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CTV10《健康之路》20140920 院长巧防脑中风(上、下)

 点石成国金 2014-10-14




主持人冀玉华:在我们现代生活当中,很多时候会发生一些身体上的意外和危险,比如说,我们来看一张图片大家看到这个对比非常的强烈

暖暖一开始的时候非常健康,您看这个形象迪是早上的景象。但是,有可能当这个意外和危险发生的时候,就会让你变成右边这个图像当中的老人一样。躺在床上,所有的身体的正常的体征,全要靠机器来维持,就像一个植物人一样。到底这位老人家发生了什么样的危险呢?今天就要和您说一说这样的危险一旦发生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问题。今天给大家请到了一位专家。让我们掌声欢迎北京宣武医院的吉训明副院长,欢迎!您好,吉教授!

吉训明副院长:我们知道,右边这个病人实际上他就是发生了脑卒中,也就是“脑血栓”(脑中风)。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血管堵塞以后,远端的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引起功能障碍。实际上临床中遇到的病人,有的比这还重,非常可怜。在20多年前,做医生的时候,

第一次进重症监护病房,我遇到一个病人,是40多岁的老师,从老家到北京来打拼。白天上课,晚上还给孩子们补课,非常辛苦。有一天,在讲课的时候,突然病倒,躺在地上。送到医院去进行抢救,尽管抢救的比较及时,但是他最后留下了只能眼睛动,其它肢体者不能动,也不能表达自己的感情了。他比植物人更痛苦。

主持人冀玉华:为了避免在生活中也样的痛苦,在今天的节目中,需要您给大家介绍很多相关的知识,好吗?先请您落座,吉教授。

这脑子这么重要,一旦发生血管和堵塞以后,人体会发生这么大的巨变。

吉训明副院长:就是说,一般的脑血管意外,主要是血管的突然堵塞或破裂,造成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甚至发生死亡。

我们来看一下动画:中间流动的是血液,我们的血管就像河流,在几十年的时间中,随着人体的不断老化血液中的成分,

是不断发生变化,就像河水一旦发生浑浊以后,会引起河床的堵塞。随着堵塞的严重程度,远端的血流会越来越少。在形成的过程中,甚至还可以不断发生这种血块的不断脱落。

 

一旦脱落以后,就会堵塞远端,造成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引起这边有脑组织发生坏死。而且堵塞的部位不一样,,其临床表现也是不一样的。

主持人冀玉华:什么样的情况出现的时候,就意味着脑中风就有可能来了?我估计有很多观众,虽然我们说了很多了,但未必能了解的那么清楚。

吉训明副院长:在我的印象中,有一次印象是很深的。在一个病人,是公交车驾驶员。开着公交车到白广路,离宣武医院很近,开车时,突然感到头晕,眼睛看东西模糊,有重影。他自己就意识到,他会抽烟,有时也喝酒,也肥胖。他知道自己曾经有心脏病发生的病史,知道自己有可能发生脑卒中的可能。他就下意识的把车停在路边,很快打了一辆出租车,他没有叫120,很快送到医院。 

 

马上做血管造影,发现血管堵塞,进行有效的治疗。现在照样开车,而且每年来复查一次。来看看我。他说 我只要延误治疗一点点,我这个工作可能就没有了。

主持人冀玉华:就是他当时是及时地发现的自己有脑中风的前兆了。那就是前提是,他得知道这个常识才行是不是?所以这一点就非常的关键。生活中要观察自己身体上的变化,比如说,什么样的情况出现,恐怕就意味着脑中风来了呢?来看下一题:以下哪一种个突发状况是脑中风征兆?是呼吸困难?口齿不清?面部抽动?

大多数观众觉得口齿不清和面部抽动,这两种情况出现的时候是不是离脑中风已经非常近了?

给大家一个明确的答案,答案是:当出现口齿不清的时候,就应该格外警惕了,这就是脑中风的一个先兆。

吉训明副院长:实际上,这有一个选项里面,面部抽动,首先解释一下,它跟口眼歪斜是两回事。面部抽动常常是由于神经受到刺激以后,不断抽动。姥口眼歪斜是这一侧的功能没有了,这正好是相反的。

那么口齿不清是我们临床上最容易发现的。它不要是由于支配语言这个中枢发生病变,也就是说,支配说话的媾合脑组织发生缺血了,发生意外了。所以说口齿不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脑中的表现。

大概是在半年前,我遇到一个病人,是一个官员。按照下床的要求,在郊区县进行挂职锻炼。那一段时间,因为拆迁工作,非常繁忙,好几天者不回家。到了周末以后,他打电话给他母亲,他说,我这一段时间,工作紧张了一点,一起没有时间回家去看您。今天晚上,我可以回去吃饭了。母亲很高兴,就说,我给你准备准备饭。一句话还没说完,母亲突然说话就“呜呜”的说不清楚了。

他儿子很警觉,马上打电话给姐姐,他姐姐正在超市买菜呢,赶回家里的时候,母亲已经瘫倒在地上了。马上就开车送到医院,离医院很近。到了医院以后,我们赶快进行CT扫描,没有发生脑出血,根据检查结果,其实她是一个脑血栓。

主持人冀玉华:其实也是她的儿子有这样的常识,发现正在打电话怎么突然间没声了?或者是表达不清楚了。这都是一些脑中风的前兆吧?

