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元1910~公元1919年

 天空勇者 2014-10-13

公元1910年

 

  [数学]

  总结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各种代数系统,如群、代数、域等的研究,开创了现代抽象代数。(德国 施坦尼茨)

  发现不动点原理,后来又发现了维数定理、单纯形逼近法、使代数拓扑成为系统理论。(美籍荷兰 路·布劳威尔)

  出版《数学原理》三卷,企图把数学归纳到形式逻辑中去,是现代逻辑主义的代表著作。(英国 贝·罗素、卡·施瓦兹西德)

  [物理学]

  发明油封转动抽气机。(德国 盖达)

  发明精确测定电子电荷的油滴法,证明电荷有最小单位。(美国 米利根)

  [化学]

  提出同位素假说,后又提出放射元素位移法则,放射化学开始成为独立的学科。(英国 索迪)

  提出高能辐射的初级化学过程全是形成离子的观点。(法籍波兰 居里夫人)

  利用惰性气体放电,开始生产霓虹灯。(法国 克劳德)

  [天文学] 

  首次测定了恒星的温度。(德国 夏奈、威尔森)

  创立恒星统计力学,提出恒星运动速度的椭球分布律。(德国 卡·施瓦兹西德)

  提出天体照相底片归算的“依数法”。(美国 施莱辛格)

  [生物学]

  研究果蝇的伴性遗传,由此开始摩尔根遗传学派的工作。(美国 托·摩尔根)

  [地学]

  发现海洋环流定理。(挪威 威·皮叶克尼斯)

 

公元1911年

 

  [物理学]

  用光散射法验证流体临界点附近的密度起伏公式(荷兰 刻松)。

  提出了原子有核的模型,原子中的正电荷集中在核上,对粒子散射实验作出解释,否定了汤姆逊的均匀模型(英籍新西兰人 厄·卢瑟福)。

  发明记录 、 等带电粒子轨迹的云雾室照相装置,证实X射线的电离作用(英国 查·威尔逊)。

  发现宇宙射线(奥地利 维·赫斯)。

  发现汞、铅、锡等金属的超导电现象(荷兰 卡茂林·翁纳斯)。

  由分子运输理论预见气体中的热扩散规律(瑞典 恩斯考克)。

  [化 学]

  提出电解质离子在半透膜两边平衡的理论,这种平衡是生物化学的一个重要过程(英国 唐纳)。

  发现用特种细菌可以合成丙酮、丁醇等化合物,这是微生物合成的早期工作,以后被用到合成配尼西林、维生素B12等 (以色列、英籍俄国人 维茨曼)。

  推得球形粒子流体力学的粘度公式,即被用于胶体(瑞士、美籍德国人 爱因斯坦)。

  [生物学]

  首先发现鸡肉瘤的无细胞滤液可以引起肿瘤(美国 劳斯)。

  [地 学]

  首次到达南极(挪威 阿蒙森)。

  开始用相律说明发生在地壳中的矿物的分配(挪威籍瑞士人 戈尔德施密特)。

 

公元1912年

 

  [天文学]

  中国开始使用公历。

  发现造父变星的周期——光度关系,为测定遥远天体的距离提供有效方法(美国 莱维脱)。

  第一次用多普勒效应测得旋涡星云(仙女座大星云)的视向速度(美国 斯里弗尔)。

  [物理学]

  提出流体流过阻碍物在尾流中形成两列交错涡旋 (即涡旋街)的稳定性理论,后被用于飞机和火箭的设计中(匈牙利 冯·卡门)。

  发现氖的同位素,为首次发现非放射性元素的同位素(英国 约·汤姆逊)。

  固体比热的量子理论首次成功,发现低温比热的温度立方律。提出用有极分子解释介电常数和温度有关的统计理论(荷兰 德拜)。

  [化 学]

  发现硫化锌晶体X射线衍射,证明了X射线的波性,促进了近代结晶化学的发展(德国 冯·劳厄等)。

  提出范德华力是偶极间引力的学说(德国 刻松)。

  1911—1913年,确立了有机物的元素碳、氢、硫、氮、磷等几毫克的微量元素分析法(奥地利 普雷格尔)。

  提出光化当量定律(瑞士、美籍德国人 爱因斯坦)。

  [生物学]

