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明 杨慎

 yxianfo 2014-10-18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译文】  那江上打渔的白发老翁,早已了然了春夏秋冬的变化。

  【出典】   明朝  杨慎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注:


  1、  《临江仙》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2、注释:      

    淘尽:荡涤一空。

     渔樵:此处并非指渔翁、樵夫,联系前后文的语境而为动词:隐居。此处作名词,指隐居不问世事的人。

     渚(zhǔ):原意为水中的小块陆地,此处意为江岸边。

     蓦(mù):愿意为上马、超越,此处意为“突然”。

     都付笑谈中:在一些古典文学及音乐作品中,也有作“尽付笑谈中”。


  3、译文1:

     滚滚长江向东流,多少英雄随浪花般的(斗争、时间)消逝。不管是与非,还是成与败(古今英雄的功成名就),都是一场空,都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消逝了。当年的青山(江山社稷)依然存在,太阳依然日升日落(朝代更替)。

    在江边的白发隐士,早已看惯了岁月的变化。和老友难得见了面,痛快地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多少事,都付诸(人们的)谈笑之中。

     译文2:

     波涛汹涌的长江日夜不停地向东奔流,多少英雄豪杰都像那翻飞的浪花一样消逝了。什么是非,成败,荣辱,在历史的长河中,转眼之间都会过去的,只有青山绿水依旧,日落日升依然。

     那江上打渔的白发老翁,早已了然了春夏秋冬的变化。和老朋友难得见面,痛快的畅饮一壶浊酒,古往今来的诸多大小事情,都成了闲谈的话题,下酒的菜肴。

   译文3:

   滚滚滔滔的长江啊,年年岁岁向东流去,浪花之中淘去了多少豪杰英雄。争权夺利胜败是非到头来还是一场空。青山绿水依旧存在,多少次夕阳霞光无限鲜红。

   白发苍苍的渔樵老翁伫立在江岸上,看惯了春花秋月的美好风景。携带一壶浑浊的薄酒与故人相逢。古今中外多少盛衰兴亡的往事,都作为谈笑资料付于一笑之中。

   译文4:

   滚滚长江,滔滔东流,大浪淘沙。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古往今来的无数英雄豪杰,也被汹涌澎湃的江水席卷东归,流逝净尽。那曾经喧闹得热热火火的成败得失,早已云消雾散,灰飞烟灭,转眼之间成为一片空虚,变得踪影全无。可是,大自然却是永恒不变的。时光疾转,岁月流逝,青山依旧郁郁苍苍,冷峻现世,日出日落,霞光光移,又经几度,夕阳无限红。而正是在这几经变迁的历史中,人事已早早更换,变得面目全非,且不去想这些深奥的问题了吧,你看那隐于江上或山涧的渔父和樵夫,虽已白发斑斑,但却精神矍铄,怡然自得,尽情享受湖光山色,春风秋月。他们心地坦荡,逍遥自在,无忧无虑,一壶浊酒下肚,便更觉慰藉舒展,神清气爽,天阔地广。于是,古往今来英雄们的是非成败,都付予他们之间的一片轻松自如的笑谈声中。


  4、杨慎(1488~1559),杨廷和之子,明代文学家。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新都(今属四川)人。少年时聪颖,11岁能诗,12岁拟作《古战场文》、《过秦论》,人皆惊叹不已。入京作《黄叶》诗,为李东阳所赞赏。公元1511年(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公元1524年(嘉靖三年),众臣因“大礼议”,违背世宗意愿受廷杖,杨慎谪戍云南永昌卫,居云南30余年,死于戍地。杨慎存诗约2300首,所写的内容极为广泛。对文、词、赋、散曲、杂剧、弹词,都有涉猎。他的词和散曲,写得清新绮丽。


  5、此词大家耳熟能详,咋一听,这不就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吗?是的,这就是《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但作者不是罗贯中,而是明朝词人杨慎。


