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医案

 建华1968 2014-10-17


对症艾灸
手诊医案
针灸医案
三伏天艾灸,可从根上解决你的体虚病多的问题
八会穴的临床应用




对症艾灸 
【打嗝】灸中脘。

【岔气】灸伤痛点。

【斜视】灸关元和足三里。

【牙痛】灸大椎有一定作用。

【中暑】灸大椎、中脘、关元。

【宫寒】灸关元、中脘、足三里。

【痛经】根除的最佳办法就是灸关元。

【晕车】灸关元、足三里、恶心呕吐者灸中脘。

【鼻炎】鼻炎灸关元,大概用一个多月时间可治愈。

【戒烟】用普通有烟套装,灸中脘、关元、足三里穴。

【脱发】脱发主要以脾肾两虚为主,灸关元、中脘、足三里。

【遗精】灸关元为主,配合中脘、足三里。睡觉前可以灸涌泉穴。

【肝炎】重灸关元穴和中脘穴足三里,可以补虚祛寒,强壮肝胆脾胃和肾的功能,提高免疫力。

【补肾】灸关元是最佳补肾法。歌曰:一年辛苦唯三百,灸取关元功力多,健体轻身无病患,彭寿算更如何。

【腹泻】泄泻症都属于湿,一定是阳气不足命门火衰。灸关元为主,配合中脘、足三里,灸10 壮就可以止泄,灸50 壮基本治愈。

【头痛】依病邪的部位寻经取穴,病在太阴可灸中脘穴;病在少阴、厥阴应重灸关元穴辅以中脘穴;感冒引头痛灸大椎,服清眩丸即可。

【感冒】用艾灸盒灸大椎,大部分情况下一次就可以治好。经常感冒者灸关元、中脘、足三里提高免疫力。大椎穴在颈椎部最高点的第七椎处,灸到皮肤发红发潮有汗微出效果最好。

【腋臭】治疗腋臭的方法也极为简单,「身边狐臭不能堪,授汝良方用小便。夜静承热频频洗,子孙后世免流传。」此法一般7~10 天便可痊愈。同时灸中脘、关元、足三里。

【咳嗽】内伤咳嗽,重灸关元穴或中脘穴。若想快速止咳,也可先灸肺俞各5~10 壮。现在喉源性咳嗽非常多,原因是咽喉局部过敏引起,特点以咽喉发痒即咳嗽。临床常用甘草片,咳特灵,感冒通同时服用,严重者加止嗽立效丸,效果极佳。

【便秘】便秘有阳虚、阴虚、阳明胃实、肺移燥热之别。现在绝大多数是患阳虚型便秘,其特点是服药期间可以通便,一旦停止服药就会继续便秘,而且10 天不大便也不觉腹涨。用艾灸治疗习惯性便密,灸关元为主配合中脘、足三里,一般两三天就有效。

【美容】灸中脘、关元、足三里穴。通过调节内分泌系统调动元气,使人体的阴阳气血充足而上达头面,有醒脑提神、滋养五官发肤的功效。能够有效的淡化、分解面部表皮的黑色素沉淀,消除面部水肿、眼袋、黑眼圈、色斑等。改善面部倦容,令女性五官、肌肤色泽红润,富有弹性、无皱纹、无斑点、精神饱满,神采奕奕。

【健忘症】健忘症是真元虚损所致,精气衰则神必定昏沉。治疗原则以交通阴阳为主。灸关元、中脘、足三里。

【结肠炎】关元配合中脘、足三里。彻底治愈率大于80%,但是需要坚持比较长时间。治疗时会反反复复,最终根除。

【类风湿】对关元穴、中脘穴施以重灸,当灸至200 壮以后,热量会通窜到四肢的各个关节。灸法可使类风湿因子转为阴性,但严重变形的骨骼极难恢复正常形态。

【颈椎病】主要是长期低头工作造成的,长时间低头会使颈部肌肉紧张而劳损,治疗应以灸大椎才能治愈。使用牵引法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是很差的。因为牵引时,患者害怕颈部会被拉断,就会不自觉地与牵引力相抗,反而使肌肉更加紧张。

【关节炎】关节病变包括风湿,骨质增生,椎间盘等,治愈时间个体差异非常大,有的人灸一次就会感觉症状明显减轻,出现病变部位和脚心微汗,温热感传导等好现象。有的人会在灸三四天就症状消失。还有一部分人甚至灸了两个月才开始出效果。这和患者的体质,病情轻重有关系。只要有信心,坚持灸,治愈只是时间多少的问题。

【过敏症】根源是肺肾两虚。好吃冷饮必定损伤肺脏和脾胃的功能,性交过度必定损伤肾精。肾精亏损必定引起肺气不足,肺肾两虚,稍微活动就会引起哮喘,就会引起皮肤过敏。治疗原则就是温肾祛寒重灸「关元穴」100 壮可以消除症状,重灸关元穴和中脘穴300~500 壮乃至1,000 壮,就可以彻底治愈。灸关元、中脘、足三里。

【壮阳气】艾之火是纯阳之火,具有走三阴通十二经之功,灸火连续燃烧,可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肌表透达经络,又因经络和脏腑相互联系,能使阳气通达五脏六腑。特别是关元穴,是足三阴与任脉之会,又居下焦真阴真阳关锁于此,道家称之为丹田,故灸此温热之气,能直达精宫以助元阳。元阳为全身之真阳,是五脏六腑阳气活动的动力。也可以说关元,是周身阳气之源,坚持不懈的灸关元,可以打通丹田,大补元阳。再加上艾灸的特殊配方,使得艾燃烧时产生特殊频率的辐射,使其补阳之力更加显著,从而达到养生壮阳之功。

【糖尿病】由于阴邪偏胜致使先天真阳元气不能归于本位,浮游于上而成上消,浮游于中而成中消,浮游于下而成下消。治疗糖尿病的最为有效、最为便当的方法就是:重灸关元穴和中脘穴,或重灸膏肓穴,或三大补穴相间施灸。慢性病是不可能在一两个月内被治愈,没有半年以上的时间,脏腑的虚损和坏死的细胞,是不可能全部被更新的。糖尿病患者都患有阳痿证,糖尿病患者如果受伤,伤口很难愈合,就证明糖尿病属于脾肾阳虚症,服用补脾阳和肾阳的药物才算对症,或重灸关元穴和中脘穴,可以恢复脾的功能而将糖尿病治愈。

【高血压】灸足三里、关元、中脘、涌泉穴,对高血压、眩晕有非常好的调理作用。灸时原来服用的降压药不能停。

高血压是由于肝、脾、肾功能衰退,身体内产生的垃圾得不到及时清除,造成血液粘稠流速缓慢,粘稠的血液更难通过毛细血管,血管末梢就会出现缺血的现象,末梢神经就会通知中枢神经命令心脏增加泵血压力,这是人体的自然调节功能。距主动脉较近的组织器官会出现供血过多的情况。由于心脑肾对精血的需求量最大,肾精亏损就会使得人体自动通过加大血液压力和流量的方法来解决心脑肾对血液能量的需求。而心脏满足了心脑肾的供血要求,就会使其它脏腑组织的血压增高,这就是血液不粘稠也患有高血压的原因。

