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春试钓黄鳝沟(下)

 渔人2123026 2014-10-12
 

初春试钓黄鳝沟(下)

重庆钓友联谊会

    “照相!照相!”我这时接过湫妹妹递来的相机,神农和蔡总摆着各式各样的“POSE(泡司)”,那得意的神气劲儿,不知道又要忽悠晕多少钓友。

    有了大鲤鱼入沪垫底,神农一脸的兴奋:“这里快半个小时没有动静了,我本想换换地方,后来一想您说过没口20秒就提竿换饵,坚持做窝,我就没走,没想到就来了个大的。”

    “突然停口就可能是大鱼进窝,这种事情在野钓中太多了,今天你就碰到了,”我赞许道。心想神农以后会出成绩的,至少他会在没明白道理的时候按照正确的思路坚持去做,而没一味的跟风。

这时我的手机响了,一接是zw的声音:“耕夫!整到啥子了?”

原来神农的吼叫惊动了100米以外的其他钓友,我如实通报“一条鲤鱼,3斤左右!你们那边如何?”

    “不行!少的可怜!”zw发出郁闷的声音。

    “?”我感到有些诧异,起身望去,在100米左右的湖对岸,zw等人逆光静坐在高高的堡坎上,看地势水不会很浅。原来他们选的是阴面,而且还是深水,加上今天是大晴天,向阳的水域升温很快,鱼儿都离开冰冷的深水游到温暖浅滩来了。

问题找到了,我就直接告诉他“你们的位置选错了,那边是阴面,过不过这边来?”因为刚才我观察了附近水域,神农的对面,有几个不错的向阳钓位,顺着地势看也不会太深。

   “算了,还要搬家,又没有船。”zw回答,“你们钓好,我们就在这里晒太阳了”。昨晚我就知道,zw这次把他的领导带来了,而且是一家子,说是来钓鱼,其实是来春游的。zw再想钓鱼也不能把老总一家子搬来搬去的呀,从这一点来看zw倒是很像我。

    时间过得很快,第一次开的饵料终于用完了。

我又拿了包“野战918二代”,一种可搓可拉的广谱型大众商品饵,按照今天的鱼情开成拉饵状态,想试一下拉浮的钓法。

三分钟后,饵开好了,我试拉了一下拉饵状态,不错!两颗饵一拉就得,大小均等,抛杆入水两次就有了接口,可惜没钓到。

我调整了一下浮漂,打算试试离底30公分处,结果下去就是双尾,一条是鲫鱼,另一条是大白鲹。

    新开的918味道芳香,很快就聚来了不少的鱼。鲫鱼、白鲹交替的飞了上来,数量之多速度之快就像是在养殖塘里钓斤斤鱼,可惜没一条超过2两的。

  “啷个回事耶?我这里断口了”,身边的老刘发出了疑问:“是不是又来螃蟹了呦?如果是螃蟹捣乱我只好换窝子了。”

这就是野钓的麻烦,如果碰见螃蟹捣乱就只好换地方。老刘起身,拎着酒米瓶子去寻找新的钓位。

    我这里鱼儿上浮的很快,已经钓到了半水,玩了一阵发现小的不少,大的不多,可能是918的原因,太香了点。

    湫妹妹这时走了过来,拿了一块“918”,也想去享受一下拉浮的乐趣。

    我又在琢磨了,这样不行,咱还得弄几条大鲫鱼呀。想干啥就干啥吧,我把鱼竿一放,开始了新的配餐:在第一次配方的基础上我加了滴深海鱼油,据网上介绍效果非凡。

    活好饵,我将其分成三块,自己用一块,其它的给神农他们留着。

我将漂拉到水深2.7米的位置,重新钓本来4.5的窝子,结果只有漂像没有了鱼。

难道鱼乱了层?有可能!我这样一会儿深、一会儿浅、一会儿底、一会儿浮的钓法鱼不乱层才怪。

    我只好站起身,溜达溜达。因为如果还在这个位置钓鱼的话,唯一的办法就是凉凉窝子,让小鱼们散去。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奋战,一停下来就感到饿。早上心急,胡乱吃了点,现在顶不住了。翻翻钓箱,湫妹妹就从家里搜了一个苹果、一个广柑,这咋吃?没办法分哪!我抬头看看,大家都在飞鱼,没人注意我。

    不管了,自己吃了再说。我首先拿起苹果带着皮就啃开了,一边吃还一边看,看看别人有没有反应,弄得像偷吃别人的水果一样,一分钟后我接着又吃了广柑。

补充了营养人又精神了,拎着竿东试试、西钓钓,结果选中了湫妹妹左边,水深1.5米,完全向阳的钓位。

    钓位选好了不见得钓的好。水下有鱼,也肯吃食,就是很难钓上来。说起来原因很简单,搬家前就没注意到的一个小细节。

    原来这个钓位完全迎着太阳,而且不是一个,天上一个,水中一个。加起来是两个!我就是打上太阳伞,也只能遮住一个!水中的那个太阳正好在鱼漂旁边,不仅看不清楚漂像,刺眼的光线让我躲都躲不开。

