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的花儿市大街--张善培

 老北京的记忆 2014-10-13

崇文门外原花儿市大街已消失,拆迁后原地早已盖起了国瑞城等新的小区,新的住宅高楼和商业网点早已从平地而起。当我望着这巍峨靓丽的新景时不得不使我回想起花市地区的旧景及曾有过的繁华集市景观。花儿市大街以南北羊市口为界,分为东西两段,西段为西花市大街,东段为东花市大街。花市大街是明朝时在元大都城向东扩建成凸形城垣后形成的接连北京东部地带的重要通道。它地处崇文门外和广渠门内陆区,东面连接河北天津的城乡、西面毗连前门外的商业区、南面紧连着老北京的瓜市和广渠门大街、北面紧靠明清的古城墙护城河和东便门火车站旧运河码头。原崇文门又是老北京的“税关”所在地,“旧京遗事”一书中云:“九师九门皆有课税,而统于崇文一司。”所以自明清时起这一地区就已成为给皇帝进贡物品河运必经之处。因而这地区逐渐居民聚集,并建起不少旅店、饭馆、会馆以及众多的商铺和书茶馆、澡堂等休闲场所。明清以来这一带曾有过二十多个庙宇道观如圣泉寺、万佛寺、蟠桃宫、灶君庙、火神庙、花市清真寺、袁崇焕祠、夕照寺、隆安寺及基督教堂等,使这里宗教气氛特别浓厚,也使花市地区成为集税关、寺庙、庙会、集市、家庭手工业、商肆于大成的老北京一条著名街市——花市儿大街。“逛花儿市”集成为老北京人的一处传统游乐休闲的场所。

       老北京文萃:老北京的花儿市大街 <wbr> <wbr>(张善培 <wbr>)

                              国瑞城一角----原崇外花市大街

老北京文萃:老北京的花儿市大街 <wbr> <wbr>(张善培 <wbr>)

                                    眺望蟠桃宫已挡住视线

     

      花市大街明代时称“神木厂大街”,是因重修北京城时的木料,囤积在此而得名。清代时改称花市儿大街,曾是京城四大庙市(隆福寺、护国寺、土地庙、火神庙)之一。这一地区为什么称花市儿大街呢?<都门杂咏>有诗曰:“梅白桃红借草濡,四时插鬓艳堪娱。人工只欠回香手,除却京师到处无。”这首竹枝词咏诵的就是北京匠人制作妇女头饰花之事。天下绢花出北京,北京的绢花出花市,明末清初时是假花业的黄金时代,花市成为绢花、官花、簪花、纸花、绒花的集散地。戴花不仅是宫廷内的需要,后来也传向民间,不论是大家闺秀、小家碧玉,还是老妪幼女都离不开花。在原东花市大街一带的胡同内逐渐建有很多生产绢花、绒花、纸花、假花、莲草花等的手工业作坊。这些妇女头上、身上戴的饰花、陈设室内的“插花”以及插在寿桃、寿面、蜜供、月饼等食品上的供花(亦称“面鲜”)等,有的为宫廷制作(当时称为“宫花”)有的批发外埠,并在西花市的火神庙内外兜售,形成北京的特产,街以物名,遂名称“花儿市”,原“火神庙”会也就改称“花儿市集”了。再加上西花儿市的南黄家胡同里,一年四季出售各种鲜花和树苗,花香阵阵,香气飘满花市大街。这些都是形成“花儿市大街”名称的由来。<天咫偶闻>中载:花儿市“每逢四有市,其北四条胡同,则皆闺阁装饰所需,翠羽明珰,假花义鬓之属,累累肆间。”说的是老北京的花儿市每逢四、十四、二十四日开集,“花儿市集”所在地区因原有众多庙观,百姓焚香拜佛祈福的人多,逐渐成为民国时期老北京的五大庙会之一。每逢集日这里的商户櫛比、摊贩云集,除了街两侧摆满了各种饰花绢花、纸花、绒花外,还有众多日用杂货摊,农具摊,火神庙前还有很多卖香烛供品和各种传统小吃的摊贩,这里逛集(庙)的人摩肩擦踵人山人海,纷纷进庙拜神祈祷平安。原有的火神庙及清真寺等庙观经修复后仍存于国瑞城的众社区内的原址。

      