吉训明副院长:口齿不清有几种情况,一种是指这个人,他不能理解别人说的话,就是听觉中枢出问题了;

还有一种是说不了话了,他能听懂你说的话,自己想说却说不出来;说的话是答非所问。自己也不知自己怎么说的,是什么意思,自己也不明白。

还有一种口齿不清,指的是,支配舌头的肌肉出现问题了。说话能听懂一点,但是跟往常不一样。所以这是一个很常见的表现。

男嘉宾:那您说的这三种口齿不清的状况,都是脑中风要格外注意的征兆吗?听不太清,说不出来和说不太明白,说不太清楚。

主持人冀玉华:说不利索了,就像舌头在嘴巴里边总是不听使唤了。这些都是脑中风的前兆的表现。刚才也给大家看了一个动画,是说我们脑子里的一些血管,者非常关键,哪儿堵了,或者是哪儿出血了,相应的功能都会受到影响是吗?那要是说不清楚了,是不是就说明支配语言的地方受阻了呢?

吉训明副院长:对。我们的脑组织的不同部位控制不同的功能。相应的部位出现闭塞以后就会出现相应的症状。第一个就是口齿不清。

表现为说话词不达意,或者说话不利索,嘴角歪斜(嘴歪眼斜),面纹浅,两边的面纹不对称,或者眼睛看的不在一个方向上,一边往左看,一边往右看,口角歪斜。


 

第有三个是视野缺损。我们的脑子后部有一个视觉中枢,是专门管理看东西的。这部分出现问题就会表现为,两个眼睛看东西模糊,眼睛的同一侧看不清楚。我人可能看到有人撞墙,走着走着,看到前面有一个明显的障碍物在那儿,他就撞上去了,这是定义明确缺损的一个表现。

第四个就是“头晕目眩”,指的是脑干和小脑这部分血管出现,表现为天旋地转,不平衡了,走路的步态出现问题了。手拿东西也拿不稳了,这是他的征象之一。肌肉无力,主要表现为支配运动的这部分神经组织缺血,表现为拿东西的时候,往下掉,夹菜夹不住,夹不稳。早期怀疑肌肉无力的话,让病人向前平伸两只手,看看是不是一只手往下掉。

那么一侧肢体麻木呢,主要是由于支配感觉的这部分脑组织出现问题了。异常的麻木感,常常表现为半身,从面部到躯体到下肢,手出现这一侧麻木的感觉。

          这六种表现是脑卒中最常见的表现。一旦出现其中任何一项表现,要尽快到医院,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万一耽误了时间就会造成终身的遗憾。

主持人冀玉华:那,真的遇到了之样的问题的话,咱们第一时间应该怎么样的去处理呢?我们也有可能遇到。那让两位来帮助我们模拟一下,真要是在我们的家庭中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

我们先来模拟一下家庭的环境啊。

两位嘉宾在表演。男嘉宾:哎呀,这怎么天旋地转的?不行了,我怎么这么晕哪?那存折在床底下。女嘉宾:这儿有降压药。男嘉宾:这吃得对不对呀,你就给我乱吃啊?你赶紧打电话吧。女嘉宾:我已经打过电话了。120真的来了。走吧走吧。你快把那医保卡找着,便宜点儿。不行,那我不去了。你快找医保卡呀。

主持人冀玉华:看看我们是不是做到位了?是不是有些做得不对了?这个问题可能就大了。还是请专业的吉教授到台前来。您发现两位做的是不是到位?是不是有些地方做得不对?

吉训明副院长:给我的感觉是,夫妇两个非常恩爱,一旦出现问题了,夫人很着急。马上给他拍背啊,吃药啊,打电话啊,其实救治得很及时。就是方法有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很快,但没有量血压,吃降压药是不对的。这头晕是不是高血压?

第二,就是高血压,也不能轻易吃降血压的药。因为,脑卒中啊,是由于脑血栓,脑子远端的血流慢了,少了,这时候吃降压药,血压更低了,更慢了,症状会加重。

男嘉宾问:那我吃阿司匹林不行吗?

吉训明副院长:阿司匹林是这样,脑卒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脑出血,一种情况是脑缺血,就是堵了。这种情况下,吃阿司匹林主要是针对血管堵塞。无论是出血或缺血,它的表现基本上早期都是一致的。一旦是出血,你吃阿司匹林,症状会加重了,更严重了。

脑血管病人很多会合并为糖尿病,在日常的经验中,他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是血糖过低了,上来就喝糖水,这也是错误的。

一旦脑血管堵塞,会发生一些病理改变。这时,喝了糖水,血糖增高,会增加酸中毒,会引起脑组织反应更重。

主持人冀玉华:天啊!喝糖水也不行啊?

