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民间玩具大师“风车王”梁俊

 老北京的记忆 2014-10-17

 

北京民间玩具大师 <wbr>“风车王”梁俊

梁俊(1933–– ),通州人。祖辈相传以制作传统风车、风筝为业。每年地坛庙会,或在亚运村,其所设计制作风筝,羽毛风筝,小轮风车,百轮风车均深受顾客欢迎,风车还在大饭店、博物馆、宾馆、茶馆、商厦展销。1997年春节,在中粮广场开业典礼时参加民间艺术展示周活动。
      其设计制作象征百年回归百轮风车,在迎香港回归活动中大展风采,在迎香港回归活动中,海内外新闻媒介齐做报导。独具匠心所制百米巨龙风筝,在天安门广场放飞成功,博得广大群众喝彩。1998年春节,所独特设计自行车轮般大风车在圆明圆、地坛庙会上展示,无不称奇。
      热爱民间艺术,不辞辛苦,从几十里外农村到城里,把民间艺术传播到小学校。北京崇文区红桥小学聘请到校传授技艺,使风筝艺术有更多后继人,代代相传。其风车、风筝,名扬海内外,美日侨报、旧金山华人日报、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中国日报、北京电视台、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相继做过报导。其一生热爱艺术,农民艺术家,被誉为不知道疲倦,执着民间艺术老人。70多岁的梁俊,人称“风车王”,他家祖传三代都会做风车。但只有传到他这一代,才把风车这个小玩意做成了大买卖,并且卖到国外多个国家。
北京民间玩具大师 <wbr>“风车王”梁俊
  北京通州的梁俊,祖传三代都会制作风车。梁俊10来岁就开始学着做风车,但很久以来,他都是靠走街串巷卖风车,从来不敢想风车这小玩意能赚什么大钱。
  转机出现在1987年的冬天。一次,梁俊听说北京的红桥市场是民俗工艺品的集散地,可是他到市场转了一圈后,发现单单没有卖风车的。于是,梁俊做了些风车去碰碰运气,谁料两天的货一个上午就卖完了。这年的冬天,梁俊的风车一下子火了起来。
北京民间玩具大师 <wbr>“风车王”梁俊
  这有些让梁俊出乎意料,更激发了他的热情。从此,红桥市场里多了梁俊风车的一席之地。可是热销并没有持续多久。看到卖风车有利可图,很多人都开始仿做,一时间,红桥市场出现了好几家卖风车的商贩,这对梁俊的风车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北京民间玩具大师 <wbr>“风车王”梁俊
    为了能从竞争者的包围中突围出来,梁俊想方设法开发独具特色的风车产品,但这仍然无法阻挡销量日渐下降的趋势。正当梁俊为风车的销路犯愁时,他有幸受邀参加一个民俗文化节。在这次文化节上,梁俊制作的具有上百个风轮的大型风车出尽了风头,他带去的500只风车随即被抢购一空。更重要的是,由于媒体对民俗文化节的宣传,也使得梁俊的风车变得家喻户晓,并受到市场的青睐。
  由于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使风车的销售很受时令的制约。销售旺季主要集中在春节期间。梁俊琢磨着如何突破国内销售的季节性问题,以便能进一步拓展市场。1999年,作为6名被邀请的民间老艺人之一,梁俊第一次走出国门,到了新加坡,参加在那里召开的“新春到河畔庙会”。令梁俊自己也没想到的是,这次新加坡之行,竟在海外掀起了一股风车热。风车蕴涵的独特魅力深深吸引住了外国游客,许多境外的客商也纷纷向他发来订单,希望购买梁俊的风车。海外市场的打开让梁俊欣喜万分。
  虽然市场状况较以前大有好转,但梁俊并没放弃继续做大市场的信念。有一天,一个老客户的抱怨,给了梁俊新的启发。那个客户告诉梁俊,他做的风车好是好,可一个都要一米多,小的也有几十公分,携带起来太不方便,而且也没有一个精美的包装,送人显得档次太低。
北京民间玩具大师 <wbr>“风车王”梁俊
  梁俊觉得这个客户的话很有道理。他运用多年的经验,通过反复的实验终于试制成功了一种折叠式的风车,这样就解决了远距离运输的问题。同时又给每个风车做出相应大小的精致包装盒,使风车看起来更加精美。一时间,梁俊的风车成了馈赠亲朋好友的上乘礼品。为了让老年人也成为风车的重点消费群,他自创了一套老年风车健身操。利用风车锻炼身体一时成了时尚。很多老年人出于做健身操的目的,也纷纷来购买梁俊的风车。

 现在,梁俊的风车成为美国、德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家民俗博物馆里醒目的展品,每天接受着世界各地参观者的审视和称赞。广阔的市场也给梁俊带来了不小的利润回报。小小的民俗工艺品果真做成了大买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