治疗高血压应该以恢复脏腑功能为原则,以恢复元气和脏腑功能为主。脾肾两虚才是造成高血压的主要原因。心脏长期处于过度劳累和营养不足的不良状态,必然会导致功能衰竭。肾脏疾病(肾精亏损)是导致冠心病和高血压的主要原因,治疗和保养不当,就会涉及几个脏腑的恶性循环,此时的高血压也就很难完全治愈了。由于血液粘稠与动脉粥样硬化都和心脏有直接关系,而心脏搏动的动力来源于肾,脾肾负责造血,肝肾负责藏血和滤血,所以,血液粘稠的原因主要都在于肾、脾、肝,治疗高血压应该从此处下手夫。由于脾肾经气亏损,就会使血液中的营养严重不足,虽然血压升高血流速加快,依然会表现出供血不足的症状,这就是高血压患者经常出现眩晕的原因。若要治愈高血压,必须补足真阳,若对关元穴和中脘穴施以持续灸配合足三里,严重的配合涌泉穴。

【手脚冰凉】足三里、关元、中脘。

【胃胀腹胀】胃胀灸中脘,腹胀灸关元,配合足三里。

【腰椎骨刺】在患处重灸即可,同时灸关元、中脘、足三里。

【椎管狭窄】在患处重灸即可,同时灸关元、中脘、足三里。

【乳腺增生】灸局部能软化硬块,同时灸中脘、关元、足三里。

【自汗盗汗】都属于阳虚证,而绝大多数中医却认为盗汗属于阴虚。盗汗出现在夜间,夜间虽然是阳气潜藏之时,然而夜间却是阴盛之候,阴(邪)盛可以逼阳于外,阳浮外亡,故汗出,曰盗汗,灸关元。

【胸腔积水】原因是由于下焦命门火衰,导致气化功能失职,肾主水,肾阳不足致使阳不化阴,升降失权。用重灸关元穴、中脘穴的方法,使各个脏腑的功能得以发挥,肾主水的功能得以恢复,积水自然会被排除。在治疗期间患者会出现周身浮肿、咳嗽痰多、吸气长而呼气短的现象,这是胸中积水通过经脉被吐出、排解或积聚在肺中的表现。

【胃炎胃溃疡】重灸中脘穴,辅以关元穴、足三里

【坐骨神经痛】主要是因肾虚而导致经脉受寒,用灸法可以祛除寒邪,应该依照患者的疼痛循行路线,确定病灶处于第几腰椎,然后重灸此腰椎下陷处,会感觉到热流逐渐通至脚趾尖,此后再灸100 壮巩固。

【哮喘气管炎】用中药,胎盘,冬虫夏草,伏天背部贴膏药等方法都有效,但是无法根治。灸关元为主,配合中脘,足三里。

【老年痴呆症】石杉碱甲用于治疗老年性痴呆症,只是对此症产生了一些抑制作用,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根据西医的生物化学原理对人进行补铁,铁可以携带氧气,增强大脑的供氧量,以达到增强记忆力的目的。元气虚弱,大脑内部的血管末梢供血不足就会使大脑反应迟缓,从而形成健忘症或痴呆症。治疗健忘症和老年痴呆症,应以补充元气为原则。灸关元,中脘,足三里。

【重症肌无力】原因精气亏损、气滞不运,就会造成胸膈苦闷,从而使得脾胃升降运化功能紊乱,脾主肌肉,脾胃不和就会使得肌肉不得经气濡养,就会转化成为形体运动无力。重度的患者必须重灸法才能治愈,灸中脘、关元、足三里。患者可能在施灸后期出现吞咽困难、不思饮食、饮水即呃的现象,这是阳明、太阴经脉被寒湿之邪所困,胃逆不降、肌肉无力、足阳明胃经脉的某些穴位出现包块或斑疹等表现。

【椎间盘突出】起因主要是患者肾气虚弱,但患者总以为自己身体依然强健,弯腰用力时总是按照年轻强壮时的感觉,用力过猛才会造成此症。平时应训练自己养成良好的用力习惯,该弯腰时尽量弯腿蹲下去,应做到「累腿而不累腰」,这样才不会复发。西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只有用手术的方法才能治愈,这是通过解剖学原理而下的结论。而西医的解剖学是建立在解剖死人的基础上的物理原理,与生机勃勃的复杂人体生理结构相比还差之甚远。西医认为突出的髓核不可能自然复位,必须用手术的方法才能达到目的,而手术具有极大的危险性。中医通过临床验证,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的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治愈,几乎不存在生命危险。用艾盒熏烤患处及紧张的肌肉(用红外灯照射无用),再用特定的推拿手法使紧张的肌肉逐渐松弛下来,这样就可以使弯曲的腰椎逐渐变直,使腰椎的生曲线恢复正常。局部的经气充足,使被压缩的椎间隙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宽度,椎间隙变宽,内部压力减小,突出的髓核同时就会被自动吸回原来的位置。然后对此处施以重灸,就可以使撕裂的纤维环愈合。施灸应以热流通至脚趾为度,并应再灸100 壮巩固。至于推拿的手法,以放松肌肉韧带为原则,千万不可在骨头上着力!注意:必须先用针灸推拿的手法将腰椎变直,然后才可以施灸。灸局部、关元、中脘、足三里。

【慢性前列腺炎】持续灸关元,直到丹田暖洋洋。配合灸足三里和中脘。

【血栓性脉管炎】主要表现为患者的手指或脚趾出现红紫、麻木、冷痛症状,后期会出现溃烂和坏死,严重者会导致手脚残癈。由于患者元气不足,气血不能达于血管末梢,使手指或脚趾得不到营养而逐渐坏死。西医认为血液循环的力量是靠心脏博动产生的压力,其实不完全是这样,当人的心脏坏死而突然停止跳动时,人体仍然有一定的门脉血压,这就是未衰的元气的力量。脉管炎患者心脏搏动的速度不会比正常人慢多少,甚至会很快,但力量会很小,就像水泵由于供电不足而不能达到额定的功率一样。同样的道理,由于元气不足,心脏搏动必然无力,所以血液就不能通达于血管末稍。患者的心脏没有太大的毛病,但在冬天却会手脚冰冷,这就说明是由于元气虚弱。西医只知消炎和截肢,不知元气虚实,所以不能治愈此病。若重灸关元穴和中脘穴、足三里,可以祛寒兴阳,使气血达于四肢而疾病必定可以治愈

【胆囊炎胆结石】重灸中脘穴,辅以关元穴,利用其通窜功能,也能排出结石或治愈胆囊炎。重灸期间,肝胆区域会非常疼痛难忍,必须坚持灸至不痛,再灸100 壮才可以收功。如果结石已经塞满胆囊,服药重灸无效的,只能西医胆囊摘除术了。

【帕金森氏综合症】又名震颤麻痹综合症,多发于中老年人,主要由于肾气亏损,致使「水不涵木」,再加上思虑过度,忧郁烦闷而导致「肝风内动」,外部则表现为震颤。患者以男性居多。若重灸关元穴、中脘穴、足三里,治愈的希望非常大。平日见到用筷子夹食物或用手指捏持物品时手会发抖、发颤的现象,就属于轻微的帕金森氏综合症。