    吉训明副院长:这也是平时在救治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一些基本常识。常常,大部分病人,我们有研究生做了一个研究,7080%的家属对患者的梨园都是不正确的。

    主持人冀玉华:没有搞清楚到底发生什么样的善的时候,任何药者不能吃。这样吧,请吉教授在这个家庭的环境中,原我们来模拟一下,换作是你的话,仢会怎么样来做?病人突然晕了,看看吉教授怎么做。

吉训明副院长:好,在日常生活中,家里人一旦发生这样的一种情况,你的最快的反应是打120,为抢救争取时间。

第二点,在这种情况下,首先,病人就是要躺着,不要把他扶起来,也不要按人中。让他的脸侧过去,把枕头去掉,万一发生呕吐,

呕吐物不会吸到肺里去。这个很重要。

主持人冀玉华:那有的时候躺下会更晕啊!为什么一定要躺着?

    吉训明副院长:只有躺着,脑袋才会跟以及一样高,他的脑子的血液灌注,会比坐着多得多。

    主持人冀玉华:就是脑子里的血液会多一些,是吗?

吉训明副院长:对。让他平躺着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有些病人万一是出血的情况下,你让他安静的躺着,会减少出血的量。

主持人冀玉华:啊,平躺侧头的姿势,等救护车来就行了?

    吉训明副院长: 是。但是救护车来得很迅速的情况下,可以等。有的是离家很近,家里有车,尽快送到医院去。刚才说,找医保卡也是不对的。你要是很明确的拉开抽屉就能拿到医保卡,那你就带着;要是没有,大家都有医保卡,你到这些医院,都会给你救治的。

    主持人冀玉华:电脑一调,这些住处就者出来了。如果我们自己开车去医院,在去医院的过程中,应该怎么护理这个病人呢?

吉训明副院长:尽量的让病人在后座上躺着、卧着,保持平卧的状态。

主持人冀玉华:那上下楼能让他自己走吗?

吉训明副院长:不能。有电梯尽量坐电梯了。是那么重的话,是可以自己从车里走出来的。时间是最重要的。

无论是出血还是身缺血,主要的是第一时间能到医院接受治疗。

主持人冀玉华:好,谢谢进教授!所以说到底,真的要是前兆出现的话,第一时间是应该尽快的去医院,由医生来处置。所以这个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前兆出现的情况下,多长时间之内送到医院就能够及时的得抢救疗呢?来看下一题:以下哪个是黄金抢救时间?

大多数观众者选择3.5小时,越快越好。来看,抢救的黄金时间是,4.5小时。那你为什么告诉大家是4.5小时呢?

吉训明副院长:我们讲的4.5小时指的是四个半小时的溶栓时间窗。所谓四个半小时以内的病人,通过适当的检查以后,者可以从静脉里注射一种溶栓药物,让它把血栓溶解开。目前我们国家做了一个统计,大部分病人在20个小时以内才能到达医院进行抢救。

主持人冀玉华:怎么会那么长时间呢?

吉训明副院长:原因很多,我们做了一些分析,一部分人不认识早期征象。有人出现肢体麻木无力,拿东西、夹菜夹不住,以为是这个胳膊被压了。走路走不稳,以为是太累了。

我们病房最近还有一个病人,三十多岁的国企副总,他是大学毕业后到北京来打拼,工作非常非常努力。晋升也很快,家里的老人也接过来了。成了家,孩子也上学了。

但是他的工作压力很大,应酬,锻炼很少,加班加点。有一天,在赶一个很大的项目,带领团队,几天几夜没有睡好觉。到了交标书前的这一天,还干到凌晨三四点钟。他的秘书发现他走路总是踢凳子,就是走路不稳了,拿东西往下掉。他的筷说,你太累了,应该早点休息。他还坚持,说自己没关系。你们不用担心。

主持人冀玉华:他也不知道这是脑中风的前兆啊!

    吉训明副院长:他没想到。他的同事就送他回去休息,他都不回家,就睡在宾馆里。他说,你们也早点儿休息。第二天早上要交标书,可是他还没到,给家里人打电话家人说,他一夜没回去, 在加班呢。

    主持人冀玉华:那这人哪去了?

吉训明副院长:然后打电话没人接,就很怪。后来到了十点多钟的时候,他的筷想起来了,昨天他有不舒服的症状,破门而入,进去以后,他的意识是有的,但是他的肢体不能运动,再送到医院的时候,已经过了4.5小时的最佳时间了。

就是说,一旦血栓形成以后,远端脑组织缺血缺氧。逐步就会堵了,就会死亡。那么我们在这4.5小时之内,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大家看一下,这个药物跟它结合在一起就形成溶栓物质。

它就把这些东西就逐步逐步溶解掉,

这里是纤维。慢慢地它就通了。

把栓子溶解掉了。刚才讲的4.5液晶显示指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远端的这些缺血组织,在4.5淖以内它也还可能复活,能恢复它的功能。超过4.5小时,其实只要打这个溶栓药物都能溶开,但是效果不行了,因为超过4.5小时,一个是肩负越长越溶不开,第二个,它有毒性会出来。这个药物除了溶解血栓以外,它也损伤血管。

所以4.5个小时是黄时间窗。

主持人冀玉华:要是超过4.5小时是不是就没救了?

