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州旧梦(老照片)

 tjhx0526 2014-10-14
常州老岸
  
  老岸上,看一长排枕着河的房子.
  枕河是一种美妙的诗意的说法了,其实并非枕,房子的根都长在河里的.我就特别爱看长在水中的墙角,好象莲一般,只不过伸出水面的不是花,而是房子.这样一来的环境让我羡慕,让我心仪,要伏在这样的窗口,叼一支烟沉思默想,或者,看那一缕烟雾缓缓飘向绿阴阴的河床,我想我会少一点世俗的.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白云古渡","前后北岸","水门月色";"豆市河","米市河","罗武坝"......临河,依竹,通桥画家选择的老岸多有韵致.水粼粼,风轻轻,绿霪霪,画家笔下的老岸深沉而不萧瑟。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有水则灵.水让岸上的房子清气气氤氲,恬静而又迷蒙;水让现实里年轻的房子变老,又会使记忆里的老房子变地年轻.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水会让岸上的人安睡,更会使其多梦.所谓梦里水乡,抑或水乡梦里吧.
  乡关何处?这本无需问.岁月,流逝在梦里的水乡,还是水乡的梦里,都一样.
  把流动的一刻凝固下来,就叫作历史.用水墨,用文字,也都一样.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论诗》名句的作者,就是在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殿试拟为一甲第一的状元,被乾隆皇帝以清立国以来陕西未有状元为由,将他与一甲第三名王杰对调而成为探花的赵翼。赵翼(1727-1810)字云菘,号瓯北,江苏阳湖人(今常州市)。年轻时即享有文名,以“捷悟”著称。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察院弄,有个“察”字在里边,望文生义,估计与“检察”、“考察”有关。据考,这里倒真的是常州古时候的“检察院”所在。它的正式名称叫“南察院”。按中国人喜欢对称的习惯,常州应该还有一个“北察院”,但查遍史志觅不得。就只说南察院吧。
  察院,又名按察院,是古代巡部、按部官员办公的地方。与现在的检察院相类,是办案子的所在。有资料说这个“察院”建于明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也就是那个生产如今在文物界里已是天价的“宣德炉”的年代。还有资料说这院子在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被重修(扩建)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常州的这个弄堂,不是可以就这么轻描淡写地过去的。这里面曾上演过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悲剧。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魏忠贤,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太监。  
  就这么一个不完整的人,在常州的西察院建成200年后,在明朝的宫廷里弄出了很大的声响——当了实际上的皇帝。现在说来简直荒唐:魏公。公主持朝廷日常工作时,朱家的那个名叫朱由校的皇帝只有16岁,由奶娘客氏陪着上朝。遇事没主意时,眼睛就盯着奶娘讨主意。魏公公一看,咱兄弟作主的时候到了!就与客氏勾搭,实际上夺取了朱家的江山。当时常州府的一群进士看不过,联合了朝中大臣要驱逐魏阉、客娘。没想到魏老儿虽然有点残疾但心狠手辣,在全 国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诛杀常州府进士的运动,并将其命名为“东林党案”。运动进行中还主动搞了扩大化,不但常州府领头的几位进士被“生者削籍,死者追夺”,还一口气处理了309名官员,弄得《明史》上说当时朝廷“善类为之一空”。善类一空,剩下的当然全是恶人瘟官了。  
  明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二月,魏忠贤捕杀东林党人高攀龙、周起元、周顺昌、缪昌期、周宗建、黄尊素、李应升7人,史称“七君子案”。李应升,字仲达。常州府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常州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有骨气的读书人。魏忠贤把一个国家折腾的不像个样子,常州人就像看地主老财剥削农民一样,看在眼里,恨在心上。当东厂缇骑把李应升从常州家中抓走时,常州人的愤怒没有能忍得住,提起菜刀出了门。
  李应升被捕,就押在察院弄内。那天,常州城里察院弄,场面蔚为壮观。数万常州市民,手持扁担棍棒,将整个察院弄区域内所有通道堵了个风吹不进。南察院的大门都被劈成柴爿。常州百姓口口声声一句话:“放了李大人!”东厂特务想逃都没路可走。最后是李应升给家乡父老下跪。李应升一路跪,常州人一路泪,跪出一条路,李应升才让东厂把自己带走,最后从容毕命于北京。
  常州察院弄风潮的同时,苏州城里也发生了民众保护东林党人周顺昌的事。谁也没料到,与常州人一样同以温文尔雅面目示人的苏州人,居然打死了东厂两个警察。苏州知府后来杀了5个领头的人,以讨好魏阉。没想到不过区区.330天后,朱由校暴毙,新皇帝上台,把魏公公与客氏一起废了,给东林党平了反。苏州人在名胜虎丘旁,为5位壮士立了庙竖了碑,永远纪念。苏州才子张溥写的《五人墓碑记》,现在是高中课本中必读课目。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老街的往事很多,但老街不肯说.老街象是老人,沧桑多了,反而无语。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老巷本来就是生长故事的地方.老巷更是如此.巷多长,故事就有多长;巷存在多久,故事就繁衍多久.
  现代化的城市里,会有更多更大的广场,会有更宽更坦荡的马路;但是,巷可能会消失的. 那么巷里的故事呢?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一座座这样的古老的桥,陆续从城市的版图上消失,有的甚至已无从考证。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分享到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石库门,加上花格粉墙,便构成了深宅大院的外观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常州过去有不少这样的门,全在小巷深处,不怎么显山露水,但很富神秘感.小时候走过,总要呆呆地朝里看,总觉得那里面会有一连串让人听不懂的故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