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子一斤值多少钱

 雪峰读书 2014-10-09

无法插话,被迫买了整套化妆品

假设你今天走进一家从未光顾过的鞋店,看中一双非常中意的鞋子,店员表示这双鞋只剩下一双,而且没有打折。虽然你很喜欢这双鞋,但是觉得价格实在有点昂贵,这时,店员竟然自顾自地将鞋子拿到柜台准备结账,请问你会有什么反应?

□ 不好意思拒绝,直接付账

□ 向店员表示有折扣才愿意购买

□ 回绝店员,继续逛其他鞋店,货比三家不吃亏

 

实际上,遇到这种状况,会“不好意思拒绝,直接付账”的人,想必有很多。检视日常生活,是否有很多类似的情境,导致自己把钱花在不该花的地方?

有时候,只因为你多看了某样架上的商品两眼,就被老板留住,以三寸不烂之舌鼓动你买下;虽然你不是非常想要那样东西,可是聪明的老板已经打好发票等你掏钱。当时你却实在没勇气不买而掉头就走,只好硬着头皮买了。

另一种状况是,女性消费者逛街时,经常会遇到专柜小姐主动赠送护肤品的试用装,只要你一伸手接下,对方就会以协助填写问卷或个人资料为由,把你带到一个不知名的小专柜前,开始滔滔不绝地介绍各种美容产品,让你连插话的时机都找不到,而且,这些产品每一项都所费不赀。通常,等你意识到想脱身的时候,已经在这个不知名的专柜前停留了二三十分钟。眼看着柜台上的瓶瓶罐罐,还有专柜小姐推出的大量半买半送的赠品,没有勇气拒绝的人,只能乖乖掏出信用卡,或是付出一定金额的订金。

 

店员热心接待,让你觉得亏欠?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伯特·齐欧迪尼(Robert B. Cialdini)认为,消费者对于某些营销手段会产生依从心理。其中,人们普遍受到“礼尚往来”原则的影响,只要受到他人的付出,心会产生回报对方的义务;即使对方只是略施小惠,也会让我们难以拒绝。当我们遇到有心利用这种心态来谋利的人,往往会陷入不平等的交换关系。

回到前面提到的例子,没有心理防备的消费者,手中突然接下免费赠品,自然会认为填个数据只是应该帮的忙,最后甚至会觉得,若不消费,实在过意不去。我们到店里一连试穿了好几件衣服或鞋子,店员一边忙进忙出,帮忙找适合的尺寸,一边热心给予搭配建议,这时我们好像也会觉得,至少要买点东西,才不会让店员白忙一场。

人情力量,经常让我们不知道该怎么拒绝,甚至担心拒绝对方会显得自己小气,觉得没面子,这些心态都是害自己钱包不慎“失血”的罪魁祸首。碍于面子,我们往往会损失许多省钱的机会。

 

只要开口,就有机会赚到一日工资

一项关于杀价经验的网络调查显示,25.1%的受访者在消费时“一定会杀价”或“经常杀价”,60.2%的受访者则表示“偶尔杀价”,也有14.7%的受访者回答自己“不曾杀过价”,显然,消费者对于杀价仍心有顾忌。另一项调查则是关于受访者对于杀价的看法,81%的受访者认同杀价是为了省钱,然而,却也有11.3%的人认为这是一种丢脸的行径,甚至有2.4%的受访者回答这是落后国家的行为。

尤其是男性消费者,他们对于杀价这件事常常拉不下脸,认为没差多少钱。但是,一件上衣若能从1 790新台币杀到1 690新台币,相差100新台币,就相当于台湾工读生1小时的时薪;一台手提电脑若能从21 000新台币杀到2万新台币,换算下来,省下的1 000新台币,也相当于台湾普通上班族一天的薪水。

只要开口砍价,就有机会省下钱,这可比赚钱更容易。把曾经消费的记录列表计算下来,会发现如果每次结账都能少个几十元或几百元,累积起来是一笔大数目。相对而言,无形的“面子”,似乎并不值钱。

 

丢脸又怎样?我要实质的折扣

为了有效减少日常开销,放下外在形象是必备的心理态度。日本作家中岛隆信在著作《欧巴桑经济学》里,对此作出了很有趣的诠释: 社会上最懂得省钱的人,只做效益高于成本的行为,而且毫无顾忌。

欧巴桑购物的时候大摇大摆走进店里,拿拿这个再看看那个,从表情和动作都绝对看不出她喜欢哪一个。她往往走遍整条街,在心里比完价,最后才会挑一个仿佛很勉强才看得上眼的东西。而且,明明标价就写在上面,依然开口问老板这东西多少钱。不管这家店到底是不是真的实行不二价,她照样能把老板报出来的价钱砍掉一半。而且,即使东西都已经被拿到结账柜台,也包装好了,只要价钱不满意、赠品没拿到,也敢说走就走,“那我不要了!”重点是她真的不要,而非摆样子等着老板再降价,丢脸有什么关系?

