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二六、知无形物 悟无尽趣

 ldjsld 2014-10-16
       人解讀有字書,不解讀無字書;知彈有弦琴,不知彈無弦琴。以跡用不以神用,何以得琴書佳趣?

  【译文】

  人们只能解释阅读有文字的书,不去解释阅读没有文字的书;知道弹有弦的琴,不知道弹没有弦的琴。用有形功用而不用无形功用,怎能得到弹琴读书的高雅情趣呢?

  【注解】

  无弦琴:没有弦的琴。南朝梁萧统《陶靖节传》:“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后用以为典,有闲适归隐之意。

  以:本义“用”,《说文》:“以,用也。”

  迹用;迹,《說文》:“步處也。”《廣韻》:“足跡也。”凡有所遵循亦曰迹。《書·蔡仲之命》:“爾乃邁迹自身。”凡有形可見者皆曰迹。《唐書·魏徵傳》:“豈有君臣同心事形迹者。”循實而考之亦曰迹。《汉书·杜欽傳》:“將以求天心,迹得失也。”用,〈动〉本义使用,采用。《说文》:“用,可施行也。”〈名〉功用,功能。唐·韩愈《原毁》:“彼虽善事,其用不足称也。”迹用,即有形功用。

  神用:精神的功能。唐·卢照邻《五悲·悲今日》诗:“诗书礼乐适足衰人之神用,宗族朋友不足驻人之頽年。”神用,无形功用。

  佳趣:高雅的情趣,美妙的情趣。《宋史·舒璘传》:“敝床疏席,总是佳趣;櫛风沐雨,反为美境。”

  【评语】

  世人只能读念理解有字的书,而不能读念理解无字的书。文字是代表思想的符号,但仅去捉摸符号而不去研究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就没有什么用处。世人只能了解字中的意思,而不能看破字的妙理。假如我们放眼四海,则宇宙的万象、诸般的人事都是没有文字的活书籍。多数的学者虽然看到这些活书籍,仍无法理解其中的奥妙。其次,世人只知道弹有弦的琴,而不知道弹没有弦的琴,只知道应用物的外形,而不知捉摸物的精神,这样就不能领会出来其中的趣味。陶渊明抚琴表示自己的快乐,有的人看见他的琴上没有一根弦,觉得奇怪而问他,他答覆说:“若知琴中趣,何弄弦上音。”这话的意思是说,真正知道琴里的趣味,就不必去听赏弦的声音了。总之,仅仅取用物的形象尚不能了解真味,唯有捉摸其中的精神才能得实际的妙用。人的灵知和天机在于自我培养,例如古法眼禅师就有一首诗说:“幽鸟语如篁,柳摇金钱长;云归山欲静,风送杏花香。”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万卷书是指有文字的书,万里路指无文字的书,读有文字的书而不知道运用是蛀书虫,读无文字的书虽不识字却能生灵智,因此禅宗才坚决主张“不立文字,以心传心”。日本人高桥泥舟有:“一张无弦琴,弹者少古今;听之不闻理,山高水又深。”而另一日本人山田孝道更有:“闲人自有清闲趣,静读乾坤无字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