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盖世英雄的戎马生涯

 固镇邢斌 2014-10-15
    认识中国赵汗青源于他的另一部长篇小说《抗日英雄欧明海传奇》,该小说带着我重温了日本侵华战争中,那段血泪斑斑的历史。重点刻画了以根正苗红的欧明海为主线的光荣事迹,和广大人民群众义愤填膺,同甘共苦地斗智斗勇。他们为了全中国的解放,付出了满腔的赤诚,不惜用抛头颅,洒热血来证明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
  收到赵汗青亲笔签名的《垓下之战》已经算是偶然中的惊喜!悉闻此书还没有正式上市,限量版更让我受宠若惊。看《垓下之战》,我随着作者的笔墨,犹如走进了血雨腥风的战场,嗟叹某些帝王光鲜的背后,竟然也是藏污纳垢的贼窝。
  作者在序言中写着:“在父亲收藏的三千多册各种历史书籍中,我最爱读的是《史记》。”从三千多册这组空洞的数字里,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作者是书香之家的孩子,从小就泡在墨香的历史长河里。他用六年的时间走亲访友,踏遍两千年前英雄曾经走过的足迹。精心地捜集素材、积累了大量的文史资料,才完成了二十一万余字的《垓下之战》。让那些响当当的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再现华夏!
  赵汗青用言简意赅的文字,描述了垓下之战的宏大格局,让气势磅礴的疆场再次染上了血色。战马在嘶风,弓箭在咆哮,到处都是眼里冒着火星,横眉怒眼的将官和士兵。
  公元前202年,注定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在这一年,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进行了长达五年之久的楚汉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项羽十万大军终因寡不敌众而惨败在垓下,被刘邦五路大军,合计七十万之众合围楚军,项羽不得不撤退的悲壮。以奸诈,流氓嘴脸活跃在鞍前马后的刘邦靠着小人得志而步步为营。采取敌进我退的方案,一次次地侥幸逃脱,才屡屡得逞,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小时候,我是超级戏迷。看过《鸿门宴》和《霸王别姬》,觉得项羽根本没有王者风范,倒是霸气外露的刘邦成了英雄。后来在课本上又学了《四面楚歌》、《钜鹿之战》和《逐鹿中原》等历史典故,才觉得刘邦之所以成功,纯属是投机取巧,奸人得计!纵观赵汗青这部集军事、历史,哲学,传说为一体的长篇小说,我对项羽和刘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理清了项羽鸿门宴上放走刘邦,才有了放虎归山的恶果。最终让重情重义的项羽输了夫人又折了兵!
  历史不可能重来!庆幸的是项羽带领楚军去攻打广陵的路上,听说广陵总镇赵奎正带人去虞家庄抢亲。当即直奔虞家村,救出了虞姬兄妹,这才有了千古传诵的项虞联姻。有了虞姬和项羽两地举剑自刎殉情的凄凉场景。讴歌了两情相悦,致死不渝的爱情理念。看似蜻蜓点水般承上启下,其实是作者用自身的修养和渊博的知识,在为古人的丰功伟绩注入新鲜的血液。
  作者用散记的形式,让这些严谨的历史人物,轻松地走进了大家的视线。他在《垓下之战》中写着:“在血与火的决斗中,智慧的花朵总是开放在最危险的地方;在军事将领的身上,谋与勇相映成辉。”一句话总结了智慧是何等的重要!项羽致命的错误就是对人太仁慈,只奖励有功之臣,而放纵了潜在的不利因素,忽略了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鸿门宴的故事,让刘邦来了一个华丽转身,最终把有勇无谋的项羽逼出了历史的舞台。
  张良熟读《太公兵法》被后人赞誉为“运筹帷屋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谋士。萧何不但才智过人,而且还是一位慧眼识才的伯乐。韩信的成功就是萧何的大手笔,他的野心正在膨胀,苦于心狠手辣的刘邦发现了蛛丝马迹。以奇计辅佐刘邦定天下的陈平,在彭城之战中大显身手,深得刘邦的喜爱。陈平用黄金作诱饵挑拨离间,范增被迫离开,导致项羽一败再败。太多的英雄在《垓下之战》中尽显自己的风采,感谢赵汗青为国人献上一份秀色可餐的文学大餐。让人震撼之余,思考人生的曲折和人性的必然。

  拂晓报的记者专访赵汗青,问他为什么不写现代都市情感小说?他的回答很简单“我喜欢历史,只写历史小说”。其实写历史之类的作者少之又少,涉猎历史的小说和一气呵成的言情小说相比,除了少了读者之外,还是一件既耗时又耗力的大工程。小说既要尊重历史,还要游刃在大家熟悉的领域中让人监督和认可,没有良好的素质和修养,是很难成功的。
  在文学商业化和娱乐化的今天,作者没有追随那些被大众追捧的文学潮流,而是用二十年的时间,写了四部关于历史的小说。仅抛给我一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可见他一直坚持着少年时代的梦,这种执着让人由衷地敬佩!
  少年强则中国强!作者的《垓下之战》会告诉你,信仰和追求才是支撑大厦地基点!千秋梦,伤悲情,我们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仰天长啸叹古人,血光剑影杀气重,梦回乡里皆成空,唯有真情千古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