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的桂林人之一:唐景崧与日寇争台湾

 tjhx0526 2014-10-09
1、台岛抗倭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上图为台湾省台北市护国延平宫供奉郑成功的正殿,殿前有一幅楹联上书:
  
  由秀才封王,拄挣半壁旧山河,为天下读书人顿生顔色;
  驱外夷出境,开辟千秋新世界,愿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
  
  楹联著者是清朝廷最后一任台湾巡抚唐景崧。纵观唐景崧一生作为,这副楹联也是他的自我写照。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上图:唐景崧(1841—1903)遗照】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上图:李鸿章(清廷全权大臣)与伊藤博文(日本首相)签订《马关条约》李鸿章左边的是其养子——中国议和代表团的第二号人物李经方与参赞马建忠,而右边的则是罗丰禄与伍廷芳。)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割台消息传出当天,台湾各界鸣锣罢市,强烈抗议清政府把土地奉送仇敌,表示“与其生为降俘,不如死为义民”,决心抗击日寇侵略。图为日军镇压台湾人民。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至清初属福建省,在行政区划上称“台湾府”,1884年改为行省。但不过10年,到1895年,李鸿章(清廷全权大臣)与伊藤博文(日本首相)签订《马关条约》,就把台湾割让给日本了。
  
  2、临危受命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上图:唐景崧在台湾巡抚任上处理公务)
  唐景崧(1841—1903),字薇卿,广西桂林人,同治进士。1891年任台湾布政使,1894年升任台湾巡抚。恰好在这一年,中日甲午之战爆发,唐景崧是力主抗日的,清廷割台时他坚决反对,曾7次去电力争,但腐败的清政府不予采纳。条约签订后,唐景崧拒不奉命,与台湾士绅组织民众奋起抗日。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上图:穿上台湾民主国总统服的唐景崧,史书上记载说,此刻他临危授命,百感交集,泪流满面)
  光绪二十一年端午节次日(1895年5月25日),唐景崧身穿朝服,面朝北面概然接受了邱逢甲等人制作的“台湾民主国”的蓝色旗帜与由“总统”执掌的印绶,承诺了担当“大总统”的使命,并通电国内外,宣告了“台湾民主国”的成立,其电文中有“遥奉正朔,永作屏藩”等语句,表示自己虽然担任了“台湾民主国总统”的使命,却永远是清朝的属国。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上图“台湾民主国”印与台湾巡抚印)
  
  丘逢甲等台湾爱国官绅反复商量,设计保台方案,提出了“民政独立、遥奉正朔、以拒敌人”的主张,决定成立“台湾民主国”,以实现自主保台的愿望。在大家的推举下,唐景崧为“台湾民主国总统”,刘永福为“台湾民主大将军”,丘逢甲为“义勇统领”。5月25日,「台湾民主国」正式成立,并仿照清朝国旗(黄地青龙旗)的样式,设计了「蓝底黄虎旗」,图案为一只尾高首低做驯服状的老虎,虎首朝向旗杆方向,以示台湾民众心向清廷之意,并发布文告,说明建国改年号为“永清”,以示台湾永远隶属于中国,年号意在不忘大清。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上图左:台湾民主国国旗——蓝虎旗 右图:台湾民主国邮票)
  