    此词中的意境主要是作者的心境,杨慎作此词时72岁,人至七十古来稀,年纪大了,难免会感慨人生。72岁的杨慎有一天坐在长江边的沙滩上,看着滚滚东流的长江,回顾自己的一生,不觉悲从中来,他的悲是对自己人生命运的悲,他的悲是对生命无可奈何的悲,他此时的悲的是一种人生智慧,他此时的悲是一种超凡脱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人的生命就象滚滚东流的长江一样,不停地向前,无论你是英雄还是豪杰,谁都无法停下,谁都无法选择,唯一能做的就是听命。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人的一生几十年,是非成败算得了什么?只不过是过眼云烟而已,到了真正死去的那一天,还有所谓的“是非成败”吗?只不过是留给历史、留给后人的评说而已。或许人真的要经历了大灾大难、大起大落、生离死别,到了生命即将终结之时,才能够看穿、看透这些。人的一生短暂,多则百年且艰难,而树能活千年很容易,我们无法与树相提并论,何况是大浪淘沙的历史长河。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英雄算得了什么?我们的生命又算得了什么?青山还在,只是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这两句尤其经典,作都经历了70多年的人生,看穿了看透了,他就就是词中的白发渔樵,坐在历史长河边的沙滩上,看历史长河滚滚东流,此刻时间凝固了,他以旁观者的心境,看季节的变化,看时代的更迭,顿觉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你留也好,去也罢,四季照样变化,朝代照样更迭,生命照样老去。面对短短的人生,我们又何必一定要去强求什么呢?此刻的心境虽然无奈但又何等的洒脱……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人的一生,你穷也好,达也罢,你得到的、你失去的,不也就在生命消亡的同时烟消云散了吗。所以,只要有一壶浊酒,有几个知已,就应该很满足了。


    词中有两个“空”将词的意境即作者的心境推向了极致,其一是“是非成败转头空”,其二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作者总结自己的一生,得出的结论就是:“是非成败于人生而言,只不过都是笑谈罢了。”


    于我们每一个人,何尝不是如此呢?


   6、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句词,唱出了津渡口船夫的生活形态。大多数船夫以船为家,不论日夜,吃睡在船,故而,船夫们虽不一定是白发渔樵,但定然是看惯了春月秋风,夏阳冬雪。


  7、寒灯吹瘦了我的原本就不丰盈的身影,早春的夜影中,唱一曲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的风之歌;唱一首一夜风云散,变幻了时空的云之歌;唱一曲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月之歌;唱一首声声转新韵,欢情胜酒浓的情之歌,期待着你与我和!我举着满满的两盏薄酒,呼唤着你的名字:亲爱的朋友,与你同醉,我们不醉不归,醉倒夕阳,才算是最完美……


  8、临江仙--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看了三国演义然后再细细品味这首词.那是何等的滋味.想想蜀国的开国五虎.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那是怎样的豪情.一代护国良相诸葛孔明.未出茅庐而三分天下.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让多少人落泪..枭雄吕布.煮酒雄才曹操.刘备……这些英雄在当时那是何等的呼风唤雨.攻城略寨如履平地.日出日落青山城池依旧.但是曾经为它们出生入死的人都已面目全非.时代的河流让这一切都成了过眼云烟.功名.是非.所以的所有都已经是往事.这一切在时光的车轮下都变得无足轻重.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是非对错在后人的人眼里.都成了茶余饭后的话题.可能还有人发出感叹.感叹历史的无情.诸葛丞相的雄才伟略没有能实现出师未捷身先死.但也仅仅如此而已.


    就我们现在人而言.为了利益斗得你死我亡.为了诱惑搞的两败俱伤.即使胜利了获胜咯又能咋样.比起那些历史里的英才.我们又算什么.我们只又惭愧.然而他们都不能逃脱历史的足迹何况我们.我们为什么不能像白发渔樵.坦然面对一切.这样自然才能有一壶浊酒喜相逢的心态和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心境……


  9、还记得《三国演义》开篇的那首词吗?“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曾经的金戈铁马,曾经的刀光剑影,曾经的热血豪情,曾经的喧闹繁华,到头来,留下的只有一颗孤独的心灵,一壶浊酒相伴残生。在《红楼梦》的结尾,有这样四句诗:“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经历了大红大紫、大喜大悲,经历了春花秋月、四季轮回,经历了岁月更迭、人生沉浮,到头来,最终的感觉只是一场梦,一场充满了无奈、孤独和辛酸的梦。