    就在我与两个太阳做斗争的时候,老刘终于又叫了起来:“果然是螃蟹”,我回头看去,一只螃蟹随着老刘的钓竿腾空而起。

   “我要!我要!”湫妹妹毕竟是个孩子,扔下鱼竿就跑了过去,说“拿回去给琦琦耍” (我家的宠物狗哈斯奇的名字)。

    哈哈,不错!湫妹妹的钓位腾出来了,她的钓位只比我的偏西30度,观漂清晰。而且还不刺眼。加上我了解这孩子,她最多坚持2个小时,现在肯定想玩点其它的了。我马上征求了湫妹妹的意见,得到同意后就做在她的钓箱上开钓了。

    这回该老刘沮丧了,他提起鱼竿去了50米开外先前打了窝子的另一个钓位。结果和我一样,钓了一小会儿就被两个太阳给晒回来了。

    看见老刘那无奈的样子,湫妹妹建议他去我早上那个窝子,估计上浮的小鱼群已经散了,底部还没有螃蟹。老刘看看手机,时间已经中午时分了,不妨就在我的窝子里试试吧。

    结果不错!下去就上鱼了,一条接着一条——清一色的翘壳,都是半斤左右。

中午的晚些时候,送午饭的来了。可能用了太多的腊肉,虽然是三菜一汤,但吃惯了北方清淡食品的蔡总在实在没有胃口,只是吃了些煮红薯。我们几个南方人管不了那么多,从早上5点到现在已经8个多小时了,三下五除二就把所有的容器吃了个底朝天。

    看着蔡总没吃饭,送饭的农民过意不去了,就对蔡总说:“如果你喜欢吃红苕(红薯)我送你一袋子”。

   “是吗?”蔡总怀疑的应和着,可那个送饭的农民的认真地说:“你车子在哪里?走的时候我送给你!”听着无意,说者用心。我相信这里的农民,朴实热情,说到做到。不信你就等着瞧!

    下午四点,神农又过来找我:“不行了,我这次可坚持不住了,都一个多小时没口了”,我站起身,看看天,哦,可能是因为太阳有点落山了,鱼又游回深水去了。

   “用这个试试吧”,这回我递出的是我用了一天的十五尺景仙鲤,然后又给了神农一砣开好了的饵料。接着起身,甩了甩累了8个多小时的膀子,接过了十二尺竹王——3米6,可能是因为我这里水下是个浅摊,水下温度较高鱼儿可能还没游走,就挥舞着我的3米6,小鲫鱼和半斤左右的翘壳又飞上了岸。

    神农回到了自己的到位,结果是被我说中了。鱼儿一条条的又被钓了上来,看来神农今天收获也不错!

  “就这样吧!”在蔡总的提醒下,我摸出手机看看时间,已经5点半了。我不情愿的犯了第5个毛病:“每个人再钓一条收竿鱼再走”,就像一个贪玩的孩子一样,给自己一个贪玩的理由。

    结果身旁的湫妹妹率先上鱼,开始收杆。

    老刘步后上了双尾。

    我也完成了任务——一条翘壳也飞上了岸。

    就在我放翘壳入户的时候,湫妹妹团起我剩余的钓饵扔了出去——这叫断后!因为她知道如果我还有饵料,肯定还会想出其他的理由再钓“最最后一条!”

我不情愿的起身收摊(其实湫妹妹已经基本收完了),回头一看大家都在收拾渔具,只有神农还在那里垂钓,就走了过去:“收竿鱼上了吗?”

   “上了”,神农没有就此收竿,而是又犯钓鱼人的第6种病——说话不算话:“我再钓一条”话音未落,神农扬臂提竿,一条鲫鱼飞出水面。

    “行了!收吧?”我督促到。

    “就这两颗饵料了,我再钓最最后一条!”神农说出了最后的一个理由,我瞅了一眼,饵料盘上的确只有两颗饵料了,默许!让他犯了第7种病——说话黑不算话!

    结果非常圆满——两条小鲫鱼一起飞了上来。

  “哈哈!”神农高兴的大笑着说道:“苍天哪,大地呀,这哪是人过得日子啊~(完全是神仙过的日子。)”

   看着这个高兴的像个孩子似的神农,大家都开心地大笑了起来。

   我腾出钓箱,和蔡总一起把我和湫妹妹鱼护中的战利品倒入,结果爆箱。

   老刘也在装鱼,干干的一桶。

    神农的成绩也非常好,除了十来斤翘壳和鲫鱼外,那条鲤鱼十分抢眼。

这时远处传来了“走了~~”的呼唤,我们应合着,身披着晚霞,背起沉甸甸的钓箱,走向300米外停车场。

结束语

1 我们钓获远远超过小坏他们;

2 那个送饭的农民没有食言,送来了10多斤红薯;

3 我也终于弄清楚了神农在铁山坪调好了的线组为什么变了:铁山坪的水质是泉水,密度大,而黄鳝沟的水密度小,所以就出现了变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