  历史小说家张笑天在《刘铭传》中这样描写朝廷对唐景崧抗日的反映——
  台湾民众自发抗日的壮举不能不刺激紫禁城的中枢神经。
  已经二十三岁开始亲政的光绪皇帝情绪显得很激动,他说:“我们不能屈从日本人压力,支持刘永福、丘逢甲他们打嘛,打赢了,我们又可以收回台湾,打不赢我们并不损失什么。”
  西太后说:“他们这是添乱。这好比是,大人把孩子过继给别人了,人家来领人,孩子自己不干,能行吗?你说说,胳膊能拧过大腿吗?”
  李鸿章说,现在日本方面天天抗议,丘逢甲、唐景崧他们打的很猛,日本人实际接收不了。只有向清政府施压。
  西太后说:“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对唐景崧他们怎么办好啊?”
  李鸿章说:“既然他们自称民军抗日,我们装聋作哑最好,万一他们打胜了,台湾就又回来了。只不过,日本人在那吃了亏,回过头来找我们出气。”
  西太后说:“别叫他们惹事了,叫军机处拟一首旨。唐景崧、刘永福他们不代表朝廷,咱可对日本人说,我们下旨不好使了。咱们可在上谕里限制上海、广东、两湖的大员们往台湾运军械、给养。广东听说连兵也派过去了,这叫日本人抓住口实就不行了。”
  李鸿章说:“臣马上要去两广赴任,此事请刘坤一办吧。”
  
  然而清政府一意卖台,主动封锁台湾与内陆的联系,虽然台湾义军英勇奋战,前后毙敌三万余人,但是敌我实力悬殊,诸义军又配合失当,唐景崧、刘永福先后内渡,台湾最终沦陷。
  
  3、书生请缨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上图:请缨日记 清代 唐景崧撰 台湾版)
  
  唐景崧是清穆宗同治四年(一八六五)进士,在京城做吏部主事。本来可以很逍遥的做清闲高官,一八七三,法国侵略中国藩属越南,河内、南定诸地,相继失陷。唐景崧主动请缨上前线。当时天地会余党广西上思人刘永福率黑旗军屯驻边境,应越王之请,进兵河内,屡败法军,毙其将安邺(FrancisGornier)。法越缔结协议,法军退出河内等地,黑旗军控有红河中上游。德宗光绪八年(一八八二)三月,法国海军大佐李维业(Henri-LaurentRiviere)攻占河内,清廷命滇桂防军备战,唐景崧自请出关招刘永福。翌年,抵保胜,见刘面陈三策。刘永福进攻河内,败法军,李维业等三十人战殁,清廷赏唐景崧四品衔。十年(一八八四)四月,两广总督张之洞派唐景崧募勇出关,与刘永福合力犄角,乃编立四营,号景字军。史书记载说“唐景崧取道牧马,薄宣光。叙功,赏花翎,晋二品秩。寻奉旨罢战,遂入关,补福建台湾道,刘永福授广东南澳镇总兵。十一年(一八八五)四月,中法和议成。”
  
  中法战争时,他招纳了广西的地方起义部队黑旗军刘永福部,打败了法军。正因为如此,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 唐景崧才被提拔为台湾巡抚,成为镇守一方的大员。他追随张之洞,是朝廷中有名的主战派官员。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上图:唐景崧手书,在《马关条约》签定前,他已经对台湾的战略地位有着清醒的认识,同时对台湾的前途感到担忧,但清廷却未有这样的见识,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以下的一封信中获得一丝感悟。
  子膺仁兄大人:侍者前月张月轩拔贡生到京奉到手教及图书二方,汉玉、两事,铁笔,是曼生淅派,而老健无匹。惟刻文当之为愧。汉玉以虎头为最佳,瓦纽印亦极古朴,尺寸极合汉制。稽汉时,和阗未入版章,故玉质佳者甚少。承三千里致书,馈遗吉语缤纷,恐不舞之鹤为羊公知人之累耳。目下澎海一角,大约狡焉思逞,将来归到占口岸是万幸。盖应著太迟。陇西刚愎,以为不屑办理此事。王补翁诸君子,亦因其气焰凌人,难与共事,纷纷乞休。国事如此,所需疆吏之谓何?说者以为一隅地何碍,不知此即明倭宼之巢穴,贺兰之岛屿而郑锦等所窃拔者。稽诸往昔,得之甚难,奈何一旦轻以与人邪。恐东南边衅从此起矣。鄙人浮沉人海,无一善状,现在舍弟其沅,分发四川直刺,小儿方昇,签分刑部,拟再混一二年,将买山归里,不复与人间世。抑善藏器之一道乎?特此拜谢。即请:升安不庄。愚弟景崧顿首。五月初十日。老兄暂息是避公事处分,非有他也。略缓须臾,自应移量善地矣。张月轩醇谨无贵介气,唯书法不见十分佳耳。然只要无讹错,亦可望列高等,又及。 )
  
