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交流为什么经常变成吵架

 雪峰读书 2014-10-16

    一 
    曾看到过一段两个幼儿园小朋友之间的对话,很有意思,不过内容早忘了,就按照那段对话的意思再编一段吧: 
    小A:上周我爸爸带我去山里见我奶奶,山里可好玩了。 
    小B:昨晚我妈妈带我去看《变形金刚4》,好精彩哦。 
    小A:山里的小溪里有许多蝌蚪,我还抓了一些回来,你要看看吗? 
    小B:我们看的是巨幕厅,我妈妈还给我买了爆米花和可乐,真爽啊! 
    小A:我爸爸说,等放假了还要带我去。 
    小B:我妈妈说,如果下次我考前三名,她就给我买一套变形金刚的模型。 
    …… 
    很热烈的自说自话,是吧? 
    很多时候,我们之间的交流也是这样子。或者更确切地说,只是用了一种看起来像交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已。
    ——等一下,可能把“观点”改成“情绪”更准确些。 
 二 
    早些年,我一度很困惑,为什么我只是写文章表达了一下自己的观点,却让有些人很不爽,以致于按捺不住,有人回复里冷嘲热讽,有人发纸条直接开骂。不知道这些人后来有没有后悔,因为比起讲道理,我骂人的水平其实更好些。 
    后来,我认真思考了一番,并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前几天发在说说上的:“批评孩子不能错,错了孩子会很委屈;批评成人不能准,准了对方就恼羞成怒!”有朋友说,说得太好了太对了,其实只是把多年以前的东西拿出来晒了一下。 
    此外,我还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人与人之间的有效交流其实很少,也就是有人说的:“现在想说话的人特别多,愿意倾听的人特别少。”不论是晒还是炫,主要都是想让别人看到自己在哪里,在做啥,在想啥,追求一种存在感吧。我承认,我也如此。 
    可是,现实生活中,人与人总是要交流的。尤其我们身为教师,主要工作就是与学生交流。为了达到更好的交流效果,我们还需要和同事同行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启迪。这样的交流,就不能只停留在晒和炫的层面上。退一步讲,即使我只想说自己的话,那么话说出去了,文章发表了,我就不能只对点赞者心存感激,同样也要重视别人的批评。因为这不是在晒自己的童年倩影,不是在炫自己家里的土豪,这是在谈教育,谈成长。拒绝批评,不是教育者应有的态度,更不是一种成长的姿态。为此,我前些时候曾写过一篇文章,《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三 
    可是,现实生活的交流其实经常是自说自话,甚至是顾影自怜。而很多时候,交流似乎又很容易变成吵架。 
    为什么这样? 
    我的判断是:我们从小就没有机会学习正常的交流。 
    什么是正常的交流?交流双方是平等的,交流是自愿、自由和真诚的。以此标准衡量,或许就容易理解,为什么我说我们从小就没有机会学习正常的交流。 
    因为在这里,不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学校,父母老师总是高孩子一等,孩子都只是被教育的对象,没有权利与成人进行平等的交流。这种情况至今仍被大多数成年人所忽视,当然更谈不上内省和纠正。相反,这几年,所谓国学进校园,将《弟子规》等做为校本课程的学校倒是多起来了。这个是一个热衷于培养“听话孩子”的国度,从政治层面到日常生活,都是如此。 
    “听话”教育的诡异在于,孩子们——也就是我们——最终会发现,规矩其实是不重要的,千规矩万规矩,领导就是最大的规矩,上墙的规矩是怎么写的无所谓,重要的是领导现在是怎么讲的。而领导从来不会把话说全了说白了,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欲言又止、半吞半吐、含糊其词、模棱两可,我们觉得这领导真是高明高深。如果哪个领导说话简洁明了,还很尊重人,我们会很失望:这个人连一点架子都没有,没有领导样,没魄力,靠不住——我们是不是很贱? 
    平等的交流在这里是如此得罕见。不仅普通百姓和官员之间不可能有平等交流,同为平头百姓,诸如阿Q和王胡,也不稀罕平等交流。没有权力,力气总不是一样大,拳头总不是一般硬,其他如家境、学问、长相,等等,都可以成为百姓之间相互鄙视的理由。小孩子喜欢玩过家家的游戏,中国的成年人也喜欢,没有权力不要紧,成年累月玩玩这种官场倾轧的把戏,非常过瘾。落魄如阿Q也没关系,还有小尼姑的脸可以捏一把。尼姑和尚怎么办?没事,他们四大皆空了。 
    这就是我们的教育,也是我们的生活。这种教育是如此地有效,以至于前几天,有一位同行加入我建的“教育自由谈”后,发现这个群居然没有实行“实名制”,把我这个群主教育了一番,什么“避免不良信息““自由总是相对的”“人是生活在现实中的”。我很反感这些论调,回复说:“哪个法律规定Q群必须实名了?干嘛非要找个绳子把自己绑起来?”没想到对方说:“要等人家把你绑起来吗?” 
    我去! 
 四 
    我们的交流为什么总是充满了自言自语?因为我们从小听惯了自言自语,我们总是在听某些人自言自语。 
    大到两会报告,小到校长讲话,其中有多少新意,又有多少陈词滥调?他们不知道我们烦?知道,可是他们就这样,我们能怎么着?人家那叫牛! 
    我们年复一复,日复一日接受着这样的煎熬,少数聪明人后来立志要成为那种说什么屁话都能获得掌声的牛人,更多的人则是学会了自言自语。在家里,孩子就是要听自己的话,虽然小时候我们曾是那么渴望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在学校,我们不允许学生质疑自己,虽然当年我们也烦老师不可理喻。可是长大后,我们就成为了他们,成为了当年我们憎恶的人。面对同事和同行,我们把自己的想法和情绪表达出来就OK了,有人点赞当然更好。没人点赞也没关系,但千万不能有人说“不”,说“不”就表示不同意,就是瞧不起我们。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立场很重要,态度很重要,观点嘛,和领导一致就行,和“我”一致就行。较真是不受欢迎的,讲理的都是不懂事的,习惯自言自语的人不喜欢这一套。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交流要么只是双方自言自语、各说各话,要么就是吵架拍桌子的原因所在。 
    哦,我疏忽了,总有一些人能够察颜观色,善解人意,和他们交流,说什么都行,他们总能够让人心情舒畅,自信爆棚。 
    对,有空网上找找刘宝瑞,郭全宝,马季合作演出的相声《扒马褂》,很有意思。 
    那是相声,也是生活。以前我接受的教育说:“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事实说明,生活总是比艺术更有想象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