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案

 林中小鹿 2014-10-10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案

 

1 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并练习说话。    4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并练习说话。   三.教学准备 歌曲磁带.生字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并解题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或郊外去玩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描写的北京小朋友在北海公园荡舟游玩的情形。    2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生字:荡、桨     荡:(指名拼读生字,要求读准后鼻音dang     桨:(提醒读准三拼音节jiang     荡起双桨:划船时同时划动两条桨拍击水面。   二.读课文    1.播放课文录音。    2.借助汉语拼音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全文。     (2)卡片正音。        推开  波浪  环绕  红墙        凉爽  洒   悄悄地 功课      (提醒学生读准这几个字:浪 lang 边音;爽 shuang 翘舌音;洒 sa 平舌音)   三、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小节。     (1)指名读课文。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理解诗句意思。        让我们荡起双桨,开头这样写有什么作业,表示什么意思?(开头点题,表示我们正在划船)        推开本来是人的动作,课文写船儿推开是什么意思?(课文这样写既表明船儿慢慢地行进在平静的水面上,又体现了文中小朋友轻轻荡舟的欢快情趣。)        第一、二行写出了怎样的情景?(第一、二行写了一个晴朗的早晨,小朋友们在北海公园平静的水面上荡舟游玩的欢快情景)        他们在水面上荡舟看到了什么?(指名读第三、四行)        湖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色彩?(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湖面、塔、树、墙,这些景物有的白,有的绿,有的红)        四周是什么地方的四周?为什么用环绕?(四周是湖面的周围,因为绿树红墙在湖面的周围,所以用环绕        对照图画,读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所见景物的美丽)     (3)指名读第五、第六行。        正当小朋友们欣赏美景之时,小船有是怎样的状态呢?(小船儿轻轻飘荡)        指名边用手势演示,边比较轻轻飘荡与上文的推开波浪有什么不同?(推开波浪表明小朋友们在划桨,小船儿在行进;轻轻飘荡表明小朋友们停止划桨,任小船儿在水面上慢慢飘动)        小朋友们为什么停止划桨呢?(因为小朋友们被湖面的美景迷住了)     (4)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着眼前的美景,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轻声和赞美的语气)        指名读,集体读。     (5)小结并板书:倒映  环绕  (欣赏)    2. 细读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二小节。     (2)理解诗句意思。        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这两行中的红领巾指什么?(红领巾指少先队员,因为它是少先队员的标志)        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什么?(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中国共产党)        红领巾迎着太阳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少先队员心向着共产党)        阳光洒在海面上仅仅是洒在海面上吗?(也洒在少先队员身上)        阳光洒在海面上,洒在少先队员身上是什么感觉?(洒在海面上,一片光亮,洒在少先队员身上,他们感觉到温暖)        诗中太阳比喻中国共产党,体会一下这一句又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呢?(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的听我们愉快唱歌。鱼儿真的在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他们会有这种感觉?(鱼儿不会真的望着他们。听他们唱歌,而是他们感到在中国共产党的哺育下无比快乐,无比幸福,就觉得鱼儿都在羡慕他们)     (3)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心情怎样?(高兴,自豪)        我们应该怎样读?(应该以欢快的语调,读出自豪的感情)        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4)小结板书:迎  洒  望  听  (唱歌)    3. 细读第三小节。     (1)齐读第三小节。     (2)理解诗句意思。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尽情欢乐是怎样的欢乐?(很尽兴地玩耍观赏,或者说想怎样乐就怎样乐)        在旧社会小朋友们能不能这样欢乐?为什么?(不能,因为旧社会人民受压迫剥削,小孩子连饭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暖,哪能尽情地欢乐呢)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这里的指什么?(指社会主义国家)        诗中说的小朋友是不是真的不知道是社会主义国家祖国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不是)        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问伙伴呢?        (这样明知故问,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3)指导朗读。        读第一、二行时要用陈述语气,读出欢快的情感。读第三、四行时,语调要突然、轻,好像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似的,提醒伙伴注意。要重读,幸福生活语调要上扬。        教师范读,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4)小节并板书:问  谁安排  (感激)   三、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课文    3.组词      荡( ) ( ) ( ) ( )      汤( ) ( ) ( ) ( )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继续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细读第三小节。    (1)齐读第三小节。    (2)理解诗句意思。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尽情欢乐是怎样的欢乐?(很尽兴地玩耍观赏,或者说想怎样乐就怎样乐)     在旧社会小朋友们能不能这样欢乐?为什么?(不能,因为旧社会人民受压迫剥削,小孩子连饭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暖,哪能尽情地欢乐呢)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这里的指什么?(指社会主义国家)     诗中说的小朋友是不是真的不知道是社会主义国家祖国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不是)     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问伙伴呢?     (这样明知故问,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3)指导朗读。     读第一、二行时要用陈述语气,读出欢快的情感。读第三、四行时,语调要突然、轻,好像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似的,提醒伙伴注意。要重读,幸福生活语调要上扬。     教师范读,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4)小节并板书:问  谁安排  (感激)   二、总结课文    1.课文中三小节末尾两行内容都相同,他们反复出现起什么作用呢?(表明小朋友们陶醉在欢快愉悦之中,他们忘记了划桨,任小船飘荡,只感到一阵阵凉风拂面)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课文中三个小节内容表达了小朋友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相关板书:        自然        热爱  党        祖国   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找出课文中左右结构的字。      板书:推  浪  塔  墙  洒  悄  环      指名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形。      (主要引导学生用熟字记生字)      如:             西                ,指导分析字形结构。      (注意的笔顺)     2、指导书写。     荡、桨、墙要写得紧凑。     要居中写。    3、学生练习描红。   四、课堂练习    1、读一读,再抄写。      推开  波浪  轻轻  飘荡  尽情      倒映  伙伴  悄悄  环绕  凉爽    2、加偏旁组词(小黑板)         ( )(   )      ( )(   )      主             良         ( )(   )      ( )(   )         ( )(   )      ( )(   )      肖             果         ( )(   )      ( )(   )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美丽的(   )       愉快的(   )      凉爽的(   )       尽情的(   )   板书设计                让我们荡起双桨                 欣赏美景                 歌唱共产党                  感激祖国

2 学会查无字词典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教学重点:    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注意在生活实践中学。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把§1~5小节读正确、流利。    2、体会爸爸和聪聪不同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你们出去玩了吗?玩的过程中你有些什么收获吗?    2、生讲自己暑假的收获、经历。   二、初读感知     过渡:暑假里有一位小朋友要聪聪也跟着爸爸到青岛去旅游了一趟,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他的收获是否和我们相同。    1、自由读: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试着联系课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字词情况检查     (2)指名读课文,有意识地请三位同学分读课文(1-5)(6-8)(9)。     (3)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交流讨论)   三、设置悬念   过渡:聪聪这一趟旅游的确很高兴,因为他不仅看到了青岛的迷人风光,同时还学到了一样本领,想知道是什么本领吗?    1、自由读§9,读通顺流利    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有字词典?无字词典?    3、只要我们和聪聪一起经历了这次旅行,相信这两个难题会被我们解决的。    5、自读§1~5,读准生字词。    6、指名读,正确、流利。    7、齐读。    8、这两个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呢?我们下堂课再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细读§1~5,体会有字词典与无字词典。    2、精读§6~8,进一步体会查无字词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细续体会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读通了§1~5,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了聪聪和爸爸的一件怎样的事呢?    2、再指名读§1~5      爸爸问聪聪一个什么问题?聪聪怎么回答的?听了聪聪的回答,爸爸笑了笑,他满意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讨论交流      板书:骄阳似火      爸爸怎么解释的:两个人的解释谁正确?      他们不同在什么地方?比一比哪种好?      聪聪:背词典上的解释,没有实际的理解(板书:有字词典)      爸爸:来自生活、大自然,答案具体、直接。(板书:无字词典)      板书:烈日当空、树叶晒蔫了    4、你能结合生活来说说骄阳似火吗?     生可能会回答:     太阳当头    身上晒得火辣辣的     烈日当空    同学们身上满头是汗     烈日当空    地上晒得发烫             柏油马路都融化了    5、读爸爸说的话     讲:这不是……吗?是一句反问句     师范读。(读出亲切指正的口气。)指名读、齐读。     能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就是……解释。)    6、指名朗读§3~5三个重点段     指读,评议,练读,指读,齐读。    7、学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     要善于联系生活来理解词语,这就是学会查无字字典的方法。   二、精读§6~8,进一步体会无字词典。    1、自由轻声读§6~8     爸爸说:眼前的情景像不像惊涛拍岸,指的是什么情景?学生划出有关语句,自由读读、指名读,读出汹涌澎湃的气势(海面上……声音。)     板书:惊涛拍岸:大海边,波涛涌来,山崩地裂    2、爸爸用了惊涛拍岸来形容这番情景,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3、爸爸在这里是如何使用无字词典的呢?      把生活中看到的现象和一个词语联系起来。    4、你会用这种方法吗?让我们来试试,好吗?     一个地方盛开着许许多多的花,你想到了什么词?      (百花盛开,百花争艳)     小明回家写作业总是很认真很专心,你想到了什么词?(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天空中闪电一个接一个,雷声一声紧一声。(电闪雷鸣)   三、回复读§9,深化感受。    1、学到这里,你对文中的无字词典懂了吗?      无字词典指现实生活。      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怎样做?      学会留心观察,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    2、你怎么理解爸爸说话的意味深长?你来意味深长地说一说。      指读,评议,练读,齐读。      熟读爸爸说的话。    3、总结全文   四、作业    1、把解释骄阳似火的句子抄下来,并且再结合生活来写上两种骄阳似火的现象。    2、把解释惊涛拍岸的句子抄下来。    3、结合生活现象,写出词语(见教案)                   4、描红    5、抄写词语    6、扩词      查(  )(  )(  )  典(  )(  )(  )      聪(  )(  )(  )  岸(  )(  )(  )      音(  )(  )(  )   附板书:               学会查无字词典         骄阳似火  马路上  烈日当空    树叶晒蔫          惊涛拍岸  大海边  波涛涌来    山崩地裂          有字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       不仅……          无字词典  来自生活来自自然     而且……

3 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多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山行》    板书课题。    介绍作者。     这首诗诗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    解题。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三、学生自学课文。    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画出生字。    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四、检查自学效果    认读生字”“   读这两个字,应注意什么?    指名读课文。    回答问题:     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五、理解诗句。    讲读第一句:理解远山”“石径”“    回答问题:     为什么称为寒山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看图,说说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      读第二句。      理解白云生处      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读第三行诗。     理解”“    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不走呢?     看图。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句话的意思。    读第四行诗。     理解霜叶”“红于     红叶比什么还红?(比春天的花儿还红)     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     再把三、四句连起来说说它的意思。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六、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七、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八、作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背诵《山行》    《山行》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二、学习第二首诗《枫桥夜泊》    揭题,解题。     板书课题。     指名读题。     解题。     介绍作者。    自学课文。     轻声读课文,读好字音,画出生字词。     自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词典。     想想每首诗的意思,同座可以讨论。    检查自学情况。     认读生字。     指名读课文。     质疑。    理解每句话。     理解一二句。      轻声读一、二句边读边想象诗句中的描绘的画面。      这是什么季节?从那儿可以看出来?这是诗人的心情诗什么样的?      理解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话的意思?指名回答。     学习第三、四句。      指名读三、四句。      回答问题。      姑苏在什么地方?      到是什么意思?      说说三四两句的意思。     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总结全诗,体会情感。     这首诗描写哪些景物?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    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和重音。     范读,练读,指名读,齐读。     练习背诵。    指导书写。   三、作业。    用钢笔描红。    背诵课文。    抄写词语。

4 做一片美的叶子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    2.通过初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录音磁带;一片树叶   教学过程:   一、实物展示激趣揭题:    1.简单介绍自己所带的这片叶子。    2.观察手中的树叶,小组讨论:叶子有长得完全相同的吗?    3.教师:你们喜欢叶子吗?觉得叶子美吗?愿意做一片叶子吗?    4.板书激趣:     做一片美的叶子   二、初读课文。    1.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      形态各异乳汁奉献整体位置输送茁壮      中间肥美飘零回归葱翠嫩绿    2、自由读,说说哪些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3、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    4、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5、读句子,指导长句有破折号的句子的读法。     (1)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2)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3)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天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    6、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四、感知全文。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相机强调美,奉献,自己的位置,做一片美的叶子等词句。    3、学生质疑,教师归纳。   五、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作业设计: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 欣赏作者诗一般的语言,感悟叶子的外形之美和内在之美,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教学重难点:     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美的真正内涵。   教学准备:    1、请学生课前收集并了解有关叶子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自然知识。    2、有关叶子的风景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异奉置输    2、读句、读文。   二、细读课文。   (一)欣赏叶子和大树的外形之美。    1、播放展示叶子的风景录像片。    2、谈感受,突出    3、文中胡哪些语句也写出了叶子的     (1)找出有关词语。     (2)读句子。     (3)再次欣赏录像片或一些优美的图片,活用文中的一些词语,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叶子和大树的美。    4、指导朗读。   (二) 感悟叶子和大树的关系,体会叶子的内在之美。    1、读题,师质疑。      大树和叶子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2、生再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加以体会。    3叶子的工作:叶子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    4、理解每一棵大树都很美,每一片叶子都很美这句话。   (三)由物及人,体会叶子精神。    1.再读题:做一片美的叶子    2.给题目加主语(谁)“”做一片美的叶子    3.怎样做做一片美的叶子?读文读句(9—11自然段)    4.人和叶子有哪些地方想像?(先读文中的句子,再理解)     (各不相同,人们的工作不同,但都是为了生活更加美好,奉献,为他人服务。普通,平凡)      古往今来,哪些人使生活这棵大树更加茁壮、葱绿?     (爱迪生、李时珍、袁隆平、革命先烈、各行各业的人们)   三、回溯上文,品味升华,总结全文。    1、齐读1—8自然段。    2、是的,每片树叶都为大树默默地奉献,为大树而生,而每个人,也都在为人类默默地工作着,奉献着。无论伟大,还是平凡,都是为人类的美好生活贡献力量。让我们都来做做一片美的叶子,让生命之树常绿!    3、齐读9—11自然段。   作业设计:    1 练读课文;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试着写一写。   板书设计:           4、做一片美的叶子            外在美:形态各异            内在美:无私奉献

 

习作1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好阿姨》、《假如我有一支神笔》,结合作文提示,让学生明白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的见闻记下来,把自己所想的写下来。    2、在练说的基础上,按事情的顺序,有条理地把招待客人的过程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接待客人这件事写下来。   难点:按照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   课前准备:    例文的录音。    可供学生表演的简单道具。如大人的眼镜,玩具电话等。    准备一个小室内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早晨我从床上爬起来,推开窗子一看,呀,太阳公公已经笑眯眯在天上望着我了!我连忙穿好衣服,刷牙,洗脸,吃早饭,然后,哼着歌往学校走去。路边的小树好像在向我招手,我的耳边还不时传小鸟悦耳叫声,非常有趣。   2.老师在说什么呀?   3.对,告诉你们,这就是作文。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学习写作文了。写作文其实一点也不难,就像老师刚才说的一样。只要把你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想试试吗?  

 二、读懂例文   1.学生自由读例文《好阿姨》,思考:例文中写了什么?   (1)小小组讨论讨论。   (2)大组交流,指名回答。   2再读例文《好阿姨》,讨论写法。   (1)我们来听听小作者是怎样介绍自己买牙膏时遇到那位好阿姨的。(放录音)   (2)小作者先讲什么?然后呢?最后谈了什呢?   (3)再读读这篇作文,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对,原来小作者只是把自己说的话写在纸上,就是作文啦!   3.读懂例文《假如我有一支神笔》,启发想象。   (1)学生自由读:同学们,有一个小朋友非常可爱,他很喜欢想象,常常把自己想的写下来,变成一篇篇小作文,我们来读一读吧!   (2)指导模仿说话:   如果你也有一支神笔,你想干什么?   小小组交流。   大组交流,指名说。   (3) 小结:我们的同学想象力真丰富,写出的作文一定回出色!   