【美尼尔氏综合症】由于肾虚,肾阳虚弱,水气内停所造成。若重灸中脘,并辅以关元穴、足三里。因为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关元穴可以使清阳上升。轻症可以直接以艾烟熏耳朵。

【艾灸后口干舌燥】这是艾灸的一种反应,这种现象表明阴阳正在调整,阳不胜阴,这时要多喝白开水或者小米汤。

【灸后口干眼涩起疙瘩】是体内淤积的燥热之气被灸宣泄出来了。再灸,这些燥火就没有了,多喝水吃小米粥。




手诊医案

身体不舒服,观察双手就能看出病灶,按摩手部可进行治疗或养护。西安人季秦安创立的季氏手诊手疗,简单易学,大家不妨一试。

 


  结合中医传统反射学、经络理论,季秦安对人的两只手进行了长期研究。他认为,人体的生理、病理信息,都能在手上反应出来。将双手手指弯曲后贴在手心,二三指和四五指的手指头末端,对应的就是左右肺部,心脏的反射区对应在手心稍向上靠近手腕的地方,髋关节对应区在手背食指和无名指指根部位。


胃不好经常按摩左手心 -  红杏 - 红杏
 

 
  季秦安讲,经常按摩手部对应的人体反射区,是一个简便又有效的自我保健方式。如果胃不好,饭前半小时在左手心,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36次,可促进胃液、消化酶的分泌;饭后半小时,可稍加力再顺时针按36次,促进胃排空食物,使胃不受累。脾的保养在左手,可触摸手心面紧靠大拇指指根的部位,力度为摩擦皮肤“似挨非挨”,顺时针摩擦64次。肝的对应反射区与脾相同,不同的是反射区在右手,逆时针“似挨非挨”摩擦47下,眼睛不好的摩擦这个部位可以获得改善。另外,经常擦手背,可使脊柱伸弯自如,颈椎活动更灵活。

 
  捏小腿 “捏”出胃健康
  每天捏一捏小腿肚 部位:小腿肚内侧1/3处的肌肉部分(腓肠肌内侧缘)。
  方法:用手捏住上述部分肌肉,拇指与四指相对,稍用力按捏,以自觉有较强的酸痛为度。自上而下按捏,再自下而上按捏。一般以各15—30次为宜。根据疼痛情况,酌情加减。每日可进行1—3次。
  注意在按捏过程中,应有揉的动作——酸痛感强,止痛效果好,不可因怕有酸痛感而不用力。
  此法对急性发作的胃痛效果较好。慢性胃病发作时,运用此法也同样有效。

为什么按捏腿肚可解胃痛呢?
  从中医角度看来,小腿肚内侧系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和足少阴肾经循行之处,故按捏这一部位,对上述经络所在的穴位均有一定刺激作用;对膝以下的远端穴位除此有局部治疗作用外,尚可治疗经络所系之脏器的病痛。足太阴脾经与脾胃相联,故而捏按此处可能治疗胃之疾患。

  

胃不好经常按摩左手心 -  红杏 - 红杏

 

胃不好经常按摩左手心 -  红杏 - 红杏

 

  刺激穴位治胃痉挛
  梁丘穴在膝盖骨附近。脚用力伸直,膝盖骨的外侧(小脚趾方向)会出现细长肌肉的凹陷。朝着大腿用力压这个凹陷的上方看看,应会有震动感,这就是梁丘穴。
  以指压刺激此穴,朝大腿方向加压时,震动较强,可用大拇指用力地压。微弱的刺激无法止住突然发生的心窝疼痛。这种状况的要诀是:用会痛的力量用力加压。
  每次压20秒,休息5秒再继续。如此重复几次,疼痛便会渐渐消退,这效果确实是不可思议。
  但是,诚如前面所述,刺激梁丘穴仅是一种紧急救护,并不因为止痛了,所有的问题就解决了。心窝会出现激痛,乃是有某种原因所致,所以到医院查明真正病因是非常必要的。

 肠道的功能要正常,可以使用穴位疗法,缓解各种各样的肠道疾病,以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
节日大鱼大肉,自己按摩一下——6穴位助清肠 -  红杏 - 红杏
 

 
    中脕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用左手的手掌贴在右手的手掌上,在中脘处按摩,约60次。
节日大鱼大肉,自己按摩一下——6穴位助清肠 -  红杏 - 红杏
 

 
       天枢:位于肚脐左右2指宽处。按压此穴位可促进排便。配合着呼吸节奏轻轻地按压即可。
       按压穴位会影响消化,所以别在饭后进行。按压腹部穴位时,应先放松一下腹肌,并且动作要轻柔。 
节日大鱼大肉,自己按摩一下——6穴位助清肠 -  红杏 - 红杏

 

    内关穴:用大拇指按揉约5分钟。多按摩可以帮助消除胀气,通便。

节日大鱼大肉,自己按摩一下——6穴位助清肠 -  红杏 - 红杏

 

    足三里位于膝盖下4指,胫骨向外约1指处。轻轻地揉捏,能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此穴也是一个很好的养生穴,去除腿部水肿。

节日大鱼大肉,自己按摩一下——6穴位助清肠 -  红杏 - 红杏

 

       大肠俞:位于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左右旁开2指处。按压该穴位能缓解肠道不适等症状,便秘的时候要重点按压左侧的穴位。

节日大鱼大肉,自己按摩一下——6穴位助清肠 -  红杏 - 红杏

 

        神门:位于小指外侧的腕关节附近。虽然是手上的穴位,却对顽固性便秘很有效。采用针灸的话,效果更明显。

  

3个长寿养生穴位

      治疗脚冷,中医介绍主要在于疏通经络、活血化淤、改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如果经常推拿按摩以下3个穴位,往往能有较好的疗效。

  揉搓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脚心部,用手掌快速揉搓,直到有热感为佳,每天早晚揉搓涌泉穴100下,接着揉搓各脚趾100下。

  按揉气冲穴:气冲穴位于大腿根里侧,此穴下边有一根动脉。先按揉气冲穴,后按揉动脉,一松一按,交替进行,一直按揉到腿脚有热气下流的感觉为佳。

  按揉、拍打肾俞穴:肾俞穴位于两边腰眼,轻轻用力,两边各拍打100余次。

  中医提醒:刺激涌泉穴,有益于补肾壮阳、强筋壮骨;另外,人体诸多经脉都汇集于足底,与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都有密切关系,坚持揉搓此穴会促使脚冷症状减轻。

 俗话说“气海一穴暖全身”,气海又有“性命之祖”、“生气之源”的美誉。可以说,它是上天赐予那些先天不足、体质虚弱之人的宝贝。
按摩气海穴:促进胃肠蠕动缓解便秘的方法 -  红杏 - 红杏
 
