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的爱欲推理》序言 大学毕业前后,曾以翻译餬口,好友孙庆余对我照顾有加,经常将他承揽的「生意」分给我一杯羹,要我翻译书中的部分篇章。其中有一本是《福尔摩斯探案》的完结篇《最后的难题》,书中有一段侦探大师福尔摩斯和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演出的精彩对手戏,就是我译的,大意如下: 福尔摩斯的好友华生医师为了帮福尔摩斯戒掉古柯碱的毒瘾,而带他到维也纳去拜访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利用催眠术治好了他的毒瘾后,出于想「一窥福尔摩斯思想究竟」的好奇,或者说想了解他为什么选择侦探这个行业,为什么对女人没有好感,为什么染上古柯碱毒瘾,又为什么会厌恶摩提尔教授等问题,而对他做了最后一次催眠。 在催眠状态中,福尔摩斯说出了早年的一段不幸经验:他母亲与人通奸,他父亲在一怒之下手刃了奸夫淫妇,他本来不知道这个秘密,而向他泄漏这个秘密的就是他的家庭教师摩提尔教授。 虽然现在的福尔摩斯已经「完全忘记」了这些事(被压抑到潜意识里),但弗洛伊德终于了解,福尔摩斯上述的一切选择,都是种因于当年的那次创伤经验。 这当然只是小说笔法,不过却让人印象深刻。 最近重读弗洛伊德的旧作,忽然又想起《最后的难题》这本小说,觉得从某个角度来看,弗洛伊德其实也是个「侦探」──心灵的侦探大师。来向他求助的病人心里也都有一大堆的「为什么」──为什么我会有挥之不去的怪异念头、莫名其妙的症状、荒谬离奇的梦境等等。这些就跟侦探小说里诡谲的案件一般,有着谜样的色彩,让人想一探究竟。而弗洛伊德的「治疗」与福尔摩斯或金田一的「办案」,在本质上也非常类似,那就是从现有的线索中抽丝剥茧,「破解」各种惑人耳目的手法,回头追查那不为人所知的悲伤过去,让当事者隐藏的「动机」浮现于台面。所不同的是,福尔摩斯和金田一面对的是狡猾的凶手,处里的是「意识」层面的问题;而弗洛伊德面对的是痛苦的病人,处里的是「潜意识」层面的问题。 其实,做为一个知识体系,在理论的层次,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也有晦涩难懂的一面,但它之所以比其它知识体系更让人着迷,有一个原因就是弗洛伊德擅于运用病例(另包括文学艺术作品)来剖析人类的心灵,而其中最引人入胜、最骇人听闻或最引起争议的莫过于跟「性」有关的病例。但这些病例散见于他卷帙浩繁的著作中,有的极为冗长,有的则过份简略,而且夹叙夹论,对一般读者来说,不仅有阅读上的不方便,而且有些还让人昏昏欲睡。 |
|
来自: 昵称14979747 >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