三、指导习作   1、明确写作要求。   下面我们就来试试,轻轻松松地写出我们的第一篇精彩的作文!写什么呢?   2、学生表演,创设情境。   (1)两名学生表演小剧《客人来了》。按照请进”——“请坐”——“倒茶”——“削水果”——“给爸爸打电话的顺序进行表演。   (2)学生评议,从表情和语言两个方面,给予补充。   (3)再请一组同学表演。   1、学生写草稿。   现在我们拿起比,把你招待客人的经过写下来,写的时候可以想一想我们刚才的表演。   4、点评。   (1)同桌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互相纠正,互相表扬、肯定。   (2)推荐你认为写得好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3)交流评议.   5、学生修改。   6誊写作文。

 练习一

【教学目的】学用字词句、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口语交际和写字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四人小组自由朗读六个词语。   (2)不认识的字可以在小组内请教同学或老师,也可以查字典。   (3)连读词语,想象画面,了解词义。   小组学习:首先观察题中的画面,想象情境,感知词义的优美意境。然后凭借熟字推想词语的意思和所描绘的情境。   (4)读词语,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说说词语所描绘的优美意境。   2、第二部分   (1)观察插图想像情境。   (2)熟读词语,练习与画面连线。   (3)教师指导,巡视纠正。   3、第三部分   (1)看图,想想图中画了些什么。   (2)四人小组练习看图说词语。   (3)小组交流比赛词语。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识要写得字,想想是什么结构的字。   生: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师: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   2、咱们还是看看小小建议吧:左部收,右部放,撇要缩,捺要伸。   3、在田字格里观察这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4、练写钢笔字,教师提示握笔和坐姿,巡视指导。   展示钢笔字写得好的同学的作品。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背词语。   (1)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2)朗读课文《做一片美的叶子》,体会叶子和大树的关系也正如一个人和社会群体的关系,感受其中蕴含的哲理。   (3)多次连续词语,体会词语的整齐美和节奏美。在诵读中了解词语之间的联系和意思。   2.读背古诗《夜书所见》。   (1)带读全诗。   (2)看图,说说两个小孩在干什么,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深秋的夜晚。   (3)熟读成诵。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同学们,从这学期我们就开始学写毛笔字了,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老师告诉你们写毛笔字有哪些好处?   生:闭气凝神,陶冶情操。   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同学们说的有道理,我们现在学习   指导:横有长横和短横之分。   3.教师书写长横和短横。指导运笔方法。   (1)长横:笔画稍长,左低右高,略带斜势,起笔较重,中腰略细。向左上逆锋起笔,旋即转向右下稍按,以中锋向右行笔,至收笔处顿笔回锋,藏锋收笔。   (2)学生练习写长横   (3)短横:起笔轻快,可顺锋入纸,向右行笔,渐行渐按,至收笔处稍顿缩锋收笔。写时略带仰势。   学生练习写短横。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最近读的书,摘抄书的作者,主要内容和精彩片段。   1.教师谈话:我们在与大家讲话或听别人讲话时,要注意什么?   2.仔细看插图,四人小组讨论。   3.小组交流:组织语言时注意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中。听别人发言,要精神集中,注意礼貌。   4.大家特别喜爱读课外书,今天我们就开个小小读书交流会。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都读过哪些书,请你们上来把你读过的书名写在黑板上好吗?   5.把你们在读书过程中所了解的书的作者、主要内容,摘录的精彩片段,用自己的话说给大家听。   6.同学们开始组织语言,努力讲得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中。   例生:我读的书是《十万个为什么》的天文地理卷,作者是石宗宾。它主要介绍了天文和地理方面的知识,如为什么太阳会发热”“什么是自然界蝴蝶效应吗?   7.教师评价:听别人发言,同学们要精神集中,注意礼貌。你们对她的发言还有什么建议吗?   8.学生评议。  

 二、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教师巡视。  

 三、师随机进行总结。

 

5、北大荒的秋天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大荒秋天的美景与丰收的喜悦;

2、掌握生字词,体会一些比喻句、拟人句的含义。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朗读课题,激发阅读期待。

1、(出示:荒)这个字念——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小手,和老师一起来写一写。事先老师查过了词典,上面有这样的一些相关解释:(1)庄稼没有收成或严重歉收。(2)长满野草或无人耕种。(3)严重缺乏。(4)荒凉。读了这些解释,看到“荒”字,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一个地方什么东西也没有,十分荒凉。……)

2、(出示地图)在我国东北黑龙江省,黑龙江一泻千里,松花江九曲十折,乌苏里江温和恬静,秀丽的完达山横贯其中,这片广大地区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的美称。

3、但是,在黑暗的旧社会,肥田沃土得不到开发和利用,大片的沼泽地更是一片荒凉,人们就把这个地区称作“北大荒”。“北大荒,北大荒,又是兔子又是狼,光长野草不打粮。”让我们一起回到过去,看看曾经的北大荒。(课件演示往日北大荒)

4、新中国成立之后,北大荒得到了开发利用,变成了肥沃的产粮基地,是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现在那里已经是秋天了,让我们一起去那走一走,看一看。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把书打开,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课文。(听朗读录音)

2、老师看到不少同学也跟着录音情不自禁地读起来了,非常好。听了录音,你觉得北大荒的秋天怎样?(美)

3、想读课文吗?把这些生字新词和长句读好,就能更好地读课文。谁来试试?

银灰  透明 波纹  大豆  燃烧  摇铃

山岭  茫茫  映照  顿时  脸庞  赞美

挺拔  明镜  一碧如洗  热闹非凡

读记生字时,要字字入目,声声入耳。指名读,正音。开火车读,齐读。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读长句要注意停顿,再根据划出的停顿节奏读一读这个句子。

这些流云//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4、词语、长句都读得这么好,相信课文的朗读也一定会很棒!想自己美美地读课文吗?抓紧时间,根据老师给出的自读提示,亮开嗓子读读课文吧!生试读课文。

5、(出示第一自然段)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谁来高兴地读读这一段?我们常说的“一叶知秋”,落叶是秋姑娘发给同学们的邀请函,同学们让我们去看看北大荒的秋天。(图片展示)

6、同学们能否用一个词来概括你的感受?(美丽的北大荒、火红的北大荒、诱人的北大荒……)大家用一些词语来赞美北大荒,作者用了一句话来赞美北大荒。(出示: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齐读。

7、再思考一下,文中从哪些方面着手描写了北大荒的美?(从三个地方分别写了北大荒的美,是天空、小河、原野。)这三个地方各有特点,他们的特点分别是什么?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见底,原野热闹非凡。)

8、三个地方,各有千秋,你肯定有最喜欢的地方。好好地把这2.3.4自然段读一读,再把这三个地方比一比,看看你最喜欢哪个地方?并且想一想为什么这个地方会令你喜欢?

生自读课文,师不停地巡视倾听交流。

9、大家各有所爱,都有自己的理由。现在我是一个到北大荒旅游的人,我站到三岔路口,我不知道要到小河那里看看,还是要到天空那里,或者是要到原野那里。你们通过你们的朗读,把我这个游客吸引走!

指名朗读三个自然段,并评价。

*美丽的天空真让我心动!还真有点想去。不过我怕上当,你们谁再读一遍,让我再想象一下,看能否想出来?

*我想起买东西时的一句话:货比三家不吃亏。今天我也要把你们三家比一比,看看究竟哪个好,最后再定夺。下面请喜欢小河的来向我介绍。

*不错!不错!是很美!不过我还是要看看原野,说不定那更美!谁来读?

10、北大荒的秋天确实很美!原野热闹,美!小河清澈,美!天空诱人,美!我也要忍不住感叹:“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北大荒的秋天已经来了。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美丽的字词吧!

1、出示词语: 一碧如洗  五彩斑斓    热闹非凡   银灰  橘黄  

血红   绛紫   挺拔   燃烧 

小组自由朗读,指名读

2、你能说说北大荒的天空、流云和小河都有哪些特点吗?

   (天空:一碧如洗;流云:五彩斑斓;小河:清澈见底)

3、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二、讲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在这么多的美景中,实在是让人流连忘返。让我们再来回味回味吧!

2、(出示第二自然段)这个自然段描写的是哪儿?

A、(引读:北大荒的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

“一碧如洗”是什么意思?这个词可以看出天空很干净。

B、(引读:天空中的流云也很美。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1)读了这句话,你联想到了什么词?

2)天空中的流云,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课件演示),难道流云只有这几种颜色吗?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还有会有哪些颜色呢?

3)老师这也收集了一些颜色,请看——(课件演示:粉红、金黄、雪白、乳白、桃红、鹅黄、玫红、墨绿、碧蓝……)

4)这哪还是天空呀,简直(引读: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如果让你来写,你会怎么写呢?利用一分钟的时间想一想,也可以与你的同桌交流,完成下面的天空题,可以用上刚才说的表示颜色的词。

[出示填空: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就变成一道(  )、一道(  )、一道(  )、一道(  ),就像是(                   )。]

同学们真是了不起,你们也可以去写文章了,课文可以把这段话写下来,和课文比一比,看谁写得更美。

3、既然天空这么美,谁能把它读出来?

4、这么美丽的天空,谁已经把它记下来了?

三、小结,拓展。

1、这么美的北大荒,这么美的秋天,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品味其他的自然段。

2、最后,老师要向大家推荐一段美文,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

     七月的北大荒,天气清明,微风徐来,袭人衣襟。茂密的草丛上,厚厚的盖着五颜六色的花朵,泛出迷人的香气,粉红色的波斯菊,鲜红的野百合花,亭亭玉立的金针花,正如丝绒锦锈,装饰着这无边的大地。蜜蜂、蝴蝶、蜻蜓闪着五彩缤纷的翅膀飞翔;野鸡、野鸭、鹭鸶、水鸟,在低湿的水沼处欢跳;麂子、獐子在高坡上奔窜。

北大荒的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金灿灿的水稻,黄澄澄的谷子,红彤彤的高梁,淡褐色的大豆,袅袅的炊烟,一幅“喜看稻蔌千层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秋收美景。农田里,鲜红鲜红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宛如舰艇,驰骋在金黄色的海洋里,劈开麦浪、滚滚前进。它们走过一线,便露出一片黑色的土地,而金字塔似的草垛,疏疏朗朗地一堆堆排列在土地之上,在太阳的照射下,闪着耀眼的金光。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感知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你能说说北大荒的天空、流云和小河都有哪些特点吗?

   (天空:一碧如洗;流云:五彩斑斓;小河:清澈见底)

2、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深入原野

除了绚丽多彩的流云、富有情趣的小鱼、湛蓝清澈的天空外,原野更是吸引人。今天,就让我们步入北大荒的原野,去亲身体验那里的风情吧!

1、自由朗读,找找、画画你喜爱的句子或词语

a. 品读:  大豆      哗啦啦      

高粱      乐呵呵       演唱

榛树叶    全都红了     燃烧

小组读——指名读——全体读

b. 读与演,把大豆、高粱与榛树叶子的形象表演出来,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演?

c. 总结:你感受到了原野是怎样的呢?(热闹非凡)

给它换个词怎么样?(格外热闹、特别欢腾)

d. 告诉学生,这一段都是围绕第一句话写的,向学生渗透构段方式。

e. 假如你是大豆、高粱、榛树或其他农作物,你会对人们说什么呢?小组议一议,指名说一说(我是大豆,我要为人类做很多有益的事情,把大豆磨成豆浆、做豆腐、豆腐干……,我是高粱,看我多神气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好高兴啊!……我是……)

f. 齐读第5自然段

2、丰收的喜悦挂在了大豆、高粱、榛树叶子的脸上,人们欢呼雀跃,凉爽的秋风吹起来了,大豆摇啊摇——农作物丰收了,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们用一句话来形容一下——

 “大豆摇铃千里金”

a. 讨论:这句话说了什么?(大豆成熟了,在秋风的吹拂下,摇摆起来,熟透了的豆子从豆荚里弹下来,和其他农作物都散落在地上,放眼望去,满地金黄,像一地的黄金亮闪闪的。)

b. 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重点朗读“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说明丰收的喜悦遍布了整个原野,到处是丰收的壮观景象)

c. “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同学们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

  渗透文章的结构为“总—分—总”。

总结:北大荒是块荒地吗?(不荒)

那你能给题目换个词吗?(北大仓)说说理由

三、欣赏佳句,指导背诵

1、出示句子: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

   想一想, 什么像火?(红红的榛树叶子像火) 什么地方相似呢?(都是红的)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把红红的榛树叶比作火)

   质疑:榛树叶子真的能把人们的心燃烧起来吗?(不能,红红的榛树枝头上挂满了果实,兴奋极了,榛树叶恨不能马上把成熟的喜悦也告诉人们,让人们也一起分享快乐)

2、找找文中其他比喻句,读一读——说说美在哪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背诵文中美丽的词句。

 小组齐读——边说边想——自然成诵

4、你最喜欢北大荒秋天怎样的美景?

指名说——指名背诵章节

四、找找秋天

1、与秋天有关的诗、文章

小组交流(如:《山行》、《枫桥夜泊》…)

2、联系身边的秋天,说说美在哪里?

五、课外作业

1、搜集与秋天有关的词、句、诗、文等。

2、把你观察到的秋天画下来,把它写成一段话。

附板书:                    

 5北大荒的秋天

 

 天空 一碧如洗

 小河 清澈见底

 

6.西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和音像资料,通过朗读品味,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让学生理解具体描绘西湖主要景点;

2.比喻句“像”、“仿佛”、“宛如”和“犹如”的使用。

法:情景教学法      谈话法

法:感知理解    练读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照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过程:

.俗语导入

1.出示俗语的上半部分:上有天堂, 有谁能答出下一半?(下有苏杭)苏杭——苏州和杭州

2.天堂是怎样的地方?想象回答(幸福、美好的地方;让人神往的地方……杭州像天堂一样美,令人神往。)

3.这么美的地方大家想去吗?老师介绍推荐大家去西湖走走看看,那是镶嵌在杭州的一颗明珠。揭题板书:西湖

4.简介西湖:位于杭州市区的西部。四面环山,湖水平静。纵贯南北的苏堤和横列东西的白堤把西湖分成外湖、里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等五个湖区,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小岛鼎立湖心。

.凭借想象,指导初读

1.  配乐范读课文。

2.小组预习课文,要求:

a.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b .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中的意思。

c.想:课文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丽景色?

3. 检查自学效果。

a.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b.理解词义:素(一向)有   硕(大)大    泛(漂浮)舟

              令(使得)人    初(开始)垂  镶(嵌或加上)边

c.找反义词:淡(浓)

d.换近义词理解:格外(分外、特别)    一般(一样)

宛如(犹如、如同、好象)

4.读了课文,你仿佛看见了西湖哪些美景?

   (指名说,并板书:山峦    湖面    湖堤    小岛    华灯)

     小组齐读第一自然段。

.质疑问难,指导朗读。

1.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 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作业

1.  描红,抄写词语

2.把文中美的句子画下来,再根据想象,把它画成一幅画。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品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生字

1.听写生字词

2.检查反馈

.品读课文,理解文意

1.引读第1自然段

  总起西湖——是杭州的一颗明珠,闪耀夺目。

2.指名读文章

3.听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小组讨论,归纳:

a.西湖美在湖

画出山美的句子——把它画成画

b.西湖美在山

理解“远眺”、“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等词语。

引导朗读: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

理解“硕大”,在平静而宽阔的湖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十里明湖中,孤山(            

(画出来,结合图画理解)

  c. 西湖美在堤

白堤和苏堤(                            

d. 西湖美在岛

   三个小岛(                   

小结: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呢?读了哪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仙境?

结合理解“飘逸”、“掩映”、“典雅”等词语。

e. 西湖美在夜 

生自由读文,想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出示:夜幕初垂,明月东升……

画下夜景

三.展示画,对照片,深感悟

1.  学生所画的西湖若干张,品品怎样?

2.  出示新西湖的美景,欣赏—看图读文

3.总结:远眺西湖→    近赏西湖→    月下游赏

.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尝试用“如”、“像”、“仿佛”、“宛如”造句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 等词语口头造句。

教学过程

.复习检查

听写:悠扬   葱绿    围绕    荡漾   一般

.背诵指导

1.默读课文,确定你想背诵的自然段。

2.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背诵这一自然段。

以第四自然段为例:

1)这一段层次清晰,一共五句话,第一句承接上文,第二句用几个短句写景,很美。第三句是一个打比方的句子,第四句写琴声,第五句概括写,很容易记住。

2)这一段话里的短句较多,读起来上口,还有打比方的句子,写得生动。

3.自由选择,练习背诵。

4.当众造句。

三.指导造句

1.出示句子。

1)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2)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

3)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4)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2.自由读读句子,想一想,这是些什么句子?(打比方的句子)

3.讨论:用什么比作什么的?

4.任选两个说话,先自己准备,后当众交流。

5.评议

四、作业

1.练习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2.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四个词语中,任选两个造句。

 

板书设计                          

6.西

秀美、典雅

绿、轻柔 心旷神怡

三个小岛 仙境

溶为一体

 

7、拉萨的天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法:谈话法    讲解法

  法:合作学习    练读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就题导人,了解课文梗概

1、大家还记得,我们学习们《北大荒的秋天》的时候,—看题目就知道文章重点写的是什么季节?(秋天)哪儿的秋天?

2、板书课题:拉萨的天空。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不用老师讲,你们就已经知道了什么?

(写的是“天空”,不是北京的天空,也不是广州的天空,而是拉萨的天空)

3、你们知道拉萨吗?(西藏自治区首府,在我国的西南部)是怎么知道的?(天气预报天天看到它)

4、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简介拉萨:西藏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是—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市内玛布日山上有建筑宏伟的布达拉宫。1965年建成了横跨拉萨河、连接川藏和青藏公路的永久性钢筋混凝土城市桥——拉萨大桥。

二、初读指导

1、拉萨的天空有一个什么样的特点呢?请你们速读课文之后,用一两个词语来概括一下。

(湛蓝或湛蓝、透亮)

2、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一想各自然段的内容。

(1)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

(2)拉萨的天空离人近;

(3)拉萨的天空让人神往;

(4)拉萨的天空一年四季蓝晶晶;

(5)拉萨的天是圣地的窗帘。

3、指名学生轮流读课文,结合上下文或联系实际理解生字词。

第一自然段,教者讲“湛蓝”是“深蓝”的意思。“宝石”,颜色美、有光泽,透明度和硬度高的矿石,可做装饰品。

第二自然段,教者讲:“掬”(),“纯净”(纯洁干净)

(1)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妙”是“好”的意思;“越发”是“更加”的意思。

(2)学生看插图,理解“河畔”(河边)、“贴”(靠近)

第三自然段,学生联系课文理解“不忍”是“不忍心”或“舍不得”的意思。

联系实际理解“视线”就是注意力。(用眼睛看东西时,眼睛和物体之间假想的一条直线)

第四自然段,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建”(),看插图理解“蓝晶晶”是很蓝很蓝。

第五自然段,教者讲“圣地”(崇高的、神圣的地方),联系生活实讲“窗帘”。

4、集中揭示生字词。

(1)自由认读,相互检查,老师抽读。

(2)说说下列各词的意思

( ) 不忍( ) 河畔(  )

越发( ) ( )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妙 线

2、将生字按结构分组。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提出书写时注意点:

(1)左右结构的字:妙 线(讲究紧凑,绞丝“提”要向上挑,不能平)

(2)上下结构的字:窗 (“窗、帘”二“穴”字头,要写得宽而扁,能覆盖下面部分。“穴”字头的第五点画。“窗”宇的下面是“囱”,框框外面有一撇,里面是“夕”,“忍”上小下大,“心”要托住“刃”。“圣”上大下小,“又”要写得舒展)

(3)半包围结构的字:建(先写“聿”,横画多,要安排紧凑,做到密而不粘)

(4)品字形结构的字:晶(上面的“日”要在下面两个“日”正中上方)

3、用钢笔描红。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激发与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写出跟下面各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太妙了( ) 河畔( )

越发( ) 宛如( )

2.听写词语(指名到黑板上写)

窗帘 不忍 纯净

视线 建造

(着重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二、精读训练

1、过度:上一节课我们读了课文,知道了拉萨的天空有什么显著特点。

(板书:湛蓝、透亮)

2、看课题上方的插图,默读第一自然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放声朗读。

1)“那里”指哪里?(拉萨)“总是”是什么意思?(一直是)“天空……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是一个什么句子?(打比方的句子)

2)齐读

3、反复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1)可以读懂的:“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拉萨的蓝天离入很近)

(2)不太好懂的地方:

①“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句话一方面承接上文“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说明天与人的距离近,另一方面,暗藏了一个比喻,蓝天就像一池碧水,可以用来洗脸。

②“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这是两个对比的句子;拿“白云”与天空对比,形成了白和蓝的映衬,突出了“纯净”;再拿“草地”和天空对比,形成了青和蓝的对照,突出了“明洁”。