  分离出维生素B结晶,首次提出维生素的概念(波兰 丰克)。

  [地 学]

  提出大陆漂移说(德国 魏根纳)。

  从重力异常值的测定讨论地壳均衡说(美国 海福德)。

  提出国际土壤粒径区分法(瑞典 阿特伯格)。

 

公元1913年

 

  [数 学]

  完成了半单纯李代数有限维表示理论,奠定了李群表示理论的基础。在量子力学和基本粒子理论中有重要应用(法国 厄·加当,德国 韦耳)。

  研究黎曼面,初步产生了复流形的概念(德国 韦耳)。

  [天文学]

  建立恒星的“光谱—光度图”,并提出恒星由巨星向矮星演化的学说(美国 亨·罗素,丹麦 赫兹朋隆)。

  [物理学]

  改进 粒子散射实验,验证了卢瑟福原子有核模型的散射理论(德国 盖革,英国 马斯登)。

  实验发现电场使原子光谱线分解的现象(德国 斯塔克)。

  提出原子结构的量子化轨道理论,用量子跃迁假说解释原子光谱线的发射和吸收(丹麦 尼·波尔)。

  提出角动量的量子化规律(荷兰 埃伦菲斯特)。

  提出万有引力的度规场理论,在物理学中第一次使用了非欧几何(瑞士、美籍德国人 爱因斯坦)。

  [化 学]

  提出由 粒子散射求得的原子核电荷,可能决定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后即为摩斯莱所证实(荷兰 范德布洛克)。

  从X光谱发现原子序数定律,是周期律的一个重要进展,并从而开始建立了X射线光谱学(英国 摩斯莱)。

  1909—1913年,发明氨的铁催化合成法,投入生产。并以合金钢代替碳钢,解决了高温高压下钢材脆裂的问题(德国 哈伯、波许)。

  1913—1918年,开始用示踪原子于无机化学分析,测定了最难溶无机铅盐的溶解度(丹麦籍匈牙利人 赫维赛)。

  分离出花色素——花青甙,并阐明了花色素因酸、碱条件不同而引起花的颜色的变化(德国 威尔斯塔特)。

  发现组成可变的金属间化合物——“柏托雷体”(俄国 库尔纳可夫)。

  发明晶体反射式X射线谱仪,提出X射线反射公式,用于结晶的结构分析。证实在氯化钠晶体中并没有单个的氯化钠分子,而仅以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形式存在(英国 布莱格父子)。

  重新精确校定60多种元素的原子量。从不同矿石中,测得铅原子量不同,支持了同位素理论(美国 理查兹)。

  发现存在于脂肪中的维生素,从此维生素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美国 麦克可仑)。

  镍、铬不锈钢开始获得实际应用(英国 哈德费尔德)。

  发明高压加氢催化法,使重油、煤转化为高辛烷值的燃料、优质润滑油、甲醇等,并实现工业化。发明裂解木材成简单分子,进而通过化学反应产生醇和糖(德国 伯戈斯)。

  [地 学]

  创立地理景观学说,把各级地理区域看成是自然综合体,认为它们是地形、气候、土壤、植物等相互作用的结果(苏联 贝尔格)。

  论述关于硅酸盐矿物物理化学的相互关系(美国 芬纳)。

  提出大气热辐射平衡的理论(德国 埃姆顿)。

 

公元1914年

 

  [数 学]

  提出拓扑空间的公理系统,为一般拓扑学建立了基础(德司 豪斯道夫)。

  [天文学]

  发现仙女座大星云的自转(美国 比斯)。

  发现木星的第九颗卫星一木卫九(美国 塞.尼科耳逊)。

  建立球状星团的“光谱—光度图”(美国 沙普勒)。

  [物理学]

  用不同能量的电子轰击气体和蒸气,实验证实了量子级间的跃迁,支持了波尔的原子模型理论(德国 詹·弗克、古·赫兹)。

  发现快速旋转铁棒使棒磁化的回转磁效应(英国 巴特)。

  提出氢离子是带单位正电的粒子(英国籍新西兰人 厄·卢瑟福)。

  [化 学]

