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潍坊青州辛光华为照顾瘫痪父亲 每天驮父亲去打工

 常清书屋 2014-10-14

电影《背起爸爸上学》讲述的是大学生石娃为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决定带着爸爸上学的故事,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而在青州市王坟镇孟埠村,同样有这样一位孝子,不同的是,他是驮着父亲去打工,他的名字叫辛光华。9月30日,记者见到了辛光华,他告诉记者,今年春天的时候,他父亲得了小脑萎缩,身体瘫痪,生活无法自理。如今,他已驮着父亲打了三个多月的工,尽管非常疲惫,但看着父亲能在自己身边,能时时照料父亲,再苦再累他也无悔。

辛光华忙碌的一天

凌晨4点起床做饭洗衣,父亲吃鸡蛋他吃馒头

9月30日凌晨4点,睡在客厅里的辛光华就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先去里屋看了看父亲。果不其然,老父亲尿床了,辛光华赶紧拿出一套干净的衣服给老人换上,把换下来的脏衣服扔到了洗衣盆里。

辛光华把老人的被褥整理了一遍,又给老人翻了个身,看着老人又有些昏昏欲睡,他转身出了房间。辛光华家的厨房跟正屋不在一起,是一间南屋,厨房非常狭窄,四面墙壁黑乎乎的。辛光华把淘好的米放到锅里煮着,趁着这个工夫他来到院子里给父亲洗衣服。

等把全部衣服都洗完,辛光华转身去屋里唤醒了父亲,并把父亲抱到了客厅的沙发上。他把一个鸡蛋细心地捣碎掺在粥里,一口一口地喂老人吃饭。伺候老人吃完饭以后,时间又过去了快半个小时,辛光华匆匆喝了一碗粥,就着咸菜吃了半个馒头,换上衣服,就准备去上班了。

上班之前,辛光华把父亲的被褥全都拿到客厅里,搬了几张凳子放到向阳的地方,把被褥全都铺在上面。“老人在床上躺着,被褥总是湿湿的,感觉今天天气不是特别好,不敢拿出去晒,就给他放在屋里晾晾。”临出门前,辛光华嘴里仍在念叨,这一出门就是一天,生怕自己忘了什么事情。

将三轮车车斗用厚棉被铺好,驮着父亲去上班

辛光华在距离他家七八里路远的一家木材厂里打工,每天早上7点上班,他要提前三个小时起床。

把父亲需要的东西都准备好后,辛光华推出了一辆三轮车。他先是在三轮车的车斗里铺上一张油纸,然后又从屋里抱出来一床厚厚的棉被,把棉被妥帖地铺到车斗里,一切都准备妥当以后,辛光华这才半搀半抱地将父亲从屋里扶了出来,把父亲抱上了三轮车。

“平时我就是骑着这辆三轮车拉着父亲去打工,幸好有它,否则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辛光华说,这辆三轮车是一个朋友借给他的,朋友听说他想带着父亲一起去打工,就主动把三轮车开到了他家里。“让我自己买这么一辆三轮车的话,我还真买不起。”辛光华憨笑着说。

尽管天气还不是特别凉,但辛光华仍把父亲包裹得严严实实,唯恐老人着凉。七八里远的路程,辛光华骑着三轮车要走二十多分钟。“老人身体本来就虚弱,可以说没什么抵抗力,我路上不能走太快了,万一被风吹着,一不小心就感冒了,老人还要遭罪,这样就得不偿失了。”辛光华说。

将厂里为父亲腾的地方收拾好,把老人抱过去

辛光华工作的地方是一家家庭作坊式的小厂,空间非常狭窄,到处都堆满了木制家具的成品或者半成品。辛光华对记者说,老板夫妻两个人心地都特别善良,知道他的情况后,特地让人给他收拾出了半间屋子,让他父亲在屋里休息。

记者看到,这间屋子距离辛光华工作的车间不远,里面同样堆满了木制品,靠窗的位置留出了一块地方,放上几块平整的木板,就当是一张床了。“厂里东西多,可以说没个空闲的地方,这间房子平时也堆得满满的,我父亲来的时候,工友们就帮我腾出了这么个地方来。”辛光华说。

到了工厂以后,辛光华把房间收拾了一下,铺好木板,再把棉被铺好,才把老人抱过去,这又得接近二十分钟,“已经习惯了,带着老人来上班,肯定就得提前起,咱不能耽误了上班。”辛光华说。

“他在我这个厂里干了已经有七八年的时间了,工作一直非常勤恳,平时我们的关系就跟朋友一样,本来我想让老人住在里屋,但辛光华死活不同意,没办法才给他安排了一间放置杂物的屋子,让老人暂时待在里面。”工厂老板说。

每隔五六分钟就去看看父亲,午休赶紧洗衣服

虽然隔着父亲只有几步远,但辛光华心里还是一直牵挂着老父亲,好在厂里的活大部分都是计件的,不会影响工友干活。每干一段时间,辛光华就要放下手里的活,去看看老父亲怎么样。