(3)反复读读体会。

(板书:离人近 声音碰到 手能摸到)

4、默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是怎么理解“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的。

“神往”是心里向往的意思。到过这里的人视线会被紧紧吸引,久久不忍移开。回去之后,肯定在心里要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在向往着它。

5、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共有两句话。第一句话什么意思?(布达拉宫的上空一年四季总是蓝晶晶的)

(板书:一年四季 蓝晶晶)

(2)第二句话呢?(这一句话理解起来比较难,教者讲解)

①结合插图介绍布达拉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西北,玛布日山上,是我国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布达拉,意思是“佛教圣地”。相传公元7世纪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唐联姻,为迎娶文成公主,首先在这里建宫室。到17世纪中叶又扩建重修,历时近50年,才具有了现在这样的规模。宫体主楼13层,高11719米,东西长360米,全部为石木结构。宫内保存大量珍贵文物,如明清两代皇帝封赐西藏官员的诏敕、封诰、印鉴、礼品和精雕细镂的工艺珍玩,罕见的经文典籍以及各类佛像、唐卡(卷轴佛画)、法器、供器等。

②布达拉宫的周围本来就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高大建筑物,有了这蓝天的映衬,就更加显得雄伟壮丽。如果没有这湛蓝、开阔的天空,布达拉宫的气势就不会让人觉得那么壮观。

6.齐读第五自然段。

(1)窗帘是在什么地方用的?(房间里)

(2)蓝天是窗帘,什么是建筑物呢?(拉萨这座城市是精美的建筑物)

(板书:圣地 窗帘)

(3)教者讲:为了让这块神圣的地方永远保持明洁、纯净,我们要注意环境保护。

7.反复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三、作业

抄写词语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完成课文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出示词语指名读。

默写这些词语

分小节指名读。

二、指导背诵。

1、理清全文层次,回忆第一一五自然段各段写了什么。

2、别理清各自然段内的句序,结合熟读。举例:

(1)第一自然段。

①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两句话)

②先说的是什么,后说的是什么?(先说拉萨是日光城,接着讲天空湛蓝、透亮,用了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③熟读并记住第一自然段。

(2)第二自然段。

①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三句话)

②先说的是什么,后说的是什么,最后说的是什么?(先说拉萨的天空离人近,后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最后一句话说有白石和草地与蓝天相衬,天显得更加蓝了)

③拉萨的天空怎么离人近?(说话的声音能碰到天,伸出手能摸到天)

白云和草地怎么与蓝天相称的?(有白云映衬,天空显得纯净;有草地对照,天空显得明洁)

④熟读并记住第二自然段

3)熟读第三—五自然段。

三、完成练习。

1、背诵课文。

2、找出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抄一抄。

3、完成课课练。

板书:

         7 拉萨的天空

           湛蓝透明

           离人近 声音碰到 手能摸到

           让人神往 吸引视线

           蓝晶晶 一年四季

           圣地 窗帘

 

习作二  我的自画像

一、 教学要求:

1 对照插图读懂例文《我的自画像》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图文结合介绍自己的方法。

2 读懂习作要求,初步领会介绍人物的基本要领:抓住人物的整体形象,长相、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并配上自己创作的自画像。

3 按习作要求,依照例文的方法,图文结合抓住主要特点向大家介绍自己。

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住外貌特征,通过神态的描写反映一个人的性情。难点:写出个性特征。

二、课前准备

1、课本插图投影片。2、例文录音。3、用来画自画像的卡纸和小镜子。4、好词语表。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张名片,它是干什么用的呀?对,向一个新认识的朋友介绍自己,需要名片。有个叫杜小虎的同学,就有一张特别的名片,不仅有他自己的介绍,还有自画像呢,你想去看看吗?想去认识杜小虎吗?

二、读懂例文

1 学生自己读例文,并结合图说说你对杜小虎的印象。

2 你是从图或例文的哪些地方产生这样的印象的?说给小组同学听听。

3 请生全班交流。小结:图画中的小虎的外貌笑眯眯的眼睛……告诉大家他是一个爱笑的孩子。介绍中告诉大家他的爱好,知道他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三、学习例文

1 图文对照,说说,杜小虎给自己画的自画像,哪些地方特别像?

2 杜小虎除了介绍自己的外貌还告诉大家什么啦?小结:介绍自己我们要向别人讲清自己的长相、年龄最重要的是要向大家讲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这就是特点。

四、 指导习作

1、学生自己对着镜子画自画像,画出自己最有特点的样子。

2、同桌互相欣赏,提出修改意见。          

3、全班玩“猜猜看”的游戏。贴出自画像,猜猜他是谁?

4、学生自己练说后,拿着自己的画像,找到你最想介绍的伙伴,介绍给他听。老师提供一些可用词句。

     5、学生认真誊写。

 

练习二

教学目标:

 1、完成练习2中的第一项:学用字词句。

 2、巩固查字典,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

 3、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培养学生对语句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教法:讲读法  

学法: 练习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学生准备字典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用字词句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有着丰富的内涵,相同的字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有时就不同了,我们来看这样一个句子。

二、 多媒体出示:明境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1 学生自由读。

2 指名读。

过渡:这里的“漾”分别有两种解释,分别是什么呢?请打开书,认真阅读第一 项,并把你的答案在书上画下来。

3、指名问:你选择的是哪一种解释,并说说原因。

指导看图。

4 教会理解生字的新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三、 教学第二题

 1 审题,并画了题目中的要求

2 让我们一起去帮助小猴吧!(出示句子)

3 指名读,要求读准确,将自己领悟的感情读出来。

4 按要求查字典。

5 分小组讨论、交流

6 汇报交流结果

7 出示: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带点的词。

1 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里越发纯净。

2 奶奶说:“小明,你长得可真结实。”

四、 总结:根据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这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我们掌握了这种方法,就能为我们理解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 作业:用联系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预习下面课文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钢笔字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写好钢笔字”

 1 审题

2 指导

1 回忆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2 出示小黑板,认读3个字,了解这几个字的结构。

3 仔细观察,找出3个字的共同笔划,并说出撇和竖怎样才能写好看。

4 范写,启示要点(异:上下结构,上面的“巳”要写在横中线的中央部位;第四笔“横”要长一些,第五笔“撇”稍短,竖落在竖中线上;奇、养:除了“撇”“竖”注意以外,还要将上面的“撇”“捺”展开。

5 学生书空

 3 练习:教师个别辅导并强调书写姿势。

 4 反馈: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并作纠正训练

二、 教学“读读背背”

 1 审题:弄清题目要求

 2 指导

1 自由读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 教师范读

3 学生自由读

4 理解成语意思,学生交流、讨论

5 练读、指名读、分组读

6 练背、同桌间互背、集体背、指名背

3 练习:根据书上插图,任选成语说一句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观察父母是如何面对有人敲门的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听力训练,放录音。

这是什么声音?相机板书课题:当有人敲门的时候

过渡:当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有人敲门,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二、 审题,出示书上插图。

三、 指导

1 自主参与,大胆陈述

2 学生讲,及时纠正

3 指导学生将画面说具体。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谁是怎样的表情,这样做对不对呢?为什么?

4 学生分小组练说。

四、 互助学习,拓展思维

1 平时都有谁会敲你家门,你如何对答呢?

2 设置情景:

1)敲门者是出差归来的父亲。

2)敲门者是自己不认识的,但说是认识爸爸或妈妈的人。

3)敲门者是陌生人。

3、学生互相交流,讨论。

4 学生表演,大家点评,点评的要求是:态度是否大方;声音是否响亮;见熟悉的人时用礼貌用语,发现是陌生人,要委婉拒绝。对学生的表演进行鼓励,并及时纠正错误之处。

五、总结:面对朋友要热情、礼貌,面对陌生人的敲门要婉转拒绝

 

 

8蒲公英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6个生字只是认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重点:能学会生字。

三、教学难点:能掌握写钢笔字的要求、写好生字。

四、教学过程:

一、 出示图片。

1、出示蒲公英图,引导学生说说图上蒲公英的样子以及有关知识。

 (相机出示词语:蒲公英    花托   绒球    降落伞)

(蒲公英是冬末春初抽花茎,顶端生一头状花序,开黄色舌状花,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果实成熟时形成似一白色绒球,有毛的果实随风飞散。蒲公英的种子是靠风传播的。)

2、教学生字。

蒲:指名读这个字。

托:读准三拼音节,理解字义。

绒:指名拼读,注意右边的笔顺。

降:提醒学生右边的笔顺,不要写错。

伞:老师提醒读准平舌音,注意平舌音。

师:春天,蒲公英花盛开了,也许它不惹人注目,因为它只不过是一朵朵普通的小花。但它们在金灿灿的阳光竞相开放,把大地装点得非常美丽。到了秋天,蒲公英的花瓣落了,会怎么样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出示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练读课文两到三遍。

2)画出生字词,读准生字字音。

3)标好自然段的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  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嘱咐      迷惑     湖泊     泥土     两颗     黑黝黝

宝贝      富翁     干死      茁壮    波光粼粼

嘱、茁:读翘舌音。      粼:读前鼻音。

翁:读后鼻音。

多音字: 数(shǔ)  泊(pō)  (gān)

2)指导读长句,注意停顿。

那可爱的绒球就变成了几十个小降落伞,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

第二年的春天,落在沙漠里的蒲公英种子早已干死;落在湖泊里的种子早已淹死;只有落在泥土里的种子茁壮成长起来,他们在金灿灿的阳光下竞相开放,把大地装点得更加美丽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辨别字形,注意写法,提醒学生怎么样写。

2、着重讲“惑”和“降”的写法。

用钢笔描红。

四、布置作业。

1  练习描红。

2、练习朗读课文。

 

8、蒲公英

沙漠   湖泊   泥土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并掌握收集的方法。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

三、教学难点:感悟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听写词语

嘱咐   迷惑    湖泊   泥土   两颗  宝贝   富翁   茁壮       

二、精读课文。

1、听写词语四个。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第一自然段。

1、看图,然后投影出示第二句。指名读,说说:“绒球”是指什么?这句话是什么写法?把什么比作什么?课文中用哪个词把“绒球”与“小降落伞”联结起来?“变成”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2、指导朗读。

第二自然段。

1、出示太阳公公地话。

1)“嘱咐”是什么意思?

2)太阳公公告诉蒲公英种子什么样的地方不能去?

3)只有什么样的地方才能去?

4)师范读,故意漏“也”,并说说为什么要加“也”。

2、指导朗读太阳公公的话。

3、学生回答,老师相机板书:

金光闪闪    银花朵朵       黑黝黝

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

小降落伞听了太阳公公的话,有什么不同的说法?

2、出示重点句子理解:

    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瞧,那金光闪闪的地方一定有数不清的宝贝。到那儿去,我准会变成百万富翁。

   理解:“黑黑的泥巴”什么意思,表达了种子什么样的感情?换一种说法。

(轻视、看不起)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8、蒲公英

沙漠湖泊       泥土

     金光闪闪     银花朵朵    黑黝黝

     (富翁)     (欢乐)    

干死淹死      茁壮成长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  学习第四自然段 ,用“嘱咐”造句。

知道做任何事情必须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二、教学重点:学会用“嘱咐”造句。

三、教学难点:明白课文中说明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小黑板上准备重点段落语句等.

五、教学过程:

一、过渡:小降落伞听了太阳公公的话,说法和做法各不相同,它们的结果怎样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自然段。

二、指名读第4节。

 1、说说几种小降落伞的不同结果。

老师相机板书:

干死  淹死  茁壮成长

2、理解词语:茁壮、竞相开放、装点

3、结合上下文进一步理解句子的意思。

4、再读第4节,说说小降落伞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

(落在沙漠里的种子一心想成为百万富翁,他被金光闪闪的地方所迷惑,沙漠里没有水,所以他就死去了。落在湖泊里的种子一心想快乐,他被银花朵朵的地方所迷惑,湖泊里没有土,有的只有水,所以他被淹死了。落在泥土里的种子实事求是,不注重表面现象,所以它们能茁壮成长。)

指导读好第4节。

三、讨论

讨论题:由蒲公英种子的不同结果,你想到了什么?

1、准备题

1)、小降落伞有哪几种不同的结果?

2)、他们的结果为什么不同?

(落在沙漠里的种子被金光闪闪的地方所迷惑,一心想成为百万富翁,沙漠里没有水,所以它死去了。落在湖泊里的种子它被波光粼粼的湖面所迷惑,一心想快乐,湖泊里有的只是水,所以它也死去了。落在泥土里的种子不注重表面现象,实是求是,所以他们能茁壮成长。)

1、书面准备回答:由蒲公英种子不同结果,你想到了什么?

1)、自由发言

2)、教师小结

做人,要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想法。

要听取前辈正确的指导。

四、指导复述

1、要记住内容,首先要理清课文的前后顺序。

1)、第一段的顺序是:花辫落,绒球长,风吹过,“伞儿”飘。

2)、第二、第三段的总体顺序是“嘱咐——湖泊——结果”每一部分大体又是按“沙漠——湖泊——泥土”叙述的。因此。在脑海里应该有下面的记忆框架:

    嘱咐:    沙漠湖泊       泥土

    金光闪闪     银花朵朵    黑黝黝

去向:    一颗       另一颗

       (百万富翁) (带来欢乐)

结果:    干死       淹死茁壮成长

2、各自练习复述

2、指名当众复述

五、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复述课文。

3、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六、课堂练习。

1、读下面的词语,再说出几个类似的词语。

一阵阵 黑黝黝   金灿灿

2、多音字组词。

        

3、用“嘱咐”造句。

七、作业:

1、造句。

2、多音字组词。

 

8、蒲公英

沙漠湖泊       泥土

     金光闪闪     银花朵朵    黑黝黝

     (富翁)     (欢乐)    

    

 

 

9  三袋麦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是《三袋麦子》(板书:齐读,指导“麦”字上下结构,竖在竖中线上,“子”轻声)

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下面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注意老师提出的要求:先读课后生字,再读课文,边读边标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A、出示词语

馒头、憨厚、搬、节俭

防止、拜访、仍

虫蛀、至今

B、自读

C、细心的同学找找各组加点字有什么共同点?

D、指名读

三、 再读课文

1、提出要求:把课文读流利,不唱读,不复读

2、学生自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

4、评价,奖励

四、三读课文

1、同学们能不能自己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弄懂一些词语意思呢

2、学生自读

3、交流

烙饼:在热锅上烫熟的饼,本课指小猪做的小麦面饼。

发霉:指小麦生了霉菌。

虫蛀:被虫咬坏。

麦囤:存放较多粮食的器具。

五、表演朗读:

1、读了这个故事,在小猪、小牛、小猴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呀,为什么?

2、指导口述

3、戴头饰到讲台边表演边朗读

六、指导写字

1、同学们,你们能介绍一下这课中的生字你是怎么记的吗?

2、学生口述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⒉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

  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质。

教学过程:

㈠、  复习巩固

出示词语:

麦子  迫不及待  保存  杂粮  节俭  防止  搬到  拜访  仍有

·  ·    ·   ·  · ··  ·   · ·

  神秘  收获

   ·  ·

馒头  烙饼  发霉  虫蛀  添舌头  憨厚  麦囤

·  ·   ·  · ·   ·   ·

齐读词语

师述:上节课我们已经能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现在请认为自己能正

 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同学站起来,我们一起把课文朗读一遍。

学生齐读课文

师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还要

 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㈡、  教学第一部分(§1-4

教师设问质疑:小猪、小牛、小猴意外地从土地爷爷那儿得到了一份节日礼

 物——一口袋麦子,它们是怎样处理自己那口袋麦子的?请

 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轻读课文

指名回答:小猪怎样处理那口袋麦子?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吃光”

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

指导朗读

提问:但小猪得到麦子时,它的心情是怎样的?(开心)

 那我们应该怎么读它说的那段话?

相机出示红线,划出小猪说的话

指名朗读,师生共同点评

教师小结:我们要抓住关键词“太棒啦”“最爱吃”,带着小猪高兴的心情来

 朗读。

     齐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那么还有两个动物是怎样处理那口袋麦子的呢?

指名回答  相机板书:“保存”“全种下了地”

提问:小牛看到麦子后,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请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用“·”圈出表示顺序的词语。

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

指名读用“——”划出的句子

指导朗读

口述:刚才我们用抓住关键词的方法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现在请同学们用

 同样的方法来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②学生轻声读课文

指名读 (教师相机指导:“捧起”“看了又看”“心想”等词语细致描写了小牛得到麦子后的表现。“先……再……”这个句子告诉我们小牛是多么细心。)

齐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刚才通过朗读,同学们知道了小猴的思路与小猪、小牛完全不同,它

 把麦子全种下了地。三个动物对三袋麦子采取了三种截然不同的处理

 方法。那么一年后,当土地爷爷再次来访时,对小猪、小牛、小猴的

 做法是怎样看待的呢?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的学习方法,找一找有关的

 语句,用笔画一画,并读一读。

教学第二部分(§5-9

⒈出示

土地爷爷

 

 怎么样?

⒉学生轻声读课文,分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⒊指名回答,完成表格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小猪  憨厚可爱  小牛 节俭  小猴  聪明能干”

⒋教学第六自然段

出示课文  插图

口述:刚才我们齐读了课文,又轻声朗读了课文。现在我们换一种朗读方法,老师读到哪儿停下来,就请同学们接下去。

师述:白胡子的土地爷爷,拄着拐杖来到了小猪家,小猪看到土地爷爷,说

 ——(生齐说:感谢您去年送给我的那袋麦子,那可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可惜只吃了几天。) 说着,小猪好像又——(生齐说;回味起馒头和烙饼的香味)  不由得——(生齐说:舔了舔舌头。) 看着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土地爷爷忍不住——(生齐说:哈哈大笑。)

口述:读了课文,你们认为小猪怎么样?(憨厚可爱) 说说你的理由。

   (抓住“最好吃”“只吃了几天”“回味”“舔了舔舌头”等词语体会小猪的“憨厚可爱”

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

   指名朗读、齐读(教师提醒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朗读)

⒌教学第七自然段

指名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七自然段(男同学演小牛,女同学读旁白)

提问:你们觉得小牛怎么样?(节俭) 说说你的理由。

 (从“至今”“仍有”可以看出小牛很节俭)

指导朗读

   男同学读小牛,全体女同学读旁白

⒍教学第八、九自然段

口述:白胡子的土地爷爷拜访了小猪、小牛后,最后来到了小猴家,谈起了

 去年的那口袋麦子。大家想一想,土地爷爷会怎么问小猴?(指名回答) 小猴又是怎么回答的?(小猴“神秘”地说:“请跟我来。”

口述:小猴没有直接说出它的那口袋麦子现在怎么样了,而是卖了一个关子,同学们你们想知道那口袋麦子现在怎么样了吗?我们一起跟着小猴去看一看。

师引读,生跟读

       土地爷爷跟着小猴到里屋一看,啊,麦囤里堆得——(生齐读:满满的)

   小猴说——(生齐读:我把麦子种下了地,这都是我的收获。您带一些回家吧。)  老人抚摸着小猴的头,兴奋地说——(生齐读:你真聪明!真能干!)