我觉得,孤独是一种遗憾与叹息,是一种空洞与虚无。人生之旅漫漫。许多的时候,是一个人在路上行走,一个人在思考,一个人在忍受,许多的东西是他人绝对无法替代的,即使是最亲的亲人。生活中,很少有人愿意倾听的你的诉说,“心有灵犀一点通”,不过是诗人的梦想。在滚滚红尘中能够找到一个高山流水的知音,简直难上加难。有时在寂静的夜晚,在朦胧的睡梦之中,我仿佛看到曲终人散后的空旷舞台和繁花凋零时的满地落红。而我就在枯黄的落叶中一个人孤独的站立着。


   10、站在萧瑟的秋风里,看点点落花独自随水飘零,不管我们心中是怎样的一种不舍,也只能面对这落花流水做垂手无奈的徘徊;一个人在无眠的深夜,听秋雨敲窗击瓦,那点点声声又何尝不是孤独与寂寞的诉说;环境的不同,境遇的不同,决定着一个人的对事对物的感悟不同。

    南唐后主李煜,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在他遭受着亡国破落被俘被囚的重重苦闷中,写下的那首〈乌夜啼〉就把悲秋的心情推到了悲苦无奈的极致。“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那番苦涩的滋味也只有他自己才能切实的知晓。他的一字字是眼中流落的清泪,他的一句句是滴血的心碎。在他的这种凄苦哀绝的诉说中,我听到的是一种孤独中凄凉悲漠的清音。是一种对繁华落尽的伤悲和无奈。在这繁华落尽,世事更改的事实面前,我们心中怀有的真的只是这种心碎后的悲哀么?不,绝对不是。你听,那个一生穷困的杜甫却在秋风里感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滚滚来。”你再听,〈三国〉的开篇也分明唱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鱼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又是多么苍劲豪放的历史回音哪。

    在历史的面前,在苍茫的群山面前,在广阔的江海面前,在无边的天宇面前,我们人类,不,包括所有的生灵,是多么的渺小啊。但是做为使用劳动工具的人,因为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意识,相对于这些不变的万物却又是强大的。正因为这一点,我们才知道春夏的繁华和秋冬的萧条是自然必需的流转,是任何人也无法改变的事实,那么我们还有什么必要再去感叹秋的悲凉,秋的萧瑟呢?

    岁月的流转在永恒的过程中又演绎着一种春夏秋冬不断交替的反复。于是,我们能看到春天花草的发芽,能看到夏天轰轰烈烈的繁华。尽管我们把握不住岁月的流转,但是我们却能把握住我们自己的心,只要能真正地明白繁华过后必是萧条,我们就不会再在残败的面前作无谓的伤悲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历史是一个宽阔的舞台,时时刻刻,年年月月,亘亘代代上演的就是一场由繁华到萧条,又由萧条到繁华的戏剧。长江后浪推前浪,你方唱罢我登场,谁都是戏里的主角,谁又都是戏外的看客。

    在这种真实的又是迷离的境界里,我们只有守着自己的内心,抱着那种静默的心情去看所有的繁华,所有的萧条,才能让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看淡成功,参透失败。才能知道有大喜就必有大悲,有大彻必有大悟。


    11、比自己高的文章不好写,《三国演义》开篇词里便说: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没有渔樵闲话里的天道人事,是不能写大文章的。记得有一年快新年了,领导要在报纸的头条发一个对海南人民的新年致辞,他说我是写散文的,让我代表了写一个。我失眠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就找上领导,说我真的不能写,写不出来,关键是那个形势不好写,写大了不行,写小了也不行,乱写更不行。他想了想,觉得也是,就不让我写了。臣本布衣,躬耕南阳,你不是诸葛亮,怎么会写出《前出师表》《后出师表》来呢!我们坐在草庐里也是喝茶抽烟谈今天天气真好,是说不出三足鼎立的天下大势的。来源: 海南日报(海口)


