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柠檬市场

 蒋建军书斋 2014-10-11

1 基本简介 编辑本段

“柠檬”在美国语中表示“次品”或“不中用的东西”。“柠檬”市场为次品市场的意思。当产品的卖方对产品质量比买方有更多信息时柠檬市场将会出现,并且低质量产品会不断驱逐高质量产品。

柠檬市场的存在是由于交易一方并不知道商品的真正价值,只能通过市场上的平均价格来判断平均质量,由于难以分清商品好坏,因此也只愿意付出平均价格。由于商品有好有坏,对于平均价格来说,提供好商品的自然就要吃亏,提供坏商品的便得益。于是好商品便会逐步退出市场。由于平均质量又因此下降,于是平均价格也会下降,真实价值处于平均价格以上的商品也逐渐退出市场,最后就只剩下坏商品。在这个情况下,消费者便会认为市场上的商品都是坏的,就算面对一件价格较高的好商品,都会持怀疑态度,为了避免被骗,最后还是选择坏商品。这就是柠檬市场的表现。

2 基本定义 编辑本段

柠檬在美国俚语中是“残次品”或“不中用的东西”。参见阿克洛夫1970年发表的论文《“柠檬市场:质量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柠檬市场是在分析信息不对称时提到的,旨在说明逆向选择导致了市场的低效率,市场失灵。

柠檬市场是次品市场。以劳动力市场为例。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雇主只愿意付最低的工资,因此也就只有那些劳动效率比较低的工人愿意工作了。这实际上是一种没有效率的平衡。如果信息对称的话,雇主知道每个人的工作能力,来提供相应的工资,那每个人都愿意工作,这样生产力才能达到最大化。

大家所说的二手市场,只是柠檬市场的一个特例。因为比如说新的产品你可以认牌子,厂商可以提供品质保证,减少了信息的不对称。而在二手市场里,都是旧货,光看品牌是不能保证你买到的就一定是质量好的的。在二手市场里信息十分不对称,所以买东西的人只愿意出最低的价格。而价格低的话也就只有那些质量比较差的东西会有人愿意卖了。

著名经济学家乔治·阿克尔罗夫以一篇关于“柠檬市场”的论文摘取了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与其他两位经济学家一起奠定了“非对称信息学”的基础。国内汽车柠檬市场

柠檬市场柠檬市场柠檬市场也称次品市场,是指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即在市场中,产品的卖方对产品的质量拥有比买方更多的信息。在极端情况下,市场会止步萎缩和不存在,这就是信息经济学中的逆向选择。阿克罗夫在其1970年发表的《柠檬市场:产品质量的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中举了一个二手车市场的案例。买者惟一的办法就是压低价格以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损失。

3 开创之人 编辑本段

乔治·阿克尔罗夫

柠檬市场柠檬市场1970年,31岁的著名经济学家乔治·阿克尔罗夫发表了《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和市场机制》的论文,开乔治·阿克尔罗夫创了逆向选择理论的先河。他凭着该论文,摘取了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与其他两位经济学家一起奠定了“非对称信息学”的基础,该论文曾经因为被认为“肤浅”,先后遭到三家权威的经济学刊物拒绝。几经周折,该论文才得以在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季刊》上发表,结果立刻引起巨大反响。

4 相关案例 编辑本段

4.1 起因

柠檬市场柠檬市场乔治·阿克尔罗夫在其发表的《柠檬市场:产品质量的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的论文中举了一柠檬个二手车市场的案例。指出在二手车市场,显然卖家比买家拥有更多的信息,两者之间的信息是非对称的。买者肯定不会相信卖者的话,即使卖家说的天花乱坠。买者唯一的办法就是压低价格以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损失。买者过低的价格也使得卖者不愿意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从而低质品充斥市场,高质品被逐出市场,最后导致二手车市场萎缩。

4.2 过程

为了清楚的说明这个现象,我们假设市场中好车与坏车并存,每100辆二手车中有50辆质量较好的、50辆质量较差,质量较好的车在市场中的价值是30万元,质量较差的价值10万元(尽管经过维修,换新后)。二手车市场的特性是卖方(经销商或原车主)知道自己的车是好车或坏车,但买方在买卖交易时无法分辨。在买方无法确知车子的好坏时,聪明的卖方知道,无论自己手中的车是好车还是坏车,宣称自己的车是为“好车”一定是最好的策略(反正买方无法分辨)。尽管市场中有一半好车、一半坏车。但如果你去问车况,卖方必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我们的车是好车。但消费者真的会以好车的价格向卖方买车吗?不会!买方知道,他买的车有一半几率是好车、有一半几率是坏车,因此最高只愿出价20万元(20=10x1/2+30x1/2)买车。

4.3 导致结果

此时不幸的事情陆续发生,市场拥有的好车的原车主开始惜售,一台30万元的好车却只能卖到20万元,有一些车主宁愿留下自用,亦不愿忍痛割爱,因此好车逐渐退出市场。当部分好车退出市场时,情况变得更糟。举例而言,当市场中的好、坏车比例由1:1降到1:3时,消费者此时只愿花15万元(10x3/4+30x1/4)买车,车市中成交价降低(由20万降至15万)迫使更多的好车车主退出买卖,到最后,车市中只剩下坏车在交易,买卖双方有一方信息不完全,因而形成了一种市场的无效率性(好车全部退出市场)。