口述:土地爷爷兴奋地夸小猴聪明能干,那么同学们你们认为小猴聪明吗?

 为什么?(小猴把一口袋埋葬变成了更多的麦子)

指导朗读

提问:小猴的话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高兴、自豪)

(教师相机指导,通过“拉着”“神秘”“都是”“您带一些……”等词

  语体会小猴自豪、喜悦的心情)

指名朗读,齐读

⒎口述:这部分课文全是人物的对话,请同学们再次轻声朗读课文,体会一下

每个人说话时的语气和心情,同桌之间可以分角色互读,听一听你的

同桌读的怎么样?

(学生轻读课文)

总结课文

⒈出示:比一比,看谁的做法好?

⒉分组讨论、交流

⒊请同学各抒己见,说一说谁的做法好

⒋师述:小猴的做法最好,它考虑得很长远,我们给小猴加三颗星。我们一起夸一夸小猴。

(生齐说:“小猴!小猴!你真棒!”学生边说边拍两下手)

⒌提问:那么小猪、小牛的身上有没有优点呢?(指名回答)

⒍师述:小猪、小牛的做法虽然没有小猴好,但在它们身上也有可取之处,我

们给它们加两颗星。(闪烁两颗星)

⒎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小猪、

小牛、小猴三个动物性格各异,然而都很可爱,小猪憨厚得可爱,小

牛的可爱在于节俭,小猴的聪明能干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布置作业:

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把这则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干死淹死      茁壮成长

 

 

10 哪吒闹海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听说过哪吒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2、看图,揭示课题

 

  (出示挂图)问:图上谁是哪吒?图上两人神态有什么不同?这篇课文讲了小哪吒的什么故事呢?板书课题,读准音。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会写田字格里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捉 拿 掀起 随即 机灵 称霸 兴风作浪 胡作非为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理解词语。

 

3、学生试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按哪吒闹海的原因、经过、结果这一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 写哪吒闹海的原因。

 

    第二部分:(24)写哪吒闹海的经过。

 

    第三部分:(5)写哪吒闹海的结果。

 

  4、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5、齐读课文。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认读。

 

2、指名说出生字书写时的注意点:

 

称:左部第一笔是平撇。

 

混:右下部比的笔顺。

 

即:左部末点应紧贴提尖。

 

  2、用钢笔在书上描红。

 

四、布置作业

 

课内作业:

 

1、在《习字册》上描红

 

2、抄写生字词。(见书上第55页)

 

3、比一比,再组词。

 

巨(        既(        扔(        湖(     

 

臣(        即(        仍(        胡(     

 

  课外作业:

 

     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这节课我们再来近一步学习《哪吒闹海》这篇课文。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起因)

 

  1)指名读。

 

  2)说说哪吒闹海的原因?

 

  3)理解“称霸一方”、“作恶多端”

 

4)从“决心治一治”中你读懂了什么?

 

  5)齐读第1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经过)

 

   过渡:哪吒是怎么为老百姓出气,他是怎么大闹龙宫的呢?有哪位同学看过动画片,来说一说?(指名说)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哪吒闹海的?自由读课文

 

   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画出表示哪吒动作的词语。(板书:跳进  取下    掀起)表演这些动作。这些词和课题中哪个词儿联系的十分紧密。

 

2)指导看图:图上人分别是什么样的?能用几句话描述一下吗?

 

   3)这幅图和课文中哪些句子的意思相应?找出来读一读。你能给这一幅图起一个名字吗?

 

   学习第3自然段

 

  1)轻声读。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什么叫机灵?小哪吒的机灵表现在哪里?画出相关词语。(“闪、躲、取、扔”)边读边表演。

 

  3)过渡:小哪吒是多么勇敢,那个夜*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一下子就打死了他。这么一来,龙王怎么样了?请看第4自然段。

 

(本段教材描述了小哪吒勇斗夜*之情景,情节性很强。在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摆脱了“多余的情节分析,繁琐的提问设计”,让学生在读、演、说的过程中记忆情节,内化语言。)

 

  学习第4自然段

 

1)默读。思考:哪吒与三太子的战况如何?

 

2)画出关键词语,练读。

 

 (3)“嗷嗷直叫”是什么意思?哪些词语说明了三太子来势凶猛,那么哪吒是怎么对付的呢?请读读第345三句话。

 

 (4)指名说。板书表示哪吒动作的词。这些动作可以看出什么?

 

 (5)那三太子死后怎么样?(板书:现出原形)

 

  3、学习第五自然段。(结果)

 

1)齐读。

 

2)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3)理解“胡作非为”。

 

4)小结:这一自然段写哪吒闹海的结果,真是大快人心哪!

 

4、齐读课文。

 

三、综合训练

 

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第三自然段)

 

1、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钻出来(zuān   zuàn       斧头(fǔ tou    fǔ tóu 

 

2、在这段话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立即(            灵活(       

 

3、全段共有(    )句话。第二句话是围绕(    )这个词来写的。

 

(本环节的设计扩大了练习面。在交流过程中,同学之间互相启发,深化了对语言的感悟,激活了想象力;大胆交流,又提高了交往能力。)

 

四、拓展延伸

 

1、练习讲一讲“哪吒闹海”的故事,看谁讲得最生动。

 

2、找一些神话故事读一读。

 

板书设计:

 

          10、哪吒闹海

 

        人们不敢下海捕鱼

为百姓出口气    决心治一治

 人们过上太平日子

11、第八次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3、理解布鲁斯终于成功的原因是失败后不气馁,不丧失信心,鼓起勇气继续努力。

  4 初步理解详写和略写。结合生活实际,用一段话写自己通过努力终于作成的一件事。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是学习默读课文

  2 、难点初步理解详写和略写:理解布鲁斯终于成功的原因。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2 、相关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启发质疑

1 这是一个外国故事。

板书课题:第八次。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会想到哪些问题呢?

2 让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学习课文。

二、初读指导

1 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对照拼音认读,尝试联系上下文理解一部分词语的意思。

2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

1)文章的大意

2)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按照“多次战败,几乎失去信心—蜘蛛启发,重新振作精神——赶跑敌人,终于抵抗成功”的内容提示,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3 检查默读效果

1)指名说说课文大意。

(苏格兰布鲁斯王子抗击外国侵略者,连打了七次败仗,几乎失去信心。后来在蜘蛛结网的启发下,决心干第八次,终于赶跑了外国侵略军。)

2)文章层次划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二自然段;第二部分是第三、四自然段;第三部分是第五自然段。

4 学习生字词

1)集中出示生字词

qīn lüè          zhàng            fáng         bìng

                                      

    yuán         shāng         xìn               zhào

                                      招集

dǐ                jī              ōu                  zāo

                                      遭到

zhī  zhū      měng             āi                     

                       唉声叹气           布鲁斯

2)要求:

①对照拼音读准字音,离开拼音拐棍也会读。

②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检查自学效果

①认读生字词:齐读——指名读——擦去拼音抽查,结合正音——齐读

②指名讲意思:并、打仗、受伤、蜘蛛(看图)、遭到(遇到,多指不幸或不利的事)、几乎(差点儿)、唉声叹气、布鲁斯、猛地(突然地)

③查词典:

侵略: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联合起来)侵犯别国的领土、主权,掠夺并奴役别国的人民。

信心: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

动员:发动人参加某项活动。

抵抗:用力量制止对方的进攻。

三、作业

1 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亻(   )(   )(   )(        扌(   )(   )(   )(  

2 用钢笔描红

3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 、听写词语:

侵略     打仗     受伤      信心     动员 

2 、说说课文分成哪三部分

二、精读训练

1 指名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1)全文大部分生字词集中在这一部分,通过“指名朗读”,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是否准确,结合作好正音工作

2)第一自然段介绍了故事的大背景:苏格兰国家遭到侵略,布鲁斯王子带兵抗击。

3)默读第二自然段,比较:

①他失去了信心        

②他几乎失去了信心

(第一句,意思是他已经完全失去了信心。第二句,他并没有完全失去信心。因为“几乎”是将近,接近,差点儿的意思。)

4)我们从什么地方看出“他几乎失去了信心”?

(他躺在磨坊里,不断的唉声叹气)

5)他为什么“几乎失去了信心”?

(一连大了七次仗,都失败了,王子本人也受了伤。他感到获胜没有多大的把握)

2 默读第三、四自然段,数一数第三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

(共五句话。分别是:看到蜘蛛结网——风吹、丝断、网破——再结——一连七次都没结成——从头干起,终于结成。)

1)重点写的是哪一次?(第一次)怎么写的?(“一阵大风吹来——又被风吹断了。”各自轻声读,指名读)

2)后面的六次是怎么写的?

(就这样结了断,断了结,一连结了七次,都没有结成。)

3)各自默读“忽然,一阵大风吹来……都没有结成”,初步体会详写和略写。

4)齐读“可蜘蛛并不灰心,照样从头干起,这一次它终于结成了一张网。”(师小结:蜘蛛结网成功了

5)从什么地方我们看出“布鲁斯感动极了?”

(猛地跳起来,喊道:“我也要干第八次!”)

6)他为什么这么感动?

(蜘蛛结网能在其次失败之后,毫不灰心,坚持不懈地结下去,我为什么不能继续努力,难道人还不如蜘蛛?)

7)指导朗读,要读出布鲁斯的决心。

3 蜘蛛第八次结网成功了,王子的第八次抵抗怎么样呢?

(成功了)

1)轻声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课件)

①在朗读“布鲁斯的第八次抵抗成功了”的时候,要突出哪一个词语?为什么?

(突出“第八次”,表明抵抗成功的来之不易。)

②布鲁斯的第八次抵抗为什么会成功呢?

(失败之后,在蜘蛛结网的启示下,布鲁斯不气馁,鼓起勇气,继续动员人民起来抵抗,才获得了成功。)

③齐读

2)老师讲篇末点题。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研究详写与略写

教学过程:

一、研究详写与略写。

1 这篇文章写了蜘蛛几次结网的情况?(八次)

2 它失败了几次?(七次)

3 八次中详细写了几次?是怎么写的?

(八次中详细写了第一次,是这么写的: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蜘蛛重新扯起细丝再次结网,又被风吹断了。)

4 略写的是哪几次?又是怎么写的?

(略写的是第二次到第七次)

5 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

讨论后教师小结:当要叙述的内容是连续的相同的动作、清洁、做法是,不需要每次都详细的写,只要详写一次,其余可以采用“就这样,一连……都……”可概括叙述的方法解决。

二、指导朗读

1 默读课文,掌握全文感情基调:由“几乎失去信心“向”感动极了“发展,要读得有起有伏。

2 第一、二自然段,总体要读得平缓,至“唉声叹气、几乎失去了信心“处,声音要低沉,读出缺乏信心的语感。

3 第三、四自然段,蜘蛛结网部分要读地满,作重音处理,以强调困难。高潮部分应放在布鲁斯“感动极了“处,显得激动、兴奋。

4 最后一个自然段,“第八次抵抗成功了”要读得响亮,显出成功的来之不易,取得成功后的欢乐。

5 各自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指名朗读。师生评析。

三、作业

1 继续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回忆自己通过努力做成的一件事,用一段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11第八次

      布鲁斯打仗    七次战败    几乎失去信心

      蜘蛛 结网 七次未成  不灰心 终于成功

      感动:也要干……第八次抵抗成功

 

12、卧薪尝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建议”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讲述故事内容。

3、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用“建议”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讲述故事内容。

难点: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法:故事法     理解法

  法:朗读体会法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讲述故事

1、板书课题:卧薪尝胆。领读课题简介“卧薪尝胆”的故事。

2、从刚才讲的故事里,谁已经想到题目“卧薪尝胆”中“卧”、“薪”的意思?(卧:睡。薪:柴草)“尝”呢?(用舌头添一添或吃一点儿试试。)

二、初读指导。

1、出示内容提要:

1)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2)勾践战败求和,受尽屈辱。

3)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4)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2、各自默读课文,对照“内容提要”将课文为四段。

(第一、四、五自然段各是一段,第二、三自然段为一段)

3、本课生字词主要集中在第二自然段,让我们重点读这一段,理解生

字词的意思。

4、出示生字:吴勾践示谋臣免患议

1)我们怎样记住这些生字?谁有好办法请提出来!

2)如有学生提出“谋”是“”和“某”,“践”是“足”字旁加

上“线”的右半边,教师可以表扬学生能主动识字。

3)“臣”书空:笔顺是横、竖、横折、横、竖、竖折。特别强调最

后一笔是竖折。

5、写字指导。

1)吴、患上下结构,注意让下。

2)践,左右结构,要写的紧凑。

3)免,第六笔是长撇,穿过扁“口”下方,最后一笔竖弯勾,弯勾

部分要向外延伸。

4)用钢笔描红。

三、作业

 1、练习写生字。

 2、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卧薪尝胆的故事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吴国谋臣后患免除勾践

2、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分几个部分,具体怎么分。

二、精读训练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告诉了我们哪些内容?(课件出示)

1)这一段讲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国家。

2)教者讲“长江下游”是今天的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东部一带。

 2、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画出写越王“卧薪尝胆”的有关句子。

(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

先尝尝它的苦味……)

1)指名读:“晚上,总要……尝尝它的苦味。”

2)找出句子能解释“卧”、“薪”、“尝”、“胆”四个字的词语。

“卧”,睡;“薪”,柴草,“尝”,尝尝;“胆”,苦胆)

3)越王为什么要卧薪尝胆?①通过“白天”、“晚上”、“每顿饭

前”理解“时刻不忘”。②理解“总要”,不是一两次,也不是一两

天,而是一贯这样做。(板书:卧薪尝胆)

4)“兵败会稽的耻辱”是怎么一回事?(会稽一仗,越国打了败仗

以后所受到的耻辱)过渡:他所受到的耻辱指的是什么?

3、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学生复述。

(抓住越国打了败仗之后,越王、吴国的谋臣、吴王三方面的表现说)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把有关写越王勾践受屈辱的句子画出。

(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来推磨,受尽

屈辱整整干了三年)

3)体会:越王勾践在吴国三年所受屈辱一定不少,文章没有详细

写,只选了穿、住、做三个方面的事情。

4)教者指出:一个国王由原来的养尊处优,到听人使唤,穿粗布

衣,住石头房,做养马驾车、舂米推磨之类的杂活、重活、累活,这变

化是何等的大!

5)怎么理解“受尽了屈辱”?(程度深:穿的,住的,做的;时间

长:三年)

4、“卧薪尝胆”的结果怎样?

1)齐读第五自然段。(越国转弱为强,终于灭掉了吴国)

2)体会“终于”的用法: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到最后取得成功或胜

利,用“终于”。不能突如其来地使用它。(板书:转弱为强灭掉)

5、漫谈:学习了“卧薪尝胆”这个故事,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1、朗读课文,注意课文中一些多音字的读法。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3、练习讲“卧薪尝胆”的故事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夫人 只好 推磨 当奴仆 要求 夫差 一只 磨难 上当 总要

2、简要说说“臣薪尝胆”的意思。

二、练习讲故事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

1)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两千多年前长江下游);

2)会稽战败求和(越王表示愿当奴仆吴王答应勾践要求);

3)勾践受尽屈辱(穿住做三年);

4)勾践卧薪尝胆(白天晚上睡在挂苦胆尝);

5)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2、自由练习复述。

3、指名复述,相机指点。

三、质疑问难

1)“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得胜的吴王非常

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是怎么一回事?

2)最后一个自然段时讲越国“出奇兵灭掉了吴国”,出的是什么奇

兵?     

对上述问题,教者不必作答,可以启发学生课外读《史记》(白话

本),进一步了解“卧薪尝胆”的详细经过。

四、指导造句

1、找出课文中的原句:吴王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2、理解“建议”的意思。

3、继续练习讲“卧薪尝胆”的故事。

 

             12 卧薪尝胆

 

                战  胜

            越王  卧薪尝胆  吴王

                转弱为强

                灭  掉

 

 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掌握字形,理解词义。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懂得任何的发明创造都是来源于实践的道理,从小培养学生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难点:懂得发明创造来源于实践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物,诱发学习兴趣

   1、出示听诊器并板书:听诊器。领读“听诊(zhen)器(qi)”。讲:“听诊器”就是俗说的“听筒”。医生靠它从人的体表听取体内的声音来检查胸部和腹部的情况。

   2、再板书:世界上第一个。提问:加上这几个字,又看到现在的听诊器,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估计会提出下列问题:(1)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子?(2)是谁发明的?(3)他是怎样发明的?)

   3、板书:雷奈克。教生字:“克”(ke),领读。

   (课件出示)简介雷奈克医生:法国医师。他不仅创制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而且在临床诊断方面采用听诊法,描述胸部疾病的许多体征,改革了对这些疾病的研究方法。他还在肺结核病研究上取得了不少成绩。

   4、让我们认真研究课文,弄懂大家刚才提出的一些问题。

  二、初读指导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生字词有:肺结核、疾病、内脏、思索。

    领读后,教者讲:

    内脏(zang):人或动物胸腔和腹腔内器官的统称。包括心、肺、胃、肝、脾、肾、肠等。

    肺(fei)结核(he):慢性传染病,症状是低热,夜间盗汗,咳嗽,多痰,消瘦,有时咯血。俗称痨病。

   2、默读第二自然段,学生提出生字词:跷跷板、一枚、铁钉、沿着、木棍、靠、凑、胸腔。

    领读后,问:哪些词语的意思不需要老师讲?

