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故事学中药--解表药之清热泻火药2

 学中医书馆 2014-10-12
一、石膏的传说 1

看故事学中药--解表药之清热泻火药2 - xinglinzhige - xinglinzhige的博客

 传说很早以前,神州华夏之中南有座天灵山,浓荫覆盖,云雾缭绕。天灵山下住着一个贫穷的砍柴娃,他手脚勤快,心地善良,对父母很有孝心。砍柴娃的爹娘在世时,他忍饥挨饿,把卖柴的钱买来一点食物都供奉给父母。爹娘死后,无钱安葬,就把父母合葬在天灵洞里,自己在洞里守孝三年。

有一天砍柴娃砍柴回来,发现山洞里有白晃晃的光,进洞一看,从洞穴里长出一条洁白的长块块,像馒头一样,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砍柴娃壮着胆子,用舌头舔了一下那东西,觉得又香又软,味道可口,心中大喜,就一节一节地截取,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说也奇怪,不管他怎么吃,那东西老是那么长,一直到他吃饱了,才一下子不见了。第二天,砍柴娃回来,那个东西又出现了。从此,砍柴娃白天上山砍柴,晚上回来再也不用为膳食发愁了。

时间一长,这件事传到了山下,被贪婪的财主晓得了,财主认为这是天灵山的“宝”,马上带领一批家丁上山夺宝。他们连逼带打,要砍柴娃讲出宝物所在。可怜的砍柴娃,怎么打他也不作声。财主恼羞成怒,叫家丁在天灵洞附近掘地三尺。眼看要挖到砍柴娃爹娘的坟墓时,突然天灵山上旋风四起,电闪雷鸣,“哗啦”一个炸雷,洞里出现了一条雪白的长块块来,眨眼工夫就不见了。财主觉得有了线索,增加了雇工,使劲往出现雪白长块的地方继续挖。谁知挖一寸土反而长两寸,挖一尺长二尺,挖呀挖,风风雨雨,寒来暑往,挖了三年零六个月,累死了三千六百人,土越挖越厚,终究没有挖出这件宝来。

传说这洁白长块就是石糕。这石糕是砍柴娃的爹娘怜悯儿子变化出来的。它的味道甜美,是因为里面渗进了母亲的乳汁。后来,玉皇见狠心的财主太贪心,欺负穷苦人太残忍,令守山之神用厚土将这块白色的宝物盖了起来。从此,石糕就离地面几十丈深了,而且慢慢地变硬,成为今天的石膏。

石膏又名软石膏,是一种含水硫酸钙的矿石。

    石膏性味辛、甘、大寒,归肺、胃经。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越婢汤”的历史传说 2

越婢汤由麻黄、石膏、生姜、甘草、大枣这五味药组成。该方具发汗利水之功,主治风水恶风、全身浮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但是话说回来,“越婢汤”它 还有着一段奇特的来历呢。

春秋末年的一日清晨,越王勾践突然头昏目眩,浑身无力,全身浮肿,下腹胀满,小便不利。众太医会诊,切脉服药,但一连十几天,病情非但没有减轻,反有加重之势,太医束手无策。越王大怒,斥责太医无能,下旨要斩。

这时,侍候越王的一个婢女自告奋勇,愿治越王一试,并说如果治好了越王的病,不求奖赏,只要越王赦免众太医就行。越王被疾病折磨得甚苦,也只好抱着一线希望,勉强同意婢女下药。说来也奇怪,越王服下婢女的一碗汤药之后,不多时全身轻快,浮肿渐退,病已去了一大半,3剂后病竟痊愈了。

越王大喜,对这个婢女大加赞赏,并封为妃子。被赦免的太医们个个满腹狐疑:“一个婢女哪来这等高超医术?”于是结伴向她讨教到底用了什么灵丹妙药。婢女听后,微笑谦恭道:“我哪有什么高超医术、灵丹妙药,我经常熬药服侍王宫上下,久而久之,我熟悉了什么药治什么病。这次大王患病,你们畏惧大王,认为大王是龙身玉体,不敢用这些峻猛廉价的药物,自然处方不验。”一席话让太医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事后,太医们将婢女所用之方剂,取名为“越婢汤”,并载人医书。

关于它的药效,历代医书有相关记载。《医方集解》言其“此足太阳药也,风水在肌肤之间,用麻黄之辛热以泻肺;石膏之甘寒以清胃;甘草佐之,使风水从毛孔中出;又以姜枣为使,调和营卫,不使其太发散耗津液也。”

现代研究发现,本方具有利尿、解热、降温、抗菌、抗炎、抗过敏等作用,可用于治疗急性肾炎、流行性出血热(发作期)、肾孟肾炎初期、慢性肾炎急性发作、不明原因之水肿、过敏性皮肤病等属上述症疾者。

