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铜盉鉴赏

 RK588 2014-10-11

2013年10月21日 作者:博物馆.看展览

青铜盉出现在商代早期,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从盘盉的组合来看,盉主要是盛水的,它与酒器组合,用水以调和酒。盉在各时代形制有所区别,商代盉多数是款足(空心足),周代盉就是款足折口,而多四足盉,春秋战国出现了圆腹,有提梁盉。商代盉的基本形制有顶流袋足式、顶流有颈袋足式、顶流袋足方体式、小口瓠形圆式、大口宽腹圆足式、提梁壶形三足式;西周时期承袭商代旧制,也有些变化,有大口短梨形三足式、大口长梨型三足式、长短圆腹三足式、高体多档式、低体为档式、长方体长流式、短颈鼓腹柱足式;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形制有低体敛口广肩短足式、扁圆体四足式;春秋晚期至战国大都是新形制,提梁形制盉增多,有小口广肩提梁盉、短颈广肩式、短颈宽肩式、提梁鸟头流三足式、方体圈足式、平口鬲式等。

 

戰國螭紋盉

盉,附鈕蓋、獸形提樑、短頸、斜肩、獸形流、圓腹、獸形足,蓋鈕以鍊和提樑相接,獸首提樑與流相連。腹部有兩道凸弦紋,並以鑲嵌飾夔龍紋。

高24.8公分

国立故宫博物院藏

 

龙首虺纹提梁铜盉

春秋

2002年湘乡征集

通高26厘米、足高9厘米、流口2.1*1.9厘米

酒器。器有盖,盖已不能揭开。小口,直领,圆肩;肩上有提梁,鼓腹,圜底,其下焊铸三蹄足。盖顶平,其中央有半圆钮,饰双兽首纹,钮外饰两周蟠虺纹间以一圈同心圆。提梁作双兽首半圆形,首有双角,凸目,张口。与盖相连的提链已缺失。梁身满饰绹索纹。腹部饰蟠虺纹带一周,上下边缘各饰一道凸棱纹。腹之前侧有一兽首管状流,流上满饰鱼鳞纹,以曲折纹相间隔。兽首昂起,曲颈,凸目,张口。后侧焊接一龙形扉棱,龙顾首,弓身,卷尾,作张口欲噬之态,三足上部饰浮雕兽面纹。

 

鸟盖人足盉

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

高34.6厘米,盉身径20.6~21.8厘米

1992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M31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盉是商周时期的盛酒器或盛水器。这件鸟盖人足盉,上为圆雕的振翅鸟形盖,以熊形链与器相连。器前有昂首曲颈的龙首形流,后为兽首形鋬。器足为两个半蹲的裸体人形,身前倾,背负器身,形象极其生动,非常逼真传神地表现出这两人负重时的姿态。盉身两侧饰三周圆形纹饰,中间是蜷曲的团龙纹,其次是一周鳞纹,外圈是斜角云纹。盉身上部饰体躯相交的龙纹,有细雷纹为地,两侧为鳞纹,这件盉造型别致,构思奇特。据考证,墓主当为晋献侯之夫人。

 

嵌金銀三角雲紋盉

盉,附鈕蓋,圓腹、三足,流與把皆做獸首形,蓋鈕與足為動物立雕。器蓋、肩、腹以錯金銀飾三角形雲雷紋,腹有圜絡紋。

高23.0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嵌金銀鳳首盉

帶蓋盉,直口、扁腹、鳥首形流、三人形足、人首上飾展翅鳥形、獸形提梁、蓋頂中央一環鈕。腹、蓋皆飾蟠虺紋,全器雲雷紋以金銀鑲嵌。

高23.3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兽面纹龙流盉

春秋晚期 

高30.1厘米,长39.2厘米,口径约14.8厘米,重3.65千克

敞口,口形略呈桃形,有一覆碗状盖,颈部较直且宽,腹部外鼓宽出,下有三足,盖与器之间应有短链相接,今已遗失。器物的盖顶饰有一条盘旋并探出龙头的长龙,流(青铜酒器倾倒液体的出水口。)是一条舒展飞出的长龙,龙头张开为流口,极富动感。由于以龙作为主要的装饰,特别是龙形长流非常有特点,加以盖面和三个袋足上极具地方特色的兽面纹,所以命名为兽面纹龙流盉。

这件器物被看成是中原地区的青铜器,随着近年来南方地区青铜器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件器物所具有的南方地区青铜器特点被不断认识。如盉的颈部所饰龙纹,具有吴越文化青铜器上常见的仿西周纹样的特点;盖面和腹上饰兽面纹,其细部纹饰多处突起,有浅浮雕的特征。是东周青铜器上特有的装饰手法,与中原地区的兽面纹大相径庭。此类器物,是越人仿照西周盉的式样所铸,和体现了南方地区的固有风格。

盉是古代盛酒器,是古人用以温酒或调和酒水浓淡的器具。多为圆口,腹部较大,三足或四足。从夏代晚期一直行用至战国。

欢迎下载看展览,请戳:www.kanzhanlan.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