喂 ! 年青人,你们学式艺, 啥拳不能练 ?北京城那么多名师 , 拜谁为师不行 , 偏要学这软不溜锹的老太太纺花! 练这有鸟用 ?"
  陈发科的弟子们一看这人出言不迹, 一个个捋胳膊挽袖忽上前去与他见见高低。可陈发科却慢慢悠悠地站起来, 端着水烟袋,向弟子们挥挥手,示意散开。陈发科看这人的架势 , 就知道他是元事生非 , 专门来找岔子寻事的。随走上前很有礼貌地说 :
  " 有啥贵干 ? 请讲。这些年青人是我的徒弟 , 你有啥只管冲我来。 "
  这人一看陈发科的模样 , 活象一个乡巴佬 , 就轻蔑地说 :
  " 你就是这拳的教师爷吧 ! 我听说你收不少徒弟 , 我很想领教领教。 " 陈发科知道来者不善。还是很客气地说 : "不知道怎么个领教法 ?"
  这人说 :" 今儿先打招呼不打搅了, 咱就便你的时间, 领教领教你的纺花拳。" 陈发科不卑又不亢地向这人问道:
" 请问尊姓大名 , 哪里人氏 ?" 这人趾高气场地 , 说 :" 都人姓康 , 外人称我下山虎 , 家住在济宁府,眼下在北京混碗饭吃。 "
  陈发科一听 " 下山虎 " 这名字 , 心中暗自思忖 :" 好个下山的猛虎 "! 面对这位找上门的挑战者 , 明明知道他是来踢 "摊儿 " 的 , 可弄不清他的底细, 心里虽然纳闷, 嘴里不好推辞。更不能回避。随满口答应对方下的“战表”商定三天后在天桥武楼交手。这 " 下山虎 " 说完, 一转身在两个护卫的簇拥下, 大摇大摆地走丁。
  陈发科从这位山东大汉的说话口气中 ,听得出带有十足的江湖味道。心想 : 对这种闯荡江湖的 " 绿林 " 式人物 ,不可掉以轻心。三天 后如何对付这位 " 下由虎 "? 必须有个万全的对策。他 , 左思右怒 , 最后拿定主意 ,立即给在南京政府教拳的侄子陈照丕打加急电报 , 要 他 " 一刻不停速来北京 , 共商大计。 "
  话分两头 , 南京的陈照圣 , 接到叔父陈发科从北京打来的急电 , 要他一刻不停速去北京。不知道出丁什么事情这么急。他 ,也只好简单交待丁一下身边的事情 , 来不及打点行装 , 即刻起程 , 乘坐特别快车于第二天夜间便到达北京。
  叔侄俩一见面没有寒喧几句话 , 陈发科就把事情的原委及相约三天后在天桥式楼交手一事向侄儿陈照巫讲述丁一遍。
  这陈发科、陈照丕叔侄俩 , 虽然是叔侄关系 ,可年岁差不多。照丕只比发科小六岁。陈家沟的人都说他俩是小叔大侄儿。叔父陈发科是清朝乾隆年间陈氏太极拳第十四世著名大师陈长兴的曾孙。自幼跟随其父陈延熙刻苦习拳,练就一身好式艺 , 功夫很深。进北京以前是陈家沟掌门人。别看他岁数不大, 在陈家沟可是德高望重, 说一不二。侄儿陈照 丕自幼天资敏悟, 勤奋好学。先随其父陈登科习式 , 其父早逝 , 又随三叔陈发科学拳。照丕能文善式, 智多谋广, 武功深厚 ,知识渊博。这叔侄俩整天朝夕相处 , 形影不离 , 切磋拳艺 , 感情至深。原来叔父陈发科进北京的前一年 ,侄儿陈照丕就已经先行一步 ,应北京同仁堂之骋到北京教过拳。对北京的风情民俗比较熟悉。 发科此刻急电催促侄儿陈照丕速来北京共商对策,也就是合乎情理的事情。
  陈发科、陈照丕军叔侄俩当下商定 : 一、文手日期不变 ; 二、交手时仍由陈发科出场应战 ; 三、若遇变故 ,陈照丕相机行事。叔侄俩大 计商定之后 , 侄儿陈照丕又嘱咐叔父陈发科如此 , 如此 , 这般 , 这般……。
  陈发科、陈照军叔侄俩说着话 , 不知不觉 天已大亮 , 也就是说第二天交手的日子到了。