二、淡竹叶的民间传说

看故事学中药--解表药之清热泻火药2 - xinglinzhige - xinglinzhige的博客看故事学中药--解表药之清热泻火药2 - xinglinzhige - xinglinzhige的博客

  相传,建安十九年,曹操独揽大权,在朝中威势日甚,此时刘备已取得了汉中,羽毛渐丰,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发兵声讨曹操。先锋即是张飞与马超。兵分二路,张飞一路兵马到巴西城后,即与曹操派来的大将张郃相遇。张郃智勇双全,筑寨拒敌。猛张飞急攻不下后,便指使军士在阵前骂阵。张郃不理,在山寨上多置擂木炮石,坚守不战,并大吹大擂饮酒,直气得张飞七窍生烟,口舌生疮,众兵士也多因骂阵而热病烦渴。
  诸葛亮闻知后,便派人送来了50瓮佳酿,并嘱咐张飞依计而行。酒抬到了阵前,张飞吩咐军士们席地而坐,打开酒瓮大碗饮酒,自己更是把瓮大饮。有细作报上山寨,张郃登高一看,果然如此,恶恨恨地骂道:“张飞欺我太甚!”传令当夜下山劫寨,结果遭到惨败。原来张飞使的是一条“诱敌之计”,他们白天在阵前喝的不是什么“佳酿美酒”,而是孔明遣人送来的一种中药汤———淡竹叶汤,既诱张郃上当,又为张飞和众军士们解火治病。
~~~~~~~~~~~~~~~~~~~~~~~~~~~~~~~~~~~~~~~~~~~~~~~~~~~

  石膏

【石膏】Shigao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主产于湖北、甘肃、四川、安徽等地,以湖北应城产者最佳。全年可采。采挖后,除去泥沙及杂石,研细生用或煅用。

【药性】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应用】1.温热病气分实热证。本品性味辛甘寒,性寒清热泻火,辛寒解肌透热,甘寒清胃热、除烦渴,为清泻肺胃气分实热之要药。治温热病气分实热,症见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者,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如白虎汤(《伤寒论》)。本品善清泻气分实热,若配清热凉血之玄参等,可治温病气血两燔,症见神昏谵语、发斑者,如化斑汤(《温病条辨》)。本品既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又能祛暑,配益气养阴之人参、麦冬等,可用治暑热初起,伤气耗阴或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气津两亏,症见身热、心烦、口渴者,如竹叶石膏汤(《伤寒论》)。2.肺热喘咳证。本品辛寒入肺经,善清肺经实热,配止咳平喘之麻黄、杏仁等,可治肺热喘咳、发热口渴者,如麻杏石甘汤(《伤寒论》)。3.胃火牙痛、头痛、消渴证。本品功能清泻胃火,可用治胃火上攻之牙龈肿痛,常配黄连、升麻等药用,如清胃散(《外科正宗》);若治胃火头痛,可配川芎用,如石膏川芎汤(《云歧子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论类要》)。取本品清泻胃热,配知母、生地黄、麦冬等,可用治胃热上蒸、耗伤津液之消渴证,如玉女煎(《景岳全书》)。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本品火煅外用,有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等作用。用治溃疡不敛,可配红粉研末置患处,如九一散(《中国药典·2000年版》);用治湿疹瘙痒,可配枯矾用,如二味隔纸膏(《景岳全书》);用治湿疮肿痒,可配黄柏研末外掺,如石黄散(《青囊秘传》);若治水火烫伤,可配青黛用,如牡蛎散(《外台秘要》)。

【用法用量】生石膏煎服,15-60g,宜先煎。煅石膏适量外用,研末撒敷患处。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现代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的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钙(CaSO4·2H2O), 含量不少于95%。2.药理作用:生石膏退热的动物实验,结论不甚一致。白虎汤有明显的解热作用;石膏浸液对离体蟾蜍心及兔心小剂量时兴奋,大剂量时抑制;石膏有提高肌肉和外周神经兴奋性的作用;对家兔离体小肠和子宫,小剂量石膏使之振幅增大,大计量则紧张度降低,振幅减小;石膏在Hands液中能明显增强兔肺泡巨噬细胞对白色葡萄球菌死菌及胶体金的吞噬能力,并能促进吞噬细胞的成熟;石膏液能使烧伤大鼠降低了的T细胞数、淋转百分率、淋转CPM值显著恢复;石膏有缩短血凝时间、利尿、增加胆汁排泄等作用。3.临床研究:结合传统上用本品治疗肺热咳嗽的经验,用石膏配知母煎服,治急性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炎有良效;据报道,用石膏120g,麻黄、桂枝各30g,研末,水煎多次分服,治疗发热病200例,有效181例(新中医,1980,6:28);用白虎加桂枝汤等治疗重症成人期特应性皮炎10例,服药1—3个月,均获显效(1991,4:42);用麻杏石甘汤治疗皮肤划痕症42例,获显著效果(临床皮肤科杂志,1999,2:79);用竹叶石膏汤为主治疗流行性出血热34例,均治愈(河南中医药学刊,2000,6:52);另可用石膏等治疗糖尿病、麻风病神经痛、乙型脑炎、流感及外科炎症等。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产乳,金疮。”

