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系统角度看各种横板正反反长配置打法的优劣(转))

 大地之歌 2014-10-14
先说说乒乓球运动这个系统;笼统的定义,乒乓球运动是以人和拍子作为一个系统施加一个动力作用在直径40mm重量2.8克的球体(乒乓球)上,以需要的速度、力量、旋转和轨迹,在152.5cm×137cm的一个矩形面积上,寻求需要的落点和合适的反弹轨迹。
    在这个运动系统中,人和拍子构成一个子系统,而每一次的挥拍,都形成了一个运动状态。每一分的获得,是由一个或多个运动状态完成的。当多个运动状态衔接在一起时,对人的要求难易程度是不同的。如何去难求易,是保障运动系统协调无障碍的关键。多个运动状态衔接,要以第2个运动状态要延续第1个状态,不与第1个运动状态产生突变,则对系统中的人的要求容易。而两个运动状态和人体发力机制都不同时,这两个运动状态间的衔接就会对人的要求更高了,有人能完成,有人则完成不了。
    举例说明:
    例1、当你在中远台与对手对拉弧圈球时,对手【大力】拉过一板弧圈,你【大力】反拉一板,对手又【大力】拉过来,你又【大力】反拉回去,对手再次【大力】反拉过来,这时需要你跑到近台吸一板短球。
    例2、当你在中远台与对手对拉弧圈球时,对手【大力】拉过一板弧圈,你【大力】反拉一板,对手又【大力】拉过来,你又【大力】反拉回去,对手再次【大力】反拉过来,你继续反拉。
    例1中:你的运动状态是三个,第一个运动状态和第二个运动状态是相同的,不需要你突然改变运动状态和发力机制,好衔接。但第三个运动状态不好衔接,你的运动惯性被破坏了。这个动作就不是谁都能做好的了。
    例2中:是三个一样的运动状态和发力机制,对于很多人也都能做到。它的难易程度就要比例1低很多,也好掌握,而且在实战中不容易失误。
    明白了上面的原理,我们再分析一下各种横板长胶打法的优劣。使用横板正反反长,这种配置与打法对成绩的提升关系很大。
    一、先从邓亚萍分析,邓亚萍的配置是以【纯横板风格】为主。什么叫【纯横板风格】?就是正反手都能进攻,即所谓两面攻,特点之一:就是不需要为了反手位的进攻,而经常强行侧身使用正手。邓亚萍在反手长胶面加了一定厚度的海绵,打法属横板两面攻,以【进攻】为主的进攻型打法。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邓亚萍的配置与其打法是协调一致的。她反手的动作以“向前发力”为主,这就保证了她的正反手发力体系的【发力流畅】,并且技术可操作性高。
    从理论上讲:邓亚萍的运动状态绝大多数时是相同的,使得她的运动系统和发力机制协调无障碍。运动过程中不易失误,这就是所谓的【横板实力型】打法。另一点是她反手使用了薄海绵的半长胶,长胶使得乒乓球的运动轨迹有别其他胶皮,使对手不能高质量的还击。邓亚萍的整个配置从内(自己)来讲容易掌握,而对外(对手)来讲又存在着与其他胶皮的差别,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邓亚萍的配置到她的打法形成了高度的统一,从运动系统机制上讲,具备了运动系统零缺陷的条件,这就为邓亚萍取得好成绩提供了技术保障。好成绩取得的另一个因素是她战术与技术的高度统一,以横板两面攻配置武器,到战术仍使用以两面攻击为主基调。全局步调的一致造就了邓亚萍。
    二、我们再从理论上简单分析朱世赫、陈新华、童玲等反手配长胶的削球类打法;简单的说他们的技术特征是以防守为主,辅以反攻。这里朱世赫的反攻比例多一些。他们也都使用运动状态连续一致的方式,保证上台率。说白一点,就是削球就连续削,极少使用削一板再攻一板的大差别运动状态和发力机制。出现机会球时再攻一板,这样保障了整体运动状态的稳定。这种以削球防守为主的打法,靠的是基本功和耐力及步伐。其配置和打法专业、合理统一,业余球友很少愿意学,我们就不多说了。
    三、我们再说说横板反手单长胶,正手反胶配置,【攻守均衡打法】的优劣。
    从配置上讲,单胶进攻速度不快,也不好掌握。其优点就是台内防守怪,在某种程度上容易出机会球。很多业余球友寄希望于靠反手单胶的“怪”得分。但单胶皮在反面或利用长胶防御得分,利用正手的反胶进攻。它实质上就是【直板横握】,其风格也是直板性质的。因为遇到反手位对方使用过渡方法过来的球,想要稳定的攻击对手,必须用正手并侧身,才能得以解决。
    从理论上讲,这种配置与打法产生矛盾。道理如下:
    (一)、横板就是以【中远台】为其主要站位,实现正反手【中远台】的两面攻、防的实力打法。但是反手单胶离台后,不能发挥单胶台内速度快、弧线低的优势,配置单胶也就成了虚招。
    (二)、如果反手长胶配单胶,正手配进攻性的反胶,实现防守进攻均衡的打法。就不可避免的在反手位大大增加侧身的比例,其风格也就成了【直板单面】打、拉的风格。
