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例】临床推断:青壮年男性,是什么原因引起十二指肠梗阻?

 看书学习198 2014-10-14

病例简介

患者,35岁。因间歇性腹胀、腹泻、消瘦两年,加重伴呕吐20天入院。

两年来,无明显诱因而出现腹胀不适。在饮食过量或疲劳时,腹胀加重,常伴黄色稀便,每日1-3次不等,病后日渐消瘦,无发热、粘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等。曾多次在当地医院按慢性肠炎治疗,症状时轻时重。近20天来,感腹胀加重(尤其是上腹部),进食后加重,呕吐后腹胀可缓解。呕吐多发生在进食后3-4小时,呕吐为胃内容物,含有“胆汁”,且症状逐渐加重。呕吐次数频繁,连不进食也要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伴有头昏、乏力。患病期间无潮热、盗汗、咳嗽,亦无呕血、黑便等。当地医院治疗无效,以“呕吐原因”转入我院。病后精神差,明显消瘦(体重较病前减少11kg)。

既往史:有“胃病史”,无肝炎、结核等病史。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体温:37℃,脉搏:86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0/70mmHg。慢性病容,消瘦体型,轻度贫血貌。皮肤无黄染、出血点和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五官无异常,巩膜无黄染。颈静脉无怒张,甲状腺不大。胸廓呼吸活动不受限,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6次/min,节律整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区无杂音。腹软,腹壁静脉无曲张,上腹可见胃型,全腹无明显压痛,肝、脾不大,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一),双肾区无叩痛,胃泡区扩大,振水音(十),肠鸣音5次/min。肛门直肠指检无异常。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Hb 90g/L, RBC 3.89 x 1012/L, WBC 5.8x 109/L, N 0. 62, L 0.38,血小板144 X109/L。

尿常规:黄色、微浑,比重1.018,尿蛋白(一),pH值5.5,尿糖(一),镜检(一)。

大便常规:黄色、稀便,镜检(一)。

肝功能:血清总胆红素17.lmmol/L,1分钟胆红素6.8mmol/ L,血清总蛋白58g/L,白蛋白32g/L,球蛋白26g/L, HBsAg(一)。肾功能:BUN 6. 5mmo1/L, Cr87mmol/L。血沉:112mm/h. PPD(一)。血离子:钾4 . 3mmo1/L,钠138mmo1/ L,氯98 mmol/L,钙2.3 mmol/L。

血糖:5. 4mmol/L.

器械检查

胃肠钡餐检查:食管、胃无异常,十二指肠球部和降段明显扩张,水平段狭窄,仅有少量钡剂通过,肠管边缘光滑规则,粘膜未见明显改变,提示十二指肠梗阻性病变。

胃镜检查:胃粘膜广泛充血,有较多胆汁返流。

B超检查:肝、胆、胰、脾、双肾均无异常,后腹膜、主动脉旁、十二指肠下段未见明显肿块。

胸片、腹部平片:无异常。

病例讨论:(入院后第3天)

住院医师:汇报病历如上。

主治医师:该患者病史特点有:①青壮年,平素身体健康;②间歇性腹胀、腹泻伴消瘦两年,加重伴呕吐20天;③体检呈轻度贫血貌,明显消瘦,上腹部可见胃型,振水音(+),肠鸣音活跃,但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④胃肠钡餐检查提示十二指肠梗阻性病变;⑤胃镜检查提示胆汁返流性胃炎;⑥血沉增快。

根据上述病史特点,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所有临床表现是因为十二指肠梗阻引起。造成十二指肠梗阻的原因不外乎有两类,即肠内病变和肠外病变引起。结合患者既往有“胃病”史,出现频繁恶心、呕吐胃内容物,首先要想到会否是十二指肠溃疡瘫痕梗阻。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在球部,瘢痕梗阻引起的呕吐常不含有胆汁,发生在水平段溃疡形成瘫痕梗阻十分罕见,且胃肠钡餐检查发现十二指肠降段和球部均明显扩张,十二指肠水平段狭窄,但肠管边沿光滑规则,粘膜未见异常,故基本上可以排除。

发生在十二指肠横部或升部的十二指肠憩室膨胀时可以压迫肠腔,引起梗阻的症状。但该病多发生在十二指降段内侧,且胃肠钡餐检查可发现憩室存在,故不考虑本病。

该患者以间歇性腹胀、呕吐、消瘦等为主要症状,呕吐物含有胆汁,胃肠钡餐检查发现十二指肠水平段梗阻,要考虑有无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可能。本病常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且体型瘦长的人,病程相对较短。而该患者病程较长,病后才出现消瘦,故很难考虑该病。

患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伴有明显消瘦,血沉增快,会否是肠系根部淋巴结结核呢?由于十二指肠下段的解剖关系,一旦肠系膜根部淋巴结结核而增大时,往往压迫和或侵犯肠管导致慢性梗阻。但患者没有潮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胸片、腹部平片亦无异常,PPD(一),故也难以解释。

十二指肠的肿瘤可以引起不完全性梗阻,出现腹胀、呕吐、消瘦等表现。此外,肿瘤还可以引起黄疸、急性胆管炎、消化道出血及腹部肿块等。患者病程长达两年,胃肠钡餐检查除发现水平段狭窄外,未发现充盈缺损、完影及粘膜破坏征象,与本病不相符合。