吉训明副院长:要是超过4.5小时,我们还有一种办法,就是机械性的取栓。策反影像学评估,认为他还有可恢复的脑组织,能抢救的脑组织,这时候,我们通过在X光下,把一个很细的管子通过大腿这地方慢慢送到脑袋里面,然后把这个血块抽出来,恢复血流。

主持人冀玉华:我们先给大字看一个动画,这个过程究竟是什么样子?

我们的血管也像树根一样非常发达,供应相应的脑组织。我们把一个管子已经插过来了,从大腿一起到脑子,然后把一根很细的导丝,是在X光下能看见。

吉训明副院长:导丝怩穿过这个血块(血栓),因为这个导丝非常柔软,沿着导丝把导管穿过血块,再把导丝拔出来,

导丝的目的是安全的把导管放到血栓和位置,通过导管把一个像支架一样和东西,叫“取栓器”送到这个位置,再把导管撤回来,你看,这个就像支架一样膨胀了。

撑开以后,等几分钟,这个支架就跟血栓缠在一起了,这是抽的过程。这儿有个球囊堵住它,

一下把血栓,包括碎的血栓都抽回来了。

这是我们取的各种血栓。像这样的血栓,单纯靠药物溶栓效果也不好,必须通过机械的方法取出来。

主持人冀玉华:就是它堵在了脑子的血管里,堵哪儿,我们身体的哪一部分就不听使唤了,发生问题了。所以你看这个抢救时间有多么重要啊!男人装

4.5小时,输个液,打溶栓剂就好了。但是过了4.5小时,就得遭这么大的罪,还得做一个手术。所以还是得用对了办法。刚才是在动画中看到了取血栓的过程,究竟是用到了什么样的工具。今天在现场,我们让吉教授来给我们演示一下大概您做手术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吉训明副院长:我们用的这个模拟器。这是患者的心脏,它发出血管供应大脑血液,也有一部分血管叫主动脉,是供应下肢。

主持人冀玉华:这根管子就是模拟人体中的血管?

吉训明副院长:对,血管。我们要求是在15分钟以内做完所有的检查,我们最快的是12分钟可以把血栓取出来。

主持人冀玉华:喔!太快了!而且看到这儿有一个红红的,是不是模拟脑中风就发生在这儿了?这红色的就是堵了。

    吉训明副院长:大家看一下这个血管,我们的脑血管是弯弯曲曲的,器械的走形对技术的要求是很高的。

    主持人冀玉华:遥横的,竖的,还有拐弯的。

吉训明副院长:这是为什么神经血管的介入治疗,对医生要技术很高。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导引导管,在尽量短的时间内,通过迂曲的血管能把它的血栓捕获住,然后取出体外。在穿刺成功以后,会把一个这牝粗的导管很谨慎的推送到脑血管。导引导管主要是承载取栓的东西。相当于路径。

在实际操作时,在电脑屏幕上(X光线)会看到。导管通过血栓,这个要非常谨慎。

这个是取栓器,是金属的。它出来以后,就跟血栓缠在一起。现在正在释放取栓器,能看见吗?

用这个网子抓住、裹住,然后等几分钟,网子跟血栓缠在一起,它需要一个自己的释放力,陷入血栓里面,才能裹得更紧。有一个球囊导管能把这里的血流阻断,确保心脏的血流不往上走,这里的血流是停下来了。

血栓块儿已经被带回来了,这就是抽出来的血栓块儿。

主持人冀玉华:太棒了!说明我们这次取栓成功了!血栓粘在上面,大部分血栓被我们抽出来了。

主持人冀玉华:真是大开眼界啊!


主持人冀玉华: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要介绍三个法宝,有可能会让您远离脑中风。三个法宝究竟是什么呢?我面前已经摆了一个,这第一个法宝到底是什么?来看第一题:以下哪种工具可以预防脑中风?是血压计?血糖仪还是体重秤?请大家选择。

看来先什么的都有。那我们看看,真正能让大家远离脑中风的这第一个法宝到底是什么呢?还是请出专家,北京宣武医院的吉训明教授。您好吉教授,欢迎您!昨天通过您介绍一些脑中风的高危风险,已经让很多的朋友意识到了在生活中,要控制好自己的一些高危因素。同时还要想一些办法能够真正有效的远离它。所以我们就特别好奇,这第一个法宝是哪个工具就能预防脑中风呢?您来给我们揭示一下。

吉训明副院长:从预防的角度来说,三个项目都有效。但是我们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血压计。这是我们临床每天都用的血压计,是传统的,水银柱式的。

主持人冀玉华:我猜一下大概是不是让大字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监测自己的血压,以免发生危险?

    吉训明副院长:不是单纯监测血压,更多的它是一种训练和治疗。

    主持人冀玉华:啊?还能治疗?