       我特别要记述的是解放前花市春节前的集市情景。在每年的腊月二十四到除夕那天,这条街上更格外热闹,那时称为“联集”。这时集上呈现着一片迎新春欢度春节的气氛,街上除了摆满各种妇女佩戴的饰花、佛花、纸花、鲜花外更有糕点水果的棚摊,以及鞭炮、空竹、风筝、玩具、灯笼、走马灯(似古代纱灯能自动转出彩色人物画面的灯)、祀佛祀祖的香烛用品的商摊。原街上的商户也把自家特色商品摆在门前售卖,像那时的老字号福源长干鲜果品店、天合成百货绒线铺(即著名的“大烟袋锅儿”)、启元茶庄、张一元茶庄等,真是摊挨着摊,各种物品应有尽有。尤其点缀节日的是新搭建的画棚和写春联的对子摊。那用蓆或布搭起的画棚里挂满杨柳青等地的木刻水印、彩色胶印的各种内容的年画、门神画五彩缤纷,各种窗花剪纸红色喜人引游客观看选购。春联摊墙上都贴着“书春”、“涂鸦”的招贴,书春的人摆上一两张方桌、研墨执大小羊毫就当众为购买者书写对联横批、门心、斗方、立幅等。像那四合院里常贴的“迎春”、“迎祥”、“鸿禧”、“抬头见喜”、“立春大吉”;商户常贴的“黄金万两”、“日进斗金”以及大小福字、囍字、春字等。很多城乡妇女都争相到这儿购买红绒的福字头花,为的是带“福”回家。春节期间,大年初一起商户虽然高挂门板歇业,直到初六再开张。但这条街上白天商户内敲响欢乐锣鼓,街市上鞭炮齐鸣仍然很喜庆热闹;到晚间一些商家门前挂起布帷的连环画和红灯笼、走马灯,有的店铺还在除夕夜或元宵节时,在门前高挂点燃“烟花盒子灯”(一种能向下折放的彩色风景、历史故事的灯)届时整个花市大街花炮灯饰齐辉映,非常吸引着众百姓驻步观赏,整条大街一片欢乐和谐吉祥景象。

         

老北京文萃:老北京的花儿市大街 <wbr> <wbr>(张善培 <wbr>)


                                      小区怀旧一景

      其实不是“花市集”时这里也很热闹,除大街两侧众多山货铺、日杂百货绒线铺、大酒缸、书茶馆、首饰店、布店等店铺外;这里曾经有过“鸟市”、“鸽子市”、“骡马市”和“玉器市”。在东西花市衔接的北羊市口内还曾有一个“青山居玉器市场”。它是老北京时最大的玉器、珠宝钻翠、象牙雕刻、古玩瓷器的交易市场,一些经营商人和玉器珠宝钻翠加工的手工业者每天清晨在这进行交易和招揽加工活计。这“玉器市”就在我住家胡同口外,每天这里交易繁盛、人群稠密,车马行人常把这条短短的小街阻塞。最初玉器市在青山居茶馆内,三十年代时在对面买下个织布厂旧厂房又盖起一所大商棚,棚内摆满玉器摊。到五十年代时大棚的场地改建为“大众电影院”。青山居原是在明末清初时相传有个姓鞠的山东人开的黄酒馆,这个酒馆兼卖茶水,因地处繁华要衢生意很兴隆。后来青山居的老板又把原设在琉璃厂火神庙内的珠宝玉器市邀请到羊市口青山居设市,每天早上开市交易,下午和晚间又请来王杰魁、袁傑英、品正三等艺人到这儿说评书及表演单弦大鼓书,并曾有京剧名角侯喜瑞、马德成等在这举行过演出和清唱。茶馆则只卖茶,免费听书听戏。解放前我正读小学,每逢路过青山居时也常站在门口眺望,看看热闹,听一会书。在羊市口附近的胡同内还有不少纺织作坊和加工玉器钻石的手工作坊,在我上学途中常听到作坊里传出的吱、吱、吱的加工产品的声音。青山居解放后不久,交易市场停办,后来在八十年代吧在崇文门外大街路东又开设名为“青山居”的一个特种工艺品综合商场,专营玉器、珠宝、钻翠、文房四宝、古玩字画以及金石篆刻等商品。

 【张善培:《老北京的记忆》  作者】【照片原创:gangzi】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