    (不必老师讲的:跷跷板、一枚、铁钉、沿着、木棍、靠、凑)

    教者讲:胸腔:(指着人体具体部位,大略地讲)体腔的一部分,是胸骨、胸椎和肋骨围成的空腔,上部跟颈相连,下部有横膈膜和腹腔隔开。心、肺等器官都在胸腔内部。

   3、轻声读第三、四自然段,画出生字词:分析、效果、喇叭状。

    (1)教者联系课文内容讲:

    分析:根据了解到的病人的情况研究,找出病根所在。效果:(用空心木管听诊)产生的结果。

    (2)联系插图讲:喇叭状——像喇叭的样子。

   4、集中揭示生字词。听诊器雷奈克思索木棍分析肺结核喇叭状沿着效果胸腔跷跷板疾病内脏一枚

    (1)领读,对读,指名读,相机正音。

    (2)讨论:怎样记住生字字形?

     ①熟字换偏旁:

       核:“该、孩”去掉左偏旁加上“木”字旁。

       状:“壮”字去掉“士”,换上“犬”。或“伏”字去掉“亻”旁换上“丬”。

       效:“郊”字去掉“阝”,换上“攵”。棍:“混”字去掉“氵”,换上“木”。

       沿:“船”字去掉“舟”,换上“氵”。索:“素”字去掉上面的“”换上“十”加“”

     ②部件法:

       析:记住“木”和“斤”;克:记住“十”、“兄”,或“古”、“儿”。

     ③歌诀法:诊,左边“讠”字旁,右边“人”三撇(彡)。

    (3)教者提醒:肺,左边是“月”字旁,右边是“巿”(fu),四笔写成,笔顺是:横、竖、横折钩、竖。

三、写字指导

    特别提醒:

   1、“郊、析、核、棍”等左右结构的字,写时要让右:“交”和“木”做偏旁时,“捺”都要改为“点”,以保证    整个字写起来紧凑。

   2、肺,左右结构。右边部分“巿”的第一笔是横。

   3、沿,右上方的第二笔是横折折,没有钩。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课后习题3:读一读,再抄写。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复习巩固(课件出示)

    听诊器 肺结核 思索 紧贴 沿着 木棍

    分析 效果 巴黎 胸腔 凑近 跷跷

二、读第一部分,弄清起因。

1.指读,思考原因。

2.讨论:出示: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⑴理解:异常。⑵用“如果……就……”练说话,。①如果内脏运动出现了异常,就—————————————————————。②如果能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就—————————————————。③如果能及时诊断,就—————————————————————————。④如果能治疗肺结核病,————————————————————————。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读第二部分,弄清发明的经过。

1.自读,思发明的经过。

2.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小组讨论,大堂交流、评议。)

3.同桌配合做游戏:一生用手指轻划桌子,一生用耳朵紧贴课桌听,亲身感受。

4.用“果然”说刚才的游戏。

5.引读第2-4节,并适时启发想象:[雷奈克试了试,声音果然沿着木板传了过来。(想象:这时,他会想:——————)他高兴极了,————-。他把小木棍的一头————,另一头——————。啊!——————(指导读出惊喜。)(想象:这时,雷奈克————————)就这样,————,然后————。以后,雷奈克又发现——————。于是,他————————,这就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6.复述发明的经过。

三、再读,感悟雷奈克的精神,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用喜欢的方式再次读文,说说读了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2.交流,体会、学习雷奈克爱观察,肯动脑,爱百姓,爱事业的精神。

3.小结:任何的发明创造都不是偶然的,都需要不懈地观察与研究。小朋友只要勤于观察、研究,就会有收获。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3.把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讲给父母听,请他们评分。

4.搜集、阅读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听诊器 肺结核 思索 紧贴 沿着 木棍

    分析 效果 巴黎 胸腔 凑近 跷跷

   2、简要说说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二、练习讲复述课文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

   2、自由练习复述。

   3、指名复述,相机指点。

三、质疑问难

   1、雷奈克医生发明的“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与现在的听诊器有什么不一样?   

2、学了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想法呢? 

四、指导造句

   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1、找出课文中的原句:

2、练习口头造句。

3、指名造句。

  五、作业

 收集中外发明家搞创造发明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

 

      附板书                               

                 13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整日思索

           清楚地听到      善于观察

           都听到了         勤于思考

           又发现

 

练习4

 

教学目标:

1、通过描写秋景的词串进行字词句的结合练习。

2、读读背背成语和古今贤文。

3、写好左右都有竖笔的钢笔字。

4、说说写写——留言条。

5、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撇”。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描写秋景的词串进行字词句的结合练习。

2、读读背背成语和古今贤文。

3、写好左右都有竖笔的钢笔字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用字词句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课件出示:美丽秋景图。看到这么美丽的秋景图,想不想学习和它有关的词语呀?这些词语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翻开书,自己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有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谁来当小老师带大家谁准它?

3)自由读:一边诵读一边想象词串表现的情景。

4)小组合作练习:在小组里美美地读一读,看看谁读得最有味。小组推荐同学读给大家听。

5)评议。

2、第二部分。

1)审题明确题意。

2)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美美地读一读,说说词语所描绘的优美情景。

3)学生自由确定作画方法(独立、合作),完成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4)反馈:举办“小画展”,在展示自己的图画的同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想法;师生共评,选出“小画家”。

3、第三部分。

1)审题:指名读。

2)你知道哪些诗是描写秋天的?能吟一吟吗?

3)能把你们吟诵的诗句和你们画的画联系起来吗?

4)写一写。

二、教学第三题:学写钢笔字

1、认识要写的字。

2、指导观察:它们是什么结构呢?左右两部分都有一个相同的笔画,是什么?

3、怎么写才好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我的发现”吧:右边的竖要比左边的竖写得长些才好看。

4、在田字格里观察这三个字,注意间驾结构和布局。

5、练写钢笔字,教师提示握笔和坐姿,巡视指导。

6、展示写得好的字,并指出在描、临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及时进行矫正性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读读背背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题目的要求。

2、教学第一部分。

1)指名复述《卧薪尝胆》。

2)自由读,要求能边读边联系课文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3)教师范读:让学生边听边体会每排的两条成语之间有什么关系。

4)小组学习:理解、交流自己的认识和发现。

5)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忍辱含垢:垢,耻辱。忍受耻辱。以曲求伸:意为尺蠖(huo)弯曲身子,是为了向前伸展。比例以退为进。

救亡图存:拯救国家的危亡,谋求民族的生存。催人奋进:促使人奋勇前进。

羽毛丰满:比喻力量已积蓄充足。

6)练习读背:自由读背、同座位互相练背。

7)反馈:指名试背,齐背。

8)说一说你曾经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成语。

3、教学第二部分。

1)自由练读,要求读通顺,读正确。

2)教师范读:体会这些名言警句强调了什么。

3)讨论:你读懂了什么?教师对难点进行讲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自由练读,指名读,要求读出韵味来。评议:引导学生评议是否能读出感情和韵味来。

5)练习背诵:自由背诵。

6)反馈:指名背,齐背。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明意:今天我们学生“斜撇”和“长撇”的运笔方法。

2、教师书写斜撇和长撇,指导运笔方法。

斜撇,从竖中线稍右起笔,向左底角线撇出,笔锋有略向左上提起之意。

3、学生练习。

长撇,起笔同悬针竖,下行到横中线下向左撇,提笔出锋,悬空收笔学生练写长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说说写写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说说写写

1、审题。

1)揭示说说写写的话题:学写留言条。

2)学生自读范例。

2、指导

1)教师谈话:“留言条”就是用书画形式留下要说的话,一般是离开某个地方或某个场所时留下的。在生活中经常需要写“留言条”。

2)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写留言条,写留言条应该注意什么。小组内讨论。

3)汇报交流:写清给谁看的,写清留下的话,还要写上留言人的名字和留言的时间。

4)指名说格式:

①先写条子留给谁,称呼要顶格写。②再写具体内容,另起一行空两格写。③最后写留言人的姓名,另起一行靠右边写。再另起一行靠右写日期。

(根据自己留言的内容,同桌互说,并纠正。注意礼貌用语)

3、打开作业本,试写留言条。(注意格式)

 

 

 

14东方之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会读会写一类字,二类字只认不写。

3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层次。

教学重点: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歌曲导入

1 板书课题:14 “东方之珠” 

师:知道东方之珠指哪吗?(香港)香港在中国南部、珠江口东侧、深圳市之南。因地产香料,并在此出口而得名。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0年,英国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1841年,英军强占香港,直到1997年,香港才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大家对香港可能感到很陌生,今天,老师就带领 你们一块走进香港。

2 过渡: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也叫《东方之珠》(板书课题>

3 :“珠”是什么意思? (“珠”原指珍珠,你见过的珍珠是什么样的?珍珠美丽明亮,非常贵重,用“珍珠”来比喻香港,说明它值得珍爱。)那么为什么把香港称为东方的珍珠呢?“东方之珠”呢?

香港不仅繁荣富庶,而且娇小美丽,就像镶嵌在祖国南大门的一颗珍珠。看完这个短片,你想说些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叙述。

难怪人们称它为一颗璀璨的“东方之珠”。

初读感知

1 出示自渎要求:

(1) 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读准生字的字音

(3)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 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 出示生字,开火车领读.

(2)出示生词,开火车领读.

(3) 快速认读(师任指,生齐读).

浅水湾  沐浴   舒服    剧场   精彩   聚集   度假  

倾听    结伴   钻圈    溅落  闹市口  商店   夜晚

生词大家掌握的很好,课文还出现了很多优美的四字词语或成语,你能找出来吗?理解的把意思也说给大家听,不理解的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摩天大厦、鳞次栉比、琳琅满目、奔流不息

3 检查课文朗读情况,生字词语大家都过关了,课文读的怎么样了,老师还要检查一下。(课文一共有6小节,请6位同学朗读。)

(1)指名分节读

(2)学生评议,教师及时指导读一些难读的句子.

(3)过渡:怎样把课文读得更美些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别人是怎么读的?

(4) 听录音朗读

(5)过渡:就这样读,会吗?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美美地读一读吧!

4 交流

过渡:读了这么多遍,你们知道课文给我们介绍了香港的哪些景点吗?

 

板书   迷人的沙滩        

 

       著名的公园  

 

       繁华的街市       

 

        夜景

 

5 分小组朗读描写不同景点的段落,加深学生对课文层次的理解.

6学习第一自然段。

课文哪一小节简要概括了这3个主要内容呢?

1)指名回答。(第一节)

2)指名读。

3)指导朗读:这一节交代了香港的地理位置特别重要,是祖国的南大门,每天有许多船舶、飞机通往世界各地,第一节还介绍了香港三大景观,这些多让人自豪啊!谁来读出这种感觉!(再指名读)

4)齐读。

5)写作方法指导:这小节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就叫总领全文。我们在写作时也能借鉴这种方法。

学生自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

香港是(   ),还是(  )……

香港有(   ),(   ),还有(  )……

作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东方之珠”的内涵,感受香港的繁荣与美丽,培养学生爱香港、爱祖国的情感。

    点:诵读品位,感受香港的繁华、美丽。

    点:仿照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围饶“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了解香港。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东方之珠”是指哪里了吗?香港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香港的美丽和繁华的?

3、这些都是香港最具有代表性的景点,同学们都想去哪玩呀?

过渡:看来香港处处都吸引着同学们,大家既想去这玩,又想去那玩。这样吧,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脚步,逐一游览好吗?那我们就开始出发吧!第一站,一个旅游渡假的好地方――浅水湾。

二、细读课文

(一)第二自然段(迷人的沙滩)

1、指名读,读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吗?(迷人、舒服)

2、你从哪里看出浅水湾很美、很迷人。(浪平沙细、阳光和煦、金色)

作者仅仅用了“浪平沙细、阳光和煦”就描绘出了一副美妙的画面,〈浅水湾图1〉看,温暖柔和的阳光洒满海面,洒在金色迷人的沙滩上,真如仙境一般。所以说,浅水湾是……你想来把这句话读读好吗?

3、〈浅水湾图〉瞧,每逢节假日,迷人的沙滩吸引来多少游客。人们在沙滩上游玩,在大海里嬉戏。请你们去轻轻地读第2句,慢慢地想,细细地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

4、我们踏着柔软的沙滩,享受着阳光和海风的沐浴,倾听着海浪的声音,感到心旷神怡。我们大家一起来读读这段话,希望你的朗读也把大家带到这美丽的浅水湾。

5、香港有这么令人舒适惬意的浅水湾,怪不得人们要说——(出示: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齐读

(二)第3自然段(著名的公园)

1、过渡:好,我们游览了美丽的浅水湾,下一站我们要去香港的海洋公园。我想大家一定会被深深吸引住的。不信,就来读一读第三段吧!

2、理解“举世闻名”  从哪儿看出“举世闻名”?

3、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海豚和海狮的表演非常精彩?  (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看,海豚,海狮表演开始啦!〈视频〉这些海豚在干什么?

海豚和海狮有的顶球,有的钻圈,有的举重,有的嬉水跳跃,还有的呢?(生想象说)

看到这么精彩的表演,你一定也会——(开怀大笑)。

4、现在你已经看到了它们精彩的表演,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赞赏一下这些可爱的动物朋友呢?

5、这么活泼、可爱的小精灵,谁能用朗读来表达对它们的喜爱吗?

6、举世闻名的海洋公园,也为香港增添了许多色彩,中外游人纷纷夸赞——(出示: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齐读

(三)第四自然段(繁华的街市)

1、过渡:走出了举世闻名的海洋公园,我们乘上去铜锣湾的双层巴士,不多时就到了铜锣湾。一下车,你看到了怎样一番景象?指名读。

2、你感受到什么?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3、重点理解:

房屋很多,一座挨着一座排列着,很密,这就叫做——鳞次栉比。

从“琳琅满目”看出商品多,使我们看得——眼花缭乱。

这里的人很多,就像河里的流水一样,永远奔流不息。这就叫做“人流如潮”。还可以怎么说?

4、来到这样繁华的铜锣湾,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铜锣湾逛了一圈,有什么感受?带着你的感受来读第一段。

5、小结:香港有这么繁华的铜锣湾,我们忍不住要说―― (出示: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齐读

(四)第五自然段(夜晚的香港)

1、过渡:逛了一圈,香港已开始夜幕降临,夜晚的香港又是另外一番景象。让我们一起去欣赏香港迷人的夜景吧!

这时的香港成了什么? “灯的海洋”从哪里可以看出?

2、学生交流有关句子,重点体会:

1)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

 溅落人间的焰火是指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看了这些图,你觉得香港的夜晚还像什么?

读好这句话。

2)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闪光的长河是指什么?“奔流不息”这个词用的好吗?为什么?

读好这句话。

4、讲清作者用总分的写作手法来描写香港的夜景,让学生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5、、夜深了,香港的街道上还是灯火辉煌,马路上的车辆还在不停地穿梭。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受到了香港的繁荣、昌盛与现代化。让我们再一次美美地读一读这段。

5、小结:不仅白天的香港景色怡人,夜晚的香港更是如此迷人,让我们一齐赞叹――(出示: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齐读

三、总结全文:

1、一天的香港之旅结束了,你最想对香港说些什么?

2、(看板书)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游览了香港迷人的沙滩浅水湾,著名的公园海洋公园,繁华的街市铜锣湾,香港可真是旅游者的乐园,购物者的天堂啊!我们更是被香港的繁荣、昌盛与现代化所深深吸引,此时此刻,只有一句话能表达我们的心情,让我们一起说――(出示: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4、升华:(音乐渲染)可是,这么一颗美丽的东方之珠,却被外国侵略者强行侵占了近百年。在我国政府和人民的努力下,1997年,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现在的香港,更加繁荣,更加美丽,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事。让我们一起大声地告诉全世界――(出示: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四、小练笔:

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任选其中一句写一段话。

1、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了。

2、课外活动时,操场上就热闹起来了。

3、小明做事非常认真。

五、板书设计

 

                           浅水湾 -------------------           迷人

 

                海洋公园        举世闻名

 

14  东方之珠                     铜锣湾                 热闹

 

                           夜晚             灯的海洋

 

            

 

15 小露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部分生字。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小卡片4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猜谜语:

1)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河里看不见。(雨)

2)天上有面鼓,藏在云深处,响时先冒火,声音震山谷。(雷)

刚才,小朋友们猜出的雨和雷都是自然现象,老师再出一个有关自然现象的谜语给你们猜:

3)闪亮透明小圆球,不大不小像豆豆。花草、树叶作摇篮,摇来摇去真自在。太阳出来去无踪,那是自然一奇观。(小露珠)

二、导入新课

1、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为我们小朋友写的故事。揭示课题。

2、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板:?)

你们的这些问题,老师都知道,你们想不想老师告诉你们?

请小朋友轻轻地打开课本。

三、自由读课文

1、其实,王老师并不担心你们能不能回答这几个问题,担心的是你们能不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你们知道读书时,应注意什么?

3、你们真会读书,下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读时注意三点。

1)借助拼音读课文,划出课文中生字词。

2)读通课文。(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

3)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指第二点,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任务就是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刚才,王老师看了一圈,发现有几位小朋友很会学习,边读边画,很认真,这就是读书的好习惯。

四、检查初读效果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出示小卡片,指名当小老师检查同学们读词语。

3、生字词,你们都会读了,放到了课文里你们还会读吗?

指名分节读课文,老师相机纠正。

五、指导读熟课文

1、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出示第二句话,指导读。

3)齐读。

2、读24自然段

1)出示第二段话,指名读

2)出示34段话

A、自由读

B、指名读

“早啊,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这句话是谁说的?我们读书时要注意什么?

3)指名读34自然段

4)齐读234自然段。

师:读时注意什么。(段与段之间停顿)

3、引读第5自然段

4、读第六自然段

1)同桌互读

2)指名读

3)出示最后一句。你们觉得他(她)读得怎么样?

4)齐读

5、赛读第七自然段

1)下面老师想和小朋友们比赛读,看谁课文读得流利。

2)每组选一名参赛。

六、教学生字

临、黎、蝴、蝶、秆

七、小结。

今天这节课,小朋友们很爱动脑筋,一开始向徐老师还提出了一些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我想你们一定能自己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创设意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文、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感受小露珠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品格。

3、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组织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课文,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从动物、植物对小露珠的态度中,感悟小露珠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品格。

课前准备:

搜集赞美小露珠的语句、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童话世界,认识了小露珠。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谁?(多媒体展示)   

2 能告诉老师她长得什么样吗?  

二、 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夜深人静,万物都在入睡,小露珠却在这时神秘地出现了,她笑着、滚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让我们一起走进夜幕,到课文的第一小节中去找一找,那调皮的小露珠吧!把课本轻轻打开,齐读课文第一小节。

2、清晨,起早的小动物们看见了小露珠,来向她问好了,它们是——(学生答: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请大家轻声读读2-5小节,边读边体会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它们看到的是怎么样的小露珠?

