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行漫记之十一:西藏古玉,边陲之地的桃花源

 风飞扬柳 2014-10-13

       来西藏自驾这一路,让同行的格瓦拉念念不忘的就是两条线路,一条是南边的丙察察线(起于云南最西北端的丙中洛,经西藏最东南端的察瓦龙,止于藏东南的察隅,是滇藏、川藏、青藏、新藏线之外的一条进藏之路),另外一条就是北边的阿里大北线(西起阿里狮泉河镇,向东经革吉、改则、尼玛,而后有三条线与青藏公路交会)。对于这两条路线恐怕只有爱自驾的人或玩越野的人才会明白它们意味着什么!

       因为我们相约西藏自驾时只达成了走阿里大北线的共识,而没有达成走丙察察进藏的共识,格瓦拉总觉得有些遗憾。为了弥补一下他的遗憾,到了然乌以后,我建议安排一天时间,从然乌出发向南沿然察公路往察隅方向至离察隅75公里处的古玉乡后折返,一方面是为日后自驾丙察察探探路,另一方面在古玉也能观赏到藏东南地区优美的田园风光。

西行漫记之十一:西藏古玉,边陲之地的桃花源
       从然乌去古玉的路出奇的好:平整的油路,如一条黑色的缎带,从然乌湖畔盘旋而上,直至山巅。

西行漫记之十一:西藏古玉,边陲之地的桃花源

       从然乌去古玉路边的风景出奇的好:一座座洁白的雪山耸立与蓝天白云之下,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冰原之上,雪山融水汇成的一条条溪流在高原绚丽的阳光之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西行漫记之十一:西藏古玉,边陲之地的桃花源

西行漫记之十一:西藏古玉,边陲之地的桃花源

       这是入藏以来,第一次看到如此之美的雪景。

西行漫记之十一:西藏古玉,边陲之地的桃花源

       雪对于常年生活在两广的6个同伴来说,绝对具有诱惑力,于是一众岭南人又不能淡定了,全然不顾这里近5000米的海拔,在雪地中又是一通疯玩。

西行漫记之十一:西藏古玉,边陲之地的桃花源
       或许是玩得太嗨了,或许是雪地越野对格瓦拉有着更为巨大的诱惑力,先前全无雪地越野经历的这家伙想都没多想,连招呼都没跟我打一声就直接把他的“牧马人”开下了公路,开进了雪原之中……

西行漫记之十一:西藏古玉,边陲之地的桃花源

       白雪覆盖之下的雪原绝非一马平川,当我发现格瓦拉的莽撞举动时,“牧马人”已经趴在雪地之上,四轮翻飞,怒吼连连,却在原地动弹不得……我远远地望见这情形便知道其“杯具”了:雪地陷车。

西行漫记之十一:西藏古玉,边陲之地的桃花源

       待我踏着没过脚面的积雪来到车前,这才发现,“牧马人”深陷雪中,整个底盘都被厚厚的冰雪托起,再加上格瓦拉的自救行为导致四个轮下的积雪都被掏空,即使是挂上低速四驱,四轮在冰雪上也只是徒劳的空转……这一下,乐极生悲的众人全傻了眼。

西行漫记之十一:西藏古玉,边陲之地的桃花源

       我和格瓦拉商量一下,决定先垫石自救,最后不行,再采取拖车的方式解困,于是一众人开始在近5000米的高原之上进行辛苦的劳作,四个男人负责轮换用铁锹将“牧马人”身下和轮下的积雪铲除,而三个女人则负责从边上搬来石块交与我们垫在轮下……

       毕竟是高海拔地区,这样的体力劳动,让我们这些平时养尊处优的城里人铲几锹雪就累得心跳加快,粗气直喘。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奋战,好不容易将车身与四轮下的积雪清理掉表面一层并垫上了碎石。格瓦拉上车一试,飞转的四轮,与轮下的石块高速摩擦冒出一阵阵青烟,但笨重的“牧马人”却依然在原地纹丝不动……

       眼见A计划不行,我们只能上B计划了:雪地拖车。

       万幸格瓦拉陷车的地方离公路不远,好在这个全无越野经历的家伙车上准备的越野救援设备从大吨位拖车绳到“猴爬杆”一应俱全。

       摆好车位,挂好拖绳,约定好两部车的协调动作,让同伴远离现场以免被意外的断绳击伤后,我和格瓦拉同时启动战车,轰足油门,在马达发出的嘶吼轰鸣声中,在轮胎与地面摩擦发出的尖叫声中,在同伴们的欢呼助威声中,“牧马人”终于被拖离了令其陷车的深雪区,又牛气十足地凭借着自身卓越的动力重新爬上了公路。