按摩气海穴:促进胃肠蠕动缓解便秘的方法 -  红杏 - 红杏
 
按摩气海穴:促进胃肠蠕动缓解便秘的方法 -  红杏 - 红杏
 
按摩气海穴:促进胃肠蠕动缓解便秘的方法 -  红杏 - 红杏
 
按摩气海穴:促进胃肠蠕动缓解便秘的方法 -  红杏 - 红杏
 
按摩气海穴:促进胃肠蠕动缓解便秘的方法 -  红杏 - 红杏

 
  在《三国演义》中有个著名的战役叫“官渡之战”,这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当时,曹操只有一万人,袁绍却有十万人马,兵力悬殊太大。可曹操却 战胜了袁军,因为他派人烧掉了袁军在乌巢所囤积的粮草。为什么把粮草烧掉后,袁军就会大败呢?因为军中无粮则人心动摇、失去了斗志,哪能与敌人抗争呢。

  心身安康背后的默默奉献者——气海穴

  接下来我要讲的这个穴位看似和养神无关,但它却像上面所说的“粮草”一样,在幕后为我们的心神安康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那就是气海穴(肚脐直下约一寸 半)。气者,气态物也;海者,大也。气海的原意是指任脉的水气在此吸热后气化胀散。“气为血之帅”,气能推动精血水谷运行滋养周身,这样,五脏六腑才有足 够的精力去各司其职。

  若小腹胀满,就意味着腹中的精谷无法送达全身,心脑无法得到滋养,所以,人就会感觉全身乏力、无精打采。

  腹部胀满、消化不良、大便不通,多按气海穴

  说到气海,可能有些人感觉比较陌生,但我一说“丹田”,大家都知道它在小腹上。事实上,气海穴就是下丹田的别称。丹田是道家修炼精气神的一种术语,道家 对这个部位非常推崇,尤其是下丹田,他们认为这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确实,气海穴是真气升降开合的枢纽,是储存真气的重要部位。因此,如果出现 腹部胀满、消化不良、大便不通等症状时,就可以多按摩气海穴。

  有一次,半夜有个朋友打电话过来,说她丈夫因为喝酒太多,腹部胀痛。于是,我就告诉她不要着急,用左手心压右手背,然后用右手带动左手以顺时针方向按摩小腹的气海穴。还没过5分钟,她丈夫就说要上厕所了。大便之后就躺在床上沉沉地睡去了。

  “气海一穴暖全身”,就是说气海具有温养、强壮全身的作用。对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体质虚弱韵人来说,经常按摩气海穴就能起到良好的疗效。如果加上艾灸或拔罐,效果会更明显。

  其实,气海穴搭配着别的穴位治疗范围更大。比如说,它配上三阴交可以治疗遗精、夜尿,配上足三里可以治疗气短,配上合谷穴可以治疗胃下垂等。

  气海穴

  气海穴是补气的要穴。气海,任脉水气在此吸热后气化胀散从而化为充盛之气,因此,本穴如同气之海洋,所以得名气海。

  气海穴在肚脐直下大约一寸半,中医认为此处是人体之中央,是生气之源,人体的真气由此而生,所以对于阳气不足、生气乏源所导致的虚寒性疾病,按摩、针灸气海穴往往具有温阳益气、扶正固本、培元补虚之功效。

  《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说到邪,其中湿邪常在疾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体内有了湿邪,就会阻滞气机,病症就会 因此产生。而气海穴作为人体中阳气蒸发阴液的关键之处,对于湿邪为患、气机不畅所导致的各种疾病——如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大便不通、遗精、阳 痿、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恶露不止、形体羸瘦、腰痛、食欲不振、儿童发育不良等,具有较好保健效果。经常按摩气海穴,能使全身皆温、脏腑皆 润,促进肠胃蠕动、气血顺畅,强化肝脏及消化道功能。

孔最:在前臂掌面桡侧,食指的延长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左右各一。

按揉孔最穴——可戒烟 -  红杏 - 红杏

 


 

按揉孔最穴——可戒烟 -  红杏 - 红杏

 

按揉孔最穴——可戒烟 -  红杏 - 红杏

 

按揉孔最穴——可戒烟 -  红杏 - 红杏
图片
图片
图片




针灸医案

腰痛针灸医案 - 小二 - 学习静心
二角明就是人腰椎的相应部位,所以二角明可治腰痛、闪腰岔气等。
腰痛

杨某,女,56岁,腰痛难忍,不能下床,急出诊。针二角明穴,针入16MM,疼痛缓解不少,继针七次。

 

腰痛针灸医案 - 小二 - 学习静心
 闪腰

牟某,女,67岁,

自述早上拖地时不慎闪腰,

稍动即痛,拍片无骨折,针水金,水通穴,

留针30MIN,针至26MIN时痛苦失,水金穴出针时出血。

 

 

腰痛针灸医案 - 小二 - 学习静心
腰痛
周某,女,79岁,上街买菜时不慎滑倒,跌倒时手撑地,手镯碎,然无骨折骨裂,但腰部剧烈疼痛,卧床,打止痛针后仍痛,当时身上没有带针,遂指力点按双曲陵穴,5分钟后,其痛减轻大半。
脖子不能后仰点束骨穴就可以解决。 - 小二 - 学习静心
束骨穴位于人体的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1)束骨。束,捆也、束缚也。骨,水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寒湿水气在此聚集不能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寒湿水气和下部经脉上行的阳气,二气交会后聚集穴内既不能升亦不能降,如被束缚一般,故名。 内经谈脖子不能后仰针(点也可以)束骨穴就可以解决。
主治疾病:
头痛项强,目眩癫狂,腰腿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肾俞穴、太冲穴治目眩。
脖子不能后仰点束骨穴就可以解决。 - 小二 - 学习静心
 
头不能左右摆动点按列缺穴可以解决
列缺穴是四总穴之一,作用非常大,
《四总穴歌》中说“头项寻列缺”,
也就是说,列缺的主要作用是治疗头颈部疾病的。
当人感到头晕目眩时,刺激列缺穴,能很好地使人清醒。
该穴在解剖上的位置正好位于两条肌腱之间
(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而且列缺是肺的络穴,
从这里又开始走入大肠经,
一分为二,贯穿于两条经络之间,
正好应了列缺之名。称之为“列缺”,实在是实至名归。
点压厥阴俞能止咳 - 小二 - 学习静心
点压厥阴俞能止咳 - 小二 - 学习静心
 厥阴俞厥阴俞(jué yīn shù)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属足太阳膀胱经。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气喘、止咳;此外还能使胸部伸张,使怯弱性格者缓解紧张,降低自我防卫意识,从而增加自信,克服掉懦弱的性格。

