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七八、良药苦口 忠言逆耳

 ldjsld 2014-10-15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译文】

  耳中经常听到不顺耳的言语,心里经常有点不顺心的事情,才是增进道德修养品行的磨刀石。如果句句话好听,每件事称心,那就把自己这一生埋葬在毒药中了!

  【注解】

  逆耳:刺耳,使人听了不高兴的话,《孔子》中有“良药苦口而利于病,忠言逆耳而利于行”。

  拂心:不顺心,违逆其心意。晋葛洪《抱朴子博喻》:“洁操履之拘苦者,所以全拔萃之业;纳拂心之至言者,所以无易方之惑也。”

  进德:犹言增进道德。晋潘岳《闲居赋》序:“是以资忠履信以进德,脩辞立诚以居业。”

  修行:修养德行。《庄子大宗师》:“彼何人者邪?修行无有,而外其形骸。” 成玄英疏:“彼二人情事难识,修己德行,无有礼仪,而忘外形骸。”

  砥石:是一种磨石,此处当磨练、教训解。《资治通鉴汉成帝永始三年》:“故爵禄束帛者,天下之砥石,高祖所以厉世摩钝也。”

  言言:句句。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二:“白乐天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

  悦耳:动听,好听。汉枚乘《七发》:“练色娱目,流声悦耳。”

  事事:每事。《书说命中》:“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孔传:“事事,非一事。”犹件件,样样。《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裌裙,事事四五通。”

  快心:称心,谓感到满足或畅快。亦指使感到满足或畅快。明徐渭《梅赋》:“斯风格之雅幽,而韵调之殊异,亦足快心畅神。”

  鸩毒:鸩,是一种有毒的鸟,其羽毛有剧毒,泡入酒中可制成毒药,成为古时候所谓的鸩酒,人喝了酒后立即死亡。毒酒,毒药。《左传闵公元年》:“宴安鴆毒,不可怀也。”孔颖达疏:“宴安自逸,若鴆毒之药,不可怀恋也。”

  【评语】

  《孔子家语》中有“良药苦口而利于病,忠言逆耳而利于行”,这句话人们常说,道理也是显而易见的。忠言往往就是逆耳的语言,最有价值。假如一个人听忠实良言感到厌倦逆耳,不仅完全辜负了人家劝戒的美意,关键是难以反省自己言行的缺点,进而敦品励行改邪归正,也就难以督促自己保持良好品德。听见逆耳的忠言绝对不可气恼,而人家一夸奖就得意洋洋,那你的生活就显得轻浮,在无形中会削弱自己发奋上进的精神,最容易沉湎在自我陶醉的深渊中。如此就等于自浸于毒酒中而毁掉自己的前程,即使活着也等于丧失了生存的意义。人生不如意事常居八九,这就是说人生在世要经常接受各种横逆和痛苦的考验,必须经过几番艰苦的奋斗才能走上康庄大道。一生都想称心如意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可惜的是一些肤浅之辈,一听逆耳忠言就拂袖而去,一遇不顺利就怨天尤人。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然会有各种困难来磨砺自己的品格。忠言逆耳良药苦口这么个道理说明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必须先要敢于磨练自己的品格,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勇于克服种种困难才行。因此,听逆耳的话不要不平,处逆境也不必埋怨,因为逆境可以鼓励我们向上的精神。俗言:“天无绝人之路。”我们自以为已走到末路,但上天有好生之德,一切靠我们去创造,就没有行不通的事。“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前人经验之谈,我们应深信不疑。相反的,假如人家拼命奉承我,一味夸奖我,耳里听的是爽快的话,生活也过得放逸恣纵,自己以为满足,认为一切享受我都有了,于是洋洋得意,不可一世。在君子的眼中看来,这样的人已经沉坠于不拔的深渊中了。这等于自己投入了毒药,要毁掉自己的生命,就算活着,也失去了生存的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