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留发不留头

 tjhx0526 2014-10-11
留发不留头
  “提起刀人人没法,拉下水个个低头”。
  
  这是旧时理发店的一幅对联,上联在“法”字上大做文章,粗读“没法”,即没有办法,“法”谐音,由可知没有头发的意思。下联中则说洗头时,无论地位高低贵贱,你都得听理发师的。
  但是,中国古代没有理发匠。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曹操在攻打张绣时,率领十万大军出发。此时正是麦熟季节,行军途中,见一路上麦子已熟,老百姓因为有大兵过来,都逃避在外,不敢收割麦子。曹操让人远近遍谕村人父老,及各处守境官吏:“吾奉天子明诏,出兵讨逆,与民除害。方今麦熟之时,不得已而起兵,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军法甚严,尔民勿得惊疑。”老百姓听了,无不欢喜称颂,望尘遮道而拜。大军经过麦田时,都要下马以手扶麦,递相传送而过,并不敢践踏麦子地。事有凑巧,曹操乘马正行走时,忽然麦田中惊起一只大鸟。那马眼生,窜入麦中,践坏了一大块麦田。曹操立即叫来行军主簿,拟议自己践麦之罪。主簿曰:“丞相岂可议罪?”曹操道:“我自已制定的法规,如果我自已去触犯,何以服众?”随即拔出自己所佩之剑欲自刎。众急救住。谋士郭嘉引经据典地说:“古者《春秋》之义:法不加于尊。丞相总统大军,岂可自戕?”曹操沉思了好一会儿,于是说:“既《春秋》有法不加于尊之义,暂时免我一死。”取出宝剑割断自己的头发,扔在地上说:“割下头发就当是我的脑袋。”命令手下,以头发传示三军:“丞相践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于是三军悚然,无不懔遵军令。后人有诗论之曰:“十万貔貅十万心,一人号令众难禁。拔刀割发权为首,方见曹瞒诈术深。” 正如最后的评点诗所言,一人号令众难禁,有麦田割发在前,连主帅都要割发代头,其他人有几个脑袋敢以身试法?
  
  
  古代中国,占人口大多数的汉族人信奉儒家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损伤”的训诫,秦的刑法是极为残醋的。仅刑法的名称就有赀、笞、迁(流放)、耐(剃去须鬓)、黥(在面上刺字)、劓(割鼻子)、鋈(断足)、斩左趾(砍左脚)、宫或腐(男子阉割,女子幽闭)、戮、磔(分裂肢体)、其中“髡”是指剃去头发。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孝经》开篇里就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把头发和忠孝节义联系起来是中国独有的现象,清朝刚进中原的时候,满洲贵族正是从这点上把汉人从心理上彻底征服,你都胡服胡发了,还谈什么前明忠民?后来这条军令被简化为十个字: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扬州十日,瘦西湖畔,遍地青丝,外加一堆留着前明发式的脑袋,血流横漂。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多尔衮

  清顺治二年六月丙辰(公历1645年6月28日),入关一年的清政权在摄政王多尔衮主持下谕令江南官民剃发,违者斩。明朝的遗民们能够顺理成章地接受满人取代明朝政权,但在他们眼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妄动。所以剃发一事,挑战了人们的心理底线,也引起了反抗和流血。
  
  
  然而不以剃发为忤者仍是大有人在。譬如钱牧斋,学问一流,与名妓柳如是大谈恋爱。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明末名妓柳如是
  
  柳如是很爱大明,就劝钱牧斋:咱们都是精英知识分子,覆巢之下不能为完卵,不如咱们自己了断算了。
  
  
  
  两个人坐船在秦淮河上漂了很久,挑了一片水面。钱牧斋的本来面目暴露出来了,他伸手一试,说:这水太冷,还是回家想想别的招儿吧。柳如是不管他,自己跳进去了。可惜她的头发太长,被钱牧斋抓着头发救起来。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民国年间自号的“名妓柳如是”
  
  江南名士谁都不肯先剃头,以免给后人留下笑柄,钱牧斋说,我头皮痒得很,就先剃了。钱柳新婚之时,钱牧斋已显老态,柳如是对他说:妾之肤如君之发,君之肤如妾之发。对着半边秃头半边辫子说这话,未免也太煞风景。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女真民族很奇怪,对发型极其地执着。早在金入据中原之时,就颁布剃发令,强迫所有百姓一律剃头,留一小撮儿头发,梳成小辫儿。区别是金国时期一般梳俩小辫儿,而清朝则梳一根小辫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女真人留的辫子,和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的大辫子不同。电视剧里基本上反映的是清朝后期的发型,剃掉了前半部的头发,留下后面的梳一条大辫子,俗称“半拉儿瓢”。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从金国到清朝中期,都是剃掉几乎所有头发,只留一点儿,俗称“金钱鼠尾”。清军入关后检查剃发令的效果时,曾用“顺治通宝”铜钱做测量仪器,辫子能穿过铜钱方口的,才算合格,可见辫子之细。
  
  
  后来由于汉族文化的逐渐影响,辫子才越来越粗。
  
  
  掉了上百万颗头颅,这发型才改过来,可以算得上是世界上代价最大,最“壮丽”的时尚革命了。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民国年间的剃头匠。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西南少数民族的剃头遗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