合阳穴:治肩背痛如闪电
我的腰"没有了"。
治疗腰背疼有一个非常灵验的穴位,可谓百发百中、屡试不爽,这个穴位就是合阳穴。

合阳穴:治肩背痛如闪电--程凯 - 小二 - 学习静心
我曾经接待过一个腰病患者,他是一个家具连锁店的老板,每天的工作就是巡店,开着车要围着五环绕北京城一圈,有时听到外地有新产品,他也会马上开车前往,甚至像远至丹东的距离,他也是一个人一口气开八、九个小时,看完产品,又一个人开回来。长此以往,他得了严重的腰肌劳损,腰疼得不行,连弯腰都成了问题。
我给他做了些检查,还好腰椎没什么大问题,下肢还没有神经受压的症状,只是腰椎两旁的肌肉明显紧张、痉挛,并且左右张力不均衡。其实,现在常见的一些腰椎问题,如腰椎间盘突出、膨出;腰椎骨质增生、侧弯等,多与软组织损伤和肌肉应力改变有关。我认为他的腰痛虽然疼痛很剧烈,功能也受限,但并不难治,于是就开了处方,安排了一位医生给他做为期十次的治疗。
第一次尝试针灸治疗时,有一针让他至今记忆犹新。当医生在他靠近腿弯处的合阳穴扎针时,整个小腿一下子像过电样不自主地抽动了一下,麻的感觉瞬间放散到足心,我们经常戏称这种感觉叫"足心开花",这种"开花"的感觉让他吓了一跳,不过也瞬间感觉到了腰部的轻松感。转眼十次治疗就快结束,而这最后一次,也是十次治疗中最为痛苦的一次,还是那个穴位,还是那样的快速刺入,麻电感快速放散,但与之前不同的是,针刺后晚上回到家,他感觉又困又沉,躺上床就沉沉睡去,直到第二天11点钟才醒来。醒来后出现了一种奇妙的感觉,用他的话来形容,就是"我的腰没有了"。如此的轻松感觉,让他不仅信服了中医针灸,更成为了义务的宣传员,单位里许多人已经把针灸选为固定的保健治疗方法了。
腿上的合阳穴离腰部很远,为什么它会有如此明显的效果呢?其实这就好比收网线,当地上堆了一大堆网线时,你直接去解可能理不清头绪,但如果你先找到远端的绳子头儿抖一下,你会发现缠绕之处会迅速松开。合阳这个穴位,就是膀胱经脉远端的绳子头儿,而腰部正是那错综缠绕的地方。
合阳穴针落疼走
除了治疗腰疼外,用合阳穴来治疗肩疼也有奇效,并且速度如闪电,几乎在瞬间就能止疼,要问我到底有多快,我只能用一个例子来告诉你。
前不久,我们国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针灸"之名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爷爷程莘农院士与另外四位老专家一起作为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既然是文化遗产,必然讲究传承,而五位专家中只有我们家传承了三代,并且还都在从事这个行业,爷爷的三才针法又是如此有特色,于是自然而然地,我成为了那次申报的影像资料中所有针刺手法的演示者。
那天的拍摄是由央视一个栏目组负责的,由于利用的是门诊休息时间,所以拍摄时才发现缺少模特,也就是被针刺者。一位年轻的女编导自告奋勇作病人,为了鼓励她,我决定演示的同时也给她治疗一下。
问了问病情,她说只有一个地方不舒服,就是左侧肩胛部有一个明显的条索,触手可及,曾被诊断为岗上肌腱炎,一遇寒冷或潮湿就疼痛难忍,很是影响工作与生活。
为了演示手法,我没有选择疼痛局部的穴位治疗,而是使用合阳治腰痛的对侧选穴原则,针刺了右侧的合阳。须臾间,针已刺入、麻电感向下放散、足心迅速"开花",她也大声叫了出来。
演示结束,起针时我问她感觉如何、肩背部还疼不疼,她的回答出乎在场所有人的预料:"在你针刺入的那一瞬间,我的肩胛部原来有条索状的地方,就立刻不疼了!"
瞧,合阳穴就是这么神奇,如闪电般便将疼痛给击走了,当然,这抖绳子头儿可是个技术活儿,抖得好,立竿见影,瞬间见效,甚至远至肩胛亦会有效;抖不好,半天没感觉不说,针刺局部还会疼痛难忍。
程氏针灸之点合阳法:
先找到膝盖背侧的腘窝,也就是平时俗称为"腿弯儿"的地方,在其横纹的中点处取委中,然后在委中直下约2-3指处,也就是小腿背侧正中线上,将拇指立起,与小腿纵线平行,用力点下,注意要极度用力,使局部出现明显的酸胀感,努力上下探查,直到小腿出现麻感为佳,点穴的同时,可以让患者做轻微的晃腰动作,使局部放松,可以迅速缓解腰腿痛。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点合阳治腰腿痛,采用的是"左病右取,右病左取"的交叉取穴法,哪边腰痛,就点对侧合阳,双侧都痛,那就两边都点吧!
                    

臂合阳也同样神奇
在人的手臂上,有一个穴位和合阳穴一样神奇,连位置都差不多,这个穴位是程氏针灸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得出的,所以我们家将它称为"臂合阳"。

合阳穴:治肩背痛如闪电--程凯 - 小二 - 学习静心
有一次,我给一些老将军和老干部讲经络养生课,讲到颈肩腰腿痛如何自我保健治疗时,现场征集此刻肩背正疼痛的患者上来做演示性治疗。一位坐在第一排的中年女性连手都没举,就径直跑了上来。原来,她的右侧肩部已经疼痛到活动受限、不能上举过头顶的程度了,而且手臂一活动还会伴随咯吱的响声。
征得她的同意,我先点揉了她左臂的臂合阳,并让她同步活动肩关节。不到一分钟,她就感觉到右肩有轻松和发热感,当然我的点揉手法有点猛,她手臂处疼痛酸胀明显,并出现了麻电样的放射感觉,她忍受前臂疼痛的面部表情让现场观众笑得前仰后合,不过不这样强刺激是刺激不到位于前臂深部的穴位的。
点揉过后就是针刺,针刺的过程很简单,我只扎了她左侧的臂合阳,然后我让她带着针下去继续听讲,边听边活动右侧肩关节,十分钟后起针,这在针灸过程中叫"留针"。
要知道肩周炎又被称为肩凝症,凝为气血不通,寒主收引,故在功能受限期多属寒凝之证,按《黄帝内经》中的选穴治疗原则:"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这种寒凝之证宜留针一段时间,以温通经脉。
本想多留会儿针,谁知我讲着讲着,突然看到她举手示意,愉快的声音在现场响起:"报告教授,我的右肩已经不疼啦,而且活动时没有了弹响声!"我这才留意到,她举起的手已经直直地伸向天空,远远地高过头啦!随即,一片掌声响起……
程氏针灸之点臂合阳法:
在上肢内侧肘横纹中点处向下(即向腕的方向)约2-3横指,前臂的正中间取臂合阳。将拇指尖立起,与前臂纵线呈平行向,用力点下,会感觉到此处有肌肉的缝隙,再向深部用力,当拇指尖有一半深入肌肉内时,前臂深部出现麻电感,迅速向中指指尖放散。同时让患者缓慢活动对侧肩关节。
点按时要向深部垂直用力,出现麻或特别酸胀的感觉后,要坚持10秒钟左右,然后稍松开一会儿,再次点按,同时活动对侧肩关节,直至肩部放松或有热感为佳。
注意,要左病右取,右病左取。




三伏天艾灸,可从根上解决你的体虚病多的问题

夏季三伏天艾灸,可从根上解决你的体虚病多的问题(附图详解)

 2014三伏初伏、中伏、末伏时间如下,共30天(艾炙每伏第一天为最佳,能持续最好

    头伏:2014年7月18日-2014年7月27日
中伏:2014年7月28日-2014年8月06日
末伏:2014年8月07日-2014年8月17日

下面就给大家说说需要炙的几个保健穴位:

1、后天之本,气足之源——足三里

夏季三伏天艾灸,可从根上解决你的体虚病多的问题(附图详解)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按压有明显的酸涨感。足三里是人体穴位中运用最多的穴位,是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在我的临床中,气虚血虚首选足三里、消化疾病首选足三里。

为什么呢?