4、身后骂名

  日军登陆,唐败回桂林,身后留下一大串骂名。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关于唐景崧败归大陆的原因,历史记载给他留下的几乎都是一片骂声,朝廷麻他抗旨,老百姓骂他不打持久战。晚清有一本著名的小说《孽海花》对唐景崧失败颇为公正,肯定了唐景崧主战拒降的立场。但最终把失败原因推在唐景崧身边的侍女银荷身上,说是是由于两部将为了争夺美女银荷争功内讧,坐失军机。
  
  光绪二十八年唐景崧卒。郑辛樊挽以联云:
  保越大名垂,日记一篇,战绩早教敌胆落;
  割台遗恨在,谏书七上,孤忠惟有帝心知。
  唐景崧是因在中法越南之战中有功,而逐级荐升台湾巡抚的。他回到厦门后,把对法、日作战期间的日记整理命名为《请缨日记》,这便是上联的“本事”;下联“谏书七上”,即指反对割台的7次电争。又一联也是郑辛樊所撰:
  是二千年亚洲英雄,未许后人论成败;为四百兆国民痛哭,岂徒知己感生平。
  郑辛樊,福建人,曾应唐景崧之聘任台湾通志馆纂修,故有“知己”之感。联语颇悲壮,至今犹令人激愤不已。
  
  5、同榜英雄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上图:历史上真实的黄飞鸿)
  
  历史上真实的黄飞鸿经历了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之后的一段历史:当时他追随刘永福来到台湾,在刘永福所依重的福建省臬台(即巡抚)唐景崧麾下任职。1895年6月,唐景崧自立为“台湾民主国总统”,黄飞鸿则被任命为殿前大将军。不久,李鸿章率淮军前来围剿,唐景崧事败,黄飞鸿也随唐景崧一起逃回了广州。从此黄飞鸿就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7、倡导维新

  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曾两次来桂林讲学,开展了一系列变法维新的宣传组织工作,得到了桂林一部分官绅、学子的大力支持,促进了桂林维新运动的发展,在广西近代史上,写下了精彩的篇章,在中国近代史上,也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光绪二十三年(1897)“强学会”及其两张报纸都办不成了,康有为心中好生愤懑,好在他此时名声已经极大,国内学界的许多人都将他看作变法图强的宗师级人物,地方官绅也以能结交他为荣,因此,江西的南昌、安徽的芜湖、广西的桂林等地官绅联名,请他去讲学。康有为此时心情不好,但想到讲学也是宣传变法的好途径,于是便选了风景优美的桂林作为讲学之地,欲借哪儿迷人的风景,缓解一下心中的怒气。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桂林叠彩山,登峰可鸟瞰桂林全城。康有为来桂林讲学时,就住在叠彩山风洞前的景风阁,头一年,他在北京为变法图强而发起著名的"公车上书",在签名的各省举人中,以广西的人数最多。
  此刻的唐景崧兴奋异常、与康有为来往频繁,并共同发起组织了圣学会,创办了《广仁报》,设立了广仁学堂,力主维新,对广西影响极大。
  
  
  6、情寄皮黄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上图:桂剧《王三打鸟》)
  回到故乡的唐景崧把主要经历放在戏剧创作上。可以说,他是桂剧的开创者,是他,把桂北的地方戏和中国的皮黄戏曲相融合,亲自写剧本。光绪二十二年(1896),唐景崧为“桂林春班”撰写《看棋亭杂剧》40出,成为桂剧第一批独有剧目。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唐景崧五美堂遗址上的砖雕,只有雕刻有桂剧剧目内容,表现他晚年改革戏剧的场景——我们看不到那场惊心动魄的保卫台湾历史。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唐景崧的铜像树立在他的旧宅“五美堂”门前。(五美堂现已成为桂林市人民政府。唐景崧死后,其子孙多为纨裤子弟,终日挥攉、不务正业,过了没多久,唐家就败落了。至于那座富丽堂皇、广厦连云的“五美塘别墅”,居然被唐氏子孙以拆零碎卖的形式分别卖掉,在桂林留下了一个“唐景崧房屋零卖”的笑柄。) 
  