 

学习欧巴桑的省钱术

在旅游景点,欧巴桑们会围在土产贩卖部用力试吃、品评、杀价、要赠品;在百货公司,她们则聚在服务中心斤斤计较发票点数与赠品的兑换规则,可以换到的东西不管尺寸大小、实用与否,先拿再说;在旅店,她们会将所有免费用品全部带走,包括牙刷、牙膏、毛巾、免洗内裤、沐浴乳、洗发精、茶包、速溶咖啡……就连在马路上,她们也要向发试用包或面纸的人多要几包来用。

最常见的是在喜宴场合,欧巴桑们不仅会扶老携幼合家光临,还大呼小叫要服务生拿塑料袋过来打包,这一桌包完还会直接去下一桌,即使跟那桌的客人根本不认识,也敢开口要走没吃完的剩菜,连啃剩的骨头都不放过,说是这正好给家里的狗狗加菜。

放下面子,可说是一种最佳省钱方法,第一次做,你可能觉得很别扭;第二次,还是有点腼腆;等做了三次以上,你已经驾轻就熟,完全无视旁人惊奇的眼光。

大部分人常犯的毛病,就是努力想撑起面子,结果却赔光了里子。这种保面子、输里子的做法,一定无法长久。

 

王永庆坐破沙发,“没有面子问题”

从卖米起家,用一根扁担挑出2万亿新台币企业帝国的大企业家王永庆,带领公司与全体员工,熬过多次经济低迷与金融危机,最了解面子根本不值钱这个道理。

他办公室里的沙发皮破了,他仍然不换,朋友觉得奇怪: 若是有客人来访,岂不是有些挂不住面子。于是就问他为什么不换。王永庆理直气壮地说:“你如果看不起我,你就不会到我办公室来,这里根本没有面子问题!”

不少高级经理人为了体面,出差总是坐商务舱,甚至头等舱,王永庆却以身作则,规定公司员工出差只能坐经济舱。他认为,搭头等舱只是“吹牛、花公家的钱”,价格又贵好几倍,不管是搭经济舱还是头等舱,都是同时到达,两者的价值是一样的。

对王永庆来说,懂得精打细算,才是勤劳朴实的体现。他说:“勤劳朴实,不是小气,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警觉,是一种良好的习惯。”

王永庆的子女也继承了他的朴实精神,并实践在生活上。他的女儿王瑞华外出吃喜宴时,也会当着所有人的面说要打包,丝毫不以为意。

 

第二课 去量贩店购物为何占不到便宜?

便利商店与量贩店价差惊人

林小姐正准备做一个蛋糕,而冰箱里的鸡蛋已经用完。楼下便利商店就有卖,1盒10个蛋,售价51新台币;骑车要花10分钟的量贩店,同样质量跟数量的鸡蛋,价钱是39新台币。当材料都准备好了,只差那些鸡蛋,如果是你,会怎么选择?

□ 骑车10分钟到量贩店买

□ 到楼下的便利商店买

 

如果换成以下的情况: 林小姐看到了量贩店寄来的DM,上面写着本周特价商品,鸡蛋一盒才39新台币,今天最后一天。同样质量跟数量的鸡蛋,楼下的便利商店一盒要51新台币,价差达23.5%。请问,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做?

□ 骑车10分钟到量贩店买

□ 到楼下的便利商店买

 

如果只是买一盒鸡蛋,价差是12新台币,也许你未必会有骑车去量贩店购买的冲动,但是看到量贩店促销的DM写着特价最后一天,你很可能做出截然不同的决定。即使当时你未必需要购物,你仍然会兴冲冲地提起购物袋,就往量贩店冲过去。

你也许会想,这是理所当然的,量贩店便宜这么多!

那可不一定!除了标在包装盒或货架上面的价钱之外,你是不是还漏了什么应该考虑的成本呢?