因为足阳明胃经属多气多血之经,足三里有气血双补的功能,常用于治疗头晕、耳鸣、失眠、瘫痪、便秘、胃痛、腹胀、腹泄、消化不良、食欲不好、胃溃疡、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阑尾炎、急慢性肠炎等疾病。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足三里这个穴位能够提高免疫力,足三里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所以从古代起就被作为要穴来使用。

我跟大家说: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大家都知道母鸡是大补人体的,可以补气生血,补肾益精。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但是现在的鸡不是自然生长,是靠饲料,激素喂养的,谈不上营养,吃了只会对身体有害。所以古代药王孙思邈《千金方》中曾说过 “若要安,三里常不干” 。这句话就是说,如果要想身体健康足三里穴要经常保持不干燥。在古代使用灸法都是采用化脓灸,经常刺激足三里来强壮身体。

足三里还可以用来防止老花眼、中风、治疗高血脂症等等。

艾炙方法

如果身体不错只是保健保健,一星期灸2-3次,一次一个穴位不少于10分钟,如果身体差,气血差的那灸的时间需要长一点,最好是按摩后再灸,效果最好。你自己观察,如果坚持灸足三里10日,你会感觉你精神好了,睡眠足了,吃饭香了,面色红润了。

2、任脉穴位关元

夏季三伏天艾灸,可从根上解决你的体虚病多的问题(附图详解)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三寸。简便取穴,四指并拢,置于脐下横量,在小手指的下缘处取穴。关元穴的作用:温肾阳、提性欲,补虚,壮阳的作用。关元穴是小肠经的募穴,也是脾经、肝经、肾经、任脉的交穴。位于下焦,内有肾脏、小肠、膀胱、妇胞宫、前列腺等脏腑组织,故有统治三阴经、任脉诸经疾病。具有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补一身之元气等作用。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从古到今都把此穴作为保健要穴。

常常用于治疗

A、元气亏损的病症:如:中风、脱肛、身体无力、易疲劳、怕冷。

B、男科疾病:如遗精、阳萎、早泄、性功能低下等;

C、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白带病、子宫脱垂,功能性子宫出血、外阴瘙痒等各种妇科疾病。

D、还有就是下焦疾病:如痢疾、脱肛、疝气、便血小便滴沥不尽,尿频尿急、尿痛等。

有一年青性功能障碍患者,在我的指导下,夏天灸关元穴,在那年夏天后病就痊愈了。特别是老年朋友,如果在伏天坚持灸关元穴,尿频尿急、前列腺问题就自己解决了,中老年人常灸关元穴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大家不妨试试。

3、人体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神阙。

夏季三伏天艾灸,可从根上解决你的体虚病多的问题(附图详解)

神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肚脐眼”。我们知道,胎儿在母体的时候,是靠脐带连接到胎盘接受母体的营养,古今以来,大家都十分注重神阙的保养,称神阙为人体的“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本穴喜灸而禁针刺,能温通元阳、复苏固脱、调和脾胃、益气养血。对消化不良、腹泄、下痢、虚喘等有防治作用。还有提高免疫力、调节脏腑功能,延缓衰老的作用。可以按摩和艾灸法,其中按摩最简单,艾灸最有效。还有贴药疗法,根据病情把中药研成粉末,用胶布贴在肚脐上,达到治病的目的。这就是我们中医说的脐疗。

4、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中脘穴。

夏季三伏天艾灸,可从根上解决你的体虚病多的问题(附图详解)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4寸。简便取穴,自己手脐上四横指。中脘穴为腑会穴,同时又是胃的募穴,因此对于六腑的功能均有调节作用。尤其是对于胃的各种疾病具有良效,总之以治疗消化系统为主,如胃痛、腹痛、腹胀、呕吐、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现在常说的胃炎、胃溃疡、十二脂肠球部溃疡等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可以按摩、艾灸疗法。如有脾胃不好的朋友,赶快行动吧。

5、生命之门,动力之源——命门穴

夏季三伏天艾灸,可从根上解决你的体虚病多的问题(附图详解)

命门穴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在第十四椎下,也就是第二腰椎棘突下,前方平神阙穴。因本穴在两肾之间,也和两侧足太阳膀胱经肾俞相平。因此有生命之门之称,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所在。命门穴的功能体现了肾阳的作用,对男子所藏生殖之精和女子胞宫的生育功用有重要影响,对各脏腑的生理活动,起着温煦、激发和推动作用,对饮食消化、吸收与运化,以及水液代谢等都有促进作用。因此认为是藏真火之穴。临床上命门火衰的症状基本和肾阳不足(和)是一样的.命门火衰主要表现四肢清冷、虚损腰痛、或五更泄,男子阳萎、早泄、遗精,女子月经不调、经痛、宫寒不孕等虚寒症状。

根据临床实践,命门和神阙穴组方,壮阳第一,采用灸法,命门用大艾柱灸,神阙用隔盐灸,不必看灸多少壮,要感到有热感从穴位直透体内,灸命门可培补肾气,振奋肾经,使阳气充盛行;神阙属任脉,为生命之根蒂,灸之可扶阳固脱。二穴相配具有温肾壮阳,回阳固脱之效。

6、小儿百病之灸点——身柱

夏季三伏天艾灸,可从根上解决你的体虚病多的问题(附图详解)

身柱在背正中线,第三胸椎棘突下凹线陷中。取穴时采取俯卧位,先取大椎穴,然定身柱穴。身柱。身柱子之意,适用于脑力不足出现的眩晕,中气不足出现的哮喘,大气不足出现的脱肛,督脉之气升举无力出现的腰背痛等症,还常作为小儿强身健体的穴位,根据临床经验我认为是通治小儿之病。小儿脏腑娇嫩,功能尚未健全,特别是肺、脾二脏较弱,因此小儿易感冒、发热、咳嗽、哮喘、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特别是三伏灸身柱穴对以上疾病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小儿皮肤娇嫩,艾条相对要小些,因而一定要小心,一般每次灸的时间表10-20分钟,开始是隔日一次,灸一个月后可减少灸的次数,每周期性2-3次,或者每周一次。根据小儿的身体状况来定。如果小儿体质太差,易患感冒,还可配合风门、大椎等穴位治疗,加强抗外邪的能力。

夏季三伏天艾灸,可从根上解决你的体虚病多的问题(附图详解) 夏季三伏天艾灸,可从根上解决你的体虚病多的问题(附图详解)

著名针灸专家彭静山教授提到身柱的妙用时,认为有以下作用,可能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可以抗高烧,小儿疳积、惊风、虫积等都有很好的效果。另外身柱穴还有具有益智健脑的作用。