1 学生自由朗读第2-5小节

2 你想做哪个小动物来给小露珠问好呢?

3 学生选择朗读2-5小节

4 小动物们可真有礼貌,同学们换了你,你会怎么向小露珠问好?

5 看来我们班的小朋友也很懂礼貌,也很会打招呼,从这些小动物的话中你感受到了小露珠是什么样的?(相机板书:闪亮、透明、圆润)

6 过渡:多美呀,大家都喜欢它,让我们一起来当当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向小露珠问好。

7 齐读2-5小节

8 听到小动物们都在夸自己,小露珠又会说些什么呢?我们来把当时见面的情景分角色表演出来,看看哪一小组合作的最好。

9 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看,谁愿意加上动作来向小露珠打招呼?

10 分角色表演

11 大家表现得真棒,能完成这个填空吗?

出示: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因为小露珠                 。   

3、小露珠这么美,小动物们喜欢她,还有谁也喜欢她呢? 请同学们边看画面边听老师把第6自然段读读。(多媒体出示)    

1 多美呀,哪位同学愿意把这样的美景读一读?

指名朗读,指导评价。(多媒体出示第六自然段)    

2 花草树木在露珠的滋润下都是那么有活力,有生机,同学们看假如你是画面中的向日葵,喇叭花,白杨树,或者是画面以外其它的鲜花嫩草,你能来赞美一下此时此刻自己的美丽姿态吗?

3 现在王老师就是画面中的一棵小草,先听老师赞美一下自己好吗?“我是一棵小草,我的身上沾满了一颗颗圆润的小露珠,太阳出来了,小露珠反射着霞光,就像一颗颗闪闪的小星星,它们让我更加美丽,更有生机了。”

4 你们准备怎样来赞美自己呢?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练着讲讲。

5 就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花草树木在小露珠的滋润下都是那样的生机勃勃,读到这儿,同学们你们也该知道谁也喜欢小露珠了?为什么?

 因为小露珠                            ,所以花草树木感谢小露珠。

6 让我们把这一幕幕美景牢牢地记在脑海中吧!齐读第六自然段。

4、过渡:看到这么多的花草树木在自己的滋润下变得那么俊俏、那么精神,小露珠可高兴啦!所以它更欢快的——(爬着,滚着,笑着)它把美丽带给了大家,它自己呢?默读第七自然段,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1 是啊,小露珠渐渐地变成了水蒸气,消失在太阳公公温柔地抚摩下,它为什么还笑着呢?猜猜看,此时小露珠心里在想什么?

交流:主要引导学生从小露珠认为能给别人带来美丽就是最快乐得来讲。板书:无私奉献。

2 因为这样,大家多么希望把快乐天使--小露珠留住啊,你看--(引读)向日葵向她点头,白杨树向她招手;你听--(引读)喇叭花动情地吹奏着乐曲。(齐读)大家多么想把小露珠留住呀。

3 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当时的场面吗?(依依不舍)在这种场面里,向日葵、白杨树、喇叭花会怎样和小露珠告别的呢?

出示:

用“____________,好象在说:__________。”的句式说话。

4 天渐渐亮了,小露珠在太阳公公的照射下慢慢地蒸发,变小了,它的身子越来越轻,渐渐地变成了水蒸气。

出示:

    a  渐渐地,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小露珠的身子也越来越轻了。

    b 小露珠爬呀,滚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到黎明的时候,已经有黄豆粒那么大了。

   你能说出 越来越(    )这种结构的词语吗?

   你能用“越来越……越来越……”说一句话吗?

它就要走了,就要向大家告别了,同学们,你们怎样来向小露珠道别呢?

5、那,让我们一起来挽留小露珠,请同学们齐读第7自然段。

6、学了这篇课文,你们喜欢小露珠吗?为什么?

  出示:

同学们都喜欢小露珠,因为小露珠                       。  

7、多么可爱,多么美丽,多么善良的小露珠呀,她把快乐带给别人,她把美丽留给别人,我们看到的是一颗颗无私奉献的小露珠呀,我们一起来赞美她好吗?

   8、总结:同学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走进了小露珠的世界,我们看到了()的小露珠,()的小露珠,()的小露珠,看到了小露珠映衬着鲜花嫩草的美景。小露珠这么可爱,这么美丽,难怪大家都喜欢她,仿佛看到你们也变成了一颗颗小露珠,因为有了你们,我们的课堂才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老师感谢你们!

 

板书:                     

                闪亮

        小露珠 透明 无私奉献

                圆润

 

 

16 

    一、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文中优美语句,知道作者介绍石榴的顺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简)

  1、学习生字词,描红,写字。

   2、读通课文,正音。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 读——:学生读课题 石榴

  2、课文中的词语你读熟了吗?(出示词语)老师来考考大家。

  驰名中外  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笑得咧开了嘴 玛瑙般的子儿

  酸溜溜   甜津津 郁郁葱葱的绿叶  火红的石榴花

  评价:同学们生字记住了,词语又读得这么好,肯定是多读了书的结果

  二、精读训练

  1、通过上节课初读课文,我们知道课文按时间、季节的顺序写了石榴的叶、花、果和果实里的子儿。请同学们读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石榴的哪个部分?

  2、学生自由读课文再指名简单交流。

  3、看来同学们喜欢的都不一样。请同学们用波浪线画出你最喜欢的部分,再好好读一读。想想你为什么喜欢?

  4根据学生回答,相机交流:

  (一)、叶子

  (1)叶子怎么样?你是从哪读到的?

  (板书:嫩绿 郁郁葱葱)请你把这描写充满生机的绿叶句子读一读。

  (二)石榴花

  (1 你看到了怎么样的石榴花?

  (2)出示: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3)为什么喜欢石榴花?

  (4)指名交流

  (5)从哪里看出石榴花很多、很可爱、很美丽?(相机板书:火红、密、盛、小喇叭。)

  (6)、想看看这美丽的石榴花吗?看石榴花的图片,加深理解。

  (7)石榴花真的会吹小喇叭吗?(理解本句不仅是比喻句,还是拟人句。)

  (8)把你对石榴的喜爱之情读出来。(指导朗读,个别读,喜欢的读,齐读)

  (三)果

  (1)、为什么喜欢石榴果?

  (2)、相机出示:

  A、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①石榴果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呀?它们真的在笑吗?(拟人)

  ②看看这些开怀大笑的石榴果吧。(欣赏图片)

  ③谁能把这种喜悦的心情读出来?(指导朗读:个别读----男、女分开读。)

  B、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①、石榴娃娃为什么那么急切的向人们报告成熟的喜讯呢?

  ②、你能读出石榴娃娃迫不及待的心情吗?

  C、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①、石榴成熟了是那么的可爱,那么的漂亮。它是怎样长成的?

  ②、请把这句话中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划出来。

  ③、相机板书:先是 逐渐 最后

  ④、如果老师把“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红、一半黄这几个颜色词语换一换位置行吗?为什么?

  ⑤、原来作者是根据石榴成熟的顺序来写的,不能随意调换。

  3、石榴的果实真可爱,一起把这段读一读吧。

  (四)、石榴子儿

  1、石榴子儿的什么最吸引你?

  2、相机出示: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3、相机板书: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色)

  酸溜溜 甜津津(味)

  4、看看这晶莹透亮的石榴子儿吧。(欣赏图片)

  5、什么感觉?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6、个别读,鼓励不同的体会,不同的读法。齐读,喜欢读的一起读。

  7、小结:看,作者也像同学们一样喜欢石榴的子,先观察了一下才舍得吃。同学们今天回到家也先观察一样你最喜欢的水果,再尝尝它的味道,然后写下来。

  三、总结写作方法,结束本课教学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石榴在你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

  2、从同学们刚才的发言和读书声中,老师知道同学们非常喜欢石榴。

  作者通篇采用比喻、拟人的方法写出了石榴可爱、美丽的特点。按照一定的写作顺序把

 

 

17 石头书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5个二类字,理解有关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的态度。
  三、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目的:初读课文,学习有关的字、词。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书有关,齐读课题:石头书
  2、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同桌互相读读,做做小老师。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三、弄清课文脉络,出示思考题:
  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1)、勘探队员告诉川川和磊磊,山上的石头一层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2)、勘探队员叔叔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3)、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四、学习生字:
  1、学生合作、交流学习10个生字的读音和字形、意思。
  2、自学、领读二类字
  3、检查朗读有关的词语。
  五、布置作业:
  1、练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教学目的:理解、品析课文。
 
 一、复习检查:
  1、检查复习课后的词语。
  2、自由提问: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课文,看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二、学习课文:
  学习1~5自然段。
  1、朗读课文:
  过渡:第12 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

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
  2、你读了课文明白了什么?
  3、石头像书吗?说说你的看法
  4、指导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学习613自然段。
  1、朗读课文:
  思考:勘探员叔叔面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石头,可他为什么说自己在读书?
  (引导学生从石头的外形,石头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角度考虑)
  2、小组学习,交流;
  (1)、你读了课文后,明白了什么?石头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画指的是什么?
  (2)、川川和磊磊听了勘探叔叔的话,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不禁是什么意思?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习课文12~14段:
  1、分角色读。
  2、理解:
  (1)、读第12自然段,联系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里曾经是海洋和密林?
  (2)、"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这本书究竟有什么用?只是根据什么来推断的?
  (3)、川川和磊磊为什么高兴?为什么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这里的""字应怎样理解?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1、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2、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随着作者阅读了"石头书",了解了有关石头里蕴藏了这么多知识。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似的"石头书"这样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究,去研究。我们现在应努力学习,长大了去揭示哪些奥秘。
  三、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第三教时
 教学目的:总结课文,指导实践活动。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1、感受全文的感情线索。
  读课文,思考:川川和磊磊的神态和语气在这件事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变化,请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词语。
  2、分角色朗读
  二、总结:
  1、学习了课文,你知道到了哪些知识?
  2、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三、实践活动:
  1、推荐一些你认为好的科普读物,并简单介绍一些内容。
  2、交流收集的图片、资料或制作的小报。

18 小稻秧脱险记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中出现的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2.知道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又是怎样脱离危险的。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今天这节课,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将要来到农村去,看看那里的水稻田里发生了什么事?(揭题)学生齐读。
   2.理解:小稻秧是什么?脱险是什么意思?
     介绍:记——记载下来的事情。
     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生说)再齐读课题。
   3.课题中,哪个词语的意思最关键?(脱险)
     紧扣这个词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说,出示)
    (1)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
    (2)小稻秧是怎样脱离危险的?
      齐读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
   1.先带着这两个问题,听课文录音。
   2.读后回答:
    (1)是谁让小稻秧遇到了危险?
      (板书:杂草)
    (2)又是谁让小稻秧脱离了危险?
      出示:喷雾器的图片(介绍:喷雾器、除草剂)
      (板书:除草剂)
   3.学录音,自读课文。
     读完回答:可稳拿几个自然段讲了小稻秧遇险,那几个自然段讲了小稻秧脱险?
  三、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出示词语:(学生指名读、齐读)
     团团围住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
     一拥而上拼命
   2.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呢?读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注意这些词语,边读边想。
   3.表演理解(请理解的同学上台)
     “团团围住”(包围住)
     表演结束,提问:这些杂草厉害吗?凶吗?(这就叫“气势汹汹”)
     杂草野蛮吗?他们讲不讲道理?(板书:蛮不讲理)
     杂草让小稻秧多说话了吗?(这就是“不由分说”、“一拥而上”)
   4.小稻秧遇到了这些蛮不讲理的杂草,怎样了?(板书:当场病倒)
     他们得了什么病?(营养不良症)
 5.指名读,评价,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3~5自然段
    过渡:正当小稻秧身处险境之时,突然,一阵毛毛雨从天上飘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1.再表演(34自然段的内容):
     一学生——喷雾器,老师——杂草(生齐读第一句、最后一句)
     (板书:纷纷倒下)“纷纷倒下”说明什么?
   2.至此,小稻秧脱离了危险,他们怎么样?(板书:跳起舞来)齐读第5自然段。
   3.分角色朗读3~5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这两个问题,能解答了吗?(学生回答)
   2.齐读全文。
  六、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齐读。
   2.重点指导:杂、欺、喘
  七、作业: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气势汹汹”“不由分说等词语的意思。
   2、精读课文,了解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又是怎样脱险的?
   3、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知道除草剂、喷雾器具有保护稻秧不受杂草侵害的作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长大用科学的志趣。
   4、能仿照课文的写法,自编一个童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你还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知道什么?
  二、精读课文
   1、自读课文1——2自然段。要求:用“——”线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
    (1)检查自读(出示课文1——2自然段):
     a、指名读课文。
     b、说说你画了那些句子。
     c、你觉得这些杂草讲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结合回答理解词语“不由分说”和“蛮不讲理”)
     e、杂草既多又凶,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理解气势汹汹的意思并指导学生朗读)
     f、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2)面对这群蛮不讲理的杂草,小稻秧怎么样了?
       看到小稻秧病了?杂草们又会有什么表现呢?(学生分别回答)
    (3)自由练读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指名评议——指名读——再评议——齐读)
 (4)有感情地朗读第1——2自然段。
   2、过渡:如果没有人来帮助小稻秧,小稻秧会怎么样?杂草们会怎样?
   3、学习第3——5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小稻秧是怎么脱险的?画出文中有关语句。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3)讨论:毛毛雨是指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4)你见过除草刹吗?你知道化学除草剂有什么作用?通过查资料,你对除草剂了解多少?说给大家听听。(指名分别说)
    (5)投影出示喷雾器大夫与杂草在一起的图片:(学生自由答)
       体会一下:喷雾器大夫是怎样对杂草说的?
       想象一下,杂草此时会不会气势汹汹?
       引读:一个洪大的声音——
    (6)比较这两个句子中的收拾分别是什么意思?
      a、你把房间收拾一下。
      b、这是专门用来收拾你们的。
    (7)听了喷雾器大夫的话,杂草们当时又会想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8)想象一下,纷纷倒下是怎样一副画面?它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能不能集体做一个纷纷倒下的动作?(学生做)
    (9)杂草们纷纷倒下后,小稻秧的心情可能会是怎样的呢?你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来?(自由回答)
       杂草们倒下了,小稻秧们该是多么高兴呀!它们会在田里怎样表示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并想象出一定的动作)
    (10)齐读课文第3—4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读到这儿,你已经学到了哪些知识?能说给大家听听吗?
   2、请你再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想一想,小稻秧在以后的生长过程中还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和危险?
     你愿意怎样地帮助它们?
   3、你觉得课文的题目合适吗?能不能再给课文起个题目,并请你说明理由。
  四、作业:
    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同学们上课时讨论的话题,想象一下小稻秧在以后的生长过程中发生怎样的变化或遇到了什么样情况?
    请仿照课文的写法,自编一个童话故事。

 

 

 

 

 

 

19 航天飞机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一、二、三自然段。
   2、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帮助了解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
   3、激发学生从小热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二、三自然段,了解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1015日,我国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地进入太空航行,并安全返回。不久的将来,我国也会研制出自己的航天飞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31课。(板书:航天飞机)
   2、读了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
     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精读第一自然段。
   1、学生看屏幕,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它有什么动作?
   2、书上是怎样写的呢?(自读、指读、齐读)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1、再看屏幕。航天飞机在干什么?
   2、请细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介绍了航天飞机的什么特点?试一试用朗读来表达它的特点。
   3、反馈。
    (1)、屏幕出示:突然一声呼啸,一个庞然大物腾空而起。只见他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脑袋,方方的机尾,转眼间便飞得无影无踪了。
    (2)、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航天飞机的特点?随机点击庞然大物”“腾空而起”“转眼间”“无影无踪。(板书:庞然大物)指导朗读。
   4、小结:航天飞机是个庞然大物,它飞得很快。飞机可不知这些,他想:(生接)这是什么呀?怎么飞得这样快呢?它去请教了谁?智慧老人说些什么呢?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
   1、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划出智慧老人的话。
   2、小组学习:读一读智慧老人的话,你了解了航天飞机的哪些特点?
   3、学生交流,老师点拨。
    (1)、屏幕出示:刚才你见到的是航天飞机,他比你飞得更高更快。你能飞两万米就不错了,他却能飞几十万米高。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他只需要飞行七分钟,而你却要四个多小时呢!
    (2)、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他飞得比普通飞机更高更快?智慧老人第一段话是通过列数据来说明的。(同时点击出两万米”“几十万米”“七分钟”“四个多小时)(板书:更高更快)
    (3)、指导朗读。
    (4)、屏幕出示:航天飞机本领可大了!他能绕着地球转圈圈,在太空中释放和回收人造卫星。卫星出了毛病,他就伸出巨大的手臂把卫星捞回机舱,带到地面上来维修。
    (5)、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他本领可大了?智慧老人说的第二段话是通过举例子来说明的。(同时点击出转圈圈”“释放”“回收)(板书:本领可大了)
    (6)、指导朗读。
  4、看图说话练习:因为(),所以()。
   5、小结。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五、拓展。
   1、请再看一下航天飞机的起飞、在太空中航行的情景。(播放视频)
   2、你们还想更深地了解航天飞机吗?关于航天飞机的知识还有许多,小朋友课后可以自己去查阅收集资料,下节课好好交流一下。真希望小朋友从小成为航天飞机迷,将来成为航天专家,早日为我国的航天事业作贡献。大家有没有信心?那我们现在应该怎样做?
  六、作业。
   1、把你这节课了解到的关于航天飞机的特点说给爸爸妈妈听。

 

 

 

 

