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港恒指期货推出后的股市涨跌

 Nauer的图书馆 2014-10-15
 1987年股灾(第二次股灾)
  1987年美国出现股灾,香港股市亦受波及。1986年四会合并,香港正式有恒指期货可供买卖。1984年中英签署联合声明,外资开始涌入香港,购买港股。1984年末,恒指重上1,000点,升势持续至1986年底,恒指已升破2,000点。1987年香港股市加速上升,到10月时,恒指已升至3,968点。这升幅等同19191929年美国道指的升幅。
  除了外资流入外,恒指期货对现货影响很大。回到郁金香泡沫的例子,期货是可以影响现货价格。投资恒指期货是有杠杆作用的,因为买一张期货只需一万元按金,以恒指2,000点来计算,杠杆比率达到10倍。期指的监管过于宽松,虽然恒生指数上升急速,但是期指按金并没有相应提高,所以杠杆比率不断上升。有很多小投资者认为期指是用孖展(Margins)买股票的简单方法,若恒指上升,期指亦会上升,在杠杆帮助下,期指回报率便高出很多倍。结算时每点恒指相等于50元,若有10点升幅,相差就是500元,若有1,000点升幅,相差则为5万元。用1万元作按金投资一张期货指数,以1,000点的升幅计算,便可赚取5万元利润。这样高的回报吸引不少散户参加。
  结果期指长期出现“高水”(Premium),溢价超出恒指100多点。在这种情况下,吸引了很多投机家从中套戥:做法是抛空期指,同时用计算机程序买入恒指实货成份股作对冲,从而赚取100点溢价。1张合约赚500元,10张就是5,000元,1,000张就是50万元。
  不少买入恒指期货的投机家,手上已持有大量实货股票,希望推高期货指数,方便手上的股票获利;犹有甚者更用有限公司名义买入期指,他们想藉有限公司将期指交收责任减低至变为期权,市势逆转时,可以将没有资产的有限公司清盘,自已毋须负上责任。但若市况继续向上,期指所赚取的利润较套戥者更为可观。当时的监管亦未完善,没有理会客户是以何名义买卖期指,所以当时的投机风气很重。当美国股市开始回落时,一部分较精明投机家便抛出所持有的期指,期指从过百点的“高水”(Premium)迅速变成过百点的“低水”(Discount),这情况却触发了持有现货作套戥的投机家“拆仓”,由“空期指、揸现货”改变为“抛现货、揸期指”,要抛售十多倍的现货股票,结果产生一个滚雪球效应,现货市场承受不了沽售压力,股价于是急促下滑。所以恒指在短短数天内,由3,968点跌至1,876点,总共下跌了52%
  1983年香港已实行了联系汇率,所以香港亦要跟随美国加息,由19872月份的5%(最优惠利率),上升至9月份的7.5%。优惠利率升幅比美国大,加上期指套戥,恒指跌幅比道指大得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