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气球挑战

 汕头能率 2014-10-15


美国国防部的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曾组织过一个名为“红气球挑战”的竞赛。

他们将十只红色气球放置在美国本土的某十个地方,任何团队或个人不论用什么办法,只要最先发现了这十只红气球的准确位置,就能获得四万美元的奖金。

在这个挑战赛中取胜的是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团队,他们的指导思想来自社会物理学的概念,而方法其实极为简单——通过互联网向他们所能联系到的人发出信息:直接帮他们找到一只红气球的人,可得到两千美元报酬;如果乙发送信息给甲,使甲参与搜寻并导致甲找到一只红气球,乙可得到一千美元报酬、甲得两千美元。以此类推。结果仅用了不到九小时,这十只红气球就全部被找到了!据估算,大约有两百万人参与了帮助麻省理工学院团队搜寻红气球的活动,这是他们能在九小时之内完成这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根本原因。

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形成如此庞大的一个社会网络,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

在社会物理学中有两个最基本的概念:“想法流”(idea flow)和“社会压力”(social pressure)。

“想法流”是用来衡量某个想法在一个特定群体中的传播过程的量。其传播的通道是社会网络。想法流不是简单地将想法传递到个人就算完成了,而是要求该想法被个人接收、消化并在某种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受其影响,也就是说是有一定效应的。在物理学的流体动力学中,流体流动的速度随压力的增强而增高;与此相似,想法流传播的“速度”与个人所在的社会网络中的社会压力相关,社会压力越高,想法流的传播就越快、越有效率,传播的范围也越大。

这里有一点应该注意,想法流并不能简单地以收到的信息的数量来衡量,因为在很多情况下,相同或极为相似的信息可能会通过不同渠道重复多次地传递过来(比如一则你已经在互联网上读到过的新闻,可能会被不同的朋友以短信、电邮等方式重复发送给你),这就是所谓的“回音箱”效应。为了使想法流的传播更有效率,通过对社会网络的调控来降低“回音箱”效应往往是社会物理学所面对和需要解决的一个具有相当难度的课题。

前面提到的“红气球挑战”也可以用社会物理学的术语来描述:通过互联网发出的“寻找红气球”的信息产生了“想法流”;制定的奖励办法则形成“社会压力”;而同一个人可能会通过不同的渠道(电邮、短信……)从不同的来源(朋友、社群网……)重复获得“寻找红气球”这条相同的信息,就是“回音箱”效应。

本文摘自《读书》2014年第6期。有删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