吉训明副院长:对对。还有治疗的功能。把血压计打开以后,把这个止血带缠在你的胳膊上。

主持人冀玉华:这跟我们平常量血压一样。

    吉训明副院长:只是比平常要高一些。

主持人冀玉华:平常应该放在这个地方。

吉训明副院长:我们在这里要高一点。

然后给它打压,打到200毫米汞柱左右,5分钟。

随着时间的延长,你会逐步感觉到手麻、胀,它已经开始起到了治疗的作用。

主持人冀玉华:您用这个方法治疗过病人吗?

    吉训明副院长:我们这个治疗的方法已经从2007年开始了。我先把它放掉。

    主持人冀玉华:我的整个的手都是凉的,麻的。

吉训明副院长:我们从2007年开始就有用个方法尝试治疗脑卒中。我们现在在门诊,像我是神经外科医生,可能我这里每天就诊的病人中百分之六、七十的病人,都会用这样的方法来接受治疗。

主持人冀玉华:啊?就像量血压一样来治疗?那效果怎么样啊?

吉训明副院长:我给你简单说一个例子。通过我们大量的研究,我们发现,在我们做颈动脉的内膜剥脱,或者放支架的过程中,还是有一定的风险,我们通过对做颅内支架的这一部分病人,提前让他们做两周的训练,每天做两次。做完训练以后,再通知病人来入院,这样的话是确保手术更安全。

然后过了两周以后,我们再打电话给病人,很多病人都不来了。为什么?他说,我这些症状都没有了。就不想冒这个风险了。

    主持人冀玉华:天哪!

吉训明副院长:这是一个待机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我有两个患者朋友,住也带过来了,就是用这种方法来缓解自己身体问题的。

主持人冀玉华:太好了!请吉教授落座。我把这两位朋友邀请上来。来,掌声欢迎两位,欢迎您!我觉得从外表来看的话,完全看不出两位是有您刚才提到有脑中风前兆的,所以,问一下阿姨吧,您有脑中风的问题?

患者老太太:因为我是双侧颈动脉狭窄,而且两边颈动脉都堵了7099%了,所以,我这是很危的情况。

主持人冀玉华:那以前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吗?

患者老太太:以前头晕,经常跟没睡够觉似的,脑子发蒙。后来知道吉院长“缺血预适应”的办法以后,我就请教吉院长,应该怎么做?自从打完这个以后,很快症状就逐渐减轻了,然后一直坚持用这个方法现在也没有脑袋晕晕沉觉的感觉了,现在药也不吃了,脑也好了。

主持人冀玉华:对,所以我看您这个整个人的精气神儿都特别好,面色也很好,希望您能够健康长寿。

主持人冀玉华:我再来问这位伯伯,您今年多大年纪了?

患者老头:80岁。我是从2008年开始晕,用了很凶的办,结果都不是太理想。这样说吧,我到了最后一20129月份,我去找的吉院长,从1月份到9月份,9个月之间,我晕了15次。很频繁。后来用了这个方法以后,只有在12月份晕了一次,再以后就不晕了。
 

主持人冀玉华:这种方法在您的身上也是得到了很好的效果的?

患者老头:太好了!

主持人冀玉华:好,那来看阿妈和伯伯,都用了同样方法,效果都是非常好的,身体上以前小中风带来的问题都消失了。感谢两位,希望两位能健康长寿。

这两位老人家都是现身说法,就用了这种加压的方法之后,脑中风的这些不舒服的感觉都没有了。我真的是特别的好奇,这无非就是在胳膊上加加压嘛,怎么就能起到让我们远离脑中风的作用呢?这太奇怪了呀!

吉训明副院长:这个是通过训练以后,产生组织抗缺氧功能。那么我们看一下脑血栓形成的基本机制。

随着年纪的变化,我们的血管会出现堵塞,要是不能得早期的控制,早晚会出现这样的一些改变。

就在破裂的这个硬化斑块的表面形成了这样的血栓。

血栓形成以后,它就越来越大,影响血流供应,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它会引起血流完全中断,

甚至一些血栓的完全脱落。

就会堵塞远端,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引动这边的脑组织发生坏死。

吉训明副院长:这就是脑中风形成的一个原因。

    主持人冀玉华:那为什么在胳膊上一加压,就能缓解这些问题呢?

吉训明副院长:一旦血管堵塞了就会出现异常嘛。这些组织之所以出现异常,是由于缺血缺氧了,通过这个训练以后,能够让比如说100毫克的脑组织每分钟埼00毫升的血流,经过训练以后,60毫升的血流就够用了。

这个血管堵住了以后,加上有侧支循环的存在,通过这种训练以后,通解让脑组织所谓4.5小时时间,能延长68小时甚至可能延长10个小时。

主持人冀玉华:是让我们的脑子习惯于血流比较少的这种状态吗?

    吉训明副院长:对。

    主持人冀玉华:那就通过加压,然后我们也形成短暂的脑子缺氧了?

