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收·求索

 Seven_Five 2014-10-15

国庆满屏都是人潮涌动的“秋游”却难觅“秋收”影踪,而小时候的自己好像只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甚至有一段时间以为国庆长假不过是为了方便收秋(汗颜)。家乡普遍都种玉米,五一播种,十一秋收,年年如是,岁岁如昔。今年十一随着拥挤的人流,又飘回了那家乡的田间地头……

十月一日。早上起来雾雨朦胧,踏着细雨奔向长途汽车站,却又一次见到了堪比春运的盛况,排队两小时几无寸进,遂掉头钻入路边所谓的“黑车”,高价回家。在那时黑车好像也变得不再面目可憎,因为它能让我按时回家。回到家自然免不了一番胡吃海喝,好像要将那些离家多日的饭菜都补回来,好像不曾离开过。

第二日早上,虽然素来与勤勉无缘,但作为一个青壮劳力也羞于白吃白喝,跟随父母开始一年一度的收秋。由于前几天阴雨连绵,地里依旧潮湿泥泞,自己的主要任务是掰玉米,遗憾的是貌似还没有年过五旬的父母动作利索,但父母对于自己的回家还是兴奋并骄傲着,呵呵,我告诉自己以后一定要每年回家收秋,也许帮不上许多忙,但可以多看看他们的笑脸,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幸福。在地里听父母吐槽最多的是今年大旱,玉米普遍减产,想来收成至少比往年减产三分之一。

坐在地里有时会莫名想起小时候,总是感觉似曾相识,因为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的自己就曾经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方用同样的姿势做着同样的动作,只是今天无论父母还是我都已近被岁月进行重新塑造,只有那片土地居然未曾有丝毫改变,年复一年,春华秋实,让人会有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好像看到十年前的某个午后,一个小孩子在田间奔跑、嬉闹,虽然细节已经记不清了,但我知道这一切都真实的发生过。

真正的收获不过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谈不上多大的喜悦,但劳累是肯定的。父母年岁渐长,总免不了腰酸背痛,记得母亲去地前会吃一颗“去痛片”,暂时的麻痹才能使自己坚持下这繁重的秋收。我只恨自己无力挣钱,却也幻想着将来挣钱了会带父母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在这属于秋收的时节,哪怕只是堵在路上,哪怕看到的不过是人山人海。

虽在农家长大,但父母一心盼着自己在城里安家落户,摆脱农村的印记。所以小时候很少干农活,仅止于打打下手,以至于今日“肩不能挑”。家里有一块地由于地势陡峭,不通车,需要扛上玉米走一段路。今年父亲腿疼也早已扛不起那百斤大袋,只能在附近村庄找人帮忙,人高马壮的自己却只能惭愧着低头装装袋子,无地自容。原来现在的自己既无力在城市安家落户也已经失去了农村的谋生之力,只能寄希望于自己有一个好的职业发展,毕竟在一个经济化的时代,手中无钱总不免心中无力,心有余而力不足,比如尽孝、婚姻、甚至豪爽等自身社会人格的建立。

在家呆了三天四夜。满打满算收秋三天,只知道收秋很累。人总是懒的,太累的活我们总是会想办法逃离,所以宏观而言人类制造了各种机器以远离艰辛,狭义而论自己通过读书现在可以以工作的名义早早逃离那养育我的黄土地,但父母却宿命般的无处可逃,他们只能忍着,对于他们那就是生活。

田园生活从来没有想象中的美好,就好像电影、小说里所谓的归田园居者也必备万贯家财,从小到大目之所及没有一个悠闲的“戴月荷锄归”者,终不过是生计所迫。当然我相信每一种行业都有其乐趣,但前提是财务自由下的自由选择,所有迫于生计的辛劳都毫无乐趣,换个角度幸福或者说生活的乐趣不过在于从心所欲,比如作为官四代的陶渊明“戴月荷锄”我相信更多不过是消遣罢了。真正繁重的体力劳动,只会催生悲情与汗水而无力孕育诗情画意。

所幸家里地不是很多,收秋应该会很快结束了,那时父母可以好好歇息一下,过得轻松一点。只是哪一天自己才能让父母脱离依赖土地的重复劳动啊!我们是父母唯一的希望,岁月催人老,早已时不我待,自己却依旧没有看到未来可期,每每想到这些总是会惊慌莫名,只能看看书、看看电影甚至玩玩游戏短暂逃离。现在的我只有努力工作,只有相信天道酬勤!天道酬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