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在CentOS下使用fdisk添加新硬盘

 Dead n Gone 2014-10-10

在Linux服务器中,当现有硬盘的分区规划不能满足要求时,就需要对硬盘中的分区进行重新规划和调整,有时候还需要添加新的硬盘设备来扩展存储空间。

实现上述操作要用到fdisk磁盘及分区管理工具,fdisk是大多数Linux系统中自带的基本工具之一。下面通过为Linux主机新增一块硬盘并建立分区的过程,介绍fdisk工具的使用。

一、检测并确认新硬盘

挂接好新的硬盘设备并启动主机后,Linux系统会自动检测并加载该硬盘,无需额外安装驱动。执行“fdisk -l”命令可以进行查看,确认新增硬盘的设备名称。“fdisk -l”命令的作用是列出当前系统中所有硬盘设备及其分区的信息。

【例1】:执行“fdisk -l”命令,确认系统新识别的硬盘设备(/dev/sdb)。

如何在CentOS下使用fdisk添加新硬盘

上述输出信息中包含了各硬盘的整体情况和分区情况,其中“/dev/sda”为原有的硬盘设备,而“/dev/sdb”为新增的硬盘,新的硬盘设备还未进行初始化,没有包含有效的分区信息。对于已有的分区,将通过列表的方式输出以下信息。

Device分区的设备文件名称。

Boot:是否是引导分区,是,则有“*”标识。

Start:该分区在硬盘中的起始位置(柱面数)。

End:该分区在硬盘中的结束位置(柱面数)。

Blocks:分区的大小,以Blocks(块)为单位,默认的块大小为1024字节。

Id:分区类型的ID标记号,对于ext3分区为83,LVM分区为8e。

System:分区类型。

识别到新的硬盘设备后,接下来就可以在该硬盘中建立新的分区了。在Linux系统中,分区和格式化的过程是相对独立的。

二、规划硬盘中的分区

在硬盘设备中创建、删除、更改分区等操作同样通过fdisk命令进行,只要使用硬盘的设备文件作为参数,即可进入到交互式的分区管理界面中,如下图。

如何在CentOS下使用fdisk添加新硬盘

在该操作界面中的提示符后,用户可以输入特定的分区操作指令,完成各项分区管理任务,例如输入“m”指令后,可以查看各种操作指令的帮助信息,如下图。

如何在CentOS下使用fdisk添加新硬盘

在分区过程中常用的一些交互操作指令有:

1、m:查看操作指令的帮助信息

2、p:列表查看分区信息

3、n:新建分区

4、d:删除分区

5、t:变更分区类型

6、w:保存分区设置并退出

7、q:放弃分区设置并退出

在以上操作中应注意的有:

【1】:选择分区号时,主分区和扩展分区的序号只能在1-4之间。分区起始位置一般由fdisk默认识别即可,结束位置或大小可以使用“+sizeM”或“+sizeK”的形式,如“+20 000M”表示将该分区的容量设置为20GB。

【2】:在执行删除分区时一定要慎重,应首先使用p指令查看分区的序号,确认无误后再进行删除。如果扩展分区被删除,则扩展分区之下的逻辑分区也将同时会被删除。因此建议从最后一个分区开始进行删除,以免fdisk识别的分区序号发生紊乱。

【3】:使用“t”更改分区类型时,只要依次指定分区序号及更改后分区类型的ID标记号即可。如果不知道分区类型对应的ID号,可以输入“l”指令列表查看各种分区类型所对应的标记号,Linux系统中最常用的两种文件系统ext3、swap的ID号分别为83、82.