习作6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铅笔刨刀》,通过讨论指导这篇例文好在哪里。初步体会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状物文章写作的要领。
   2、能按习作要求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学习用品,弄清它的特点和用途,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教学准备:例文以及根据例文改编的两篇文章( 即文具名称可出现在文章开头和文章末尾)、花束、实物展示台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指导
  一、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开一个表彰大会,表彰谁呢?听老师慢慢说。我们每个人的学习都离不开老师的悉心辅导,爸爸妈妈鼎力的帮助和支持,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学习中,有那么一些幕后英雄,它们默默地、毫无怨言地为我们地学习服务着,是我们不可缺少的学习伙伴。现在请你们想一想,在你们的身边有哪些默默地帮助了你们的学习伙伴。
      ——书包、文具盒、字典、钢笔、橡皮……
     (学生回答的同时将他们的学习伙伴一一陈列在讲台上)
    师:今天我们的大会就是表彰这些毫无怨言的默默为我们服务的学习伙伴。首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这些幕后英雄的到来表示欢迎。下面请这些小英雄作自我介绍。
      ——一阵沉默。学生纷纷说:“他们不会说话。”
    师:那么就请它们的小主人帮它们说,你们愿意帮忙吗?自我介绍该怎么说呢?请看一篇例文。
  二、读懂例文,明确写作要求。
    师(出示例文):默读例文,想一想这篇文章好在哪里?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在例文上标出有关句子,并板书:外形特点、名称、作用、情感。
    相机指导:
1
、师:在介绍外形特点的时候,都具体写出了铅笔刨刀的什么?
      ——颜色、样子
     师小结:(1)写样子时,先介绍整个儿看是一座小房子,再分别介绍小房子的每一个部分。这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介绍的。(2)有些学习用品的外形不是很有特点,比如像字典、笔盒,在有必要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列数字的方法介绍一下它们的长度啊、宽度和高度等。
    2、师:你还认为这篇文章好在哪里?
      ——这篇文章还介绍了文具的名称:铅笔刨刀。
      师(画出有关句子):小作者在文章的中间部分告诉了我们文具的名称。请看(出示第二、三篇例文)默读,跟刚才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文章开头就直接告诉我们文具的名称。
      ——文章在结尾才告诉我们文具的名称。
     师小结:我们在帮自己的学习伙伴作自我介绍的时候,可以在开头直接说出自己的名称,可以在中间说,也可以在结尾处说。
    3、师:你还认为这篇文章好在哪里?
     ——文章写出了铅笔刨刀的作用。
     师:不单是告诉我们铅笔刨刀的作用,还讲出了使用方法。我们在介绍学习伙伴的时候还可以说一下它对我们学习上的帮助。下面就以“字典”为例,说说它的用处。出示以下句式:“当我的主人看课外书遇到不认识的字的时候,我就__________________;当我的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我就________________;当我的主人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我就________________
      ——学生练说。
    4、师:文章最后一句其实表达的是对学习伙伴的情感。
     小结:读了这篇例文,对你将要作的“自我介绍”有什么启发?
     ——讲清楚学习伙伴的名称、特点、作用、和情感。
  三、学生练说。
    师:下面就请你们动动口,替你们的学习伙伴作“自我介绍”,提醒一下:你们要把自己当作你们的这些学习伙伴,用第一人称来叙说,注意说清名称、特点、作用、以及主人对你的情感。
     ——给充分的时间学生练说。
  四、反馈、汇报。
    师:继续我们的表彰大会,请默默地帮助我们的学习伙伴来作自我介绍。
      ——相机指导,并发给小红花。
       1、师:在介绍外形特点的时候,都具体写出了铅笔刨刀的什么?
      ——颜色、样子
     师小结:(1)写样子时,先介绍整个儿看是一座小房子,再分别介绍小房子的每一个部分。这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介绍的。(2)有些学习用品的外形不是很有特点,比如像字典、笔盒,在有必要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列数字的方法介绍一下它们的长度啊、宽度和高度等。
    2、师:你还认为这篇文章好在哪里?
      ——这篇文章还介绍了文具的名称:铅笔刨刀。
      师(画出有关句子):小作者在文章的中间部分告诉了我们文具的名称。请看(出示第二、三篇例文)默读,跟刚才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文章开头就直接告诉我们文具的名称。
      ——文章在结尾才告诉我们文具的名称。
     师小结:我们在帮自己的学习伙伴作自我介绍的时候,可以在开头直接说出自己的名称,可以在中间说,也可以在结尾处说。
    3、师:你还认为这篇文章好在哪里?
     ——文章写出了铅笔刨刀的作用。
     师:不单是告诉我们铅笔刨刀的作用,还讲出了使用方法。我们在介绍学习伙伴的时候还可以说一下它对我们学习上的帮助。下面就以“字典”为例,说说它的用处。出示以下句式:“当我的主人看课外书遇到不认识的字的时候,我就__________________;当我的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我就________________;当我的主人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我就________________
      ——学生练说。
    4、师:文章最后一句其实表达的是对学习伙伴的情感。
     小结:读了这篇例文,对你将要作的“自我介绍”有什么启发?
     ——讲清楚学习伙伴的名称、特点、作用、和情感。
  
  第二课时     学生写作。

 

练习六

  教学要求
   1 学用有关多音字的字词句练习。
   2 写好左高右低的钢笔字。
   3 读读背背成语和古诗。
   4 口语交际——介绍我的小制作。
   5 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折”。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指明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2)同座位交流:你是怎么读的?
    (3)小组合作查字典,看读的对不对,并大体了解这个字在词语中的意思。
   2第二部分。
    (1)四人小组自由朗读句子,特别注意加点字的字音。
    (2)所说另外的读音并组词。
    (3)反馈:师生共同修正,发现问题及时更正。
   3第三部分。
    (1)默读句子。
    (2)指明读:师生共同纠正,发现问题及时更正。
    (3)自由朗读。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识要写的字,说一说这三个字都是什么结构。
   2小组讨论:仔细观察,比较每个字左右两部分的大小比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读一读我的发现
   4教师在田字格黑板上示范写。
   5请学生描红、仿影,提出明确的要求。6反馈。
  二、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2教学第一部分。
    (1)出示八条成语。
    (2)学生自由读,想想你学会了哪个成语?
    (3)指名读,领读。说说你知道的成语意思,师给予适时讲解。
    (4)练习读,同学相互背诵。
   3教学第二部分
    (1)出示《竹石》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范读。
    (2)请学生自己试着理解词语,提出不懂的词。分组合作学习。释疑,讨论诗意。
    (3)练习读,同学相互背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 今天我们学习“折”的写法。指导:折有“横折”和“竖折”。
   2 师书写横折,指导运笔方法。学生练习书写横折。3师书写竖折,指导运笔方法。学生练习书写竖折。
  二、教学第六题。
   1 审题。
    (1)揭示话题:介绍我的小制作。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介绍自己的作品制作材料、制作过程、特点及制作设想等等。要说具体,有条理。
   2 练习。
    (1)小制作展示:分组练说,组员间互相评议、指正,师巡回指导。
    (2)产品推销会:每组派代表上讲台说,本组可以纠正、补充。
   3 反馈:师总结全班练说情况,共同评选“最佳制作奖”和“最佳介绍奖”
  二、总结。

 

 

 

 

 

 

 

 

 

 

 

 

 

 

20 军神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懂得在文中的意思。
  2.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理解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学习课文运用侧面描写、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4.读懂课文,了解刘伯承的钢铁意志,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实现革命理想坚定刚毅、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伟大精神。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
    昨天,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故事,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关云长刮骨疗伤)那么,关云长刮骨疗伤与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交流)
    教师相机小结: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关云长不用麻药刮骨疗伤,全无痛苦之色,神医华佗尊称他为“天神”。而本文,刘伯承以当年关公刮骨之气概在不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忍受了72刀的刀割之痛,却一声不吭,为其实施手术的沃克医生尊称其为军神
   2.板书沃克刘伯承,相机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3.了解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
    (1)出示含有本课要求认识和要求学会的生字的词语,学生认读。
       年龄土匪绷带拒绝施行麻醉剂
       哼叫由衷勉强堪称晕过去一声不吭
    (2)引导学生更换语境,给生字组词扩词。
  二、速读课文以学定教
   1.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大致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同时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圈画出来。
  三、细读课文顺学而导
  教师相机过渡:下面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1916年的重庆,来到临江门外那个外国人开设的诊所里,与刘伯承、沃克医生一起经历那次特殊而又令人难忘的手术,解开我们心中的不解之谜。
  1.朗读对话,体会从容镇定。
  (1)引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前11 小节,边读边想:这一部分主要写什么?(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把这部分内容说得更清楚一些。)
  (2)借助资料,了解刘伯承的伤势,体会刘伯承的从容镇定。                                                                                                                                                  1916年,在一次战斗中,刘伯承为了救一位战士,猛扑过去,敌人的一颗飞弹射中了他的太阳穴,又从右眼飞出,刘伯承当即昏倒在地,血流如注……
  (3)分角色读前11节,注意人物语气、情绪的变化。师读沃克的话,生读刘伯承的话,体会这一部分人物对话的特点。
  教师相机小结:这是一个军医和军人之间的对话,所以他们的语言简短、干脆、有力,很好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看来,写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突出人物的特点。
  (4)相机解决学生在阅读这一部分时可能提出的问题。
  2.借助资料,体会意志之坚。
 (1)指名读1215节,了解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的原因                                                                                                                                                                                                                                                                                                                                                                                                                 
  (2)相机解决学生在阅读这一部分时可能提出的问题。
  3.紧扣细节,体会意志如钢。
  教师相机过渡:这是一个怎样的军人?他竟然为了保持清醒的大脑而情愿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剧痛,摘除坏死的眼珠,割掉烂肉和新生的息肉。让我们再次目睹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吧。
  (1)自读17小节,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3)齐读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话,相机解决学生在此提出的相关疑问。(课件出示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话)
  教师相机小结:在手术过程中,刘伯承表现出了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这是我们普通人,甚至是一个普通军人都难以做到的,所以沃克医生赞叹他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堪称“军神”。
  (4)针对前面学生或教师提出的问题:本文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但写沃克医生的文字更多,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了解侧面描写的好处
  教师相机小结:这种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四、扩展延伸深化情感
  1.出示小诗,感情朗读。
  赞军神
  英雄壮举泣鬼神,铁骨钢筋铸军魂。
  七十二刀生死痛,胜似昔日刮骨人。
  2.教师总结,深化情感。
  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绝不仅仅是因为这次手术。他文武双全,戎马一生。他领导晋冀鲁豫野战军,用小米加步枪,战胜了全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千里跃进大别山,令蒋介石惊慌失措,心惊胆寒;与华东野战军合作,导演了百万雄狮下江南的一幕;之后,主动请缨,席卷大西南。他创办的国防大学是中国的最高军事学府,被誉为“将军的摇篮”。他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献出了毕生的心血,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堪称中国的——“军神”。引导学生饱含深情再读课题。
  3.练习写话,升华情感。
  (1)同学们,慈祥的刘伯承爷爷就在我们的面前,此时此刻你想对刘爷爷说些什么?下面就请同学们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2)学生交流写话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饱含激情朗读自己所写内容。
  4.扩展延伸,熏陶感染。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像刘伯承一样有着坚强意志的人?还知道哪些像刘伯承一样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学生交流汇报。
  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马克思曾经说过:“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达到彼岸。”同学们,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但只要具有坚强的意志,就能跨越困难和挫折,到达胜利的彼岸。

 

 

21 掌声

学习目标:
   1、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特别是给身处困境的人鼓励与帮助。
   2、认识十个生字,能结合课文理解犹豫、忧郁、骤然、歧视等词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前测激趣
    刚才同学们在进行晨会时,台上的同学讲完故事,台下便响起热烈的掌声,说说为什么给他们几位掌声?(请一个在台上讲故事的同学)你得到别人给你的掌声,心情怎么样,会怎么想?在什么场合下我们经常听到掌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29 掌声(板书)
   1、齐读课题。
   2、说说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谁鼓掌?这掌声是给谁的?为什么给她掌声?……
  过度:看来同学们心中的疑问还真多!下面同学们带着这些心中的问题自由读课文,读完之后再把本课的生字认读,呆会儿老师会检查。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课文后检查学生认字情况。
    (1) 出示小黑板A指名认读B齐认,C擦去拼音认
    (2) 请同学说说这些生字在课文中所带出的一些词语
    (3) 出示小黑板:学生齐读词语:
      小儿麻痹症 姿势 落下了 残疾 情况 镇定
      讲述 情绪 调来
      a、讲解两个多音字:落调
      b、解释小儿麻痹症
   2、学生自由说你刚才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3、随机讲读课文的重点段
    (1)出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文静、胆小、自卑……)
      如果用书上的一个词来概括,你会想到哪个词?
    (2)随机板书忧郁,并请同学说说它的意思。
    (3)课文中有一段中的英子与第一段中的英子截然不同表现,同学们找找是哪个自然段?这一段中的英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快乐、自信、爱与人交往、开朗……)
    (4)练习朗读第一段与第四段
      (第一自然段要读出她一种自卑心理,所以语气要低沉缓慢一些,第四自然段要读出快乐自信的心理,所以要读得高兴,跳跃一点)
       a 、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b、读后评议。
   过渡:一个自卑、忧郁的孩子后来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瞧,一对反义词同时出现在她的同学身上,是什么让她有如此大的转变,同学们学了课文23自然段便知道了。
   4、学生默读课文,读后说说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
5
、老师随机讲解第3自然段的第一句:
    (1)英子为什么犹豫呢?这个时候她是一种怎样的心理?(紧张、自卑、痛苦)
    (2)指导朗读这一句。(要读出那种难受,那种紧张的心理)
 6、同学们为她鼓了几次掌?
   7、第二次同学们是因为什么而鼓掌?
   8、指名读描写第一次掌声的句子。
   9、如果英子是我们中的一员,此时你想对她说什么?随机解释骤然。
    (你真勇敢,你能行,我们相信你,你终于克服了自卑心理)
   10、这一次掌声代表什么?(是对英子走上讲台的赞许,是对英子走出阴影的肯定和鼓励)
   11、看插图:找出课文中的句子描述这幅图。
   12、这次响起掌声是因为什么?这次掌声代表了什么?(赞扬,也有鼓励)
   13、从这两次掌声里,你体会到什么?(分小组交流,再汇报)
   14、学生汇报。
     (尊重、理解、鼓励可以改变一个人,当别人身处困境时要给他们鼓励和帮助,帮助别人,自己也会体会到快乐……)
   15、感情朗读23自然段
   16、出示小黑板:
     (老师这有一段英子长大后给作者的来信,其中一段是这样写的)
    (1)齐读
    (2)联系全文:从英子的变化中,说说你会想到什么?或是有什么感受?
      (随机讲解歧视的意思)
     ①站在英子的角度,作为英子应该正视自己的缺陷,反正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这何不快乐一点)
     ②我们对残疾人充满关爱,不能歧视,要多给他们鼓励与帮助)
   过渡:一个自卑忧郁的小女孩,在同学们的掌声鼓励下,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碍,并微笑面对以后的生活,这掌声所代表的是什么?(是一种爱)
     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尊重、关爱,在生活中,爱还可能是什么?(学生自由说,说完之后,老师出示小诗让学生朗诵)
     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爱是一句友善的讲话
     爱是炎炎夏日一缕清凉的风
     爱是寒冷严冬的一杯热茶
     爱是瓢泼大雨中的一把小花伞
     爱是黑暗中的一支蜡烛
    师:是呀,这个世界是由暧维系成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板书:
           29 掌声
      原先的英子:文静、默默、早早、最后不愿意(忧郁)
       ↓热烈的掌声(关爱)→受到鼓励、鼓起勇气
      改变的英子:快乐 说笑 跳舞(开朗)

 

 

22金子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从中悟出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由梦想引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活着都有自己的梦想。比如杨利伟叔叔从小梦想着能飞向太空,经过不懈的努力,现在杨利伟叔叔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你能谈谈你的梦想吗?
    许多人都有过寻找到金子发财致富的梦想。“金子”我想大家都知道,它是一种贵重的金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金子有关的生动有趣而又蕴涵道理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
  三、检查自读情况。
  四、自学课文。
    要求:
     (1)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和句子。
     (2)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读不懂?
  五、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及时评价。
   2、通过认真的聆听,相信同学们一定看出来了:
    (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2)他有什么样的梦想?
    (3)他一开始有没有实现梦想?(一无所获)
    (4)后来他有没有实现呢?(找到真金)
   3、回答上面的问题。
   4、再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哪里写了彼得一无所获?(1-2)哪里写了他找到真金?(7
  六、作业:
   1 写字。
   2 组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财富。
   3 畅谈梦想,祝愿梦想成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一起读。板:22 金子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彼得的梦想是什么?板:梦想
   3、过渡:那么,他的梦想到底有没有实现呢?
  二、整体感知,学生质疑
 1、轻声读读47自然段,想:他的梦想有没有实现?
   2、交流,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出示我是惟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初读彼得的话)
    (1)轻声读这句话。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3)读着读着,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4)小结: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提出了很多有价值、有水平的问题。老师想了想,其实你们的问题都可归纳为这样一个问题:这里的真金指什么,他是怎么找到真金的?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那其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就让我们从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首先请同学们认真读§4小节板:真金
  三、突出重点,读议课文。
   1、自读自悟,学习§4
    (1)轻声读读§4,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出示§4
    (3)指导读好第一句
       就在他即将离去的前一个晚上,天下起了倾盆大雨,并且一下就是三天三夜。
    (4)师描述:
       同学们瞧,坑坑洼洼的地方已被大水冲刷平整,松软的土地上长出了一层绿茸茸的小草,你会想些什么?
    (5)想象:看到这些生机勃勃的小草,你会想些什么呢?
    (6)过渡:彼得又是怎么想的,一起来看看§5
   2、感情朗读,感悟彼得的想法。(§5
    (1)哪位小彼得来读读?
    (2)赛读:哪位小彼得敢于挑战,再来读一读?
    (3)从彼得的想法中,你听出了什么?
    (4)小彼得们,让我们随着优美的音乐再来想一想。
    (5)过渡:信心和希望,使彼得留下来。
   3、理解真金,懂得道理。
 (1)出示前半句:谁来读读这句话?
    (2)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见了什么?(体会:全部精力)
    (3)齐读前半句话:彼得留了下来,他把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
    (4)过渡:彼得的辛勤付出换来了什么?
    (5)出示后半句: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齐读。
    (6)瞧,鲜花盛开了。(出示鲜花图)
    (7)亲爱的小彼得们,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鲜花,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学到这儿,你认为“真金”是什么?
       过渡:是呀,彼得找到了“真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板:梦想
   4、再读彼得的话
     所以他不无骄傲地说:“我是惟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生接)
   5、故事学完了,老师很受启发,你有启发吗?
  四、作业:
    同学们的梦想都很美好。愿意把自己的梦想告诉更多的人吗?那就请你用手中的笔把你的梦想写下来。

