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欣喜堂今田欣一:宋朝体和明朝体的流变

 見性 2014-10-11

欣喜堂  Type is Beautiful

http://www./

活字字体的基础讲座

(活字書体の基礎講座)

http://www./kinkido-0/

版权声明

本文原文及图片著作权由今田欣一及「欣喜堂」持有。翻译文字版权由 Eric Liu 和 Metaphox 持有。本文系经过授权的翻译和发表。


编者按

本文是 Type is Beautiful 应 Apple4us 的委托而自日文翻译而成的一些字体基础知识。日文原文可见于日本字体公司「今田欣一设计室」于其官方网站「欣喜堂」的「基础讲座」。这个基础讲座包含五个部分,首先介绍活字字体的一般概念,之后是「和字」字体历史、汉字字体历史和西文字体历史,最后阐述三种文字如何协调排版。我们节选了其中的四部分翻译成文,依次发布。

翻译者是我们网站的新作者,旅日学者 Eric Liu,以及我们的网站技术支持 Metaphox 。因为业余的精力和时间都有限,Metaphox 更是第一次进行日文翻译,文中翻译的错漏之处恳请有心去阅读日文原作的读者们指正。

作者简介

今田欣一( Imada Yoshikazu,通称 Imada Kinichi ),字体设计师。

1954 年 5 月 9 日出生于日本冈山,1977 年毕业于九州产业大学艺术系设计学科后,就职于株式会社写研。1996 年离开株式会社写研,翌年成立「有限会社今田欣一设计室」。

主要作品:

和字字体三十六景及其家族

龙爪 M / 金陵 M / 金陵 B / 萤雪 M 等汉字字体(汉字字体二十四史系列)
K. E. Aries-Medium / K. E. Taurus-Medium / K. E. Taurus-Bold 等西文字体(西文字体十二宮系列)
1980–1996 年间曾五次获「创作字体竞赛石井奖」
主要著作有:
《字体设计初始》《字体设计探访》《字体设计漫游》
(以上 2000 年)
《挑战性的和字复刻》(《Vignette Vol.5》,2002 年)
《和汉欧字体混排的提案》(《Vignette Vol.11》,2003 年)等

活字字体的基础讲座
0. 简介与前言
1. 什么是活字字体
2. 不要再用「代称」了──和字字体历史
3. 宋朝体与明朝体的流变──汉字字体历史
4. 活字字体的调和体

3. 宋朝体和明朝体的流变——汉字字体的历史

今田欣一 (日本)

[译]Eric Liu 和 Metaphox

http://tieba.baidu.com/p/1663287674

原始出处:

http://www./kinkido-3/


我的评论:这个文章需要有图片来说明的。真佩服日本人,这么清楚而简明的把汉字字体的流变整理出来,然后就领先于中国。只看现在的东西,那么关于汉字字体肯定会有很多问题是搞不清楚的,只有通过这样的一次历史梳理才行的。我想,这种普及文化知识的好事情,中国人应该更加有条件把它首先做好的,但是中国人肯定是不屑于去做这个“小”事情吧,总是满足于糊涂帐。

大陆今天的各种字体,都可以在古代找到根源,并且总有当时大书法家风格的影响。大陆今天的字体除了少数几个,如行楷、舒体、隶二等,几款现代最常用的字体,都是日本在先设计出来,然后再反向影响至中国,比如黑体、圆体、宋黑体,这个时间的起点一般是19世纪中后期(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又刚好与中国古代字体的历史相接。至于明朝体,当然是在中国先搞,然后再传到日本的,但中国仍然是以错就错的把它叫做宋体字,不像日本总是以严格的朝代来给它命名。关于圆体的来源,和我以前的观点一样,是小篆与黑体的结合。当年西方传教会与中国人合办的出版社,为各种字体的现代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以下是摘录:

第九章 近代明朝体
近代明朝体活字主要是19世纪前半叶在上海和香港的伦敦传道会和北美长老会制作的。伦敦传道会印刷所的上海墨海书馆,以及香港的英华书院等所使用的活字,其母版据称是在欧洲制造的。 

【美华书馆】 【学习】宋朝体和明朝体的流变——汉字字体的历史 - 邓征宇 - 邓征宇的BLOG 活字字体「美华」北美长老会的印刷所、上海的美华书馆发明了在木制字胚上电镀制造母版的字模制造方法。上海美华书馆的明朝体活字被带到了长崎崎阳新塾活字制造所。这一活字的母型是日本明朝体活字生产的开始,一直传承至今。

文献图示:美华书馆《旧约全书》(1865年美华书馆)