    12、现在的垂钓者,大都是周末出来玩的,未必算得上是真正的渔夫。说到渔夫,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有浪漫传奇色彩的行当,对于那些生性疏懒,个性疏狂而又自认聪慧的人来说,是最好的职业选择。古往今来,有太多的渔夫了,其中不乏对后世有影响力的知名或不知名的人物。例如,垂钓富春江的严子陵,屈原笔下的《楚辞渔父》,独钓寒江的渔夫还有鹬蚌相争中的渔夫等等。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垂钓者,莫过于在渭水之滨垂钓的姜太公了。他最终得遇周文王,一展抱负,扬名天下,辅佐周武王一统天下,功成名就。他可以说是公认最成功的渔夫。应该是所有有志向,有抱负的渔夫的楷模。


   另有一位渔夫,虽未知其名,也不知国籍,但却影响不小,引起很多的争议,那就是“晒太阳的渔夫”了。大家都熟知他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深以为然的羡慕其洒脱,而嗤之以鼻的,则认为这份淡静只是弱小者的自欺。每个人对人生的认识都不同,追求的目标不同,渔夫享受平静和安宁,富人享受财富带来的优越感。


    渔夫的悠闲是一种习惯。太平安宁人民安居乐业年代的习惯。悠闲,本应就是普通老百姓的正常生活。不过,当前是经济转型巨变的年代,由此而变成一个“全民焦虑的年代”,很多人并不认同渔夫的悠闲,这当然是一点儿都不奇怪的。因为有太多的焦虑,为生活焦虑,为工作焦虑,为身体健康焦虑,为买房子焦虑,为孩子的教育焦虑……永无止境的焦虑,哪有可能悠闲地晒太阳呢?此外,现今的物质生活有着极大的诱惑,不少人欲望不断地提升,人们习惯性地追随着欲望而疲于奔命,在欲望的旋涡中难以自拔。适可而止,无论如何都算是一种智慧。


    实际上,尽管很多人对自己手头上的工作也感厌倦,尽管也想像这位渔夫一样,优闲地躺在沙滩上晒太阳。但是,在放下渔具之前,人们都会想到要先捉到足够多的鱼。多少鱼才是足够的多呢?还真是不断地被这个问题困扰着。


    人生重要的是过程。这位渔夫是令人羡慕的,因为他正在享受生活。对于富人,可以有人告诉他,钱是赚不完的;对于在职场多年身心疲惫的人,他的亲朋好友应该经常劝劝他,悠着点儿。千万不要等到最后才想起来,忘了晒晒太阳了,这时能见到的最多也只是落日黄昏的余晖了。


    对那些有生存危机的人,对于那些处在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时刻的人,谁敢建议他们,浪费哪怕仅是一个下午,到沙滩或到小山坡上,只是为了晒晒太阳吹吹风……


    当然,如果所有的人都成为了这样的渔夫,如果大家都去晒太阳,恐怕至今我们还处在蛮荒时代。人类社会需要发展进步,就需要奋力拼搏、锐意进取的人。他们追求的是奋斗的过程和人生历程的完美。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这样的人更加令人敬佩。


    还有另外一位老渔翁,那就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的白发渔翁。“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如果前一位晒太阳渔夫是悠闲安宁的普通人,这里的白发渔翁和樵夫就被普遍认为是与世无争又能洞察一切的世外高人。


    渔樵耕读是农耕社会的四业,代表了民间的基本生活方式。渔为首,樵次之。渔樵的深层意象是出世脱俗,充满了超脱红尘的意味。


    想象一下,在曲折崎岖的山路上,一位道骨仙风的樵夫,身旁一担并不沉重的干柴,一曲樵歌在青山绿水间回响。多么洒脱而浪漫。


    而描写渔夫生活的诗词更是层出不穷,例如李煜所作的《渔父(二)》: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白发渔翁和樵夫相逢于江渚上,他们睿智博学,飘逸洒脱,心中安宁而超然。不去苦苦追问人生的意义,也不追求惊天动地,喝一壶酒,坐看历史风云变换。在这种高人隐士心里,那些名垂千古的丰功伟业也只不过是他们酒中的谈资。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13、初次得知《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道号:湖海散人,庄周笔下的这本散木便恣肆横出, 与人合而为一了。