  7、倾心办学  

  晚年唐景崧为桂林地方上的文化教育事业倾注了心力。他除了同时担任当时桂林四大书院(学校)之二的桂山书院和榕湖书院的山长(校长)之外,还亲自筹办了一所学校,并援用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办学主张,为学校取名为“体用学堂”。为桂林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一件好事。
  
  “体用学堂”培养的学生中,马君武与邓家彦对中国现代史产生了一定影响。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马君武肖像)
  
  马君武(1882-1939)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学者、诗人。原名道凝,改名和,号君武。桂林人。幼苦学,及长入广西体用学堂。1900年赴新加坡见康有为,衔命回广西策应唐才常起义。1901年自费赴日本读书,为广西第一个留学生。初与梁启超办《新民从报》,旋追随孙中山革命。1902年与章太炎等在东京发起"支那亡国二百十二周年纪念会"。1903年入日本 就都大学学应用化学。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 为首批盟员,参加起草同盟会章程,被选为执行部书记长。1906年回上海创办中国公学。1907年赴德国入柏林工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辛亥革命前夕回国,值上海起义,出任《民立报》主笔,呼号革命。旋被推为江苏省代表,出席独立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创建中华民国,推选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参与起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民国始元,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次长和临时参议院参议员,参与起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次革命失败后再赴德国入柏林农科大学。1916年回国,次年随孙中山南下护法,任军政府交通部部长及广州石井兵工厂部工程师,1921年任非常大总统府秘书长,随军入桂讨陆,7月任广西省长。次年被迫撤退,从此转入学界。1924年任上海大夏大学校长。1925年任北京工业大学校长。1926年1月任北京政府司法总长。1928年回广西创办广西大学,任校长。1932年兼任两广硫酸厂厂长。1937年抗战爆发,任最高国防会议参议及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39年复任广西大学校长,次年病逝于任上。生平译著甚丰,主要有:《物种起源》、《达尔文》、《民约论》、《弥勒约翰之说》、《赋税论》、《唯心派钜子黑智儿之学说》、《代数学》、《矿物学》等书。
  
  
  邓家彦(1882~1966)中国国民党元老、学者。字孟硕。桂林人。1899年入桂林体用学堂,与马君武议论新政。1903年自费赴日本入法政大学速成科。1905年参加创建中国同盟会,被选为司法部判事长。翌年考取官费赴美留学,入伊诺州立大学学习铁道机械。辛亥革命后回国,1912年被选为临时参议院参议员。1913年在上海租界办《中华民报》,入狱半年。后参加护法运动,组织改造广西同志会,任副会长,随粤军入桂。历任国民党广州办事处宣传部长、广西支部长、中央执行委员及国防最高委员会常委、台湾中央评议会委员及国策顾问等职。与胡适合译《国际联盟现约》,著有《一枝庐诗抄》、《民族语原》、《学楔录》、《西诗学述要》等。1966年于台湾去世。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桂林灌阳月岭古镇。唐景崧祖屋。
  
  
  光绪二十八年(1903年)冬,唐景崧病死于桂林,亨年六十三岁。其遗著除《观棋亭杂剧》之外,尚有《寄闲吟馆诗存》、《诗畸》和《谜拾》、《请缨日记》等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日据台湾前的涉外婚姻。1894年,高雄,英国海关监察员Tait和Li Su-ling夫妇的合影。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日据台湾前的甘蔗女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送你们一个《桂林灌阳月岭古镇。唐景崧祖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