  发展了精确测量X光波长的技术,从而发现每个元素 X光谱,支持了波尔的原子壳层模型(瑞士 西格朋)。

  [生物学]

  首次获得甲状腺素结晶,后十年确定其结构为含大量碘的氨基酸(美国 肯德尔)。

  [地 学]

  发现地球深2,900公里处存在地幔与地核的界面,称为“谷登堡界面”(美籍德国人 谷登堡)。

 

公元1915年

 

  [数 学]

  把黎曼几何用于广义相对论,成为它的主要数学工具,解出球对称的场方程,从而可以计算水星近日点的移动等问题 (瑞士、美籍德国人 爱因斯坦,德国 卡·施瓦茨西德)。

  [天文学]

  分析天王星和海王星运动的不规则性,预测另有一颗新行星存在(美国 洛韦耳)。

  发现天狼星的伴星是颗白矮星(美国 华·亚当斯)。

  [物理学]

  推广了波尔原子模型理论中的量子条件,发展了量子论 (德国 索末菲,英国 威·威尔逊)。

  用变分原理推出广义相对论的数学方程,成为广义相对论的数学形式基础(德国 希尔伯脱,荷兰 罗伦兹)。

  1913—1915年,应用气体分子运动论,发明汞扩散型真空泵,为高真空技术的先驱(德国 盖达)。

  发现磁化可使铁棒旋转的回转磁效应(瑞土、美籍德国人 爱因斯坦,荷兰 德哈斯)。

  [化 学]

  1915—1917年,分别制备战争用毒气,如氯气、光气、芥子气等(德国 哈伯,英国 泡帕)。

  [生物学]

  1915—1917年,发现细菌中可传播的溶解作用,由此发现噬菌体(加拿大 托特,法国 铎埃雷)。

 

公元1916年

 

  [天文学]

  发明求恒星距离的分光视差法(美国 华·亚当斯,德国 科耳许特)。

  建立恒星内部结构理论(英国 爱丁顿)。

  [物理学]

  实验验证爱因斯坦光电效应量子公式,精确测定了普朗克常数(美国 米立根)。

  在1907年提出等效原理与1913年提出万有引力是度规场的基础上,完成广义相对论(瑞土、美籍德国人 爱因斯坦)。

  各自应用索末菲推广的波尔原子模型理论解释斯塔克效应,获得成功(德国 卡·施瓦茨西德、爱泼斯坦)。

  用波尔—索末菲旧量子论解释了塞曼效应,提出空间量子化原理(德国 索末菲,荷兰 德拜)。

  用量子跃迁概念,推出普朗克辐射公式,得到自发发射,受激发射和吸收三者几率之间的关系(瑞士、美籍德国人 爱因斯坦)。

  求出了广义相对论中引力场方程的单个质点的精确解 (德国 卡·施瓦茨西德)。

  证明能级的精细结构在波尔原子理论中是由狭义相对论的效应引起的(德国 索末菲)。

  [化 学]

  发明粉末法照得X射线干涉图来测定晶体结构,后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荷兰 德拜、谢勒)。

  提出经典价键理论的电子学说,以惰性元素外壳电子“八数群”或“八偶律”为基础,指出两原子化合时等或不等地共享电子对,以满足2、8的惰性电子壳层,开始以电子论统一了共价键与离子键(德国 柯塞尔,美国 吉·路易斯)。

  提出气体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理论(美国 兰米尔)。

  通过对带极性基团烷基同系物表面能的测量,提出表面膜的分子定向说(美国 兰米尔)。

  发现加钴的钨钢具有强磁性,开始了新型磁合金的研究,后即制得具有强磁性、耐蚀、耐震、耐温度变化、价廉的铅镍钴磁钢(日本 本多光太郎)。

 

公元1917年

 

  [天文学]

  提出太阳系起源的潮汐假说(英国 金斯)。

  [物理学]