【4】:变更硬盘(特别是正在使用的硬盘)的分区设置以后,建议最好将系统进行重启,或者执行“partprobe”命令使操作系统获知新的分区表情况。在有些Linux操作系统中,若不进行这些操作,可能会导致格式化分区时对硬盘中已有数据的损坏,严重者甚至引起系统崩溃。

#partprobe   /dev/sdb

三、格式化分区

mkfs命令:

用途:创建文件系统(格式化)

格式:mkfs -t 文件系统类型  分区设备

mkswap命令

用途:创建交换文件系统

格式:mkswap  分区设备

实际上mkfs命令是一个前端工具,可以自动加载不同的程序来创建各种类型的分区,而后端包括有多个与mkfs命令相关的工具程序,例如支持FAT16、FAT32分区格式的mkfs.vfat程序等。

【例2】:查看“/sbin”目录中与mkfs相关的工具程序。

如何在CentOS下使用fdisk添加新硬盘

【例3】:在“/dev/sdb1”分区中创建ext3文件系统。

#mkfs  -t   ext3  /dev/sdb1

等同于执行“mkfs.ext3   /dev/sdb1”

【例4】:创建并启用交换分区,并通过free命令观察交换空间的变化。

如何在CentOS下使用fdisk添加新硬盘

四、挂载、卸载文件系统

1、mount命令

用途:挂载文件系统、ISO镜像到指定文件夹

格式:mount  [-t 类型]   存储设备  挂载点目录

     mount -o  loop    ISO镜像文件    挂载点目录

2、umount命令

用途:卸载已挂载的文件系统

格式:umount    存储设备位置

     umount    挂载点目录

3、查看已挂载分区的使用情况

      df   -hT

在Linux系统中,对各种存储设备中的资源访问都是通过目录结构进行的,虽然系统核心能够通过“设备文件”的方式操纵各种设备,但是对于用户来说,还需要增加一个“挂载”的过程,才能像正常访问目录一样访问存储设备中的资源。

当然,在安装Linux操作系统的过程中,自动建立或识别的分区通常会由系统自动完成挂载。然而对于后来新增加的硬盘分区、USB盘、光盘等设备,有时候还需要管理员手动进行挂载,实际上用户访问的是经过格式化后建立的文件系统。挂载一个分区时,必须为其制定一个目录作为挂靠点,用户通过这个目录访问设备中的文件、目录数据。

在Linux系统中,U盘设备被模拟成SCSI设备,因此与挂载普通SCSI硬盘中的分区并没有明显区别。若不确定所添加的U盘设备文件,可以先执行“fdisk -l”命令进行查看确认。

使用不带任何参数或选项的mount命令时,将显示出当前系统中已挂载的各个文件系统的相关信息。

proc、sysfs、tmpfs等文件系统是Linux运行所需要的临时文件系统,并没有实际的硬盘分区与其相对应,因此也称为“伪文件系统”。例如proc映射了内存及cpu寄存器中的部分数据。

设置文件系统的自动挂载】:

/etc/fstab配置文件:包含了需要开机后自动挂载的文件系统记录。如下图:

如何在CentOS下使用fdisk添加新硬盘

系统中的“/etc/fstab”文件可以视为mount命令的配置文件,其中存储了文件系统的静态挂载数据。Linux系统每次开机时,会自动读取这个文件的内容,自动挂载所指定的文件系统。

在“/etc/fstab”文件中,每一行记录对应一个分区或设备的挂载配置信息,从左到右包括六个字段(使用空格或制表符分隔),各部分的含义如下所述:

第一字段:设备名或设备卷标名。

第二字段:文件系统的挂载点目录的位置。

第三字段:文件系统类型,如ext3、swap等。

第四字段:挂载参数,即mount命令“-o”选项后可使用的参数,如defaults、rw等。

第五字段:表示文件系统是否需要dump备份,一般设为1时表示需要,设为0时将被dump所忽略。

第六字段:该数字用于决定在系统启动时进行磁盘检查的顺序,0表示不进行检查,1表示优先检查,2表示其次检查。对于根分区应设为1,其他分区设为2.

【例5】:修改“/etc/fstab”文件,添加自动挂载“/dev/sdb1”分区的配置行。

#vi  /etc/fstab

在文件末尾添加如下行内容:

/dev/sdb1    /mailbox     ext3      default     0  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