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非生而会爱:读《爸爸其实很爱我》

 昵称535749 2014-10-17

爱是人生而便有的天然情感,但是如何爱却并非生而就会,它是需要被练习、实践与不断改进的。因此,有时问题其实仅是不会爱,而不是不爱。

“爸爸”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一个充满成熟、依靠感的词语。但是当你以同龄人的身份去看待“爸爸”,尤其是“新手爸爸”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他们都还没到彻底实现了成熟的年龄。

书中的爸爸,在面对大女儿时,也明显是孩子气的,他还不懂该如何去爱自己的孩子。得意地骑着自行车、吃着烤肉的他,活脱一个少年的形象。在被女儿发现后,那无所应对的尴尬也与青春期少年的举手无措一样。他想的无非是快点结束这一场有碍于自己威严形象的尴尬,于是他迅速吃掉了最后一块烤肉,消灭了“现场”,但这让女儿误以为父亲不愿意将最后一块肉分享与自己吃,是不爱自己。本就是一个不善表达的父亲,更糟糕的是,年幼的孩子在以为自己的父亲不爱自己后,回之以更加尴尬的互动。就这样,父女之间的情感障碍。

父亲对大女儿的冷漠、愤怒,就在这种双方无亲情互动的恶性循环之下,愈演愈烈。本是因为还不会爱,却在误解、反抗之下成为了不爱。

我年幼时,也曾以为父亲不爱我。原因是与父亲说话、问父亲问题时,父亲总是很少回答我。那时我很羡慕表弟,因为他每次有问题问姨夫,总会很快得到回答。每当这种时候,我就会伤心的觉得我的爸爸不爱我。但是长大后,我听妈妈说,父亲年轻时是个非常腼腆的人,鲜少与人话语,他们年轻时母亲还因此和父亲生过气。他的沉默并不是针对我的。当然,这并未对我们的父女之情产生什么太大影响,因为在生活中,爸爸对我的照顾无微不至,再年幼的我也能体会得到,除了一些时候小小的伤心外,化去了父女之间的误会。

年轻的父亲是孩子气、是幼稚的,他不知道该如何爱自己的子女,甚至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而那时的孩子却是敏感、没有安全感的,他们会从大人不经意的一举一动中解读出许多不一样的意味。明明是爱的方式不够成熟的交流问题,却演进成爱与不爱的亲情缺失问题,实在遗憾。(《爸爸其实很爱我》书评/馬小鴿)

推荐阅读:富养还是穷养,决定孩子的一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