    话说湖海散人生逢元末明初的乱世,怀抱修齐治平的儒家理想,满腔热情投入起义军张士 诚的麾下,欲有所为也。其间际遇没有可靠的史料为佐证,不甚了了。但不难揣度,退而结庐 著述,无疑是借他人酒杯浇我胸中块垒。一部三国,说尽了兴亡!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至三国 割据鼎立,离合纷争,最后晋主司马氏崛起,篡魏,亡蜀,灭吴,江山复归一统。瞬息万变的 政治风云,惊魂动魄的刀光剑影,电光石火的智慧比拼,奇峰迭起云蒸霞蔚的故事情节,更不 消说个性鲜明呼之欲出的上百个艺术形象,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年少时,对第四十五回书“三 江口曹操斩兵,群英会蒋干中计”情有独钟。那正是赤壁之战的前夜。周公瑾的同窗蒋子翼在 曹公面前夸下海口,欲以三寸不烂之舌说周郎来降。一童随往,二仆架舟,干,葛巾布袍,飘 然而至。闻讯,周郎已是心下雪亮。甫见面,周郎就封住了蒋干的口。从此蒋干处处被动,被 周郎牵着鼻子走,乖乖就范。其间的故事情节已是妇孺皆知,无需赘述。彼时,小周郎以青春 美质,统帅万马千军,即将建不世之功勋,张华灯,列绮宴,举金樽,焉得不醉!舞剑作歌。

    歌曰: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 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每读至此,不禁壮怀激烈气血翻涌,顿生提携玉龙为君死的万丈豪情!偷来父亲的老白干, 猛灌一口,以体味英雄醉舞踏歌的情怀。虽然呛得我摇头吐舌眼泪直流,亦是快哉快哉!真是 少年情怀总是诗,人届中年,更看重周瑜舞剑作歌前的一番慷慨陈词:“大丈夫处世,遇知己 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听,计必从,祸福共之。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 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这与其说是周瑜的内心独白,毋宁说是湖海散人不 得其主的深深怅惘。透过书中的字里行间,得窥作者胸中,丘壑纵横!知己之主,君臣之义, 骨肉之恩,祸福与共。何其完美乃尔!真是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历史更多上演的是,飞鸟尽良 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这也就不难理解前回书对刘玄德茅庐三顾的大书特书了。

     这样一部充满济世情怀的英雄史诗,却以杨慎的一支萧然物外的临江仙来开篇,真是神来之笔。年少时怎能体味!总是匆匆掠过。及至一事无成两鬓丝,再度开卷,才了然于心。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飘逸。洒脱。灵动。月明风清。

    电视剧《三国演义》这支曲,过于雄浑,不得要旨。这支曲应是波澜不惊,举重若轻,风霜雨雪后的宁静。唯有此词压卷,一部说尽兴亡的浩繁巨帙, 才能从容运笔,不沾不滞,不胶著于历史故事本身,回旋而上,逾攀逾险,逾险逾奇,跃上理 性的巅峰,回视天崩地坼的沧桑巨变,原来只是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如此而已! 气势恢宏的史诗,由此臻于禅境。


    14、做为人,生命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来完成成长“阅历”的。

  在生活中,我们从甲到乙、再到丙、到丁……不管多远,最终都要回到起点,即所谓的“家”。或者从甲到丁,然后再到丙、到乙,最的的“落脚”点则肯定是甲。

  生活的规迹是放射状的,也是不规则的,是有迹可循的。

  生命的规迹是无序的、不明确的、无迹可循的,只存在于生命成长的过程。

  如果人生有规迹的话,那么当是这样的:思想活动→处世行为→实施手段→达到目标→感受愉悦→精神享受(思想活动)。

  从内心(思想活动)出发,最后又回归内心(精神享受)。如此往复循环,乐之不疲。

  

  有一首词,被作为电视剧主题曲之后,传唱不衰。这首词,确是对于生命的一种最好写照: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明)的这首《临江仙》,将人之生命形态演绎得淋漓尽致,大气磅礴!