7、补肾首选穴位——太溪

夏季三伏天艾灸,可从根上解决你的体虚病多的问题(附图详解)

太溪在足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用力按压时,脚趾会出现麻木感。太溪穴为肾经的原穴,是肾经原气经过和停留的腧穴。肾藏精,分化阴阳,因此无论肾精虚还是肾阴阳不足,都可以有太溪穴来补养。如治疗肾阴不足,阴虚火旺导致的咽喉肿痛、口腔溃疡、耳鸣、耳聋、失眠、健忘,或者肾阳亏虚出现的肢冷、下肢水肿、阳萎等疾病。可以按揉、按压、以酸痛为适,力量大些以脚趾感觉到有麻木为宜,也可用艾灸。

以上这些穴位,如果在三伏天艾灸,会解决你的体虚病多的问题。如果长年坚持会延年益寿。

 三伏天是从夏至日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叫做初伏(10天);夏至日的第四个庚日叫做中伏(10天,也有2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则是末伏(10天),随后季节变化开始进入秋季。下面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2014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了解详细的2014三伏天从几月几日开始。

  2014三伏天时间

  2014三伏初伏、中伏、末伏时间如下,共30天

  

    头伏:2014年7月18日-2014年7月27日
中伏:2014年7月28日-2014年8月06日
末伏:2014年8月07日-2014年8月17日


  2014年三伏天一共持续30天,从14年7月18日开始到8月17日结束。





八会穴的临床应用

 人体脏、腑 、气 、血 、筋、脉 、骨 、髓的精气所汇聚之处 的腧穴称 为 “八会穴 ”。具体言之 。脏会章门,腑会中脘 。气会膻中,血会膈俞 ,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      

八会穴首载于《难经》,它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关系, 八汇穴并与经穴中的某些 特定穴有重复。 如章门为脏之会穴,因五脏皆禀于脾,为脾之募穴;中脘为腑之会穴,因六腑皆禀于胃,为胃之募穴,膻中为气之会穴,因其为宗气之所聚,为心包之募穴等。在临床方面凡与此八者有关的病证,均可选用八会穴治疗。如脏病取章门,腑病取中脘,各种出血病证取血会膈俞。另外,八会穴还能治疗某些热病。 
1、脏会章门【肝经,章门为脾之募穴,五脏皆禀于脾,故为脏会;

2、腑会中脘【任脉】,中脘为胃之募穴,六腑皆禀于胃,故为腑会;

3、气会膻中【任脉】,膻中位于两乳之间,内为肺,诸气皆属于肺,故为气会;
4、血会膈俞【膀胱经心主血,肝藏血,膈俞位居心俞之下,肝俞之上,故为血会 ;
5、筋会阳陵泉【胆经,阳陵泉位于膝下,膝为筋之腑;又为胆经合穴,胆合肝,肝主 筋,故为筋会;
6、脉会太渊肺经】,位于寸口,肺朝百脉,寸口为脉之大会,故为脉会;
7、骨会大杼【膀胱经大杼位于项后第一胸椎棘突旁,第一胸椎又名杼骨,诸骨自此擎架,连接头身四肢,故为骨会;
8、髓会绝骨(悬钟)【胆经,绝骨属胆经,胆主骨所生病,骨生髓,故为骨会。

      “八会穴 ”,(内经>无记 载 ,首 见于 (难 经 ·四十五难>,原 文日:“'经>言八会者 ,何也?然 :腑会太仓 ,脏会季胁 ,筋会阳陵泉 ,髓会绝骨,血会鬲俞,骨会大杼,脉会太渊 ,气会三焦外 一筋直两乳内也.” 自此 ,这一组特定穴位开始受到医家们的重视。后世扩展治疗许多疾病。成为临床常用的选穴方法。

 1.章门穴【肝经】“脏会章门”。

    “脏会章门”。章门穴是 “脏 ”之会穴 。是足厥阴肝经的第13穴 ,既是八会穴之一 ,又是脾之“募”穴 ,因能治内脏疾病。故名。位于第l1肋端之下际 ,腧穴下有腹内、腹外斜肌和腹横肌 ,有第10肋间动 、静脉,稍下方有第10肋间神经。之所以将其归为脏会,是因为该穴为脾之募穴 ,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化生之源,五脏所需 精微皆禀于脾,故以脾之募穴为脏之会穴。正如 滑寿所注:章门“为脾之募 ,五脏取禀于脾 ,故为脏会 。”

    此穴具有疏肝健脾,调气活血之功效 。能治疗胁痛 、腹胀、肠呜 、泄泻 、呕吐、黄疸、痞块 、小儿疳积诸疾 。临床施针时立当斜刺,进针 15~22mm,亦可用艾灸。

    常取此穴治疗急、慢性肝炎 、急慢性胆囊、胆道疾患所致的胁痛黄疸以及肝脾肿大、胆道包块等。

    临证有选用章门穴配大椎 、陶道 、内关 、间使、列缺 、复溜 、太 溪、后溪 ,治疗恶性疟疾28例 。每日选 3~5穴,各穴轮流应用。操作方法是产生针感后给予中等强度刺激 ,留针2~3分钟 ,灸法是以局部有红晕为宜。经针刺一次后于次日大部分病例的症状得到控制 ,仅少数病例尚有头痛、周身困倦等。5次针灸治疗症状消失 ,3次检验检查无疟原虫而获痊愈者 9例;另外14例虽然症状减轻 ,但第2次血检有疟原虫 ,其中8例继续针灸而痊愈 ,治愈率 84%?。针灸期间未服任何抗疟疾药物。

2.中脘穴【任脉】 “腑会中脘 ”。

    “腑会中脘 ”。 中脘是“腑”之会穴 ,又是胃的“募穴”,又名太仓 ,同时又是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与任脉的交会穴,故能治胃腑诸疾。“六腑皆禀于胃”((难经本义))故 名。该穴是任脉 的第12穴 ,位于 前正中线脐上4寸。其深部正对幽门部,其下有腹壁上动、静脉 ,分布有第7、8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用针时可直刺25~50mm,亦可灸 ,具有调理中焦,行 气活血,清热化滞之功效 。

    临证能治疗胃脘疼痛、腹胀、肠鸣 、呕吐 、泄泻 、痢疾 、黄疸 、胆囊炎 、脾胃虚弱证、虚劳、吐血 、脏躁 、癫狂 、痫症、产后血晕等。有人以中脘为主穴,再根据寒 、热、虚 、实 的不同,分别选配命门、肾俞 、肝俞 、脾 俞、胃俞 、足三 里 、内关、合谷 、太冲 、关元等 穴,针灸治疗胃脘痛358例 ,有效率达94,97% 。

 3.膻中穴【任脉】   “气会膻中”。

 

 

   “气会膻中”。膻中是“气”之大会处,又是心包的“募”穴 ,也是足太阴脾经 、足少阴脾经 、足少阴肾经 、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与任脉的交会穴,因能调理气机,治疗“气海”诸疾 ,故名 。该穴是任脉的第17穴 ,位于 前正中线两乳头之间 ,平第 4肋间隙,正当胸骨体上 ,其下有胸廓 (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 支 ,分布有第4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用针时当平刺 7.5~15mm,亦可艾灸 。具有宽胸理气、降逆化痰的功效 。