吉训明副院长:不是。它是通过胳膊的短暂的加压以后,引起胳膊的完全缺血。那么人是一个高级动物,随着这个缺血的反复刺激,会产生抗缺血的物质,这些物质在释放加压带以后,这些物质会循环到全身,比如说流到脑子里,就会使脑组织对缺氧的需求量要下降。

对耐受能力增加。除此之外,它能够促进侧支循环的打开。除了主干血管外,脑子的表面像树根一样的侧支循环,这些侧支循环打开以后,能够使脑组织获得同样多的血流,就会避免脑卒中的发生。

主持人冀玉华:我觉得这样讲的话,可能很多观众形成不了一个特别形象的概念。咱们通过道具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好吗?来,把相关的道具拿到台前。

吉训明副院长:好,我们来做个实验。这就是我们人的正常血管,这是(相当于)我们的大脑。我们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的话,脑血管是很光滑的,血流很通畅。这是血流(杯子里的红色的液体相当于血流),正常情况下,它会通过血管通向大脑,很通畅,脑组织保持一种很健康的状态。

要是八个基本因素没有控制好,随着时间的延长,就会逐步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手里拿着的橡皮泥相当于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栓块儿)。

    主持人冀玉华:比如说三高,肥胖,吸烟,喝酒,年龄超过40岁,这都算。

吉训明副院长:它就会逐步形成血栓甚至完全闭塞,就是血管堵了。血管堵了就会出现症状。比如说这个血管完全堵了,在没有出现症状之前,我们通过这个缺血预适应训练,就会促进侧支循环打开,大家看一下。

主持人冀玉华:除了这根主血管之外,脑子里还有很多细的血管,都是通知大脑,满足大脑的血供需求的。

     

吉训明副院长:这种情况下,血流虽然不能通过这个主血管下去,但是它可以通过侧支循环下去,脑组织通解得到同样多的血流(玻璃桶四个大脑)。

既然有同样的功能,为什么血管堵了,还会得脑卒中呢?是由于血管突然堵塞的话,它的侧支循环的量是不够的。我们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在没有发生脑卒中之前,每天经过这种训练,会促进这个血管增粗、增多,这样打开以后,能够满足脑组织的血流供应。

    主持人冀玉华:现在看起来是比较细的,但是经常锻炼的话,会让这根细的血管变得粗了,就是更有力量了。

吉训明副院长:而且更多。会长出很多小分叉来。血管还能再长出来啊?完全可能。还有,人在生下来以后,这些潜在的血管都是存在的。通过我们的实验研究已经证实,可以产生新的血管。以往的机制就是说,在这个堵塞的血管放个支架,或者是把它剥离掉。但是很多病人在早期没有任何症状。所以说,血管狭窄没有解决之前,反复通过缺血缺氧的训练,可以达到预防脑卒中发生的作用。

主持人冀玉华:原先就是它本来有可能是不工作的,因为这根主血管是好的,血流足够。但是现在我们得让它们这些血管也工作起来。就是通过这些憋气和您刚才提到的打压训练的方法,这个方法真的是太巧妙了!好,谢谢吉教授!

刚才您就是简单的在我的胳膊上大概的演示了一下。我们能不能也请一位朋友,比如说曾经有过不舒服的,像头晕,口齿不清的,中风的朋友,来体会一下。看看具体的该怎么做。
 

来,有请一位观众。伯伯,您坐吧。刚才看这位伯伯在上台的时候,好像是已经发生过脑中风的?而且留下了一些后遗症是吗?
 

脑卒中观众:对,是留下了一些后遗症,很严重。非常痛苦,在床上躺了五六年。

主持人冀玉华:那我们问问吉教授,像这位伯伯这筘情况,适不适合做这种加压训练呢?

            吉训明副院长:我们目前研究的,主要是适合于急性期的抢救和没有发生脑卒中之前的这些抢救工作。
    最近的研究结果也显示:一旦发生脑卒中以后,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增加这种方法,能够促进新的神经网络的形成,来促进功能的代偿,应该对他适合的。

主持人冀玉华:那太好了!伯伯,您以前有没有做过这样的加压训练?

患者回答:没有做过。

主持人冀玉华:那现场让吉教授帮您来做一下,您来体会一下,好不好?

患者回答:好。
 

    吉训明副院长:我们把这个加压带,尽量往上,隔着衣服也行,小毛衣也没有问题。

    主持人冀玉华:几乎到了腋下了。

吉训明副院长:你要放松,每天你可以在一边看电视的时候,一边做这个训练。我们给他打压,打到200毫米汞柱,我们量血压是要放气的,而做这个不放气。如果往下掉的话,可以再加压。在200毫米汞柱,等到五分钟,,到了时间以后,就放气了。休息五分钟,再加压五分钟,这是一个循环。我们来做5个来回(循环)。

在休息这个胳膊的过程中,可以做另一个胳膊的训练。

主持人冀玉华:这就相当于交替做这个训练?

    吉训明副院长:交替可以。不方便也不要紧。也要打到200毫米汞柱。

    主持人冀玉华:为什么非得加到200毫米汞柱?