  这时,生命已付诸于流水,付诸于浊酒。一切的功利或者其它都失重、失去意义!只有“笑谈”,才臻至于生命的“本真”。


  15、经不住的是似水流年,逃不过的是此间少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今日偶尔从一本破旧的日记本上看到杨慎的这首《临江仙》,低声诵读,却发现再也读不出曾经的激昂与豪迈,蓦然回首,自己把自己丢在历史的轮转。


    还记得那一个个夜晚,一个个清晨,在路上,在课间,或是低歌或是高吟,笑也是那么疯癫,怒也是那么张狂。


    还记得初三的那一个个夜晚,直身立桌前,一书扑面前,或是历史,或是政治,三皇五帝的功绩,七国争霸的壮阔,千古始皇的风姿,汉唐盛世的雄风,宋元明清的衰弱,从1840到1949,从改革开放到新世纪的腾飞,从宪法到民法,从经济体制到政治制度,从全球化到地球村,跨越岁月的河流,穿透时空的界限,思想所及,声音所即。


     还记得那一句句奉为金科玉律的诗词警句: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避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情怀,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的壮志,有会当激水三千里,自信人生一百年的信心。感慨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叹息这时光容易催人老,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沸腾着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收拢了满脑的回忆,看着镜中的陌生的熟悉,岁月尚未在脸上刻下人生的痕迹,但眼眸却透射出现实的沧桑。因为年轻所以无知,因为无知所以无畏。但随着岁月的沉淀,知道的越来越多,畏惧的也越来越多,每一步都谨小慎微的迈出,每一次都如履薄冰的行走,每一脚都深思熟虑的落下。除了思想,肉体和亲朋好友,我一无所有。就像泰戈尔说的天空没有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每读此处,心中一痛,我们人生也是在这种自我安慰式的飞过吗?


    对生活习惯了荣辱成败,对金钱有了更多的渴望,对人世见多了真善美假恶丑,对过去多了无力的回忆,对现在多了淡然的品味,对没来多了莫名的恐惧,对自己背满了悔过。


    年少时期盼的大学生活,梦话的爱恋,渴望的功成名就…直到踩着岁月的脚步走进了这些年少时的梦话,才知道:梦幻永远是最美好的,而现实永远是最真实的。


    每当想起那个蓝天下挺直脊梁,迈动双脚,稳步前行的自己,内心总是一热。而今天,笑容依旧却多了无奈与虚伪,愤怒已被淡然所化去,依旧挺直脊梁,但思想的脊梁却被压弯。


     更多的,戴着耳机,逆风而进,歌声杂着风声,诉说着如烟的往事,激荡着前行的自己。


    似水流年流稀了激情,此间少年少许青丝。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若干年后,我深吸一口气对自己说:我曾经年少过。


    身后,雪花纷飞,落花一地。


    16、秋风瑟瑟,江月茫茫,一个人的房间总显示出一种特殊的静谧。电脑里播放着流传了几百年的古琴名曲《渔樵问答》的MTV。此曲表现了渔樵在青山绿水之间自得其乐的情趣,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妙音升华,形象生动,精确的音乐,让我想起了《三国演义》开篇词中的“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临江仙》一词。

    “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明代著名学者杨升庵的好一个“惯看秋月春风”,刻画出他以秋月春风为伴,寄情渔樵江渚的闲情逸趣。中国自古以来有渔樵耕读的说法。如果说耕读面对的是现实,蕴涵入世向俗的道理。那么渔樵的深层意象是出世问玄,充满了超脱的意味。“白发渔樵”,或漂于青山之中,或泊于绿水之上。无论悬垂身影或钓竿,终归于釜底之薪煎得釜中之物,咀嚼自我、品尝疲惫而已。最终只落得“江渚之上”圈风钓月,以满目的沧桑撼得几重的波折。徜徉于山坳水曲之间,以淡泊的心境回思往事,让人感悟出风中的月韵、月下的风波……