西行漫记之十一:西藏古玉,边陲之地的桃花源
       我们在雪域高原上的第一次陷车险情终于以自救成功而圆满化解。

西行漫记之十一:西藏古玉,边陲之地的桃花源
西行漫记之十一:西藏古玉,边陲之地的桃花源
西行漫记之十一:西藏古玉,边陲之地的桃花源
       成功脱险之后,连我在内的7人,在公路上欢呼雀跃,群魔乱舞,各种POSE齐出,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终于闹腾够了,一众人重新上车,驱车向南,继续我们的古玉之行。

西行漫记之十一:西藏古玉,边陲之地的桃花源
       从然乌到古玉最终需要翻越海拔近5000米的德姆拉山,德姆拉山因地理和气候的原因,冬春季节常常大雪封山,所以接近山顶的公路旁均立有一排排醒目的红白相间的标志杆,以便行车人能在大雪盖住路面时分辨出公路路面的边缘。

       德姆拉山的垭口上,雪峰高耸,经幡林在山风中迎风飘舞……

西行漫记之十一:西藏古玉,边陲之地的桃花源
       这座远没有相邻的南伽巴瓦和米拉山出名的青藏高原上非著名雪山却是西藏高原东部一座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山峰,正是其高耸的山体挡住了从印度洋北上的湿暖气流,同时阻止了来自西藏高原南下的寒流,从而使其南面的察隅得以成为显著的亚热带气候,成为西藏的江南、鱼米之乡。

西行漫记之十一:西藏古玉,边陲之地的桃花源
       翻过的垭口,公路便沿着山谷一路下行,海拔高度也随之急剧下降,降至3480米,车前的山谷中出现了一个座落于雪山对峙之下的,被绿色田野环绕,掩映在一丛丛粉白色的烂漫桃花之中的小村庄,这里便是察隅县古玉乡,一处边陲之地上的桃花源。

 西行漫记之十一:西藏古玉,边陲之地的桃花源
       古玉地处高山峡谷中的一处平坝,4月的田野上满眼都是让人心怡的葱绿色,这种充满生机的绿与前一天在怒江峡谷中那一路毫无生机的荒山野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绿色的田野中随处都可以看见一棵棵枝杆粗壮虬劲的大树,树上开满了粉红的花朵,这就是藏东南地区所特有的野桃树。

西行漫记之十一:西藏古玉,边陲之地的桃花源

西行漫记之十一:西藏古玉,边陲之地的桃花源

西行漫记之十一:西藏古玉,边陲之地的桃花源
       桃花与桃树对我来说早就是司空见惯,我生活的无锡阳山每年阳春3月的桃花节我都会去那里赏桃花,但当见到古玉的野桃树还有桃花真是有了小巫见大巫的感觉,特别是这里田野上盛开的粉红桃花,在四周白茫茫雪山映衬之下,显出的是一种与内陆桃花小家碧玉般的妩媚之美截然不同的超凡脱俗的壮丽之美。

西行漫记之十一:西藏古玉,边陲之地的桃花源

 

西行漫记之十一:西藏古玉,边陲之地的桃花源

       来之前就知道古玉的田园和村寨风光很美,但没有想到这里的田园风光竟然是如同世外桃源般的美丽。

西行漫记之十一:西藏古玉,边陲之地的桃花源
西行漫记之十一:西藏古玉,边陲之地的桃花源

西行漫记之十一:西藏古玉,边陲之地的桃花源

       随意走进这里的村落,发现这里的房屋均为木板结构,屋顶则铺上了彩色的钢板,一道道木制的栅栏将绿色的田园分割成不同的几何状,房前屋后的田野里一茬茬绿色的庄稼生机盎然地生长着,而一丛丛的桃花林则在这绿色的田野上尽情的绽放,村民在这寄托着一年好收成希望的田野上辛勤地劳作,而村庄中的黑狗母子则在田野上无拘无束地奔跑追逐着享受着明媚的春光……

西行漫记之十一:西藏古玉,边陲之地的桃花源
西行漫记之十一:西藏古玉,边陲之地的桃花源
 

西行漫记之十一:西藏古玉,边陲之地的桃花源

 

西行漫记之十一:西藏古玉,边陲之地的桃花源
  

西行漫记之十一:西藏古玉,边陲之地的桃花源
 

西行漫记之十一:西藏古玉,边陲之地的桃花源
       古玉的风光就是如此多彩,层次分明的处处以一幅立体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蓝色的是一尘不染的天空,白色的是洁白无暇的云朵与雪山,绿色的是充满生机的田野,粉色的是迎风绽放的桃花;高处是金字塔般耸立的雪峰,山腰间是茂密的森林,山脚下的峡谷中是绿松石色的河水潺潺而过……

 西行漫记之十一:西藏古玉,边陲之地的桃花源

 

 

西行漫记之十一:西藏古玉,边陲之地的桃花源

西行漫记之十一:西藏古玉,边陲之地的桃花源

西行漫记之十一:西藏古玉,边陲之地的桃花源

 

西行漫记之十一:西藏古玉,边陲之地的桃花源

      古玉,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一方世外桃源般的净土。

西行漫记之十一:西藏古玉,边陲之地的桃花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