  这夭夭桥式楼里里外外 , 人由人海 , 熙熙攘攘 , 格外热闹。清晨一大平 , 发科、照军叔侄就来到天桥式楼 ,爷儿俩端端正正坐在台上 ,等候客人光临 ,下山虎 " 在几个徒众的簇拥下 , 大摇大摆、一走三晃地来到天桥武楼。令人感到稀奇的是这位" 下山虎 " 身穿一件铁 坎肩 , 脚着一双铁鞋。人群中立即发出各种议论 , 唧唧喳喳 ,谈论不停。陈发科的弟子们一见这个大汉比老师高出一头 , 俩人对面一站 , 一个象应 " 黑铁塔 ",一个却象文雅书生。不由得都为老师捏一把汗。那些看热闹的人倒是想借这个机会  看看陈氏太极拳到底有没有成刀。观众越聚越多 ,把个天桥式楼的里里外外挤的水泄不远。交手一开始 ," 下山虎 " 先发制人, 劈画一拳打来。陈发科不慌不忙 ,略一回避使对才的招势落空, 随即顷其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然发劲, 膀聚千斤刀 , 照 " 下山虎 " 打去 , 只听 “啪”的一声, 一个掩手捶, 使这个足有二百多斤重的大汉, 倒退好几步, 只听 " 扑通 " 一 声 , 跌倒在地。这 " 下山 虎 " 恼羞成怒, 从地上一跃而起 , 疯狂反扑过来。陈发科见他不服,趁势用右手抓住他的手腕 , 猛一侧身 , 用丁个闪臂, 只听 " 吱 " 的一声," 下由虎 " 腾空而起。 又是 " 扑通 " 一声 , 这 " 下由虎 " 跌落在一丈多远的一个旮旯里。好一会儿不见 " 下山虎," 动弹 , 人群中一片混乱。有的说 :" 这下子大个子完了。 " 有的说 :" 铁坎肩救丁他一条命 " 。
  跟随 " 下山虎 " 那几个保驾助威的 , 一个个惊慌失措。有的磨拳擦掌 ,蠢蠢欲动。企图报复。陈发科的一群弟子也不示弱。正在双方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之际 ," 下山虎 " 从地土站起来 , 脱下铁攻扇 ,走到陈发科面前 , 扑通一声, 跪地施礼, 表示认输。当场要拜陈发科为师。跟随 " 下山虎 " 的几个徒众,一见这势头也都在他身后随着他一起跪地。陈发并不开口说话。这位山东大汉说 :" 师父 : 您老今天要是不收我为徒 ,我就跪死在这地上不起来。 " 他见陈发科还是迟迟不开口 , 就说 "请师父放心 , 从今以后 , 北京城要是有人敢您老的麻烦 ,您老说句话 , 徒弟我去收拾他们。陈发科见他心悦诚服 , 觉得此人虽说牵鲁、撒野 , 却也是个坦诚、憨厚人。随与侄儿照丕互相看了一眼, 叔侄俩都会意了。陈发科然后用双手把 " 下山虎 " 搀丁起来 , 当场收其为徒。这时 , 整个天桥式楼就象开丁锅一样是 !掌声雷动, 群情欢呼。都为陈发科制服丁这个大汉喝采叫好。
  这时 , 陈发科和陈照丕一同站起来 , 并走到台子前边。陈发科用右手高高举起侄陈照丕的左手 , 用宏亮的声音向在场的人介绍说:
  " 这是我的侄子陈照丕 , 他在南京教拳他是文武双全 , 功夫比我强的多。 "
  陈发科话音刚落 , 全场又响起丁雷鸣般的鼓掌声和欢呼声 , 很多人拥上台来 ,争相与陈发科、陈照圣叔侄握手致贺。有的握不上手也往前挤动 , 想一睹这叔侄俩的风采为快.......  从这次陈发科制服 " 下山虎 ," 的比武以后 ,陈发科与陈氏太极拳在古都北京名扬声威。陈发科开门收徒 , 人来人往 , 门庭若市。
  自那时起到以后的近三十年间 , 从这位大师的门下出来的弟子不计其数。一代宗师陈发科将几百年来陈氏太极拳的技击奥秘公诸于世 ,"庐山真面目 " 才为世人所知。中华民族式林宝库中的这枚瑰宝 , 从此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辉。陈发科的弟子中高手辈出 , 后人赞颂他 "桃李满天下 ", 名不盛传 , 这是后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