    (三)、形成直板式的横板近台打法,从台内球的控制、攻击方面看,直板优于横板,舍直用横无异于舍巧用拙。
    (四)、此种配置的弱点有两个;一是反手位底线长不转球,二是正手位的近网短球。对方使用先给正手位短球,再送反手位底线长球。这个战术就成了此配置的命门穴,一点即中无法摆脱。只有将正手的挑打技术和侧身步伐练成专业级的,才能缓解这个难题。
    我们从运动状态和发力机制的角度讲,在正反手进攻方面,这种配置破坏了人体发力系统的协调性。它使得多个运动状态间联系变的孤立了,没有办法连续起来。这就对球手“上一板”与“下一板”间的衔接,要求的精度大大提高了。只有牺牲发力的质量,才能保证上台率。
    横板反手单长胶正手反胶【攻守均衡打法】的出路在哪儿?因为这种打法选用这种配置,无异于自己给自己增加难题。青少年专业选手在运动高峰期时,能用大强度的体能训练来弥补反手的攻击不足,也就是【强侧身用正手】。但它带来的问题是,付出多回报少。由于配置与打法的矛盾是一个先天的缺陷,不能在这种配置下进行【攻守均衡打法】的科学训练,也就无法取得预想的效果,很多时候莫名的输给比自己差的选手。一些原本使用双反专业级的选手,在退役后无法用训练保证技术的高峰,退而求其次寻求变化,将反手的反胶改成长胶。但毕竟不是从小训练,对付水平低的选手尚可。一遇到与自己水平相当的选手就漏出破绽了,长胶就成了摆设和弱点。我们在他们的视频里会看到质量不高的强侧身的正手斜线攻击,只要对方一板回直线,这些高手就土崩瓦解了。对于业余选手将想将【横板反手单长胶正手反胶】配置使用下去,唯一的出路就是打法要改变。要从【攻守均衡打法】中脱胎出来,以期达到“中老年移动慢,想打长胶省力(省力又要成绩)”这一目的。
    四、横板反手单长胶,正手反胶配置,【以守为攻打法】的优劣
    长胶(或单长胶)与反胶在防守上的发力机制,不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因为是【以守为攻打法】,所以运动状态大都是一致的。与专业运动员选择横板长胶削球的防守打法,有相同的理论依据。但又很适合业余球友和缺乏专业素养及体力差的中老年球友。它的缺点是攻击力差,它的优点如下:
    (一)由于防守是以借力和卸力为主,所以对使用者发力以及与发力相关的技术、肢体动作的操作难度较小。
    (二)由于横板反手与正手之间是位置的变化,不存在同一位置【动力定型】的记忆变化,对操作者的要求也就不会很高。
    (三)横板在防守上比直板有很多优势,反手板型自然稳定。正手照顾面积大,没有太难的步伐要求。
    (四)长胶单胶皮在防守上,能根据不同的板型产生不同的变化。它的变化相比其他胶皮要丰富的多,近台控制性的防守也相对容易。
    (五)同样是长胶防守打法,我们比较一下:【削球类】是通过旋转和底线落点的变化,即削转不转球对对手进行绵里藏针的攻击。这种打法牺牲的是速度和近台落点与远台落点配合的变化,对运动员的步伐和体力及耐心要求极高。
    而横板反手单长胶近台【以守为攻打法】,主要借助横板反手防守板型优于直板的特点,在进行防守中的同时以速度、落点、旋转的变化,对手实施“软刀子”的防守性攻击。它比【削球类】易于掌握,同时变化丰富。正手位的防守有反、长两种胶皮参与,并有反胶攻击的【预备役】。
    有些球友,比如【多变】在反手位增加了不倒板的“手臂内旋,手心向前”的“反胶面小发力”的攻击手段,更加使得这种配置在反手位也存在了两种胶皮的变化,使其更有生命力了。
    (六)横板反手单长胶,正手反胶配置的战术手段和战术原则
    最后注意:横板反手单长胶,正手反胶配置,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贯彻【以守为攻】的打法,不能盲目的进攻。要耐的住寂寞,真正出现机会球时打杀一板。战术手段有如下几种:
    1、防守时以近台为主,长胶辅以反胶相结合,长胶泄对手的正手位力、顶中路长球。
    2、反胶反带弧圈与反手长胶围贴弧圈送同一落点。
    3、反手长胶剁弧圈技术要掌握,防守时可采用。
    4、反手位的反手长胶【轻力横刮】与不倒板反手手心向前的反胶拨抹相结合。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战术手段,战术是通过技术手段来体现的,没有技术手段,战术也就无从谈起。
    战术原则:
    反手长胶以不发力为主,直线与斜线轻送为主。八成时不发力,二成时看准机会发力。正手反胶防守发力进攻五五开,扣杀要多于拉。要记住:“你不是专业要耐的住寂寞”,真正适合你的机会才下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