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彝文字是何时产生的?

 凡尘过客160 2014-10-14
彝文,历史上称“爨文”、“保保字”、“韪文”、“夷文”等,是彝族先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数千年崎岖、曲折、漫长而坎坷的过程而创造出来的。
  
  毕节市彝文文献翻译研究中心主任王继超告诉记者:从一些古彝文献如《彝族源流》、《西南彝志》、《诺沤》、《布摩史书》等记载,彝族文字产生于离现在近一万年前的“哎哺时期”。文献记载是一个叫“够诗艺”的彝族先民创造了文字。然后才有“举奢哲不停讲述,阿买妮快速书写,僰纪优朗朗诵读”,才开始了用文字记录当时社会生产生活状况的历史。
  
  《阿买尼谱》记载,从“哎哺时期”到彝族“六祖分支”时的“六祖”之父笃慕,传了386代,而六祖的第六支默部从分支时传到清康熙三十八年,即1699年,就传了129代,按每代18年计算,彝族从有记载的哎哺时期到水西政权消亡至少有9000多年,也就是说,仅是从有文字记载开始,彝文字已在世上出现了将近一万年。
  
  彝族文字的发明有多种说法。
  
  黔西北地区的彝族人民说:古代有一位聪明古禄老,从刻划六种家禽和六种野兽的形象开始,到在树上纪年、石头上纪月,成为十二地支的符号,从而逐渐的变成了彝文。
  
  云南禄劝、新平、禄春等地,则传说是名叫伯博、伯耿的两兄弟,根据鸟兽的足迹和万物的形象,造出了彝族文字。
  
  四川凉山一带则流传毕阿西拉吉和神鸟阿风布浓开始书写彝文字的传说。
  
  《西南彝志》记载彝文创造者叫优阿武,他是一位聪明无比,熟知天文地理的人物,他不仅创造了文字,还用这些文字写了许多历史书籍。
  
  《大定府志》卷十三《风土》载明代彝族土目安国泰所译《夷书》中说:“阿轲,唐时纳垢酋,居谷,攥字节,字形如蝌蚪,三年始成,字母一千八百四十,号曰馈书。郡今夷字,文字左翻念,亦有象形、会意诸意。”
  
  ……
  
  但是,彝族文字决非一时一人所能创造,它是彝人在长期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为适应社会互通信息的需要,经过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积累而逐渐形成的。史书上或传说中彝族文字的创造者,只能是对彝族文字做过收集、整理、规范的工作。
  
  文字的发明,在人类历史发展上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汉族有“昔日仓颉造字,天雨栗,鬼夜哭”的传说,恩格斯说“从铁矿的熔炼开始并由文字的发明及其运用于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也就是说,文字的出现让人类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人类随着文字的产生而告别了野蛮时代。
  
  在彝族古籍创世诗《尼苏夺节》伦理一章中记述“图纳出世后,小时没文字。长大不识字,活在人世间,要是没文字,祖宗不认识,道理更不知。书籍和文字,究竟在人间,还是在天上。时间有文字,道理在书上,知识书里藏。诗书学得好,在世身价高。天文和地理,天下事如知,人在家中住,美名传千古……”
  
  王继超说,彝族文字对彝族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没有文字的产生,就不可能有大量的彝族文献,更不可能有彝族的十月太阳历。
  
  我市著名彝学老专家马昌达说:“六祖分支”后,分布在大西南的六部彝族先民,在六个宗亲内各立宗主,封闭沿袭,形成历代彝文学者在手抄传统典籍和应用传统彝文的过程中,逐渐按六个区域的方言,任意使用同义多形、通假代用字等,既给今人认读、研究古籍带来困难,又给现代翻译工作造成极大障碍。不过在多年多位彝学专家的共同努力下,1991年12月终于出版了《贵州彝汉简明字典》(贵州本),1992年开始使用通用正体彝文字,并与滇、川等彝区学者开始业务协作,现在已出版了《中国彝文字库》等工具书。
  
  据悉,彝文字是一种超方言的文字,一个字形代表一个意义,其文字总数有一万余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