   2.《名医别录》:“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热,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

   3.《医学衷中参西录》:“石膏,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外感有实热者,放胆用之,直胜金丹。……是以愚用生石膏以治外感实热,轻症亦必至两许;若实热炽盛,又恒用至四、五两或七、八两,或单用,或与他药同用,必煎汤三、四杯,徐徐温饮下,热退不必尽剂。”

淡竹叶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全草。
【植物形态】淡竹叶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
   有短缩而稍木质化的根茎,须根中部常膨大为纺锤形的块根。
   茎丛生,细长直立,中空,表面有微细的纵纹,基部木质化。
   叶互生;叶片披针形,长5~20厘米,宽2~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而渐狭缩成柄状,全缘,两面无毛或具小刺毛,脉平行,小横脉明显,中脉在背面明显突起;叶鞘光滑或一边有纤毛;叶舌截形,长0.5~1毫米,质硬,边缘有毛。
   圆锥花序顶生,长10~30厘米,分枝较少,小穗疏生,长7~12毫米,宽1.5~2.5毫米,伸展或成熟时扩展,基部光滑或被刺毛,具极短的柄;颖矩圆形,具5脉,先端钝,边缘膜质,第一颖较第二颖短;外稃较颖长,披针形,具7~9脉,顶端的数枚外稃中空,先端具短芒,内稃较短,膜质透明;子房卵形,花柱2枚,柱头羽状。
   花期7~9月。
   果期10月。
    野生于山坡林下及阴湿处。
   分布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本植物的根茎及块根(碎骨子)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5~6月未开花时采收,切除须根,晒干。
【药材】干燥带叶的茎枝,全长30~60厘米。
   商品常已切断。
   茎枯黄色,中空,扁压状圆柱形,直径1~2毫米;有节,叶鞘抱茎,沿边缘有长而白色的柔毛。
   叶片披针形,皱缩卷曲,长5~20厘米,宽2~3.5厘米,青绿色或黄绿色,二面无毛或被短柔毛,脉平行,有明显的小横脉,质轻而柔弱。
   气微弱,味淡。
   以色青绿、叶大、梗少、无根及花穗者为佳。
    产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广东。
   此外,安徽、江西、四川、福建、河南等地亦产。
【化学成分】茎、叶含三萜化合物:芦竹素,印白茅素,蒲公英赛醇和无羁萜。
   另谓地上部分含酚性成分、氨基酸、有机酸、糖类。
【药理作用】①解热作用对人工发热的大白鼠经口给予淡竹叶1~20克/公斤有退热作用,有效成分溶于水而难溶于醇。
   用大肠杆菌皮下注射使猫和家兔引起人工发热,2克/公斤淡竹叶的解热效价等于33毫克/公斤非那西汀的0.83倍。
    ②利尿作用淡竹叶的利尿作用较猪苓、木通等为弱,但其增加尿中氯化物量的排泄则比猪苓等强。
    此外尚有增高血糖的作用。
【毒性】对小白鼠的半数致死量为0.645克/10克。
【炮制】拣去杂质及根,切段,晒干。 
【性味】甘淡,寒。
    ①《纲目》:甘,寒,无毒。
    ②《生草药性备要》:味甜辛淡,性寒。 
【归经】①《本草再新》:入心、肾二经。
    ②《本草撮要》:入手少阴、厥阴经。
【功用主治-淡竹叶的功效】清心火,除烦热,利小便。
   治热病口渴,心烦,小便赤涩,淋浊,口糜舌疮,牙龈肿痛。
    ①《纲目》:去烦热,利小便,清心。
    ②《生草药性备要》:消痰止渴,除上焦火,明眼目,利小便,治白浊,退热,散痔疮毒。
    ③《握灵本草》:去胃热。
    ④《本草再新》:清心火,利小便,除烦止渴,小儿痘毒。
   外症恶毒。
    ⑤《草木便方》:消痰,止渴。
   治烦热,咳喘,吐血,呕哕,小儿惊痫。
    ⑥《分类草药性》:治咳嗽气喘,眼捕。
    ⑦《现代实用中药》:清凉解热,利尿。
   治热病口渴,小便涩痛,烦热不寐,牙龈肿痛,口腔炎。
    ⑧《广西中药志》:治鼻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