    主治气喘、噎膈 、胸 痛、心悸、心烦 、咳嗽 、乳汁少等病。(千金方>以膻中配华盖 ,主治短气,配天井主治心胸 痛。 (针灸大成>用膻中配 中脘 、气海 、足三里、乳根 、支 沟主治吐血等。证 。目前 临床配心俞、内关治疗心绞痛 配肺俞、天突、尺泽 、列缺 主治肺 部疾 患。有人报导以膻中穴埋针为主,治疗哮喘证疗效较好。操作前先对针具及穴位消毒处理 ,然后取29号 1.5寸针一支 ,从膻中穴沿皮下向下直刺至冲庭穴 ,行针数秒,用泻法使针下产生针感,留针15分钟 ,再用胶布固定即可 ,埋针 2~5天 ,隔 7天再埋针一次。临床总有效率 84.6%。临床也常在伏天以发泡法灸膻中,预防支气管哮喘发作而取效者 ,也有三伏天在膻中用白芥子、莱菔子、白附子、斑蝥等制成膏药贴敷,治慢性支气管炎而收到远期疗效者。

 4.膈俞【膀胱经】“血”之会穴

 

 

   “血会膈俞”。膈俞是“血”之会穴,因其靠近横膈膜 ,能调血理气 ,治血分诸疾 ,故名。该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第 17穴 ,位于第 7胸椎棘突下 ,督脉旁开 1.5寸 处,在斜方肌的下缘 ,其下有背阔肌、最长肌 ,有第7肋间动 、静脉背侧支的内侧支,分布有第7胸神经后肢的内侧支,深层为胸神经后支外侧支。用针当斜刺 15~22mm,宜用灸法 。该穴具有理气宽中、和胃、降血压、调节 血糖浓度的功效。

    临床常用以治疗血虚、吐血、胸闷、气喘、咳嗽 、呕吐
呃逆、食欲不振、潮热 、盗汗等疾。 有报导针刺膈俞 、膏肓具有纠正贫血的作 用。如用放血方法造成家兔贫血 状态,针刺此二穴,动物的红细胞、血红蛋白能迅速恢复。有人取膈俞为主穴 ,治疗脑血管意外之头痛和血管性头痛46 例 ,总 有 效 率 100%。也有通过电针贫血性大鼠的双膈俞 ,发现针后贫血大 鼠血铁含量显著回升而肝、脾内的铁含量下降,说明电针膈俞等穴既可调动体内铁库又可促过肠道对铁的吸收。也有以双侧膈俞为主加刺双侧心、肝 、脾 、肾俞、治疗更年期综合症,5例全部获效。有人在膈俞穴注射川芎嗪注射液和 电针刺激 ,发现脑梗 塞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降低 (P<0.05和 P<0.01)证明膈俞对治疗气滞血瘀,脉络瘀阻的中风病有理想的治疗效果 。

 5.阳陵泉【胆经】“筋”之会穴

图片


   “筋会阳陵泉 ”。阳陵泉是“筋”之会穴 ,又是足少阳胆经的“合”穴,为足少阳胆经的第34穴。因其位于下肢外侧(阳)的腓骨小头(陵)前的凹陷处故名。穴下有腓 骨长肌 、腓骨短肌、有膝下外侧的动、静脉,正当腓总神经分为腓浅神经和腓 深神经处 。该穴有清肝利胆 ,舒筋活络之功效,主治半身不隧、下肢痿痹 、膝关节肿痛、下肢麻木、脚气、胆囊胆道疾 患、以及胁痛 、口苦 、呕吐 、黄疸 、破伤风、小儿惊风等疾。施针时可以直刺或斜向下刺25-40mm,亦可用艾灸。据临床报导,针刺阳陵泉能增强胆囊的舒缩运动和排空能力,这种作用在产生针感后的10分钟最为明显。也有人根据阳陵泉为“筋”之大会,有舒筋活络功效的理 论 ,对脊髓损伤后痉挛状态进行针刺治疗 ,发现针刺阳陵泉后病人的脑脊液(CsF)中 r 氨基丁酸 (GABA)产生明显变化 。提示针刺阳陵泉能较好地缓解痉挛状态,同时能提高脑脊液中GAJ3A 的浓度,临床上常用此穴作为胆囊手术时“针麻”首选 穴。

 6.太渊穴【肺经】“脉会太渊”。

  脉会太渊”。太渊是“脉”之会穴,又是手太阴肺经的“输”穴及“原”穴 。 由于该穴位当脉气最旺处,故名。该穴位于腕横纹上桡动脉侧的凹陷处 ,在 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拇展长肌腱的内侧。其下有桡动静脉 ,有前臂外侧肢神经和桡神经浅支分布 。具有调肺止咳,通脉理血功效。 主治咳嗽 、气喘、咯 血、呕血、咽喉 肿痛 、胸 痛、无脉症、腕臂痛等。施针时当避开桡动脉 ,可直刺 5~7.5mm,亦可艾灸。临床上常配列缺、天突等穴治疗咳嗽、气喘,配内关、心俞治疗无脉症。此穴也是胸部 手术时针刺麻醉的常用腧穴。

 7.大杼穴【膀胱经】 “骨会大杼”。

 

   “骨会大杼”。大杼穴是 “骨”之会穴。 因第1胸椎骨形如织布的机杼而称为杼 骨。该穴位于第1胸椎骨棘突下 ,又能主治骨病 ,故名。穴下有斜方肌 、菱形肌、上后锯肌、最深层的最长肌 ,有第1肋间动、静脉背支 ,分布着第1胸神经 后支内侧皮支 ,深层为第1胸神经后支外侧支。施针时以斜刺15~22mm 为宜,亦可艾灸。具有疏风清热 、强筋壮骨功效。临床主治咳嗽 、发热 、鼻塞、头痛、项强喉痛、肩胛骨痛等疾。有人进行针刺大杼前后动物血钙浓度变化观 察时发现,在电针刺激动物大杼穴15分钟后,其血钙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报告针灸治疗73例痿证 ,总有效率达93%,其中上肢痿者以取大杼、肩髑、曲池、合谷为主。

 8.悬钟穴【胆经】  “髓会绝骨”。

 

   “髓会绝骨”。绝骨又名悬钟,是“髓”之会穴。因其能治疗骨髓疾病故名 。该穴在外踝上3寸 ,腓骨前缘与腓骨短肌肌腱之间凹陷处,此处为腓骨短肌与趾长肌分歧处,有胫前动 、静脉分支及腓浅神经分布。施针时可直刺15~22mm,亦可艾灸。有人据原文提到“绝骨端 ”而认为“绝骨 ”为“阳辅穴”之别名。具有通经活络 、强筋壮骨之功效 。临床可治半身不隧、颈项强直 、胸腹胀满 、足胫挛痛、脚气等病。<标幽赋>认为配环跳穴可治下肢痿情;(玉龙歌>记载配足三里、三阴交等穴治疗寒湿脚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