5 经典案例 编辑本段

5.1 劣币驱逐良币

柠檬市场柠檬市场“劣币驱逐良币”是柠檬市场的一个重要应用,也是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定律。该定律是这样一种历史现象的归纳:在铸币时代,当那些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劣币”进入这样构成柠檬市场流通领域之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货币——“良币”收藏起来。最后,良币将被驱逐,市场上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币了。当事人的信息不对称是“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存在的基础。因为如果交易双方对货币的成色或者真伪都十分了解,劣币持有者就很难将手中的劣币用出去,或者,即使能够用出去也只能按照劣币的“实际”而非“法定”价值与对方进行交易。 简单说来,货币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当货币的接受方对货币的成色或真伪缺乏信息的时候,就会想办法提供价值更低的交易物,而交易物的需求方(也就是支付货币的一方)相应地也会想办法用更不足值的货币来进行支付,最终导致整个市场充斥劣币。

5.2 就业歧视问题

柠檬市场效应同样可以对就业歧视问题进行解释。有些雇主拒绝在一些重要岗位上雇佣有色人种或少数民族。这并非因为他非理性,或者存在偏见,而恰恰是其遵循了“利润最大化”原则的后果。因为在缺乏充足、可信的信息的情况下,在这些雇主看来,一个人的种族、肤色便成为其社会背景和素质能力的一个信号。当然,对一个人的素质、能力,教育体系可以给出一个更好的衡量指标。它可以通过诸如授予学位等方法给出更好的信号。正如舒尔茨1964年写到的,“教育开发一个人的潜能,启迪人的智慧,也只有通过接受教育,一个人的能力才可被发现和挖掘,才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可。”当然,一个没有接受到任何训练的工人他完全可能有很好的潜质,但在一个公司接纳其以前,这种才能一定要经过教育体系的“鉴证”。这个“鉴证”的体系一定要有权威,具有可信度。

而我们知道,由于在美国,有色人种或少数民族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很少,大多是在贫民窟学校完成学业。来自贫民窟学校的鉴证的可信度比起一些正规的名牌学校来说,要低得多。这使有色人种或少数民族的就业处于一个不利的地位。因为在雇主不信任一些学校的“鉴证”时,对他而言,在重要的岗位上雇用有色人种或少数民族,这类似于购车者花费较多的金钱在信息不完全的“二手车”市场上买车。正如购车者会去买一辆新车一样,雇主会在那些他认为“可能能力较高者较多”的市场中挑选人才。也正是如此,加强对落后地区的教育投资显得尤为必要,因为它可以提高一个群体的素质,提高其“鉴证”的可信性,最终改善一个群体中成员的就业机会和生存状况。

5.3 股票市场问题

柠檬市场这个概念对股票市场也是受用的。在我国股市中,从“郑百文”、“ST猴王”,到“银广夏”无一不是踩着信息不对称的钢丝在跳舞,一旦不知情的股民最终发现了那枚光闪闪的硬币的另一面时,市场开始逆向选择,钢丝断裂,股价大跌,股民丧失信心。所以证监会才会加大监管力度,要求充分披露信息,清除股市中的“柠檬”,重塑股民信心。

总之,在许多的市场领域,柠檬市场的理论是十分受用的,只要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就会形成次品市场,从而使得次品驱逐优品,达到次品充斥整个市场。

6 削减信息 编辑本段

要削减信息不对称,沟通是唯一的手段。在信息社会中,诚实也是一种工具。因为信息不完整和信息不对称,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对话,以取得信息。而且,因为不知道别人提供的信息是真是假,只好借着“对方是否诚实”来间接地解读对方所提供的信息。因此,“诚实”这种人性中的德性,成为了人际交往中的一种“工具”。所以,充分有效的沟通是削减信息不对称的最重要方式。一些机构甚至因沟通的需要而产生,如大众传播、公关中介公司等“信息经济产业”,都是在减轻信息不完整所造成的问题。

7 品牌战略 编辑本段

据不同的经营理念,至少可以将企业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趁混水摸鱼,过把瘾就死”的企业,另一类是想长期持续成长,做大做强,成就百年老店的企业,这类企业常常就是晋级行业领导者的“种子选手”。

对于前者,柠檬市场则是他们的乐土,对于后者,柠檬市场则是品牌杀手。

在“柠檬市场”中,品牌商是最大的受害者,要摆脱柠檬市场之困,有两种方法:一是跳出柠檬市场;二是打破柠檬市场。

跳出柠檬市场,这是直觉的做法,但未必是一种长效做法。一般而言,通过差异化可以跳出“柠檬市场”,也可因差异化而取得丰厚的超额利润,但同时也会吸引其它的品牌跟入,结果还是可能等于从一个柠檬市场进入另一个柠檬市场。

因此,对于品牌商而言,打破柠檬市场,成了他们的“华山一条路”。

从柠檬市场的市场机制特点来看,要打破“柠檬市场”,建立长青品牌,有三点很关键:

其一: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一个不能或不敢让顾客明明白白消费的企业,一定不是一个好企业。对于一个想做成百年老店的企业,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以一个领导者的身份,以提升消费者消费学习能力为首任,努力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明明白白消费;二是企业的确能够向客户提供真正有独特价值或超值的产品或服务。可以想象,惟有真正的行业领导者、或者具有行业领导者潜质的企业,才能同时做到这两点,当然,也只有同时做到了这两点,才有战略意义。

某家电品牌的售后服务曾做过调研,当问到“售货员的产品介绍是否专业、是否全面”问题的时候,顾客的反应常常不太满意,论专业,应该是比较专业的,但是论全面,则不敢恭维,因为无论问到什么档次的产品,以及无论问到什么产品属性,则一定是王婆卖瓜,统统是最好的,而且会屏蔽有关产品的一些负面信息,这种介绍方法等于自夸,而非介绍。便宜的,不知道便宜在哪里?贵的,也不知道贵在哪里?当弄不清楚品牌间的究竟区别时,大多顾客的消费决策模式是:同等功能的产品,选择价格偏低的品牌,或者选择大品牌同系列产品中的低端定位产品。这样才能保证不上当,或者少上当。

而这种基于“心理价位”的消费决策模式,恰恰就是柠檬市场中的消费法则,它让一些真正有价值的品牌产品失去了很多销售机会。以前,国产货质量普遍堪忧的时候,只要经济条件可能,大家都会倾向洋品牌;而眼下,中国制造的地位上升了,于是“心理价位”则适当向下飘移,同样的产品,则可是倾向国产大品牌;依此规律,可预见,随着中国制造的地位进一步上升,大品牌与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将会推动“心理价位”继续降到二三线品牌,这就意味着忠诚顾客会莫名地转移。麦肯锡最近的调查显示,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新品牌的不断涌现,中国消费者购物范围在扩大,而对品牌的忠诚度正在下降,这也印证了上述推断。

再来回顾一般的广告行为,广告主总是倾向于尽全力而为一个概念呐喊,尽管可以让消费者快速记住品牌的名字,但是对于说明这个卖点如何有价值,如何判断的确有这个价值,以及从降低品牌与顾客信息不对称程度的角度来看,过短的广告词是无能为力的。而且,面对消费者越来越理性消费的事实,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消费信息和消费学习的机会,应该是本土企业、本土市场未来营销方式变革的主要方向。

其二:给市场挤“水份”

“水至清则无鱼”,自然就没有那些趁混水摸鱼者的可乘之机。

那什么是市场中的水份呢?这种水份就是一些低劣产品的不正当市场利益,而这种利益是消费者信息不对称而牟取的。给市场“挤水份”比较经典的案例,奥克斯的《空调白皮书》当属其一,从消费学习的角度来看,《白皮书》无疑有效提升了消费者的学习判断能力,使得那些不法商家无以遁形;事实证明,《白皮书》对于企业的成功经营,功绩显著;同时对于推动行业洗牌、淘汰浑水摸鱼者、以及驱使行业的产品价格回归产品价值等方面,也功不可没。

同时,给市场挤水份,更要企业以身作则,“商道即人道”,在理念层面,不少企业将其奉为圭臬,但达到知行合一的并不多,一遇到利益诱惑,就利令智昏,在三聚氰胺事件期间,一时因为奶粉供应不足,于是一些品牌,尤其是洋品牌就按照经济学的规律办事,趁机涨价、甚至待价而沽。这样做显然是趁人之危,有点背信弃义了,有些消费者就暗下“毒誓”,再也不买这些品牌了。这样做,不仅伤害自己的品牌,而且扰乱市场秩序,其实就是给混水摸鱼者以机会。

其三:勇于承担消费风险

一个真正的品牌,在努力让消费者多一分自信的时候,更要给自己一分自信。

几年前,当格力提出空调产品六年质量保证时,业界和一些媒体一片哗然,有人认为:尽管短期内可以吸引消费者眼球,但是长期来看,会大幅增加格力的成本压力,以致削弱格力空调的市场竞争力。而格力的回应是,“作为一个合格的空调产品,六年以上无质量事故是产品生产的基本要求,六年质量保证不会增加太多成本压力”。

再以三聚氰胺事件中的一个小插曲为例,当国家有关当局公布各奶粉企业检验结果后,各问题企业在第一时间召回问题奶粉,并在第一时间通过媒体承诺承担事故责任,媒体也跟踪报道其事,有一媒体同时报道两家知名企业的承诺,一家称将按国家要求的赔偿标准赔偿,而另一家将按国家要求的赔偿标准双倍赔偿,相形之下,让很多人为“承诺双倍赔偿”的企业啧啧称赞,表示欣赏。

还有诸如,家装市场中的“无理由退货”,樱花抽油烟机的“终生免费服务”等营销方式,都是快速提升消费者自主判断自信的有效方式。

给自己一分自信,其实也是给消费者一分自信。

在柠檬市场中,承担消费风险,无疑是为顾客建立信任关系的捷径,也是打破柠檬市场的有效手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