第十章 受西文字体影响后在日本制作的汉字字体

吴竹体
【五号哥特形】

由于在19世纪德国被称为「Steininschrift」(石头文字),有人认为无衬线体的起源应该是古希腊的石碑文。无衬线体正式作为印刷活字字体使用是在19世纪30年代,在卡斯隆(H. W. Caslon)活字铸造所称之为 Doric (意为古希腊),但文森特·菲金斯(Vincent Figgins, 1766–1844)在 1832 年将其命名为「无衬线」(Sans serif)。威廉·索罗古特(William Thorowgood, ?–1877)称之为 Grotesque ,而在美国 1837 年波士顿活字铸造所称之为「哥特体」(Gothic)。《BOOK OF SPECIMENS》(1877年 平野活版制造所)中登载着西文字体 GOTHIC,而《座右之友》(1895年、东京筑地活版制造所)中已经有称为「五号哥特形文字」的汉字字体。
文献图示:日本制造的汉字字体《座右之友》(1895 筑地活版)

安智体
【五号古董形】

19世纪产业**之后出现了商业目的的展示用的活字字体「粗衬线体」,最初是文森特·菲金斯(Vincent Figgins, 1766–1844)在1815年制作的「古董体」(Antique)。罗伯特·森(1754–1820)制作的字体被命名为「埃及体(Egyptian)」,于1820年开始出售。罗伯特·贝兹里(Robert Besley)的 Clarendon 诞生于1845年英国的凡·斯特里特活字铸造所。《BOOK OF SPECIMENS》(1877年 平野活版制造所)西文字体中登载有 Antique。而同名的汉字字体在《座右之友》(1895年、东京筑地活版制造所)中作为「五号古董形文字」刊载。
文献图示:日本制造的汉字字体《座右之友》(1895 筑地活版)

【五号圆哥特】

青山进行堂在1916(大正五)年3月发布的「篆书哥特体」令世人瞩目。篆书体与哥特体开始结合。《活版总揽》(1933年、森川龙文堂活版制造所)中装饰用汉字字体里「篆书体」的同时也登载着「圆哥特体」。虽然圆哥特体是否受西文字体 ROUND GOTHIC 的影响不得而知,但应该是篆书体与哥特体的结合而成的字体。圆哥特体与哥特体一样,横竖笔划都采用同样粗细,而起笔和收笔是圆角。它并不是单纯将哥特体的字脚变圆,其最大的特征应该是在折笔处的圆角。哥特体中直角的横折笔划在圆哥特体中是在不扩大折笔的前提下将笔划改圆。如「口」字的四角都是圆角,与哥特体的笔顺大为不同。

第十一章 吴竹体(黒体/哥特体)
吴竹体(黒体)是从日本反向出口回中国的少数字体之一。但在中国,吴竹体(黒体)并不用于正文排版,顶多是用于一些标题。


***********************

日本森泽字体设计公司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bf6552010157ma.html

森泽(Morisawa)是谁?


  日本之外,很少人听说过“森泽”,它是日本的主要字体设计生产商。1924年,森泽信夫与朋友发明了照相植字法,开创了现代印刷技术先河,也将古老的字体带入现代。如今在日本随处都能看到“森泽”设计的字体:东京山手线的车站指引,索尼游戏机的控制菜单。它还为英特尔芯片解决字体问题。

日本森泽字体设计公司官方网站:http://www./

【学习】宋朝体和明朝体的流变——汉字字体的历史 - 邓征宇 - 邓征宇的BLOG

森泽公司部分字体

改变生活的字体


黑体(Blackletter,又称Gothic)

最早发展于12世纪的法国东北部和荷比卢地区,后来传入德国并由德国人发扬光大。这类字体在1455年被用来排印“四十二行圣经”。其特点是:主要笔画粗壮,带有纤细笔触,字形紧聚,不用弧线。这种字体在德国和奥地利一直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赫维提卡体(Helvetica)
1957年瑞士字体设计师马克斯·米丁格(Max Miedinger)、爱德华·霍夫曼(Eduard Hoffmann)合作设计出来的一种无饰线字体,被广泛用作商业字体和标志。加利·哈特斯维特曾拍摄过一部纪录片《赫维提卡体》,专门讲这种字体。

明朝体
1859年,美国人姜别利(William Gamble)将上海美华书馆所制的六种字体传入日本,因为仿自明朝万历年间之字体,故称为“明朝体”(日语:明朝体[みんちょうたい]),并在日本沿用此称呼。由于台湾汉字照相打字机多购自日本,引进照相打字技术的同时,便将“明朝体”的称呼一并引进,沿用下来,后来的电脑字形也因循此种称呼方式。大陆正式称谓是宋体,不使用明朝体的说法。

华康细明体
Windows中文版内附的中文字形,字体名称表示为细明体。由华康科技(今名“威锋数位”)所制作,当使用于不能显示中文字形名称的系统时,会显示为MingLiU。细明体原来内附的ASCII字元为等宽字体,用于显示英文内容(如中英文混合的网页)时会不大美观,后来推出了新细明体(PMingLiU),ASCII字元改为比例字体,中文部分则一样,并以TTC技术包裹于同一档案mingliu.ttc中。目前最新的版本为7.00,字符数量为28974个(包括符号、日文假名、希腊字母、俄语字母),另加“细明体_HKSCS”造字4886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