“他自己没法翻身,在那儿躺一阵子,就累得难受,我就得过去给他翻个身,要是小便了,还得给他换尿布或者换干净衣服。”辛光华笑着说,每当这时,他觉得好像又回到了当年照顾孩子的时候。

“父亲现在吃喝拉撒都需要人照顾,翻身、捶背都好说,尿了也不麻烦,就是拉了比较难办。尽管我每隔五六分钟就过去看看他,偶尔还是会遇到这种情况。”辛光华说。

“尿了我可以把尿布先放到一边,等中午下班的时候再收拾,但遇到拉了这种情况,就得赶紧停下手里的活,先把这儿收拾干净,否则气味太大,工友们闻着不舒服。”辛光华说。

厂里午休时间是中午12点到下午2点,别的工友近的都回家吃饭了,远的就留在厂里吃饭。有些大锅饭老人不能吃,辛光华就得自己给老父亲准备一份,先伺候父亲吃完,自己再吃。

吃完饭大家都去休息了,但辛光华不能休息,他要把上午给老人换下的脏衣服洗了。“天热味大,这些脏衣服不能拖着不洗,就趁中午的空赶紧洗完,好在衣服干得快,下午还能给老人换着穿。”辛光华笑着说,整整一个夏天,他没睡过一次午觉,虽然很累,但看着老父亲身体没有恶化,他心里就挺高兴。

◎辛光华

只要父亲活着,愿意这么一直照顾下去

今年42岁的辛光华个子并不是很高,但一看上去就给人一种踏实的感觉。辛光华对记者说,他父亲以前就有高血压的毛病,但基本生活还是能自理的。今年5月份,他的病情突然恶化,诊断结果是小脑萎缩,后来病情越来越严重,最终全身瘫痪,生活无法自理。

“患病后父亲变得孤僻了,不愿说话,短短几个月的工夫就瘦得只剩皮包骨,我心里说不出的难受。”辛光华心情低落地说,他给父亲用几张厚木板做了一张矮床,怕父亲晚上翻身摔下来。他自己晚上就在父亲卧室外的客厅睡,以方便照顾老人,基本上每晚都要起来五六次,帮父亲翻身,给父亲盖被子。

记者走进辛光华父亲的卧室,屋内没有一丝异味,看上去非常干净,完全看不出像一个久病卧床的老人住的房间。“没啥窍门,就是勤给他收拾,常给他洗澡,常给他换洗衣服。”辛光华笑着说。

“按理说应该在家里好好照顾他,可没钱也不行,我19岁的儿子常年在外打工,挣的勉强够他自己花,指望不上,只好带着父亲去打工。”辛光华说。

“前年父亲爬山还跟走平地一样,谁能想到现在成了这个样子。”辛光华说,他觉得自己对不起老父亲。今年春天,他跟妻子离婚了,这件事对父亲的打击特别大,导致父亲身体每况愈下,为此他心里特别难受,但他只能强打起精神尽最大的努力照顾父亲。

“虽然说带着父亲去打工确实非常辛苦,但我觉得照顾老人这都是为人子女应该做的,我身边确实有很多不孝敬老人的例子,但我觉得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那样做。只要父亲能好好地活着,我愿意这么照顾他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报答他的养育之恩。”辛光华说。

◎村民

村里的老人谁不想有个像他这样的儿子

孟埠村背靠大山,是一个民风淳朴的小山村,看着辛光华骑三轮车驮着老父亲的背影,村里的老人们都竖起了大拇指。“村里谁不说他好,天天驮着老父亲去打工,老人被他照顾得干干净净的,村里的老人谁不想有一个像辛光华这样的儿子。”村民李女士对记者说。

“村里人都说他人好,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孝子。”一位老人告诉记者,辛光华的命运确实非常坎坷,因为意外欠下了很多外债,家庭条件非常困难,妻子又离他而去,老父亲也因此病倒,但辛光华从来没抱怨一句,尽心尽力地照顾着父亲,把村里人都感动得不得了。

天气越来越冷,辛光华打算过段时间就不再带着父亲去打工了,留在家里安心地照顾父亲。“我记得有一次,我把父亲背出来让他坐在椅子上晒太阳,我去邻居家送了件东西,回来就看到他倒在地上,脸都磕破了,当时我的眼泪就流下来了。”辛光华说,打那以后,他几乎是片刻不离地照顾父亲。

10月13日,记者再次联系到辛光华,他说,由于最近几天天气太冷,他没带父亲去打工,一直在家里照顾父亲。“天冷了,我不能让他跟着我受苦,只能辞掉工作在家里照顾他。”辛光华无奈地说,虽然他们爷俩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只要父亲好好地在他身边,再苦再穷他心里也是快乐的。(记者 赵春晖 实习生 张玲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