吉训明副院长:因为我们研究临床上抢救,就是说,一旦发生外伤,血管破裂以后,必须这个压力要进过血压的40毫米汞柱。比如说,这个人是12.毫米汞柱,我加40毫米汞柱是160毫米汞柱,能够把这个血管阻断,确保远端血管不流血,也就是血管完全阻断。我们推测,就是一般人的血压不会超过160毫米汞柱,所有的病人,我们要求打到200毫米汞柱,这个的话,确保血流是一定阻断的。使这个胳膊产生缺血,产生保护功能。

主持人冀玉华:就像您刚才提到,有一种物质才能够释放出来是吗?

    吉训明副院长:对对。

主持人冀玉华:这个小东西也没多少钱,咱们自己在家里都可以做。只要是有这个高危风险,怕自己得脑卒中的朋友,都可以来试一试。好,非常感谢吉教授!好请这位伯伯回家之后,自己来试着做一做。

其实大家也看到了,这个方法应该说非常巧妙!而且没想到作用会这么大!您最初是怎么想到这个方法呢?

吉训明副院长:我们首都医科大学低氧医学研究所专家吕国蔚教授,他在五十多年前就有一个想法。他本身是医生出身。他说,我们病人一旦到医院以后,马上要吸上氧,是由于这个病人缺氧。有没有一种办法让病人抗缺氧?因此他就大胆提出一种想法,随后他就做实验,把小白鼠放到瓶子里面。大家看一下。

这个瓶子是密封的氧气的含量是有限的。随着时间的延长,氧气不断消耗,就会出现缺氧的反应。如是再不取出来,小白鼠就可能死亡了。这时,打开瓶口,让它恢复氧气。

男嘉宾大策:那就是说,在它死亡之前,给它恢复氧气。

    吉训明副院长:对,给它恢复氧气,小白鼠又活过来了。而且恢复得很好。那么第二次,小白鼠坚持的时间能延长一倍。后来我们做连续五次训练以后,它们耐受缺氧的时间5倍。

    主持人冀玉华:啊!就是提升抗缺氧的能力?

吉训明副院长:从这个方面就是说这个理念在国际上是最早提出来的。后来通过临床研究,逐步把这个方法应用到临床上去。我们没法把人放到瓶子里去,所以我们想到这种“缺血预适应”的方法,来用于临床。

主持人冀玉华:那今天两位手边是不是也有?把这个送给现场的观众,大家可以在自己的身上和身边的人身上来感受一下。

女嘉宾刘晓琳:吉院长,我想问您一下,平时要用这个量血压的话,会留一个一指这样的空隙,那这个要留空隙吗?

吉训明副院长:第一,我们尽量要把它捆得紧一些;第二,在打压的时候,速度要快一些,会更舒服一些。

    主持人冀玉华:加压回到200毫米汞柱左右。这个训练每天都需要做吗?

吉训明副院长:最好每天都做,因为它的作用机制分为两种:一种是做完以后,马上产生保护作用,另一种情况是,做完以后,24小时以后才能产生保护作用。能够坚持35天,也就是说,你做一次会有一次的收益。你做一次能够在三到五天内都会对心脑血管会有保护作用。

主持人冀玉华:好,这个方法再给大家强调一下,就是每一次加压五分钟,再放松五分钟;再加压五分钟,再放松五分钟。反复做五次,每天都可以做。这样就可以起到长久的缓解由于脑中风带来的问题,或者说是预防脑中风的这种积极的作用了。

这个呢,是吉教授在工作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和总结出来的一个非常好的办法。这是第一个法宝。

我们今天给大家推荐预防脑中风的法宝,会是什么呢?来看下一个问题:下列哪种饮品对预防脑中风有帮助?是果醋?酒还是牛奶?

绝大多数观众都认为果醋是个好东西。它可以预防脑中风。那吉教授是这样认为的吗?是酒啊!

不是不推荐喝酒的吗?吉教授?

吉训明副院长:喝酒它是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的,只是呢,超过一定量的话,会产生副作用,引起血管的硬化。对于酒,我们做了一个实验研究,把小白鼠做成脑缺血模型,用少量的酒注射到脑中风的小白鼠的血管里头,发现,它确实有祿保护作用。也就是说,小白鼠醒过来以后,它的肢体的功能障碍,注射的比没有注射的要得多。我们这个厂家结果发出来以后,很快受到美国的更多关注。盖的广播电台专门采访,对这个方面非常非常关注。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酒的适量的摄入能够预防中风。后来国际上对酒的保护作用做了大量的研究。就在地中海地区,法国和德国这两个地区,他们的饮酒是不一样的。有人就想,到底葡萄酒好还是白酒好?还是红酒好?

后来他们研究结果发现,在法国和德国地区,他们饮酒以后,脑卒中的发病率之间没有差别。

    主持人冀玉华:德国人是喝啤酒的呀!法国人是喝葡萄酒。后来专家推测,是作者原因呢?是与酒精的含量有关系。也就是说,适度饮酒,就会产生保护作用。喝多少会能够真正的保护神经?让我们远离脑中风?