 

看不见的成本更贵

第一个是交通成本。

目前台湾地区的量贩店在亚太地区中是密度最高的,平均大概23万人就可以分到一家量贩店。由于竞争激烈,有些量贩店甚至24小时不打烊,并且打破对量贩店的传统认识,不再躲在偏远的工业区或城市外围,而是将卖场设在商业区的独栋大楼内,或是住商混合区的千坪地下室里(1坪约为3.3平方米)。

有的量贩店甚至已经被开发为较平价的购物中心,地下室是卖场,一、二楼可能就是服饰店、小吃店,或是另一种适合不同层次顾客的大卖场,比方说家乐福与特力屋可能就分据一栋商业大楼的上下各几层,有时再加上灿坤之类的3C卖场。

一个地点可以让顾客按“所有需要一次购足”,量贩店往往是人们假日打发时间的逛街去处,既有冷气吹,又不怕刮风、下雨、大太阳,还有地方停车,而且全家各个年龄层的成员都可以在里面找到有兴趣的商品,真可谓一举数得。

虽然台湾的大卖场密度居亚太地区第一,但大部分人想进量贩店消费,还是需要交通工具的。不论林小姐是骑车、开车、乘公交车、搭地铁、甚至坐出租车,在走进卖场之前和走出卖场之后,交通费都是不能省的开销。

便利商店的一盒蛋要价51新台币,但是便利商店随处可见。林小姐只需要走出家门,进入便利商店,从货架上取一盒蛋去结账,就可以回家做蛋糕。可是如果林小姐只为了买一盒蛋冲到大卖场,算上来回的交通费,可能已经不划算。

除了交通费,还有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因素,就是时间成本。

一般人在便利商店消费,从进入到离开,平均花费的时间是4分钟。但是如果走进大卖场,即使完全没有逛街的打算,也会为了寻找目标物品,在广阔的卖场内花费许多时间。

即使找到了目标商品,真能拿了就走的几率也很低。便利商店的货架上也许只有三盒蛋,拿起来略微比较就可以去结账。可是大卖场的货架上头,可能有上百盒蛋,而且还分不同的厂商及诉求。光是为了买蛋,就可以让林小姐在货架前徘徊良久;更别说是假日前往量贩店时,那令人咋舌的结账长龙,会花掉多少等候的时间。

若是没列好清单,或是即使列了清单,依然忍不住要把卖场逛遍才肯离开,一逛就逛掉两三个小时,也是家常便饭。如果只是为了去便利商店买蛋,而花费这两三小时的时间,蛋糕怕是已经上桌了。

 

为了一项特价,抱回两大袋东西

大卖场的货品,大部分都比较便宜,这是事实,但若专程跑一趟,时间花了,工夫也花了,有时候可能还会呼朋引伴,找了几个人一起去,那么怎么可能只买一样东西就离开呢?因此,若不是事先计划好,早早列出购物清单,在大多数状况下,人们一旦走进量贩店,就很难抵抗量贩店的购物诱惑。从商人的角度想,他费尽苦心,压低了物品单价,引你走进来,如果没有办法在“量”上引诱你消费,那这家大卖场铁定要早早关门。

这下你应该看懂量贩店的“计谋”了吧!当你被特价DM上的杀手级商品,譬如便宜到不行的樱桃、鸡蛋、水蜜桃等照片抓住了眼球,你就可以看到底下还押上了日期,比方说“×月×日至×月×日优惠价”,或是最最最最具杀伤力的“限时限量抢购”。

回想一下,这些引你入瓮的无敌必杀特价品都摆放在哪里?跟DM一样,会放在入口最显眼处吗?别傻了,你必须先经过一路充满诱惑的商品线,曲曲折折,好不容易才在卖场最深处找到它们,原本你的采购清单上只有五六样物品,在穿过眼花缭乱的货架时,真能管住钱包的,又有几人?

 

以量制价,你需要那么多吗?

就算你真能彻底实行“快、狠、准”的原则,目不斜视地穿过所有非必需品的货架,只管挑选自己需要的商品,有时你还是很难躲过量贩店的必杀招,比方说“买二送一”,甚至是“买一送一”!

看到“买一送一”时,不知谁的眼睛不会瞬间亮起来?原本已经特价中的商品,又再打了5折。简直太划算了!若这样东西本来就在采购清单上,大多数人更不会笨到只买一个。

但是,量贩店既然是靠“量”来压低“价”,它的商品包装也就只有大没有小。你可能只需要一支笔,却被迫买了六支;只需要一瓶可乐,却买了半打。你觉得自己到底是买到赚到了,还是因小失大倒“赔”了?你精算过吗?

趁着特价一次买很多商品回家囤积,听起来很聪明;可是如果囤到过期,就只能丢掉或是变成没人想用的鸡肋物品。这种省钱根本没有意义,因为这等于是花钱买商品然后丢进垃圾桶里。

以最容易出现特价的日常必需品来说,由于它们大部分是食品,保存期限短,这样的情况会更明显。比如卖场内的鲜奶在快要过期的时候,通常会降价促销,而保存期限最长的新品会放在最里头,当然也不会有特价。

                                               ——节选自《王永庆来不及教你的14堂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