作为年轻患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有腹泻稀便伴有明显消瘦,还应考虑克隆(Crohn )病的可能。本病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性肠道病变,又称为节段性肠炎,虽最常发生于回肠末段,但可累及肠道的任何部位,慢性期可引起肠道狭窄、梗阻、脏器间内痊等。典型病例多在青年期缓慢起病,病程常在数月甚至数年以上,活动期和缓解期长短不一,相互交替出现,反复发作中呈渐进性发展。腹泻、腹痛是其主要表现,还常伴有发热、腹块、便血等。本例患者具有该病的多数表现,故考虑克隆病的可能性极大。

需进一步做气钡灌肠造影、癌胚抗原(CEA)等检查,以便明确诊断。

治疗:在诊断未明确之前,主要是对症处理,加强支持治疗,保证足够的热卡,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第2次查房(入院后第5天)

主治医师:经过积极丈持治疗后,患者全身情况有所好转,但呕吐、腹胀等症状没有缓解。气钡灌肠造影提示直肠、乙状结肠无异常,横结肠近肝曲处有6cm狭窄段,粘膜增粗紊乱,肠壁增厚,升结肠至盲肠段明显缩短,肠壁肥厚,肠腔狭小,距回盲部5cm处有3cm狭窄段,考虑Crohn病。查甲胎蛋白(AFP)和CEA均正常。目前诊断明确,经保守治疗后梗阻症状不缓解,是否需要手术治疗,请主任查房指导。

主任医师:本病例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殊性,结肠的病灶除腹胀、稀便外,并无腹部肿块、结肠梗阻等表现,而突出的症状是十二指肠梗阻的症状。在诊断思维过程中,难免有可能把注意力集中到主要表现方面,而忽视了其真正的病因所在。从X片上我们可以看到十二指肠梗阻疑为肠外病变压迫所致,十二指肠管腔本身无明显器质性改变。右半结肠、回肠末端病变明确,就其原因要考虑下列疾病的可能。

作为中年人,右半结肠和回肠末端的病变,是应考虑有结肠癌的可能。但患者病程较长,病变范围较为广泛,而没有明显的恶病质和其他部位的转移病灶,全胃肠钡餐亦未见到局限性充盈缺损或龛影征象,故结肠癌的可能性不大。

主治医师前面的分析中已经提到了Crohn病,本例患者确实有许多符合之处,X线报告也提示本病。但有两点用Crohn病是不好解释的:一是血沉太快,Crohn病的血沉可以增快,一般不超过100mm/h;二是在刚才的体格检查中发现右侧外踝有lcm X lcm大小、呈暗红色、边界清楚、有触痛的结节性红斑。从临床上来讲,若血沉增快超过了100mm/h,最多见的是结缔组织病、活动性结核和肿瘤。作为男性患者,没有结缔组织病相应的临床表现,自然不考虑结缔组织病。再结合患者起病慢、病程长、有明显的消瘦,要高度怀疑肠结核的可能。

肠结核可分为溃疡型和增殖型两类,有时两者合称为溃疡增殖型。病变绝大多数发生在回盲部,也可同时累及附近的盲肠、升结肠及末段回肠。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多见,并有潮热、盗汗、消瘦、乏力等结核中毒症状。增殖型肠结核因肠壁极度增厚,常引起肠腔狭窄和梗阻。本例患者虽然没有明显的结核中毒症状,但以腹胀、稀便起病,逐渐加重并出现频繁呕吐、消瘦,且血沉显著增快,X线钡灌肠显示盲肠、升结肠、结肠肝曲等部位肠壁增厚,故要高度怀疑肠结核。其十二指肠梗阻可能与肠外压迫有关。PPD试验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原发感染早期、或正患严重结核的病人都可以是阴性,不能因为PPD(一)而轻易放弃结核病的诊断。

住院医师:如果是肠结核,那么十二指肠梗阻应如何解释?

主任医师:前面已经提到,该患者十二指肠梗阻系肠外因素所致。如果肠结核能确诊,那么邻近十二指肠周围的淋巴结肿大、周围组织的粘连增厚压迫都可以导致十二指肠梗阻。

治疗:患者手术指征是明确的,在加强支持治疗和抗痨治疗的同时,请外科会诊后行手术治疗。
  后记 

经过积极的术前准备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十二指肠水平段以上明显扩张,回盲部、升结肠、右段横结肠和结肠肝曲肠壁增厚,肠腔狭窄,右半结肠明显缩短,结肠系膜肥厚、缩短,十二指肠水平段被肥厚、硬结的系膜压迫,末段回肠也有增厚变窄的现象。术中行右半结肠切除、回肠结肠端端吻合、空肠与十二指肠降段端侧Roux一Y吻合术。病理诊断:回肠结肠结核(增殖型)。术后诊断肠增生型结核并十二指肠梗阻。术后继续抗痨治疗,门诊随诊1年,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大便正常,血沉正常,已恢复病前体重。

体会

(1)凡年轻患者有腹痛、腹泻、消瘦、乏力等表现时,要考虑有肠结核的可能。

(2)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原发感染的早期以及正患严重结核病时,PPD试验可以呈阴性
反应,不应因PPD阴性而轻易放弃结核病的诊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