     春风几度,月升几秋,总无定数,才有了惯看秋月春风的感慨。诗人借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人生匆匆。人生不过百年,帝王将相也好,平民百姓也罢,都是于“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中殊途同归,最终都难免一抔净土掩风流。多少年来,无数次读这首词,心里总会有不同的感觉与感受。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悟越来越深,这也许只是对诗人失意仕途或人生的喟叹而已。电脑音箱里古筝舒缓幽远,而余音不绝,牵动遐思。屏幕上优美的画面,把自己带到了一种静中之静的意境中。人生真正的静,是一种境,早就有诸葛亮的“宁静致远,淡泊明志”之说。在宁静淡泊中,才能走近人性的真正本源。孔子则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种静之境,是一种人生的始终修为。《菜根谭》曰: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在得,人生只醉,此日最易过,幸生其间者,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一个“静”字,昭示着人对于客观世界认知的成熟。宁静是一种境界,是人生阅历的极致。儒家的“独善其身”是宁静,道家的“解纷和光”亦是宁静,而禅学里的“见性忘情”又何尝不是种宁静呢?只有这样的静,人才会心平气和,才会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才会不管风吹雨打,胜似闲庭散步,从容的惯着秋月春风了。

    惯着秋月春风,让人感悟出风中月韵、月下风波。轮回的花开花谢,反复的月全月缺,一切仅此而已。佛门讲究超脱尘世,道家追求无为有道,儒家持守宁静致远,其实如出一辙,都是进行心灵的修炼。李白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陶渊明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柳宗元感叹:“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他们都做到了“惯看秋月春风”,实现了“一生自是悠悠者”。人生都要历尽过眼烟云似的荣辱沧桑,无论是大浪淘沙的英雄,还是白发的渔夫,悠然的樵汉,从容面对,惯看秋月春风,那便是一种境界。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生活中最美的,就是在生活中所感悟到的意境。就像面对一坛好酒,如果大口吞下,可能伤胃激肝;最令人陶醉的,属那若隐若现、缥缥缈缈的芬芳了。正如陶渊明所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不惑之期,我的生活已经向“无形、无名、平常、淡泊、自然、清静”中靠近。清静质朴,纯真自然,已经是自己努力去追求的一种意境,便在心静如水的静境中,寻觅那入之则通,则灵,则净的一片静水。在这一片清静中,体味着“惯看秋月春风”的惬意……

    人生需要各种各样的静,成熟的平静,沉稳的冷静,优雅的文静,舒适的恬静,心态的宁静……这些静的形成,需要一个最有优势的先决条件,那就是佛说的“心清如水,意淡如云。”把驿动的心尘封,将静如止水的心放开,放下欲望的火焰,才能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我一直信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隐士情怀。也一直期盼着能有陶翁笔下那世外桃源的僻静之地,能一息尘世的喧嚣。人生往事不堪回首,眼前一片茫然。当洞察世间的人情世故以后,便感觉一切都是那么淡泊与超然!人本是人,不必刻意的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的去处世。静观世间百态,清理人生荣辱,淡淡赋之一笑。正如词中所写,歌中所唱:“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上月色清清,江中光影溶溶。柔熙月光,倾泄而下,掬一捧清光,把思绪浸透。沉碎的记忆已随岁月的干涸而干涸,心中逐渐明晰的只有那句:惯看秋月春风。向桌上的镜子里望了一眼,自己没有一丝倦意的眼睛里春水转秋,漫无边际的美幻在岁月变迁中,让我感知到什么是幽淡与闲适。妙曲也通感,美感可四溢。一曲《渔樵问答》,把我带到了“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人世变迁,人生如梦的慨叹中;也把我带到了“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的寄情渔樵江渚的闲情逸趣里,来来来回回,反反复复中笑看秋月春风;更让我深深体会到了诗写秋月,词谱春风那“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随意人生。

    天地悠悠,看千帆竞发,惟简约心灵飘逸散漫云烟,独成一副曼妙画卷。收拾起月色的斑驳,抖落远离我去的春风,聆听花开的声音,昭示着绚丽的辉煌;聆听花落的低吟,蕴涵着宁静的淡美。听戏赏乐,读书品茶,淡然、从容的聆听天籁般的琴音:“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http://blog.ifeng.com/article/33417639.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