  各自用波尔茨曼输运方程,求出气体的粘滞性、热传导、扩散等输运系数的严格表式(英国 查普曼,瑞典 恩斯考格)。

  运用广义相对论,提出在空间上有限(闭合)的静态宇宙球状模型(瑞士、美籍德国人 爱因斯坦)。

  根据广义相对论,提出另一个有限的度规不随时间变化的宇宙模型(荷兰 德希特)。

  [化 学]

  发现化学元素镤(德国 哈恩、迈特纳,英国 索迪等)。

  [生物学]

  发表《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根据古生物学的观点提出定向进化理论(美国 奥斯本)。

  [地 学]

  进行侵蚀和堆积基准面的研究(美国 巴来尔)。

 

公元1918年

 

  [数 学]

  应用复变函数论方法来研究数论,建立解析数论(英国 哈台、立笃武特)。

  为改进自动电话交换台的设计,提出排队论的数学理论(丹麦 爱尔兰)。

  希尔伯特空间理论的形成(匈牙利 里斯)。

  [天文学]

  根据球状星团分布研究银河系结构,发现太阳不位于银河系的中心位置(美国 沙普勒)。

  1918—1924年,刊布亨利·德拉帕尔星表,表内列出 225,000多颗恒星的光谱类型(美国 安·莫里、卡农)。

  [物理学]

  发现压电效应可使石英板振动,制成石英压电振荡器,用作超声源(法国 郎之万)。

  提出规范不变几何,用以概括万有引力和电磁场,第一次试图建立统一场论(德国 韦耳)。

  提出飞机翼尾流引起的应曳力理论(德国 普兰特耳)。

  提出量子理论和经典理论之间的对应原理(丹麦 尼·波尔)。

  [化 学]

  1918—1923年,提出气体反应的碰撞理论(英国 沃·路易斯)。

  [生物学]

  在蝾螈原肠胚的交换移植实验中发现胚胎学上的“组织者”,对胚胎发育起诱导作用,描述了两栖类背唇部位“组织者”的效应(德国 斯佩曼)。

  发现人工单性生殖,用简单的化学刺激代替精子,引起海胆卵的发育(美籍德国人 吕勃)。

  [地 学]

  确立大气的太阳潮(英国 查普曼)。

 

公元1919年

 

  [数 学]

  建立P-adic数论,在代数数论和代数几何中有重要用(德国 亨赛尔)。

  [天文学]

  首次利用日全食观测验证太阳引力场使星光偏折的效应 (英国 爱丁顿领导日全食观察队)。

  发现太阳黑子等活动的真正周期是22年(美国 赫耳、华·亚当斯)。

  [物理学]

  首次实现人工核反应,用 粒子从氮原子核打出质子(英籍新西兰人 厄·卢瑟福)。

  发明电磁分离法鉴别和称量同位素的质谱仪,用此发现同位素质量近乎整数的规则(英国 阿斯顿)。

  发现铁的磁化过程的不连续性,是韦斯铁磁理论有铁畴存在假定的直接证明(德国 巴克豪森)。

  提出《达到极高高度的一方法》报告。利用固体推进剂制造火箭,试图射入太空(美国 戈达德)。

  [化 学]

  美国美孚石油公司和碳化物碳化学公司从石油裂化气制造异丙醇,是石油化学利用的开端。

  提出链反应理论,认为在链式反应中每个反应的活性中心,可以连续地引起许多分子(如一万到百万)的反应,用以解释光化、爆炸,以及后来的加成聚合等许多反应(丹麦 约·克里斯琴森,德国 能斯脱)。

  将共用电子的观念推广到配位化合物(即络合物),指出配位键的两个电子可以来自同一个原子(英国 西奇维克)。

  引入电子等排物的观念,认为有同数目电子的分子可有基本相同的电子结构,这是分子轨道概念的雏形(美国 兰米尔)。

  [生物学]

  发现人种不同血型的分布也不同(德国 赫尔兹费尔特)。

  发明“瓦氏呼吸器”,对生理生化的研究有很大促进(德国 瓦勃)。

  [地 学]

  提出锋面和气旋学说(挪威 雅·皮叶克尼斯)。

  按海岸运动的方向将海岸进行分类(美国 道·约翰逊)。

 

 

——【来源:大科普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