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蒸汽机车"上游1699"晚景凄凉

 勒杜马 2014-10-12
  

    露天搁置多年,车体锈迹斑斑;系见证阳钢兴衰的大型实物,极具文物价值

    5月8日上午10时,阳泉开发区东侧一处商砼混凝土场地上,一台编号为"上游1699"的蒸汽机车静静卧在一角。

    拍打着被风雨侵蚀的锈迹斑斑的车体,阳泉市文化局副局长、保晋公司纪念馆负责人李保明非常感慨,"这台蒸汽机车是阳泉钢铁公司(以下简称阳钢)使用过的珍贵大型实物,不仅见证了阳钢的盛衰,更见证了阳泉工业的发展,极具文物价值。"

    见证阳泉工业的现代文物

    电影电视中常见的蒸汽机车,如今早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功率更大、更环保节能的电力机车和动车组。"上游1699"与记者儿时看到的冒着蒸汽、发出"呼哧呼哧"声响的蒸汽机车完全一样。车体两侧喷有"上游1699"的字样清晰可见,车体上还有一块写着"总风缸"的绿色标牌。黑色的车体,红色的车轮,粗壮的轴承,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不同的是如今它静静卧在那里,显得分外凄凉。

    由于多年露天搁置,长期的风吹日晒已使车体锈迹斑斑,有些地方的细小金属零部件已被人拆走。木质驾驶室已被挤压得严重变形,里面的设施所剩无几。"上游1699"一旁放置着一节煤箱,载重量达11.5吨,容量是25千升。"与车头连接后,可方便司炉往车头的锅炉内添煤。"李保明介绍说。

    李保明告诉记者:"作为阳泉钢铁公司由兴到衰的亲历者,'上游1699'是见证阳泉工业历史的现代文物。"创办于上世纪初的阳钢,曾在山西近代工业史上写下辉煌一页,于2004年1月2日宣告破产。

    "上游1699"生于唐山

    原《阳钢报》副总编黄顺荣告诉记者,1960年12月,阳钢成立铁路段,铺设762窄轨铁路专用线2747米,购置762窄轨机车,开始用小火车担负高炉出铁、排渣、原燃料输入及成品输出的拉运任务。1979年10月26日,762窄轨铁路全部拆除,762机车退役,改为国家准轨(1435米),使用蒸汽机车作业,有铁路线7.1公里,和5台上游蒸汽机车。"上游1699"于1990年12月产自铁道部唐山机车车辆厂,长约24米,高约4米。

    阳钢法定破产后,曾有不少百姓提出保留高炉、蒸汽机车作为阳泉能源重工业城市的见证,然而随着破产改造和城市建设,阳钢遗留下的实物越来越少。其中4台蒸汽机车由于多种原因陆续消失,只剩下"上游1699",曾被搁置在位于滨河东路的意大利花园背后,之后也不见了踪影。

    今年年初,有人告诉李保明"上游1699"的下落。李保明赶到现场后,看着"上游1699"重现眼前非常兴奋:"蒸汽机车作为见证阳泉工业历史的现代文物再现,是一件幸事。因此如何更好地保护、利用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建议实施抢救性保护

    "由于国内外多数已淘汰的蒸汽机车已被拆毁,剩下完整的机车为数很少,阳泉还能保留下蒸汽机车实物确属不易,应更加珍惜,并迅速采取措施加以抢救性保护。"李保明说,"让人欣慰的是,'上游1699'的主体结构比较完整,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我们已着手对它进行修复。"

    一位旅游业界人士说,随着蒸汽机车退出历史舞台,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它作为历史遗产的经济和旅游价值,以火车头为主题的各类博物馆和旅游活动深受欢迎,各地还开通了蒸汽机车旅馆、观光、自驾及蒸汽机车表演等。如果能把蒸汽机车妥善保管,并加以科学利用,不仅能丰富阳泉工业旅游的内容,还能传播阳泉工业发展的历史。

    问起是否有意将"上游1699"送至本报以前曾报道过的大同蒸汽机车陈列馆"安家",李保明说,他们还是希望其能留在阳泉,作为阳泉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和历史见证,"将蒸汽机车移至保晋文化园,是'上游1699'最好的归宿,不仅使该园增添了一大亮点,供参观者观览、合影、留念;而且通过增加这一工业遗存,提高了该园的文化品位,对子孙后代有很重大的教育意义。"(本报记者 霍雪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