习作7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着重指导学生自编童话故事。《找“饿”》是一篇例文,是小作者用自己的动物玩具编写的童话故事。习作后的两个问题是让大家对例文进行讲座,实际上也是对编写童话故事提出了两点要求。然后教材对这次习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即依照例文,发挥想像力,也拿自己的玩具来编一个童话故事。
  教学要求:
  1 读懂例文《找“饿”》,了解其主要内容和自编童话故事的一般要求。
  2 能按习作要求,用自己喜爱的玩具,发挥想像力,编一个童话故事,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交流感受:
 同学们都喜欢读童话故事。你们读过哪些童话故事呢?们知道吗,有不少童话故事,都是人们凭借一些具体事物想象出来的。安徒生和格林的童话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今天这节课,我们也来过把瘾,编一编童话故事。
  二、 范文引路:
  1、请学生轻声读例文《找饿》并思考:
  (1 这个童话故事叫什么名字?
  (2 这个童话故事主要讲了谁的故事?
  (3 这个童话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2、要求再读例文,想一想:这个童话故事是根据哪些玩具编出来的?
  3 小朋友,同样是两只熊玩具,作者是怎样想象出故事中的角色的呢?
  4 请选择最喜欢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玩具做你故事的主人公。注意了,你的主人公可都是人哦!他们会说话,会思考,有表情,能动作,有喜怒哀乐。
  5 编故事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6 板书: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三、 摆弄玩具,自编童话
  1 活动:现在,请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在课桌上摆好了,做你故事的主人公。
  2 这几位主人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学生讲个故事给自己听听。
  3 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讲得特别认真,故事说得特别具体,讲给你的同桌听,互相提提意见!
  四、 分组交流,推选最佳
  1、分小组,把学生准备的故事说给小组同学听听,让大家也来分享分享。
  2、推选出编得最好的童话。
  五、 指名编讲,动笔写作
  1、下面请每小组推选出来的同学上台来讲讲你编写的童话故事。
  2、请学生认真倾听以后集体评价、修改。
  3、拿起你的笔,将你精彩的故事写下来吧!
  第二课时 

继续作文。

 

练习7

教学目标:
   ⒈认识几种常见的戏剧脸谱及代表意义,讲讲有关人物的故事;
   ⒉读背8个词语;
   ⒊朗读、背诵《古今贤文——劝学篇(下)》的片断;
   ⒋认真写好钢笔字;
  ⒌口语交际:小小展销会;
   ⒍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练习7》。
    板书:练习7
  二、学习第一项
  ⒈激趣导入
   ⑴投影出示四张戏剧脸谱。
   ⑵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仔细观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⑶师述:我国的戏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仅脸谱艺术就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不同的胜谱表示的人物质形象也各不相同,今天我们就去作一个小小的探索。
  ⒉审题
   ⑴指名读题
   ⑵齐读
  ⒊指导
   ⑴读一读人物的名称,并和相关的脸谱相连。
   ⑵你能说说什么颜色的脸谱代表什么样的人物质性格吗?
  ⒋交流
   关羽应和红色脸谱相连,代表忠勇。
   包公应和黑色脸谱相连,代表正直。
   秦桧应和白色脸谱相连,代表奸诈。
   孙悟空应和猴脸相连。
  ⒌反馈
   你连对了吗?
  ⒍你最喜欢哪个人物?讲讲有关这个人物的故事。
  ⒎评出“小小历史故事家”
                                           (实小李红梅)

                     第二课时
  一、读读背背
 ⒈审题,明确要求
   指名读题
⒉要求生自读这8个词语,要读准字音。
  ⒊指名朗读词语,注意正音。
  ⒋大致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⒌齐读这8个词语。
  ⒍练习背诵。
  ⒎反馈。
  二、练习
  ⒈审题,明确要求,指名读题。
  ⒉要求学生各自朗读这话,试着理解意思。
  ⒊请几名学生朗读这话。理解这话的意思。
  ⒋师小结:这话告诉我们要勤动脑、勤动手,做事专心,持之以恒。
  ⒌请同学们齐读这话。
  三、写好钢笔字
  ⒈审题,明确要求。指名读题。
  ⒉指名读这3个字并组词。
  ⒊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田字格中这3个字的间架结构,特别是捺的写法。
  说说捺为什么要写成点?
  ⒋师小结:在书写汉字时,这种笔画的变化叫“让位”,目的是避免呆板,让汉字显得更美观。
  ⒌请同学们描红、临贴。
  师巡视指导。
  ⒍反馈。
                                               

                     第三课时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今天非常高兴。老师知道那是因为你们的桌上有许多自己喜欢的图书、玩具。
  二、练习读
  过渡:那么,你们愿意别人也喜欢你们的东西吗?怎样才能令别人喜欢你们的东西呢?自己试着说一说。
  ⒈指名说。
  ⒉师小结:要使自己的东西卖个好价,必须清楚、明白地说出自己东西的特点。
   下面请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自己东西的特点,看谁能将自己的东西卖掉。
  ⒊师生共同总结卖的注意点。
  三、练习买东西
    过渡:要想从别人那儿买到喜爱的东西,又该怎么说呢?
    怎样才能了解别人的东西呢?买时应注意什么呢?
   ⒈小结买时注意点。
   ⒉师为买主,一生为卖主,示范练习。
  四、举办班级小小展销会
    过渡:同学们既会买东西又会卖东西了,那么我们就来开个小小展销会,展示一下自我,好吗?
  五、师小结

23 每逢佳节倍思亲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兴高采烈”造句。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并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时候有许多节日,有的一直流传到了现在,像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古代一位诗人在重阳节思念亲人而写诗的事情。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14 每逢佳节倍思亲
   2.解释题意。
    (1)“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朝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诗里的诗句,意思是每逢遇到美好的节日就会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
    (2)简介王维
       王维(公元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后迁局蒲州(今山西永济西),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
  三、初读课文。
   1.轻声自读课文,读顺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
    (2)指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节等方面辨明读音。
    (3)抽生字卡片让学生读生字词。
   3.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四、写字指导
    指导要点。
    逢:半包围结构。注意内部的结构。
    佳:由8画写成。右部是两个“土”叠加,不是中间一“竖”到底。
    倍: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上下两端齐平。
    插:12笔写成。右部的笔顺为:“撇、横、竖、撇、竖、横、横折、横、横”,末“横”左连“竖”笔,右连“横折”部,且让“折”部末端下露些。
    忆:左部“竖心旁”笔顺是“点、点、竖”。
    异:需注意上半部分。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读抄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细读课文,理解并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分自然段讲读。
     我们已经知道“每逢佳节倍思亲”说的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事情,当时的王维是怎样一个人呢?请读:
    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 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两句)说了什么?
         板书:王维
     (3) 小结:这一自然段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讲的是唐代诗人王维15岁离家,到京城长安已有两年。
     (4) 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呢?请读: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四句)
        前三句说了什么?
        板书:重阳  登高
        重阳节这一天大街上很热闹,他们扶着老人,搀着孩子,你可以从那个词语看出来(扶老携幼)。
        从哪里可以看出,重阳节是个“佳节”?(大街上很热闹,人们老老小小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可以看出人们把重阳节看做是个佳节)
        这种情况使王维看了有什么感受?(第四句: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王维为什么逢到重阳节,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和第一段的第二句有联系,那句话说明王维15岁离开家,来到长安已经有两年,他年纪轻,长期离开自己的家乡,看到重阳佳节京城长安家家欢庆的情景,自然会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3)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看到了重阳节家家欢度节日的景象,更加思念亲人。点名题目。
     (4)齐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王维主要想念哪些亲人?具体想了哪些事?请读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五句话)
        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说了什么?
        板书:插茱萸
        教师讲述:茱萸是一种有着强烈香气的植物。古人重阳节登高,把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辟邪。这两句话是王维回忆以前重阳节和兄弟们头插茱萸登高远眺的情况。王维除了想到这一层,还想到了什么?读第三到第五句。
        什么叫“天各一方”(指各人在不同的地方)
 这三句话里有两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有的意思省略不说)
        第一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省略不说了?(表示王维思念兄弟们有些想法省略不说了)
        第二个省略号表示什么?(表示王维猜想兄弟们思念自己时有些话省略了)
        你们看,诗人王维思念兄弟们多么深切,既想到了过去,又想到了现在;既想到了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也想到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的确体现了“倍思亲”的思想感情。
    (3)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思念兄弟们的具体内容。
    (4)齐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王维是怎样来表达自己这种思想感情的?我们一起来看第四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说了什么?“思绪万千”是什么意思?(思绪万千就是想头很多,想法很多)这一句话同上面哪个自然段意思有密切的联系?(这一句话和第三自然段关系密切)
       下面第二句话说了什么?
       板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点名了什么?(点名了重阳节)
       “忆”是什么意思?(指思念)
       注意:“山东”指的是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不是今天的山东省。
       这个诗歌的意思是:重阳节思念家乡的兄弟们。
    (3)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板书:异乡 客 
    (4)看图,加深体会诗句意思。
       图画上的人是谁?从哪里可以看出他是诗人?
       点示:桌子上的纸上写的是繁体字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未写题目。
    (5)指名讲读诗句的意思。
       (我孤身一人在他乡做客,每遇到美好的节日就加倍思念家中的亲人。我在遥远的他乡想到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着茱萸,唯独缺少我一个人)
    (6)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写诗表达了思念亲人的感情。
    (7)齐读第四自然段。
  二、 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写了唐代大诗人王维年轻时客居京城长安,在重阳节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达了他思念家乡亲人的无限深情。
    (2)指名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意思。
    (3)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板书:           每逢佳节倍思亲
             重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异乡客  客  王维
             登高 插茱萸 遥知 少一人

 

 

24 孙中山破陋习

【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学会默读,讲述故事。
   ⒊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孙中山先生吗?他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从小就反对封建习惯势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他的这方面的故事的。
  二、揭示课题:
   ⒈板书课题:18 孙中山破陋习
   ⒉解释课题:
    ⑴出示孙中山先生像。
    ⑵简介孙中山。
    ⑶陋习:指不好的、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俗。
  三、初读指导
   ⒈学习生字词。
    ⑴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⑵会读生字。
    ⑶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空闲 废除 缠足 痛苦
   ⒉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词语。
     孙中山 挑柴 罪 缠足 空闲
    ⑵指名读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⑶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缠足 废除
    ⑷读生字词。
  四、写字指导:
   ⒈指导要点:
     孙:偏旁最后一笔是""不是""
     闲:外部的""各笔之间均不连笔。
     缠:右部上端不能少写一""
   ⒉各人用钢笔描红。
  五、布置作业:
   ⒈读、抄词语。
   ⒉练读课文。
   ⒊思考: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用那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件事?试着从事前、事件经过、事后这三方面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学习课文:
   ⒈指名读课文。
   ⒉指名把课文分为三部分。
   ⒊分部分讲读。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你们看,孙中山的姐姐事怎样的一个女孩儿?(能干、活泼的女孩子)
    ⑶小结:
     第一部分主要讲孙中山有一个能干、活泼的姐姐。
    ⑷齐读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七个自然段讲的事一件什么事?(讲的是孙中山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的事)
    ⑶这件事事怎么发生的?齐读第二自然段。(板书:痛苦、流泪)想象一下当时的境界。
     为什么姐姐这么痛苦、流泪?请比较下面两句话。
     出示:妈妈正用一根布条,给姐姐缠足。
     妈妈正用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给姐姐缠足。
     比较:这两句意思有什么不同?那一句好,为什么?
    ⑷出示投影片,指导看图。
     ①分析图片。
      画面上哪两个人?屋子里坐着是什么人?她正在干什么?屋子外面站着的是什么人?他的神情态度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
     ②小结图意。
    ⑸孙中山看到姐姐缠足痛苦流泪,感觉怎样?他向妈妈提出什么意见,妈妈是怎么说的?请齐读第34自然段。
     ①从第三自然段看,孙中山反对给姐姐缠足的理由是什么?(姐姐受罪、不能干活)
     ②他向妈妈提出反对意见,妈妈是怎么说的?
     ③妈妈为什么叹气?可是妈妈又不能不这么做,为什么?说明了什么?
    ⑹孙中山听了妈妈的话以后又是这么同妈妈争辩的?有用吗?
     齐读第567三个自然段。
    ⑺孙中山同妈妈争辩没有用?那么结果怎么样?这件事使孙中山感到怎么样?请齐读第8自然段。
     结果姐姐变得这么样了?
    ⑻小结:
     这一部分讲的是孙中山反对给姐姐缠足的事。
    ⑼齐读第二部分。
  三、布置作业:
   ⒈读课文,练习讲述整个故事。
   ⒉复习。

              

 第三课时

  一、讲述课文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
   ⒈指名读。
   ⒉"辛亥革命成功"是这么回事?(教师介绍:辛亥革命)
   ⒊"首先废除"缠足陋习,表现了孙中山怎么样的精神?这件事有什么重大意义?
   ⒋看书上的插图。
    教师讲述:孙中山先生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功劳伟大。人民为了纪念他为他立了铜像。
   ⒌小结。
    这一部分讲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了缠足陋习。
   ⒍齐读第3部分。
  二、总结:
    这篇文章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看到姐姐被缠足带来的痛苦,在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了缠足陋习的事,表现了他对封建势力的痛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三、作业:
   ⒈默读全文:练习讲说这个故事。
   ⒉指名说这个故事,师生评议。
   ⒊同座二人练习。

 

习作8

教学要求
   ⒈认真阅读古诗句,能了解其出处、作者、意思等。 
   ⒉会用研究报告的形式写出来,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写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
   难点:用查阅资料的方法,研究古诗句,深刻理解其含义。
  课前准备
   ⒈提供《唐诗三百首》一本。
   ⒉抄写课文中的五句诗。
  教学过程

一、以诗导入,激发兴趣
   ⒈同学们喜欢读古诗吗?你最喜欢读谁的作品?
   ⒉开火车背古诗。
   ⒊老师这儿也有几句诗(出示),谁来读一读?
  二、小组学习,研究古诗
    这些诗句,有的比较深奥,要到四五年级才能学到。这堂课,教师让你们自己研究、学习,你们有信心吗?
  ⒈小组同学共同合作,找出你不太明白的诗句进行研究。
 研究指导:诗的出处、作者、意思等,都可作为研究的内容。
   研究方法:可查阅资料,提供《唐诗三百首》。
  ⒉小组同学相互探究,进行热烈的讨论。
  ⒊整理研究结果,填写研究结果汇报表。
   (内容包括诗人的简介,诗作的背景,对诗的理解或赋予诗句新的意义。)
  三、集体交流,汇报结果
   汇报:通过这次研究,我又知道了些什么?
   讨论: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参加班级讨论。
   教师可补充介绍诗作的背景,从而更有利于理解诗句的含义。
  四、例文指导,学习写作。
   ⒈指名读屈美生同学的《关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研究报告》。
   ⒉这份报告中讲到了些什么?(诗句的出处、全诗的内容、诗句的含义)
   ⒊你打算怎样写自己的研究报告?你还想研究些什么吗?
  五、撰写研究报告
   ⒈把你的研究成果写成一篇研究报告。
     要求: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⒉学生各自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⒊修改评议。

 

 

 

 

练习8

  教学要求
   1、以跟岳飞墓有关的内容进行学用字词句的练习。
   2、读读背背成语和古诗。
   3、写好全包围、半包围结构的字钢笔字。
   4、说说写写——请假条。
   5、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⒈教学第一部分。
     ⑴录像显示:岳飞墓和对联。
     ⑵学生查字典。
     ⑶指名说所查找的答案。
   ⒉教学第二部分。
     ⑴请学生说说查找到的资料的内容及是通过何种方式获取的。
     ⑵再指名读对联,说说感受。
  二、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⒈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⒉教学第一部分。
     ⑴学生自由读八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⑵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⑶小组合作学习,大体了解八条成语的意思。
     ⑷练习:自由朗读,同桌练习背诵。
     ⑸反馈:集体齐背,指名读。
   ⒊教学第二部分。
     ⑴请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
     ⑵指名试读,教师正音。
     ⑶教师范读,请学生边听边想诗意。
     ⑷教师结合插图说:古诗《梅花》生动地描写了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里独自开放的情景,赞扬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坚强品质。
     ⑸练习:学生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境,边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练习背诵。
   ⒋反馈。
     ⑴小组检查朗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并有一定的语调,读出古诗的韵味,注意停顿和节奏。读得不正确随时纠正,好的予以表扬。
     ⑵小组汇报朗读。
     ⑶自由熟读,背诵。
     ⑷指名背诵,表扬当堂背诵的学生。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⒈认识要写的字。
   ⒉提问:它们分别是什么结构的字?
   ⒊如何才能写好它们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小建议”吧:包围的外框不要写得太满。
   ⒋指导观察:在田字格里观察这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强调:里面部分不要写得太大或太小。左右的空间、上下的空间要基本相等)
   ⒌学生练写钢笔字,教师提示握笔方法和坐姿,巡视指导。
   ⒍展示写得好的字,并指出描、临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及时进行矫正性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⒈刚刚练写了钢笔字,我们再来学写毛笔字。今天我们学习“钩”的写法。指导:钩有“横钩”和“竖钩”。
   ⒉教师书写横钩,指导运笔方法:左低右高宜稍长,至“钩”处向左下钩出。
    学生练习书写横钩。
   ⒊教师书写竖钩,指导运笔方法。
    在竖中线居高处起笔,运笔方法同“竖”,下行至“钩”处微向左下挫笔,再提笔锋向上缩笔,得势后快速向左上钩出,出钩宜短。
    学生练习书写竖钩。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说说写写
   ⒈审题
    ⑴揭示说说写写的题目:请假条。
    ⑵帮助学生弄懂本次说说写写的要求:学写请假条,知道请假条的格式,了解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写请假条。
   ⒉指导。
⑴请学生默读课本上的要关内容,边读边想谢哲平在什么情况下写了请假条。
    ⑵指名说。
    ⑶归纳出请假条的格式。
     小组合作学习:自学谢哲平写的请假条,然后讨论出请假条的格式。
    ⑷汇报,教师总结。
     写请假条要注意格式规范:在第一行的中间写上“请假条”。正文部分的第一行顶格写上自己对收请假条人的称呼;自第二行空起开始写请假的原因及要请多长时间:在请假条的右下角要署上请假人的姓名,在下面的一行要写清楚写请假条的时间。
    ⑸想想在生活中还有什么情形需要写请假条。
   ⒊练习。
    ⑴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请学生练写。
    ⑵学生写,教师巡视,注意指导。
    ⑶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习作展出,请学生相互评价,提出修改意见,进一步熟悉请假条的格式和写法。
  二、总结。

课文写得很生动,我们在描写事物的时候也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按顺序描写。

  3、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