吉训明副院长:这酒的量很重要。白酒,我们现在认为,50度以上的白酒,原则上,一天的量就50毫升。红酒100毫升。啤酒半瓶。

主持人冀玉华关键是要掌握好这个量。长期喝多了,它一定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引动心脑血管疾病。好谢谢吉教授!

刚才已经给大家推荐了两个法宝了,接下来是什么法宝呢?来看下一题:哪种运动更有利血管健康?是羽毛球?游泳还是快走?大多数观众选择的是快走。

主持人冀玉华:应该常做游泳运动。

这个确实有点不太理解,三项都是很好的有氧运动,为什么您更推荐去游泳呢?

吉训明副院长:我们来分析五,羽毛球这种运动量过于激烈,对老年人是不适合的。羽毛球的运动量过大,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保健治疗不是非常好,尤其对于一些关节的损伤不能避免。

游泳,一方面能够让机体在放松的状态下得到锻炼,另一方面,游泳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反复缺氧的过程。刚才我们提到“缺血缺氧预适应的问题”,在游泳的运动中,你会有意地憋气,会逐步增加你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所以说,它有对心脑血管保护的作用。

快走当然是一种比较方便的,很容易实现的一种方式,对开一些肢体关节不好的人,会有一些影响的。但是这是一种简单快捷的方法,对心脑血管是有益的。但是从抗缺氧这个角度来说,游泳是一个更好的方法。

主持人冀玉华:但是我有一个担心,游泳的时候,有时候水温稍低点儿,是不是会血管反而收缩,会不会让脑子里的血管更堵了?

    吉训明副院长:从一定的角度来说,你这个说法是对的。但是我们觉得,生活在北京的人一年四季到冬天总会要出门,他总会受寒。那么他经常游泳,接受这些寒冷的刺激。实际上,只有养成习惯他对寒冷产生抵抗,那么到了冬天,他遇到寒冷并不害怕。同时,要是一年四季都游泳,从夏天开始,他对秋天往冬天转变的过程中,他也能适应了,实际上产生了一种抗寒的能力。

主持人冀玉华:就跟我们身体的适应性是蛮强的。有的观众说,我不会游泳啊,或者我们家里没有这样的条件,能让大家天天去游泳。那看看还有什么样的办法,也能起到和游泳不一样的作用呢?看看何嘉博士今天会推荐给大家什么样的好办法。好,有请何嘉博士。

何嘉博士:接下来我就教给大家做一个缺氧憋气的小小训练。由我和嘉宾大策一直来教给大家。

我这里放了两盆水,是做憋气训练。你小时候有没有试过,在脸盆里咕嘟咕嘟吹水泡?

男嘉宾大策:当然试过,每次都是很狼狈,呛了一鼻子水。

何嘉博士:我们深吸一口气,然后在脸盆的水里边憋一会儿,时间因人而异,能憋多久憋多久。所以我们准备了两盆水的意思,就是我人俩来比一比,好不好?先做一个准备运动。在弄好之前,告诉大家,不要这样,使劲的深吸一口气,那就起不到这个憋气的作用了。应该均匀的、平静的呼吸就可以,自然的呼吸。然后稍微的多吸几秒钟,这就是深呼吸,然后再浸进去。

这样的憋气训练不是大家来比赛,比谁比谁憋得时间长,记住一定是循序渐进,慢慢的来。刚开始,可能老年朋友,只能憋个十几二十秒,不要着急,一段时间以后,一两个星期或者一两个月以后,慢慢的延长时间,才能起到锻炼的效果。还有,你刚刚把头抬起来的时候,不要马上就开始深呼吸了,这是不行的。要慢慢的吸气。

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大家不要以为我是偷奸耍滑,其实不是的。要特别告诉大家,在做这个训练的时候,旁边一定要有清醒正常人陪伴着,不能两个人比,都把头闷进去了,万一出危险了怎么办?

主持人冀玉华:刚才你们在做训练时,吉教授换了身衣服,您是要给大家表演太极拳吗?

吉训明副院长:这个太极拳也能预防脑卒中。在打太极拳的时候,人体处于一种非常安静的状态,能够让大脑皮层充分休息、安静。大家矢,高血压,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由于植物神经紊乱,它会不自主的引动血压的升高。通过打太极拳以后,让人体大脑皮层非常安静,血压能自动地下来。

我是一个高血压的家族,我爸爸的兄弟姐妹包括常兄弟几十口,他们都有高血压;但是我是没有高血压的。我相信太极拳从降低血压方面是有好处的。

    主持人冀玉华:您打了多少年?

吉训明副院长:我打了应该有23年。

主持人冀玉华:相当于是让我们整个脑部的神经副的舒缓,然后更好的控制血压,从而达到预防脑中风的目的。

    吉训明副院长:对。我们打太极拳,不是想象中的比划着,而是你每一个动作都从脚跟起,从腰部出来。也就是说,每一个动作,全身所有的关节几乎都在活动。

    主持人冀玉华真是第一次从一个神经外长医生那里得知,打太极拳还对全身有这么大的帮助。尤其可以预防脑中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