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叔本华:一半是圣人,一半是庸人

 虹72 2014-10-14
 

叔本华:一半是圣人,一半是庸人  

作者:[]亨利·托马斯

叔本华……定居在德累斯顿,过着牢骚满腹而又悠闲自得的绅士生活,享受着自己的孤独。“有知识的人,如果再有天才的话,便尤其具有价值”,他自言自语,他只能有很少的朋友。他证明自己日常生活的懒散是合理的,因为他因此有了过着活跃的精神生活的自由。天才不需要用一种工作填满自己。.“仅仅通过存在……他为全人类而工作;因此他被免除了所有其他责任”。叔本华通过他的敏感性和他的痛苦牺牲了自己。“痛苦是天才的条件”。假如莎士比亚和歌德在每天生活的实在世界中已经得到了满足,谁会相信他们还能创造出梦想的世界?

他也是个天才,一个伟大的哲学体系正出现在他的心中。“它正向我逐渐地显示它自身,像一幅从晨雾中浮出的美丽的风景画。”谦虚不是叔本华的美德。

就这样,他什么事也不做,只是梦想着,让他的哲学在心里慢慢成熟。他常坐在德累斯顿艺术陈列馆里,一连几小时地凝视着拉斐尔的圣母像。她们是和平的精神本身,是至福,是耶稣的化身。他在易北河岸边来回走着,带着一成不变的疯狂表情。他经常参观市政府的花房和柑橘园。一次,他低声与灌木丛交谈,并把耳朵贴向落在他肩膀的橘花上。一个花匠担心这位行为如此怪诞的年轻人的心智不大正常,问他是谁。叔本华表情困惑地抬头盯着他,“如果你能告诉我我是谁,我会十分感激你。”当那个可怜的家伙惊愕地看着他时,叔本华匆忙走开了。

但对叔本华来说,“我是谁”这个问题是十分自然的。他一直在思考世界的哲学问题。“世界是我的表象”,他在笔记上匆匆记下这句话。“太阳存在只是因为我看见它;地球存在也只是因为我感觉到它。人自身就是个梦。”他在德累斯顿的存在是他生活之梦的一部分。生活和梦想、人、地球和天空,所有这些都是同一部神秘著作的不同章节。叔本华把这个梦叫做什么呢?“如果你能给我答案,我会十分感激你。”

叔本华在德累斯顿的梦想生活曾一度带有玫瑰般的色彩。尽管叔本华有厌世者的主张,但实际上他却享受着普通人的生活乐趣。他发现这座与魏玛相邻的城市是欧洲’艺术和文化的磁体。在这里叔本华跟别人完全一样,他接受邀请,经常出入剧院、咖啡馆,衣冠楚楚,服饰无可挑剔。然而他不能克服沮丧的老习惯。“我的处境是悲惨的”他说,并且似乎为了强调这句话,他睡觉时把手枪放在枕头下面。他总是发怒、怀疑、急躁,为自己的生命安全担心,经常受到这种变态心理的折磨。他既不相信别人,也不相信上帝。“依赖恐惧胜于依赖信仰”,这是他冷酷的座右铭。叔本华从来不让理发师把剃刀放在自己的头上。只要提到传染病,他就会从所有同伴那里逃开。不论什么时候出去喝酒,哲学家都随身携带着一个皮制酒杯,这样,他的嘴唇就能避免去碰别人用过的杯子。他把自己的烟斗和烟嘴牢牢地锁起来,以免被朋友们污染。他还时常被自己将会失去所有钱财的古怪念头搅得心神不宁。实际上,在这个如此强调思想的抽象价值的哲学家的生活中,金钱的具体价值占有重要位置。叔本华确信世界想骗取他的财富,于是把金币藏在墨水池下面,并且把他的债券藏匿在破旧的信件中。至于财产账目,他从来不用德语,而是用古希腊和拉丁文来记录书写——他却忘记了这些秘密账目可能会被某个懂古典语文的小偷发现。为了欺骗自己的朋友们,哲学家给他的贵重的物品标上了能使人误解的假名称。其实,他也常因这些习惯而轻视自己,但又通过另一个思想而得到安慰。这个出自于一位不亚于柏拉图的权威人物之口的思想就是,“天才人物在道德上常常是脆弱的、可鄙的,甚至是恶劣的”。如果说,他的一半是圣人,那么他的另一半可能是庸人。

选自《圣哲·常人·疯子》,马俊杰等译,农村读物出版社1990年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